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X连锁血小板减少症(XLT)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对不同剂量和疗程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的应答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5例XLT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经过,包括血常规、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分类、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基因及WAS蛋白检测结果,分别研究不同剂量和疗程的激素及IVIG提升血小板效果。
结果所有病例均符合XLT诊断标准,无或仅有轻微湿疹、感染表现。本组患儿血小板计数(8~80)×109/L,血小板体积5.6~10.9 fl(正常范围9.4~12.5 fl)。免疫球蛋白检测发现IgG升高5例,下降2例。14例行WAS基因检测突变类型均为错义突变包括4种热点突变(V75M、R86C、R86H、R86L)和1种新发突变(Y107C)。13例行WAS蛋白检测,6例无表达,5例表达减少,2例正常。14例患儿在确诊XLT前被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使用激素(28例次),IVIG治疗(47例次)。余1例未接受激素或IVIG治疗。IVIG治疗后2~7 d及8~14 d,1 000~2 000 mg/(kg·d)组(25例次)血小板分别为(60±10)×109/L和(41±7)×109/L,400~500 mg/(kg·d)组(22例次)血小板分别为(31±7)×109/L和(21±2)×109/L,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19、-1.592,P= 0.002、0.011)。激素治疗后2~7 d及8~14 d,1~2 mg/(kg·d)组(8例次)、3~6 mg/(kg·d)组(11例次)及20~30 mg/(kg·d)激素组(9例次)间提升血小板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7、0.252,P=0.980、0.761)。激素、IVIG治疗后15~30 d血小板均下降至接近治疗前水平。IVIG 1 000~2 000 mg/(kg·d)组的治疗有效率(18/25)明显高于400~500 mg/(kg·d)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836, P= 0.008)。激素20~30 mg/(kg·d)组治疗有效率(7/9)相对较高,但与1~2 mg/(kg·d)组(4/8)、3~6 mg/(kg·d)组(6/1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5, P= 0.581)。
结论XLT临床特征主要为血小板减少伴血小板体积减小,无或仅有轻微湿疹、感染表现。不同剂量激素治疗XLT患儿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无显著差异,1 000~2 000 mg/(kg·d) IVIG的疗效较显著,但均维持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