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实现校长教育理念,打造学校发展特色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为此,教育部于2006年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要求中小学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落实,细化和具体化国家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关键词】生态校园 领导文化 典章文化 课程文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需要深厚的校园文化内涵作为支撑,校园文化的底蕴是否深厚,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在持续科学的发过程中,又会不断生成新的文化内涵,为学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资源和精神动力。我们认为,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校园文化具有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人格养成等重要作用,牢牢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关键,也就准确把握住了学校发展的脉搏。
当前全面铺开的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课程改革的诸多内容需要通过文化教育来实现,没有文化建设,课程改革的成效将难以保证,也可以说,学校文化建设本身,就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建设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学校文化教育,是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
基于上述认识,学校文化建设是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渠道,没有和谐的学校就难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历史责任,只有每一所学校的和谐才能成就整个社会的和谐,而学校文化建设也是学校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品格的客观发展要求。
一、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全面打造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绿色生态校园
优美的学习环境和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环境育人”是我们需要秉承的一种重要教育理念。由于我校地处城市核心区,学校空间相对有限,可以说是寸土寸金,这就决定了我校的校园环境规划和建设只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条走廊、每一面墙壁、每一间教室、每一间办公室、甚至每一个花坛和每一棵树,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在“精致”、“美观”和“影响力”这三个关键词上做文章。基于这样的设想,我们创办了教师书吧、图书走廊、德育专栏、英语生存空间和多个主题文化长廊,并且根据年级不同,确定了相应的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我们全力营造典雅舒适的教学环境。同时,根据学校办学空间不大的特点,大力发挥现代技术优势,加强学校局域网、红领巾广播站、校内动态栏目等电子空间的文化建设,以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电子媒介向全校师生提供及时周到的信息服务,拓展学校的文化建设领域。
二、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问责制为抓手,努力建设具有广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校园领导文化
领导文化是学校群体文化的首脑,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文化状态和趋向,因此,加强领导文化建设对学校整体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要加强领导文化建设首先要提高管理的水平,因此我校把打造“专业、分權、精细、问责”的管理模式作为领导文化建设核心内容。
学校领导班子始终要加强自身建设,转变观念,增强依法治校意识,转变“领导”角色,倡导率先垂范、服务师生的精神,提高管理水平。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我们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进一步细化各部门岗位职责,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理顺了学校管理工作流程,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以校园文化建设机构为例,由校长总负责,主抓校园文化建设纲领性工作,教务处、德育处、团少部根据建设内容的不同组织实施各项工作,普通教师和学生根据安排完成具体的任务,做到责任明晰、通力合作、不越权、不推诿,这样便形成了全校师生齐心协力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以制定优良的学校制度体系为突破,建设具有良好执行力和发展力的校园典章文化
优良的学校制度体系,是学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获得持久发展力的根本所在。我们在典章文化建设以彰显法理,规范行为,人文关怀和内在激励为目标,以《城关二小规章制度》为基准,加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
首先,学校的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要“全”,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内容要“细”,条例明确,操作性强;执行要“严”,纪律严明,奖罚分明。在制定学校的各项制度等方面采取“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原则,做到“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大家守”。
其次,我们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了值日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卫生区绿化区责任制,制定了学生礼仪要求、五项评比办法、先进班级文明学生标准等,并将有关制度和要求张贴在走廊、教室,印发给学生,让各项要求深入每位学生心中。我们还成立了学校班级文明监督队,组织值周学生进行检查督促,发挥班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四、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新课程实施能力为核心,建设具有鲜明校本特点的学校课程文化
教师即课程,教师资源是第一教育资源,在微观层面上,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课程的内容、形式和结果。一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其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事业的成败。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使得师资问题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小学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专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核心问题。
五、结语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各方面,做到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学校各个方面的提高,真正体现出文化引领学校全面发展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领导学》张俊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2/1
2.《学校文化学》余清臣卢元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3/1
【关键词】生态校园 领导文化 典章文化 课程文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需要深厚的校园文化内涵作为支撑,校园文化的底蕴是否深厚,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在持续科学的发过程中,又会不断生成新的文化内涵,为学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资源和精神动力。我们认为,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校园文化具有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人格养成等重要作用,牢牢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关键,也就准确把握住了学校发展的脉搏。
当前全面铺开的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课程改革的诸多内容需要通过文化教育来实现,没有文化建设,课程改革的成效将难以保证,也可以说,学校文化建设本身,就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建设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学校文化教育,是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
基于上述认识,学校文化建设是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渠道,没有和谐的学校就难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历史责任,只有每一所学校的和谐才能成就整个社会的和谐,而学校文化建设也是学校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品格的客观发展要求。
一、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全面打造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绿色生态校园
优美的学习环境和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环境育人”是我们需要秉承的一种重要教育理念。由于我校地处城市核心区,学校空间相对有限,可以说是寸土寸金,这就决定了我校的校园环境规划和建设只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条走廊、每一面墙壁、每一间教室、每一间办公室、甚至每一个花坛和每一棵树,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在“精致”、“美观”和“影响力”这三个关键词上做文章。基于这样的设想,我们创办了教师书吧、图书走廊、德育专栏、英语生存空间和多个主题文化长廊,并且根据年级不同,确定了相应的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我们全力营造典雅舒适的教学环境。同时,根据学校办学空间不大的特点,大力发挥现代技术优势,加强学校局域网、红领巾广播站、校内动态栏目等电子空间的文化建设,以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电子媒介向全校师生提供及时周到的信息服务,拓展学校的文化建设领域。
二、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问责制为抓手,努力建设具有广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校园领导文化
领导文化是学校群体文化的首脑,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文化状态和趋向,因此,加强领导文化建设对学校整体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要加强领导文化建设首先要提高管理的水平,因此我校把打造“专业、分權、精细、问责”的管理模式作为领导文化建设核心内容。
学校领导班子始终要加强自身建设,转变观念,增强依法治校意识,转变“领导”角色,倡导率先垂范、服务师生的精神,提高管理水平。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我们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进一步细化各部门岗位职责,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理顺了学校管理工作流程,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以校园文化建设机构为例,由校长总负责,主抓校园文化建设纲领性工作,教务处、德育处、团少部根据建设内容的不同组织实施各项工作,普通教师和学生根据安排完成具体的任务,做到责任明晰、通力合作、不越权、不推诿,这样便形成了全校师生齐心协力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以制定优良的学校制度体系为突破,建设具有良好执行力和发展力的校园典章文化
优良的学校制度体系,是学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获得持久发展力的根本所在。我们在典章文化建设以彰显法理,规范行为,人文关怀和内在激励为目标,以《城关二小规章制度》为基准,加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
首先,学校的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要“全”,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内容要“细”,条例明确,操作性强;执行要“严”,纪律严明,奖罚分明。在制定学校的各项制度等方面采取“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原则,做到“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大家守”。
其次,我们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了值日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卫生区绿化区责任制,制定了学生礼仪要求、五项评比办法、先进班级文明学生标准等,并将有关制度和要求张贴在走廊、教室,印发给学生,让各项要求深入每位学生心中。我们还成立了学校班级文明监督队,组织值周学生进行检查督促,发挥班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四、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新课程实施能力为核心,建设具有鲜明校本特点的学校课程文化
教师即课程,教师资源是第一教育资源,在微观层面上,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课程的内容、形式和结果。一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其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事业的成败。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使得师资问题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小学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专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核心问题。
五、结语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各方面,做到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学校各个方面的提高,真正体现出文化引领学校全面发展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领导学》张俊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2/1
2.《学校文化学》余清臣卢元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