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據2015年PISA(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籌劃的一項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的結果來看,對學校的歸屬感方面,認為自己屬於學校的或感到自己像局外人的數字,澳門的分別是59.9%與79.3%,而國際平均數字是73%與82.8%;在歸屬感的平均數上,國際平均是0.02,而澳門則是-0.4,比其他鄰近地區要低,這表示了在受訪的研究對象中,有不少學生都感到疏離,對學校缺乏歸屬感。另一項有關威嚇行為的數據中,顯示澳門校園內的威嚇行為相對於亞洲鄰近地區來得更為顯著。
澳門的校園事件時有發生,欺凌事件當中的手法更趨多樣化,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今期“時事辯論”請來教育暨青年局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心主任馮紫華、菜農子弟學校校長及中華教育會副理事長王國英、時事評論員梁啟賢、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社會服務辦公室助理協調主任周遠恩共同探討校園欺凌的問題。
議題圍繞下列問題展開:學校可算是個小型社會,在學習環境中發生欺凌事件,可以反映出社會對教育的態度、或投射出部分社會有甚麼問題?與其他鄰近地區相比,澳門的校園欺凌事件之程度如何?作為老師、社工或家長,應如何察覺學生或兒女是否遭受欺凌?應該如何給予適當的幫助,避免他們由欺凌事件中的受害者變成欺凌者?對於教育兒童或青少年正確認識“欺凌”,又有何想法?在學校中,偶而會有需要特別幫忙的學生,而欺凌事件可能較容易發生在這些學生身上,嘗試引入融合教育,對於所有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否真的有幫助?在持續教育領域和高等教育領域仍需完善制度,融合生如何才能避免成為被欺凌者?澳門是否有需要參考鄰近地區,成立反欺凌的組織或專責小組,以保護受欺凌者及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澳門的校園事件時有發生,欺凌事件當中的手法更趨多樣化,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今期“時事辯論”請來教育暨青年局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心主任馮紫華、菜農子弟學校校長及中華教育會副理事長王國英、時事評論員梁啟賢、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社會服務辦公室助理協調主任周遠恩共同探討校園欺凌的問題。
議題圍繞下列問題展開:學校可算是個小型社會,在學習環境中發生欺凌事件,可以反映出社會對教育的態度、或投射出部分社會有甚麼問題?與其他鄰近地區相比,澳門的校園欺凌事件之程度如何?作為老師、社工或家長,應如何察覺學生或兒女是否遭受欺凌?應該如何給予適當的幫助,避免他們由欺凌事件中的受害者變成欺凌者?對於教育兒童或青少年正確認識“欺凌”,又有何想法?在學校中,偶而會有需要特別幫忙的學生,而欺凌事件可能較容易發生在這些學生身上,嘗試引入融合教育,對於所有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否真的有幫助?在持續教育領域和高等教育領域仍需完善制度,融合生如何才能避免成為被欺凌者?澳門是否有需要參考鄰近地區,成立反欺凌的組織或專責小組,以保護受欺凌者及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