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日生活皆教育,我们认为,不应单纯减少衔接时刻的时间,而要在许多场合中适度延长过渡的时间;不应将衔接时刻变得紧凑和有效率,而要使它的节奏适当地松缓下来。基于此,我们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衔接时刻进行了微活动设计与运用的研究。本研究中,衔接时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环节,是指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介于有明确目标和内容的活动之间,用于转换的环节。它不仅是为了适应日常教学活动有节奏更替的需要,还是为了适应幼儿日常身心活动有节奏更替的需要。微活动是指时间在10分钟左右,内容短小,易操作,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活动。
一、幼儿一日生活衔接时刻“快乐微活动”的设计
我们以幼儿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通过梳理传统过渡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问题研究幼儿一日生活衔接时刻的转换策略,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方式过渡,使衔接时刻能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微活动的价值。
1.微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追求效果最优化
衔接时刻是一日生活中的“驿站”,是中转的,过渡的,也是休息调整的时刻,因此具有时间短的特点。以往的衔接时刻往往是教师用语言催促幼儿尽快完成,从而将生活环节代替为幼儿园的过渡时刻。而“快乐微活动”则是将一日生活衔接时刻中蕴含的教育契机通过微活动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效果的最大化。
2.微形式——以最精炼的内容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衔接时刻是贯穿于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应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因此我们设计的微活动往往主题集中、目标具体清晰、内容容量小,从而使活动更加精致、凝练,能最优化地满足各种情况下教与学的需要。通过丰富环节的组织形式,在衔接时刻实施微活动,既丰富了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又能调动幼儿的兴趣点,减少等待,建立良好的常规。
3.微创新——以最灵活的方式达到衔接的流畅化
衔接时刻一般比较灵活,幼儿之间的交流比较多。微活动以主题来组织内容,不同主题内容之间呈“并联”关系,因此在内容组织、实施时间、进度等方面所受的限制都较少,显得更加灵活。此外,微活动实施的灵活性还体现在实施方式、途径和场地上,它不受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限制,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生活。
二、幼儿一日生活衔接时刻“快乐微活动”的运用
微活动是穿插在主要活动之间的,是活动之间的纽带。我们对各班的衔接时刻进行观察,包括入园时刻、晨谈时刻、点名时刻、盥洗时刻、如厕时刻、喝水时刻、活动前安静时刻、餐点时刻、午睡时刻以及离园时刻。针对不同的衔接时刻,我们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微活动,包括静心驿站、自理驿站、唤醒驿站、休闲驿站。
1.静心驿站
一日生活中,有许多时刻需要孩子们静心。静、定活动的安排,有助于孩子心灵的平静。孩子在心灵安静后,能学会听和管理自己的能量。体会内在的安定,对孩子心灵成长有很大的意义,而且他们内心获得抒发的渠道后,也会培养关怀他人、宽容他人的情感。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们要在一日活动中悉心发掘,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宁静、和谐的氛围。
微活动:花草池
在明亮清洁的厕所里,幼儿心情愉快,有利于排便。我们在幼儿园厕所内粘贴一些暗示的小标记,如,小便池中的小花需要养料,让幼儿对准小花的根部小便;在小便的地方貼小脚印,让幼儿知道可以几个人一起上厕所。面对因环境陌生、未适应在园如厕方式及如厕器具的幼儿,教师带领幼儿了解厕所的环境,观察如厕流程图。幼儿通过与环境充分互动,可以增加对环境的熟悉感、亲近感,逐步缓解如厕时的紧张情绪。
如厕、盥洗等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我们尝试将幼儿生活中最普通的需求,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适宜幼儿身心健康,有助于幼儿充分自主活动的环境。同时,建立宽松、愉悦、尊重幼儿需求的心理氛围,使幼儿在自主活动过程中,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激发其内驱力,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发展,增强自理能力。同时,变教师的显性指导为隐性指导,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理的好习惯。
3.唤醒驿站
幼儿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在自我意识中,反映着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幼儿评价自己实际行动的能力和对自身内部状态的注意。自我的发展有助于幼儿妥善处理自己与环境、与他人的关系,如认识到他人的态度,体验他人的情感,建立平等关系,共享社会经验,实现共同目标等。在一日生活中,我们要注重挖掘教育资源,唤醒幼儿的自我意识。
微活动:聊天毯
晨间谈话对于一日活动正常有效地进行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为幼儿在晨间精力最充沛,注意力集中,最易接受教育,而且这个时间也是幼儿自由交谈的良机。给孩子们准备一条毯子,告诉他们这是一条会说话的“魔毯”,让孩子们在“魔毯”上畅所欲言。当然,晨谈也可以放到室外进行。
晨间谈话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一个过渡性较强的环节,是教师和幼儿情感交流的最好时机,又是了解和教育幼儿的重要途径,具有独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要把握这一时机,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挥它最大的教育价值。“魔毯”等形式多样的晨谈方式,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地表达个人见解,畅所欲言。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大胆讲述,勇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研究成果
快乐微活动通过开发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微资源”,在活动中充分发展了幼儿的“微能力”,以此合理、充分地发挥衔接时刻的“微价值”。
(一)微资源的开发——碎片又有机
“快乐微活动”通过挖掘一日生活衔接时刻中蕴含的教育契机,关注其中的一些小现象,并把大容量的资源碎片化,开发适应幼儿一日生活的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闲余时间,通过微活动的方式展现出来。微活动将幼儿园的集体行动式的生活运作转化为更为人性化的生活方式,为孩子的在园生活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然的心理环境,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丰富了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又能调动幼儿的兴趣,减少等待,建立良好的常规。
(二)微能力的发展——自由又有序
“快乐微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在一日生活中,我们给予幼儿充分自主的时间与机会,孩子们摆脱了教师的高控,能够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也可以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衔接时刻从原来的排队多、等待多变为自由活动多,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同时,弹性的活动安排,使幼儿游戏玩乐与生活自理两不误,从中享受活动的宽松、自由与快乐。
(三)微价值的体现——基于衔接又超于衔接
对于幼兒来说,“快乐微活动”不受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限制,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生活。通过“快乐微活动”的设计与运用,一日生活中衔接时刻的处理方法也随之改变,通过统筹安排,丰富环节的组织形式,幼儿从中获取认知经验,获得能力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对于教师来说,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师通过探索一日生活衔接时刻中所蕴含的教育契机,从幼儿的个性、年龄特点出发,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保教目标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并通过“快乐微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同时,在微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变显性指导为隐性指导,让衔接时刻以及一日活动的组织从教师的主观控制转换到了幼儿的自主调节,通过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使衔接时刻的教育价值通过微活动达到效果的最优化。
一、幼儿一日生活衔接时刻“快乐微活动”的设计
我们以幼儿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通过梳理传统过渡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问题研究幼儿一日生活衔接时刻的转换策略,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方式过渡,使衔接时刻能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微活动的价值。
1.微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追求效果最优化
衔接时刻是一日生活中的“驿站”,是中转的,过渡的,也是休息调整的时刻,因此具有时间短的特点。以往的衔接时刻往往是教师用语言催促幼儿尽快完成,从而将生活环节代替为幼儿园的过渡时刻。而“快乐微活动”则是将一日生活衔接时刻中蕴含的教育契机通过微活动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效果的最大化。
2.微形式——以最精炼的内容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衔接时刻是贯穿于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应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因此我们设计的微活动往往主题集中、目标具体清晰、内容容量小,从而使活动更加精致、凝练,能最优化地满足各种情况下教与学的需要。通过丰富环节的组织形式,在衔接时刻实施微活动,既丰富了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又能调动幼儿的兴趣点,减少等待,建立良好的常规。
3.微创新——以最灵活的方式达到衔接的流畅化
衔接时刻一般比较灵活,幼儿之间的交流比较多。微活动以主题来组织内容,不同主题内容之间呈“并联”关系,因此在内容组织、实施时间、进度等方面所受的限制都较少,显得更加灵活。此外,微活动实施的灵活性还体现在实施方式、途径和场地上,它不受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限制,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生活。
二、幼儿一日生活衔接时刻“快乐微活动”的运用
微活动是穿插在主要活动之间的,是活动之间的纽带。我们对各班的衔接时刻进行观察,包括入园时刻、晨谈时刻、点名时刻、盥洗时刻、如厕时刻、喝水时刻、活动前安静时刻、餐点时刻、午睡时刻以及离园时刻。针对不同的衔接时刻,我们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微活动,包括静心驿站、自理驿站、唤醒驿站、休闲驿站。
1.静心驿站
一日生活中,有许多时刻需要孩子们静心。静、定活动的安排,有助于孩子心灵的平静。孩子在心灵安静后,能学会听和管理自己的能量。体会内在的安定,对孩子心灵成长有很大的意义,而且他们内心获得抒发的渠道后,也会培养关怀他人、宽容他人的情感。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们要在一日活动中悉心发掘,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宁静、和谐的氛围。

微活动:花草池
在明亮清洁的厕所里,幼儿心情愉快,有利于排便。我们在幼儿园厕所内粘贴一些暗示的小标记,如,小便池中的小花需要养料,让幼儿对准小花的根部小便;在小便的地方貼小脚印,让幼儿知道可以几个人一起上厕所。面对因环境陌生、未适应在园如厕方式及如厕器具的幼儿,教师带领幼儿了解厕所的环境,观察如厕流程图。幼儿通过与环境充分互动,可以增加对环境的熟悉感、亲近感,逐步缓解如厕时的紧张情绪。
如厕、盥洗等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我们尝试将幼儿生活中最普通的需求,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适宜幼儿身心健康,有助于幼儿充分自主活动的环境。同时,建立宽松、愉悦、尊重幼儿需求的心理氛围,使幼儿在自主活动过程中,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激发其内驱力,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发展,增强自理能力。同时,变教师的显性指导为隐性指导,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理的好习惯。
3.唤醒驿站
幼儿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在自我意识中,反映着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幼儿评价自己实际行动的能力和对自身内部状态的注意。自我的发展有助于幼儿妥善处理自己与环境、与他人的关系,如认识到他人的态度,体验他人的情感,建立平等关系,共享社会经验,实现共同目标等。在一日生活中,我们要注重挖掘教育资源,唤醒幼儿的自我意识。

微活动:聊天毯
晨间谈话对于一日活动正常有效地进行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为幼儿在晨间精力最充沛,注意力集中,最易接受教育,而且这个时间也是幼儿自由交谈的良机。给孩子们准备一条毯子,告诉他们这是一条会说话的“魔毯”,让孩子们在“魔毯”上畅所欲言。当然,晨谈也可以放到室外进行。
晨间谈话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一个过渡性较强的环节,是教师和幼儿情感交流的最好时机,又是了解和教育幼儿的重要途径,具有独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要把握这一时机,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挥它最大的教育价值。“魔毯”等形式多样的晨谈方式,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地表达个人见解,畅所欲言。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大胆讲述,勇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研究成果
快乐微活动通过开发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微资源”,在活动中充分发展了幼儿的“微能力”,以此合理、充分地发挥衔接时刻的“微价值”。
(一)微资源的开发——碎片又有机
“快乐微活动”通过挖掘一日生活衔接时刻中蕴含的教育契机,关注其中的一些小现象,并把大容量的资源碎片化,开发适应幼儿一日生活的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闲余时间,通过微活动的方式展现出来。微活动将幼儿园的集体行动式的生活运作转化为更为人性化的生活方式,为孩子的在园生活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然的心理环境,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丰富了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又能调动幼儿的兴趣,减少等待,建立良好的常规。
(二)微能力的发展——自由又有序
“快乐微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在一日生活中,我们给予幼儿充分自主的时间与机会,孩子们摆脱了教师的高控,能够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也可以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衔接时刻从原来的排队多、等待多变为自由活动多,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同时,弹性的活动安排,使幼儿游戏玩乐与生活自理两不误,从中享受活动的宽松、自由与快乐。
(三)微价值的体现——基于衔接又超于衔接
对于幼兒来说,“快乐微活动”不受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限制,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生活。通过“快乐微活动”的设计与运用,一日生活中衔接时刻的处理方法也随之改变,通过统筹安排,丰富环节的组织形式,幼儿从中获取认知经验,获得能力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对于教师来说,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师通过探索一日生活衔接时刻中所蕴含的教育契机,从幼儿的个性、年龄特点出发,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保教目标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并通过“快乐微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同时,在微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变显性指导为隐性指导,让衔接时刻以及一日活动的组织从教师的主观控制转换到了幼儿的自主调节,通过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使衔接时刻的教育价值通过微活动达到效果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