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课改就我们历史教学来讲,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能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究历史问题,使学生从枯燥、沉闷的认知、记忆中走出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与智慧,在历史学习的活动中既得到知识,也得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字: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拿破仑;妇女地位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5 -01
一、对研究性学习和学习方式转变的认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因此,敢于质疑是研究性学习的精髓所在。目前许多调查表明,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不少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就是听老师讲授,然后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记忆和背诵,然后在考试中得到一个高分。在当前的高考模式下,历史课堂教学多沿用传统的、僵化授受式的教学模式,这极大地制约或误导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展开,从而使很多高中生讨厌历史课。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阐释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过程中,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而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课堂就不再是单调的说教场所,而是成为学生开启思维的乐园,课堂自然会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很多,如参观纪念馆、观看录像、制作手抄报、撰写历史小论文等,这些专题式的研究实现了新课程提倡的“走出课堂”、“走出课本”理念,但我认为,历史研究性教学更应关注于课堂教学上,原因有二:一是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花费太多精力进行专题研究,而且这种研究不可能每节课都尝试;二是在当今教育中,尤其是江苏的高考模式下,我们的教学还是以课堂为主,因此,体现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我们的课堂教学,历史课堂才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及体会
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需要教师首先转换角色,依据教材,利用课堂开展研究学习的主要途径。历史课本上有很多信息资源,运用得当它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宝贵资源,
选修人物史拿破仑,绝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所以我抓住这一契机,出示恩格斯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若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假若没有拿破仑,有没有其他人能代替拿破仑?拿破仑建立帝制是进步还是倒退?对外战争是导致拿破仑失败的原因吗?怎样看待他的对外战争?如何评价拿破仑?把学生分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解决不同的问题,最终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从思想意识形态出发认为拿破仑第一帝国是进步的;从法国大革命前后历史背景出发认为拿破仑第一帝国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建立帝制也是历史必然性的结果。也有学生认为拿破仑建立第一帝国和称霸欧洲是个人权力欲望不断膨胀的结果,否定了拿破仑第一帝国的进步性;也有学生从经济基础出发,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出发,都赞同恩格斯的观点,认为拿破仑第一帝制不可避免;还有承认拿破仑称帝是必然的,但是认为拿破仑对外战争不可取等等。课堂上,同学们对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的成因大胆提出了启蒙思想影响说、资产阶级需要说、个人野心膨胀说、经济基础决定说、武力后遗症说、个人英雄主义说,突破单一的模式框架,向立体、辩证思维发展。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善于运用已学知识探究新知的能力。
我在教授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时,就把这一单元大胆放手给学生,课题是《沧桑百年话民生》,制定研究学习方案下发到各小组,规定活动任务通过查阅资料、查询网络、调查访问、制作软件等,自主阅读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课内容,初步了解一百年来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大众传媒”等发展与变迁的基本线索。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选择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领域或某个侧面,明确确定一个探究课题。本次研究共三大方面分18个子课题,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文件,在课堂上面向全班同学讲解;评比办法:每班将组成“由任课教师、班长、学习委员、历史课代表、和行政小组长组成的评委会,对每一个小组的课题汇报进行打分,并折算平均分,评出一二三等将奖项。通过这些细致的方案,学生积极性异常高涨。
总之历史教学的源动力只能是历史本身,在研究型学习课程的开发中,如何转换角色,以深入学习为手段,以学以致用为目的,达到认知的建构、情感的培育、技能的发展、品德的养成和谐发展呢?关键在于教师敢于放手大胆质疑、细心探究。历史课堂上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手段,目标都在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让学生通过“学史”可达到真正的“明智”,历史课堂就会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土,绽放出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魏国栋、吕达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朱煜主编.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Z].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德]路德维希.拿破仑(上下)拿破仑与欧洲[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4][法]马克思.拿破仑——滑铁卢之战[M].长春:吉林出版社,2009.
关键字: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拿破仑;妇女地位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5 -01
一、对研究性学习和学习方式转变的认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因此,敢于质疑是研究性学习的精髓所在。目前许多调查表明,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不少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就是听老师讲授,然后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记忆和背诵,然后在考试中得到一个高分。在当前的高考模式下,历史课堂教学多沿用传统的、僵化授受式的教学模式,这极大地制约或误导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展开,从而使很多高中生讨厌历史课。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阐释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过程中,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而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课堂就不再是单调的说教场所,而是成为学生开启思维的乐园,课堂自然会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很多,如参观纪念馆、观看录像、制作手抄报、撰写历史小论文等,这些专题式的研究实现了新课程提倡的“走出课堂”、“走出课本”理念,但我认为,历史研究性教学更应关注于课堂教学上,原因有二:一是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花费太多精力进行专题研究,而且这种研究不可能每节课都尝试;二是在当今教育中,尤其是江苏的高考模式下,我们的教学还是以课堂为主,因此,体现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我们的课堂教学,历史课堂才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及体会
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需要教师首先转换角色,依据教材,利用课堂开展研究学习的主要途径。历史课本上有很多信息资源,运用得当它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宝贵资源,
选修人物史拿破仑,绝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所以我抓住这一契机,出示恩格斯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若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假若没有拿破仑,有没有其他人能代替拿破仑?拿破仑建立帝制是进步还是倒退?对外战争是导致拿破仑失败的原因吗?怎样看待他的对外战争?如何评价拿破仑?把学生分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解决不同的问题,最终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从思想意识形态出发认为拿破仑第一帝国是进步的;从法国大革命前后历史背景出发认为拿破仑第一帝国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建立帝制也是历史必然性的结果。也有学生认为拿破仑建立第一帝国和称霸欧洲是个人权力欲望不断膨胀的结果,否定了拿破仑第一帝国的进步性;也有学生从经济基础出发,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出发,都赞同恩格斯的观点,认为拿破仑第一帝制不可避免;还有承认拿破仑称帝是必然的,但是认为拿破仑对外战争不可取等等。课堂上,同学们对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的成因大胆提出了启蒙思想影响说、资产阶级需要说、个人野心膨胀说、经济基础决定说、武力后遗症说、个人英雄主义说,突破单一的模式框架,向立体、辩证思维发展。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善于运用已学知识探究新知的能力。
我在教授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时,就把这一单元大胆放手给学生,课题是《沧桑百年话民生》,制定研究学习方案下发到各小组,规定活动任务通过查阅资料、查询网络、调查访问、制作软件等,自主阅读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课内容,初步了解一百年来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大众传媒”等发展与变迁的基本线索。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选择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领域或某个侧面,明确确定一个探究课题。本次研究共三大方面分18个子课题,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文件,在课堂上面向全班同学讲解;评比办法:每班将组成“由任课教师、班长、学习委员、历史课代表、和行政小组长组成的评委会,对每一个小组的课题汇报进行打分,并折算平均分,评出一二三等将奖项。通过这些细致的方案,学生积极性异常高涨。
总之历史教学的源动力只能是历史本身,在研究型学习课程的开发中,如何转换角色,以深入学习为手段,以学以致用为目的,达到认知的建构、情感的培育、技能的发展、品德的养成和谐发展呢?关键在于教师敢于放手大胆质疑、细心探究。历史课堂上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手段,目标都在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让学生通过“学史”可达到真正的“明智”,历史课堂就会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土,绽放出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魏国栋、吕达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朱煜主编.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Z].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德]路德维希.拿破仑(上下)拿破仑与欧洲[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4][法]马克思.拿破仑——滑铁卢之战[M].长春:吉林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