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及儿童教育问题备受成人关注,儿童文学作品因而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笔者将在分析儿童文学要求的基础上,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叙事视角进行讨论。
【关键词】儿童文学要求叙事视角
在中国,儿童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则始于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较欧美国家相当较晚。但由于近年来的社会快速发展,儿童及儿童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儿童读物也五花八门。
一、儿童文学概念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以图画书中的图画、及家长读给孩子听作品等等;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或成人未必专为儿童创作,但实际上已被儿童广泛接受的文学。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可以把儿童文学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根据不同的体裁,可以把儿童文学分为: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
二、儿童文学要求
通常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品必须具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教育性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对教育性特别强调。儿童的可塑性很大,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意教育性。
(二)形象性
对儿童进行教育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儿童年龄越小,越依赖于形象化的手段。儿童作品要求和戏剧一样富于动作性,更多的以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有声有色,娓娓动听。
(三)趣味性
儿童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内容就不喜欢看,甚至不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在轻松愉快地说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启示。
(四)故事性
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要求结构单纯,情节紧凑、生动。强调故事性,并不是单纯追求情节离奇,不从生活出发,不写人,只写事。儿童文学主要是写人,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思想。它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人,也可以使其他动物、植物,甚至无生物。这些在作品中都是人格化了的。不论写人还是写其他东西,他们的思想、性格都要着重借助故事情节表现出来,不宜多用静止的冗长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五)知识性
儿童文学作品中应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以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具备知识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更加容易受到家长的青睐。
三、儿童文学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是指作家作为文本故事的叙事者,为了取得预期的影响效果,会选择特定的立场、语气、语言、结构等进行叙事,通常也被称为叙事观点、叙事角。通俗点来说,就是作品是以谁的眼光来观察故事的。现代的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是呈现多样化的,通常包括:儿童视角、成人视角、对话视角和少年作者视角。
(一)儿童视角
儿童视角是指以儿童的眼光来进行叙事的,它是儿童文学的核心叙事视角。儿童文学作品如果忽视或轻视儿童的感情、感悟,或想当然地以成人的经验取代儿童的经验,那么作家创造出的世界只能是成人的儿童世界,而不是儿童的儿童世界,作品就会缺乏吸引力。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有不一样的判断尺度,也少有成人社会中的功利主义色彩,因而更能表现出人性真实的一面。
儿童文学作家大多是人生经历丰富的成年人。成人作家,由于身心的变化与人生经历的复杂,实际上已不可能复归到纯真的儿童状态。这就要求作家应该沉潜于儿童的心灵世界中,同儿童的精神息息相通。使自己来一番角色转换,使自己重新“回到”童年状态,以儿童的感受形式、思维方式、叙事策略和语言句式,去重新诠释和表现对象世界。
(二)成人视角
成人视角是指叙事者站在成人经验世界的立场,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和描写现实世界,叙述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想象与建构少年儿童的经验世界,重在体现作家的主体意识,体现成年人的人生感悟与生命经验,并以此来引导、影响乃至规范小读者。
成人视角作品的叙事大致有三个维度:第一,向少年儿童传达作为过来人的人生经验和生命感受,强调文学作品要“告诉儿童真的世界和真的生活”,表现出成人社会现实尘世的沉重和丰富驳杂,并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二,童年记忆、童年情结内化为儿童文学叙事的重要资源与途径,作者以亲历者身份与角度直接叙述自己的童年生活,或者以童年生活作为创作素材,表现出对童年、故乡、母亲和土地深深的热爱和留恋,具有强烈的寻根色彩与生命意识。第三,作家站在教育主义的立场,在文学作品中极力张扬文学对儿童的教化功能。文学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调适心理等多种功能。教育是永远需要的,尤其对于少年儿童。
(三)对话视角
儿童文学是成年人给儿童写的书,它可以将上一代人的经验、文化传递下去。因而两代人进行对话和对比也是儿童文学中常见的叙事视角。两代人之间,由于生活兴趣和人生经历的不同,常常会出现观念上的不一致现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代沟”,儿童文学特别是少年文学就成为沟通“代沟”的最好途径。如陈丹燕的小说《上锁的抽屉》,写的就是因为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我”锁上了自己的日记本而和母亲发生的“冲突”,小说以“我”和母亲的和解而结束。
(四)少年作者视角
少年作者视角是指一些未成年的少年或儿童,他们以自己的眼光来观察同龄人,观察世界,来写同龄人,写世界。这些作品常常直接描写少年作者自身或同龄人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描写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烦恼和体悟,因此,他们的作品大都显得比较真实。也因为他们表达的是大多数同龄人的实在感受,具有亲历性和亲和性的特点,所以很能引起同龄读者的共鸣。但由于这类作品缺乏成人作家厚重的人生体验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技巧,因而也常会得之直率而失之“轻浅”。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对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陈言;当代儿童文学发展历程概观[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要求叙事视角
在中国,儿童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则始于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较欧美国家相当较晚。但由于近年来的社会快速发展,儿童及儿童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儿童读物也五花八门。
一、儿童文学概念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以图画书中的图画、及家长读给孩子听作品等等;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或成人未必专为儿童创作,但实际上已被儿童广泛接受的文学。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可以把儿童文学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根据不同的体裁,可以把儿童文学分为: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
二、儿童文学要求
通常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品必须具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教育性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对教育性特别强调。儿童的可塑性很大,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意教育性。
(二)形象性
对儿童进行教育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儿童年龄越小,越依赖于形象化的手段。儿童作品要求和戏剧一样富于动作性,更多的以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有声有色,娓娓动听。
(三)趣味性
儿童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内容就不喜欢看,甚至不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在轻松愉快地说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启示。
(四)故事性
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要求结构单纯,情节紧凑、生动。强调故事性,并不是单纯追求情节离奇,不从生活出发,不写人,只写事。儿童文学主要是写人,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思想。它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人,也可以使其他动物、植物,甚至无生物。这些在作品中都是人格化了的。不论写人还是写其他东西,他们的思想、性格都要着重借助故事情节表现出来,不宜多用静止的冗长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五)知识性
儿童文学作品中应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以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具备知识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更加容易受到家长的青睐。
三、儿童文学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是指作家作为文本故事的叙事者,为了取得预期的影响效果,会选择特定的立场、语气、语言、结构等进行叙事,通常也被称为叙事观点、叙事角。通俗点来说,就是作品是以谁的眼光来观察故事的。现代的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是呈现多样化的,通常包括:儿童视角、成人视角、对话视角和少年作者视角。
(一)儿童视角
儿童视角是指以儿童的眼光来进行叙事的,它是儿童文学的核心叙事视角。儿童文学作品如果忽视或轻视儿童的感情、感悟,或想当然地以成人的经验取代儿童的经验,那么作家创造出的世界只能是成人的儿童世界,而不是儿童的儿童世界,作品就会缺乏吸引力。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有不一样的判断尺度,也少有成人社会中的功利主义色彩,因而更能表现出人性真实的一面。
儿童文学作家大多是人生经历丰富的成年人。成人作家,由于身心的变化与人生经历的复杂,实际上已不可能复归到纯真的儿童状态。这就要求作家应该沉潜于儿童的心灵世界中,同儿童的精神息息相通。使自己来一番角色转换,使自己重新“回到”童年状态,以儿童的感受形式、思维方式、叙事策略和语言句式,去重新诠释和表现对象世界。
(二)成人视角
成人视角是指叙事者站在成人经验世界的立场,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和描写现实世界,叙述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想象与建构少年儿童的经验世界,重在体现作家的主体意识,体现成年人的人生感悟与生命经验,并以此来引导、影响乃至规范小读者。
成人视角作品的叙事大致有三个维度:第一,向少年儿童传达作为过来人的人生经验和生命感受,强调文学作品要“告诉儿童真的世界和真的生活”,表现出成人社会现实尘世的沉重和丰富驳杂,并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二,童年记忆、童年情结内化为儿童文学叙事的重要资源与途径,作者以亲历者身份与角度直接叙述自己的童年生活,或者以童年生活作为创作素材,表现出对童年、故乡、母亲和土地深深的热爱和留恋,具有强烈的寻根色彩与生命意识。第三,作家站在教育主义的立场,在文学作品中极力张扬文学对儿童的教化功能。文学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调适心理等多种功能。教育是永远需要的,尤其对于少年儿童。
(三)对话视角
儿童文学是成年人给儿童写的书,它可以将上一代人的经验、文化传递下去。因而两代人进行对话和对比也是儿童文学中常见的叙事视角。两代人之间,由于生活兴趣和人生经历的不同,常常会出现观念上的不一致现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代沟”,儿童文学特别是少年文学就成为沟通“代沟”的最好途径。如陈丹燕的小说《上锁的抽屉》,写的就是因为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我”锁上了自己的日记本而和母亲发生的“冲突”,小说以“我”和母亲的和解而结束。
(四)少年作者视角
少年作者视角是指一些未成年的少年或儿童,他们以自己的眼光来观察同龄人,观察世界,来写同龄人,写世界。这些作品常常直接描写少年作者自身或同龄人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描写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烦恼和体悟,因此,他们的作品大都显得比较真实。也因为他们表达的是大多数同龄人的实在感受,具有亲历性和亲和性的特点,所以很能引起同龄读者的共鸣。但由于这类作品缺乏成人作家厚重的人生体验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技巧,因而也常会得之直率而失之“轻浅”。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对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陈言;当代儿童文学发展历程概观[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