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3年因特网用户约占全球人口的39%,在这种背景下,在线和混合学习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大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课程设计和传送模式以满足21世纪学习者快速变化的需求和愿望。因此,大学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本文介绍了新西兰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的经验。目前,梅西大学正在努力探索一种以数字技术为媒介的在线、混合和远程学习模式,面向全国和国际扩大接受优质大学层次教育的机会。本案例回顾了梅西大学50多年远程教育和技术支持创新的历史,阐述了梅西大学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如何从战略角度出发采用Moodle平台(称为Stream)作为在线学习平台,取代传统函授型远程学习模式。在梅西大学模式中,Stream平台的使用其实就是对教与学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以创造一种更加互动、协作、媒体丰富、个性化的数字学习文化。因此,为员工和学生提供支持服务是本案例的一项关键内容。文章最后通过实例说明数字化如何成为梅西大学的新常态并正在进一步拓展梅西大学的使命——在全球舞台上提供和发展具有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我们希望梅西大学的经验能给正在探索数字时代发展之路的其他机构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Moodle;学习管理系统;梅西大学;远程学习;混合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11—0027—09
导读:新西兰梅西大学是一所具有80年历史的学校,国际化程度很高,它的远程教育质量一直备受好评,其战略计划《通向2020年之路》明确指出要把以专业为基础发挥新数字媒体的潜在优势作为其办学特色。50多年来已经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约25万名学生参加了梅西大学远程课程学习。作为现代远程教育先行者之一,梅西大学15年前就开始采用WebCT平台扩大远程教育规模、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由于种种原因,WebCT平台不能满足需要,因此,2009年,梅西大学耗资数百万采用Moodle平台(他们称为Stream),以此取代WebCT平台,旨在研发适合全校范围的解决方案,提高教师发展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为远程学生和全日制学生营造一种互动性更强、利于协作、媒体丰富、个性化的数字学习文化。梅西大学的改革基于几个方面的理念——这些理念对于正在转型升级的国家开放大学或其他远程教育机构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首先,不能过分强调技术的潜能而忽视人的作用和文化的作用;第二,数字时代更加凸显追求质量的重要性;第三,基于技术的教学改革不能没有教学理论的支撑,换言之,数字时代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用作者的话说:“在数字地平线上,教师就像一座灯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四,数字化不是解决高等教育问题的一站式方案,虽然技术支持的灵活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但是尚不能断言传统教学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了。
本文第三部分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梅西大学的改革之路。第一,搭建新的数字平台。他们把这项工作提高到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具有战略意义、符合教学规律的在线学习这个高度,建设适合学生需求的在线学习环境。第二,教学的数字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并赋予教学和研究人员高度的自主权,确保运用新数字技术开展可持续教学改革。文章对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商学院案例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模式,而社会科学本科专业案例则主要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两者各有利弊。因此,作者认为要在机构范围内实施重大教学改革,必须把自上而下、上下沟通和自下而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没有哪一种模式能独自承担起这个重任。第三,学习数字化的成果。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梅西大学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四,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性。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为不同学生群体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第五,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把自己具有独特优势的领域通过在线、混合和远程学习模式推向世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梅西大学以科学的态度开展教学改革,以科学的方法监控改革过程,客观总结改革的成果和深入分析不足之处,稳步推进,把创新和创造能力深深扎根于学校文化之中,成为自觉改革的动力。
文章最后还对梅西大学“新常态”进行反思,呼应开头的改革理念,尤其是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梅西大学的经验表明,高等教育的数字化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我们必须根据具体课程的学习目标、具体教育环境的特点和具体学生的独特需求,科学制定混合学习模式。
本文作者马克·布朗(Mark Brown)教授是梅西大学资深教授,参与制订学校的在线、混合和远程教育政策和战略,获得过多项教学创新成果奖,担任多家主要学术期刊编委和审稿人,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发表了250多篇论文。布朗教授在多个领域颇有建树,其研究涉及混合学习、远程教育、在线学习、e-learning、教与学学术、学术发展、教与学发展、质量提升、领导艺术、教育政策和终身学习等领域。作为梅西大学全国教与学中心主任、远程教育和学习未来联盟主任及新西兰开放、灵活和远程学习协会主席,布朗教授同时还在梅西大学的很多专门委员会和机构兼任职务,工作异常繁忙。尽管如此,他还是欣然接受本刊稿约,为我们撰写这篇文章,“希望梅西大学的经验能给正在探索数字时代发展之路的其他机构提供有益的启示”。我们谨向布朗教授致以衷心感谢!(肖俊洪)
一、引言
苹果电脑公司已故的总裁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曾在20世纪末说过:“教育的问题是不能用技术解决的”(转引自Oppenheimer,1997,p.61)。然而,教育的决策者仍然抵挡不住新数字技术的诱惑,继续执意把新数字技术当成是解决高等教育体系所面临的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的妙方。目前,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运动广受关注就足以说明上述观点,《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2012)甚至把2012年称为“MOOC之年”。最新的技术如同彩虹一般,人们在追逐这道彩虹的时候过分强调技术促成变革的潜能,轻视人的作用和文化的作用(Bromley, 1998)。因此,诚如Cuban(1986)30多年前所指出的,虽然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教育技术的未来,但是最新的教育技术最终往往只不过被简单地“栓”在传统课程上,并未被教师真正接受。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学应该提防对技术的过度吹嘘,但是,2013年因特网用户约占全世界人口的39% (1997年仅占1.7%),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进数字时代(ITU,2013)。越来越多的人一致认为,高等教育正在经历快速的变革(Deloitte, 2011),大学正面临着800年来最大的挑战(Ernst
【关键词】 Moodle;学习管理系统;梅西大学;远程学习;混合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11—0027—09
导读:新西兰梅西大学是一所具有80年历史的学校,国际化程度很高,它的远程教育质量一直备受好评,其战略计划《通向2020年之路》明确指出要把以专业为基础发挥新数字媒体的潜在优势作为其办学特色。50多年来已经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约25万名学生参加了梅西大学远程课程学习。作为现代远程教育先行者之一,梅西大学15年前就开始采用WebCT平台扩大远程教育规模、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由于种种原因,WebCT平台不能满足需要,因此,2009年,梅西大学耗资数百万采用Moodle平台(他们称为Stream),以此取代WebCT平台,旨在研发适合全校范围的解决方案,提高教师发展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为远程学生和全日制学生营造一种互动性更强、利于协作、媒体丰富、个性化的数字学习文化。梅西大学的改革基于几个方面的理念——这些理念对于正在转型升级的国家开放大学或其他远程教育机构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首先,不能过分强调技术的潜能而忽视人的作用和文化的作用;第二,数字时代更加凸显追求质量的重要性;第三,基于技术的教学改革不能没有教学理论的支撑,换言之,数字时代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用作者的话说:“在数字地平线上,教师就像一座灯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四,数字化不是解决高等教育问题的一站式方案,虽然技术支持的灵活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但是尚不能断言传统教学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了。
本文第三部分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梅西大学的改革之路。第一,搭建新的数字平台。他们把这项工作提高到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具有战略意义、符合教学规律的在线学习这个高度,建设适合学生需求的在线学习环境。第二,教学的数字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并赋予教学和研究人员高度的自主权,确保运用新数字技术开展可持续教学改革。文章对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商学院案例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模式,而社会科学本科专业案例则主要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两者各有利弊。因此,作者认为要在机构范围内实施重大教学改革,必须把自上而下、上下沟通和自下而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没有哪一种模式能独自承担起这个重任。第三,学习数字化的成果。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梅西大学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四,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性。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为不同学生群体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第五,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把自己具有独特优势的领域通过在线、混合和远程学习模式推向世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梅西大学以科学的态度开展教学改革,以科学的方法监控改革过程,客观总结改革的成果和深入分析不足之处,稳步推进,把创新和创造能力深深扎根于学校文化之中,成为自觉改革的动力。
文章最后还对梅西大学“新常态”进行反思,呼应开头的改革理念,尤其是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梅西大学的经验表明,高等教育的数字化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我们必须根据具体课程的学习目标、具体教育环境的特点和具体学生的独特需求,科学制定混合学习模式。
本文作者马克·布朗(Mark Brown)教授是梅西大学资深教授,参与制订学校的在线、混合和远程教育政策和战略,获得过多项教学创新成果奖,担任多家主要学术期刊编委和审稿人,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发表了250多篇论文。布朗教授在多个领域颇有建树,其研究涉及混合学习、远程教育、在线学习、e-learning、教与学学术、学术发展、教与学发展、质量提升、领导艺术、教育政策和终身学习等领域。作为梅西大学全国教与学中心主任、远程教育和学习未来联盟主任及新西兰开放、灵活和远程学习协会主席,布朗教授同时还在梅西大学的很多专门委员会和机构兼任职务,工作异常繁忙。尽管如此,他还是欣然接受本刊稿约,为我们撰写这篇文章,“希望梅西大学的经验能给正在探索数字时代发展之路的其他机构提供有益的启示”。我们谨向布朗教授致以衷心感谢!(肖俊洪)
一、引言
苹果电脑公司已故的总裁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曾在20世纪末说过:“教育的问题是不能用技术解决的”(转引自Oppenheimer,1997,p.61)。然而,教育的决策者仍然抵挡不住新数字技术的诱惑,继续执意把新数字技术当成是解决高等教育体系所面临的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的妙方。目前,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运动广受关注就足以说明上述观点,《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2012)甚至把2012年称为“MOOC之年”。最新的技术如同彩虹一般,人们在追逐这道彩虹的时候过分强调技术促成变革的潜能,轻视人的作用和文化的作用(Bromley, 1998)。因此,诚如Cuban(1986)30多年前所指出的,虽然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教育技术的未来,但是最新的教育技术最终往往只不过被简单地“栓”在传统课程上,并未被教师真正接受。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学应该提防对技术的过度吹嘘,但是,2013年因特网用户约占全世界人口的39% (1997年仅占1.7%),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进数字时代(ITU,2013)。越来越多的人一致认为,高等教育正在经历快速的变革(Deloitte, 2011),大学正面临着800年来最大的挑战(Er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