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以“微项目学习”的方式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zh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项目学习”是“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的延伸和发展,是指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科核心概念为中心,以微项目为载体,将学习内容分散为多个小项目(微小的主题学习模块),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目前,小学数学的“微项目学习”主要在中高年级实施,包括项目选定、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环节。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微项目学习 内涵意蕴 课堂实施
  一、“微项目学习”的内涵意蕴
  “微项目学习”是“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的延伸和发展。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由美国学习科学家克拉斯克等研究推广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情景化学习模式,是指学习者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的过程中,以团队为组织形式,自主地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学习。
  借鉴“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方法精髓,提炼其中的设计技巧而产生的“微项目学习”,是指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科核心概念为中心,以微项目为载体,将学习内容分散为多个小项目(微小的主题学习模块),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它既保留了“基于项目的学习”的优势,又能克服“基于项目的学习”周期长、跨度大、项目任务冗繁、参与度较低、评价难度大等不足,倾向于训练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探究。因此,“微项目学习”具有微、短、小、精、活等特点,其首要特征是“微”——它不仅意味着“用时少”,更意味着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将简单内容趣味化。
  二、“微项目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
  小学数学的“微项目学习”,主要在中高年级实施,基本按照项目学习的主要环节进行(实施流程如图1)。下面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高》一课为例,具体阐述。
  (一)项目选定,创设情境
  《三角形的高》一课在《三角形的认识》单元,教学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是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据此,课堂从游戏“比身高”开始:请两个学生比一比谁高,交流怎么知道谁高、谁矮,突出身高度是从头顶到地面,不能从肩膀开始比,要从头顶即最高点开始测量。接着,创设情境:森林里动物的房子有的盖成了三角形,(出示图2)这里住着长颈鹿和小松鼠。你觉得哪个可能是长颈鹿住的?小松鼠住哪个?为什么?引导得出三角形也有高度。怎么量它的高度呢?先要找出它的高。由此得出项目驱动问题: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二)项目规划,明确路径
  在研究三角形的高之前,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还没有充分掌握,另外,怎么研究三角形的高,学生也还不知道如何着手,所以,在探究问题之前,首先要师生共同进行项目的规划。
  1.规划探究内容。
  对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略有感知,因此,在探究“三角形的高”之前,教师要先做前期引导,和学生一起制订探究项目规划,把项目划分为几个子项目,以分化项目研究的难度,同时也使学生对项目预期成果有一个大概的把握。
  通过分解,本节课形成了两个微项目:(1)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画三角形的高?为了进一步降低探究难度,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以往研究四边形的关注重点,总结得出:可以从点、线、角等方面去观察三角形。同时,教师可适当点拨:三角形的高可以联系什么旧知来进行理解,给学生一个大概的项目研究方向。
  2.规划探究程序。
  根据知识的先后关联,师生共同确定先探究项目一,主要方式是折一折、画一画、连一連、做一做。然后重点探究项目二,根据学具和教具准备的各种“高”,研究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么画高,主要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小组协作探究要有详细的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该项目应该完成的任务和具体要求。
  3.成立学习小组。
  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四人或六人小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究项目。
  (三)项目实施,协作探究
  1.探究项目一: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1)认识三角形。
  出示生活中含有三角形的情境图,通过课件动态抽取出数学意义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具有什么特点?通过演示分析,得出三角形的概念。
  然后,从上面的实物图抽象出三个不同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观察三角形,结合以往的知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连一连、做一做,并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2)展示交流。
  组织分组交流展示,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研究得出三角形的,引导学生得出:①三角形有3条边。②3个角。③3个顶点。并在图上标出角、边、顶点等名称(如图4)。
  (3)评议成果。
  出示图5,让学生讨论:是否三条边组成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呢?
  通过讨论评议,让学生明确:必须是3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才是三角形,这样的线段才是三角形的边。在交流辨析中,学生对
  “首尾相接”“围”等关键词的含义认识得更加清晰,对三角形的本质特征理解更加深刻。
  2.探究项目二: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画三角形的高?
  (1)探究三角形高的概念。
  先让小组协作探究,在交流反馈中初步形成三角形高的概念,然后通过一系列转动三角形的变式操作,得出完整的关于高的定义,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高”这一概念本质内涵的认识(具体过程如图6)。
  (2)探究画三角形的高。
  仍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评议、总结完善的流程,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得出结论(具体步骤如表1)。   (3)练习巩固。
  要求画3个三角形指定底上的高。
  反馈评议(用三角板验证):简单反馈前两张图。重点反馈第三张图——直角三角形的高,通过让学生上台演示放置过程,指出对应底和高,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有两种情况的高,分别是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3.点拨与引导。
  对于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和三角形高的概念的科学描述,学生会有困难,这就需要在反馈评价时有意识地点拨、引导。
  (四)项目验收,运用成果
  项目验收,就是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数学情境,鼓励学生运用探索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内化所学数学知识。在解決实际问题后,应引导学生对整个项目探究过程进行及时的回顾反思,并对学习难点进行再探究;或展开联想,探索新的解决办法;或通过发散思维,引出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三角形的高》这节课的项目验收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检测题:(1)挑战题:画出钝角三角形的高;(2)沟通锐角、直角、钝角三种三角形的高的画法。通过检测题的完成,引导学生用歌诀、顺口溜或知识树等形式来归纳不同三角形之间相关联的知识,把零散的知识梳理成条理性的、逻辑性的知识结构,从而对三角形的高有更本质的理解。
  三、相关思考
  综观《三角形的高》一课的“微项目学习”,从项目选定到项目规划,到项目实施,再到项目验收,学生围绕有梯度的两个微项目,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成果分享、反思改进,对核心概念进行意义建构,深化了对三角形特征内涵及三角形画高策略的理解,增强了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了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
  当然,“微项目学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目前只在中高年级实施;同时,它也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如准确地分析与设计项目,合理地将项目拆分成若干个子项目,并将子项目对应教材上的各个知识点。如何进一步落实到常态教学,是今后一个阶段实践与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美】 R.基思·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徐晓东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 PBL 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3] 张建辉,赵静.将基于项目的学习引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12(11).
  [4] 郑春玲.构建基于PBL的小学数学课堂结构[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12).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只小鸡去天国》讲了一个清浅又深刻的关于“生命”的故事。本书的阅读指导,从初步认识小公鸡,探究小公鸡变化的原因,到明白死亡的不可避免,思考应该如何活着,领悟生命的真谛,阅读指导层层推进。  关键词:生命 真谛 做自己  一、文本解读  《一只小鸡去天国》讲了一个清浅又深刻的关于“生命”的故事:刚满月的小公鸡生病了,在死神送他去天国前,他完成了很多心愿,他每做完一件事,心里就好过一些……这
期刊
摘 要:在迎接、拥抱互联网技术对教育影响的同时,应该抱有“人在技术之上”的坚定信念,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课堂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出哪些改变,可以弥补传统课堂学习的哪些不足。珠峰数字化学习平台(基于iPad平板电脑)的交互特征,可以促使学生对问题有强烈的探究内驱力,有更多对问题的思考与实践的空间,在分享、质疑、补充的过程中不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平台交互 数学学习 知识建构  新技术
期刊
摘 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尝试与猜测”的内容前置,面向四年级学生执教。教学中,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敢想、敢猜、敢试,在不断地尝试与猜测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或模式;将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经验作为教学资源外显出来组织全班交流,从而使课堂由传统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引导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去读懂他人的想法。  关键词:尝试与猜测 思考 原点  “尝试与猜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9~100页的
期刊
摘 要:探索规律教学一方面要重视让学生经历、感悟、反思、迁移,另一方面更要关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乐于思考、大胆猜想、小心验证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一课,围绕经历、感悟、反思、迁移、情感五个要素展开探索规律教学。  关键词:探索规律 数学思维 要素  探索规律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渠道。探索规律教学一方面要重视让学生经历、感悟、反思、迁移,另
期刊
摘 要:数学实验能融思维和操作于一体,具有直观性、探索性、启发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具有研究价值。目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存在功能单一、形式僵化、组织随意、过程零碎等问题。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教学:由点到面,合理制订实验目标;化零为整,弹性设计实验活动;张弛有度,灵活调控实验进程;横勾纵连,深入挖掘实验价值。  关键词:数学实验 思维 操作 问题
期刊
摘 要:设计和开发“袋袋本”“袋袋簿”,使之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载体,催生了一系列课堂之变。遵循“学为教本”“教为学设”“依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使“袋袋本”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发现本”,使“袋袋簿”成为教师教学现场的“发现簿”。以“袋袋本”“袋袋簿”为载体推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设置个性化学习目标,关注个性化学习探究,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重构个性化学习课程,优化个性化学习环境,真正实现
期刊
摘 要:情境创设是英语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认知规律相符合的真实情境,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其情绪高涨地感知语言;基于文本主题,创设连贯递进、过渡自然的情境,推进话题逐层深入;结合文本特点,从课堂实际出发,营造适用、有针对性的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将情境创设的范围进行扩展,延伸学生视野,有利于联系旧知学习新知,积极进行语言输出,促发有效生成。  关键词:情境创设 四要素
期刊
摘 要:“尊重儿童”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追求的是一种师生人性的释放,表达的是一种主动探究的愿景。“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应该营造一种有师生学习智慧的温度课堂,形成一种有数学认知与思维发展特性的气度课堂,建构一种三维的立体式角度课堂,最终实现的是由“度”到“渡”的融合。  关键词:尊重儿童 数学教学 生本  “尊重儿童”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提醒教育者在预设教学时关注儿童的数学学习背景,
期刊
摘 要:顺应儿童身心特点,利用语文学科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以及汉语拼音整合编写的特点,将汉语拼音的教学视为多元的整体,整体规划汉语拼音课程内容,彰显育人价值,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基于文化、情感、知能和生活,整合教材,让课程内容变得“多元”;引入其他版本教材,拓展课外阅读资源,渗入不同学科元素,让课程内容变得“好玩”;周主题内统筹安排,周主题间螺旋上升,让课程内容变得“有序”;呼应成长节点
期刊
摘 要:扎实开展集邮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中华民族集邮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寓教于乐,让学生受到德育与智育的熏陶;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立足校情,确立集邮特色;通过自上而下推进,特色氛围营造,教育科研引领,校本课程凸显等方式多力齐发,打造集邮特色;通过办会议,“走出去”“请进来”“红领巾集邮中队”、专项宣传等精品活动,彰显集邮特色。  关键词:集邮文化 特色活动 文化建设  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