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历来是与阅读教学平分秋色的教学任务。而学生习作水平的发展,离不开阅读的积累。要写好习作,大量阅读并养成积累的习惯是前提条件,教师要多方面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其阅读积累的兴趣与习惯;适时的写作训练是必要手段,以课堂上的微习作模式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及语文核心素养;及时的奖励刺激是其推进动力,学生写作后及时评改、展示,让其从中获得成就感与写作动力。课内外阅读积累及其在习作上的运用,应博览群书,取其精华,厚积薄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随文微写作;仿写;想象;抒情
如今,小学语文新课改给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改变学生思维模式,从而促进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经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学生怕作文,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无内容可写,将写作看作苦差事,对写作持消极态度,甚至厌恶作文。
杜甫曾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课改下,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及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可见阅读积累之于写作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课内外阅读积累及其在习作上的运用。
一、自觉进行课外阅读及积累的习惯养成
阅读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积淀,扩展视野,提高个人素质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因此,大量阅读是写好习作的前提。既然阅读与写作有如此重要的关系,那么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多读课外书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以下分三点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及积累的习惯:
(一)拓展阅读空间,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
鲁迅先生曾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 因此,我们应指导学生广泛地选择课外读物:从内容上看,包括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社会科学、中外名著等;从体裁上看,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学生都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想看的读物。对于缺乏是非辨别能力的学生,可帮助其选择读物,避免阅读的盲目性。面对浩瀚的书海,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阅读。推荐的读物注重思想性、文字规范性和知识性兼顾;内容生动有趣,知识性强,易于被学生接受领会。
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每人带3-5本,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阅读方式,有的喜欢小声唇读,有的喜欢默读,有的喜欢边读边画,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他们才能读得轻松,读得投入,读得忘我。正如陶渊明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不打断他们读书的专注,不就书中内容强行说教,让学生尽情体悟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书本内容的观点见解,开放思维,平等交流。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
(二)一书一录,将阅读财富存入“银行”
新学期伊始,为每位学生准备一本《阅读存折》。每读完一本书,在存折内登记日期、书目及作者、存入、支取、余额,并由操作员(家长或老师)签名。设置奖励制度,笔者设定每读完一本书可存入5积分,支取20积分可兑换一次物质奖励,如,文具、精品等;支取30积分可兑换一次愿望奖励,如跟好朋友同桌一周等合理可行的愿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本存折用完可领取新存折,并在班级内予以表扬。让学生明白,储蓄下来的阅读量,是谁都拿不走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三)精选词句,制作专属的阅读手账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那么同样地,我们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手账起源于日本,做手账是一种当今流行在少年儿童间的活动。手账其实就是记事本,在没有手机的年代,这是人人必备的东西,无论是学生还是上班族。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重要的就写下来,笔记本、日程本等等都可以称之为“手账”。手账的功能很多,除了日常用以外,也可以做成精美的纪念册,把重大的事情,还有日常生活、旅行中一些有意思的瞬间记录下来。
笔者考虑到儿童喜欢画画与创作的天性,将原本枯燥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和手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之余,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摘录在手账本中,当然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想、心情、想象等,随后加上图画、图案、色彩。可以借助贴纸、胶带等文具,制作出精美的阅读手账,擅长画画的学生做起来更是锦上添花。
如下图:
试行一周后,发现一些学生精心排版,将手账页面做成手抄报形式;一些学生做成表格形式;一些学生还会大段摘录等。笔者认可并赞赏各种形式的阅读手账,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这一活动以自愿、快乐为原则。试行一个月后,全班共39人参与,占总人数的83%。
阅读手账以自由排版、随喜摘录、随心配画的形式,让读书笔记做起来更富趣味性,成品富有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记录所读所悟的热情。
二、积累的运用——“随文微写作”模式下的习作訓练
(一)简析“随文微写作”课堂教学模式
“随文微写作”是体现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联系的一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运用课堂所学之法,在情境中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课文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 “微写作”可根据文本的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也可以在课后拓展环节中完成,因此学生的写作成果可在课堂展示,也可在班级习作展示平台或通过班级微信群展示。“随文微写作”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此形式的出现对追求个性发展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好处,为学生的写作另辟蹊径,使学生更愿意去思考,去写作了。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习作水平的提高。这一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快乐读中快乐写。
(二)写前热身——“飞花令”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出现的高频字,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直到有一方背不出,则另一方获胜。
笔者参考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的游戏规则和形式,在课堂上根据文本实际情况,让学生抢答与主题相关的好词、名言、诗句,可以是课内积累,也可以是课外积累,如:微写作主题为“母爱”,学生会说出“舐犊情深”“无微不至”“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等;微写作主题为“季节”,学生会说出“春暖花开”“秋高气爽”“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微写作主题为“美好的品质”,学生会说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等。采用“飞花令”抢答游戏的形式,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搜寻阅读储备的积极性,巩固所获知识,打开写作思路,为微写作环节作铺垫。
(三)精仿句式,细仿结构
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它可以降低习作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正如茅盾先生所说“摹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就是最好的仿写素材。
1.精仿句式
如下表:
2.细仿结构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剃头大师》为例,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相关段落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1)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2)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学习课文后,学生通过仿写、读评,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清楚、具体。
(四)大胆想象创新,表达真挚感情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认为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人的一种历练。新课改就是要纠正、要改变作文教学中的虚假作风,让学生明白写话要写自己想说的话;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就是习作。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交流,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教师在教授习作时,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创新想象,抒发真情,是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目标。
3.放飞想象,大胆创新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文《肥皂泡》为例,课堂上通过精读课文,品词析句,学生能体会文中丰富的想象,读懂作者童年的梦想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课“随文微写作”环节设计的是发挥想象写一写肥皂泡的美丽去处。引导学生想象时,笔者提示:还有哪些人、哪些事物、哪些地方,需要送去温暖、光明与希望呢?与文本紧密结合,拓展学生思路,写后交流感受。以下是我班学生的“微习作”:
(1)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过山去。在山峰上,她们变成了晶莹的冰球,闪闪发光。或者越过山巅,轻轻地滚下,经过遍野的鲜花,滚到清幽的小村庄……
(2)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送往地球的另一边。她们慢慢地飞往天空,路过丛林,如彩蝶般蹁跹舞蹈,又轻轻地落入小溪,跟鱼儿做游戏……
通过微写作练习,学生对课文感悟更深,同时也体验到想象的乐趣,“随文微写作”有助于学生对课内外阅读积累的灵活运用。
4.敞开心扉,尽诉真情
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妈妈睡了》为例,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的是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妈妈先睡着了,她沉沉地睡着,呼吸那么均匀。孩子静静地看着熟睡的妈妈,看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课文表达的是母子之爱,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深切的母子情。
本课“随文微写作”环节紧接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感动之际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心意卡上,课后将心意卡赠送给自己的母亲。微写作过程中,有些学生眼圈红了,哽咽着读出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真情流露。
“随文微写作”模式淡化了练笔的形式和方法,在课文理解与平时课内外阅读积累的基础之上自由倾吐,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增加了学生习作的广延性和艺术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成就动力,搭建习作展示平台
成就,是每个人的毕生追求,是人生的辉煌。因此,成就越大,你越乐意为之奋斗,越是不懈奋斗,成就也会越大。所以,成就感是推动学生不懈前进的动力,习作方面亦是如此。
儿童天性喜欢表达,他们会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在课堂以外的地方说出来,与同学、朋友、亲人分享。学生每一次习作,总憧憬着作文的成功,盼望着老师的赏识与鼓励,获得成就感。对学生习作来说,最好的表扬就是把习作展示出来。笔者采用的展示方式有二:
(一)佳作展示
在班级墙报设置“佳作园地”,以展示学生的习作。可以是单元作文,也可以是灵感所致之作。学生看见自己的才华得以展示,源源不断地获得写作的动力和能源,刺激着学生以更好的姿态、更大的热情去写作。
(二)美文宣读
除了上文第二部分提到的“随文微写作”以随写随读的形式展示外,笔者还会从平时的单元习作中选取不同学生的佳作,让其在课堂上宣读。表达能力稍有欠缺的学生,单元习作中不易写出佳作,笔者会指导学生修改,修改后再宣读。力求做到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宣读自己的习作,而习作被宣读过的学生,往往会获得很大的愉悦和信心,变得特别爱上作文课,爱写作文,作文水平也常常会突飞猛进。
总而言之,只有注重阅读积累,作文时方能洋洋洒洒,言之有物,用优美的语言使文章更具感染力。丰富的语言积累至关重要,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句式、语段,加之适时的写作训练,善于从积累储备中提取精华,无论单元作文还是考场作文,亦能厚积薄发。
参考文献:
[1]张洪玲,刘洪新.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2]范新萍.讀写结合“微习作”[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5.
[3]温儒敏,陈先云.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三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2.
[4]巢宗祺,雷实,陆志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随文微写作;仿写;想象;抒情
如今,小学语文新课改给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改变学生思维模式,从而促进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经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学生怕作文,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无内容可写,将写作看作苦差事,对写作持消极态度,甚至厌恶作文。
杜甫曾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课改下,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及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可见阅读积累之于写作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课内外阅读积累及其在习作上的运用。
一、自觉进行课外阅读及积累的习惯养成
阅读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积淀,扩展视野,提高个人素质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因此,大量阅读是写好习作的前提。既然阅读与写作有如此重要的关系,那么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多读课外书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以下分三点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及积累的习惯:
(一)拓展阅读空间,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
鲁迅先生曾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 因此,我们应指导学生广泛地选择课外读物:从内容上看,包括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社会科学、中外名著等;从体裁上看,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学生都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想看的读物。对于缺乏是非辨别能力的学生,可帮助其选择读物,避免阅读的盲目性。面对浩瀚的书海,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阅读。推荐的读物注重思想性、文字规范性和知识性兼顾;内容生动有趣,知识性强,易于被学生接受领会。
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每人带3-5本,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阅读方式,有的喜欢小声唇读,有的喜欢默读,有的喜欢边读边画,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他们才能读得轻松,读得投入,读得忘我。正如陶渊明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不打断他们读书的专注,不就书中内容强行说教,让学生尽情体悟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书本内容的观点见解,开放思维,平等交流。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
(二)一书一录,将阅读财富存入“银行”
新学期伊始,为每位学生准备一本《阅读存折》。每读完一本书,在存折内登记日期、书目及作者、存入、支取、余额,并由操作员(家长或老师)签名。设置奖励制度,笔者设定每读完一本书可存入5积分,支取20积分可兑换一次物质奖励,如,文具、精品等;支取30积分可兑换一次愿望奖励,如跟好朋友同桌一周等合理可行的愿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本存折用完可领取新存折,并在班级内予以表扬。让学生明白,储蓄下来的阅读量,是谁都拿不走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三)精选词句,制作专属的阅读手账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那么同样地,我们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手账起源于日本,做手账是一种当今流行在少年儿童间的活动。手账其实就是记事本,在没有手机的年代,这是人人必备的东西,无论是学生还是上班族。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重要的就写下来,笔记本、日程本等等都可以称之为“手账”。手账的功能很多,除了日常用以外,也可以做成精美的纪念册,把重大的事情,还有日常生活、旅行中一些有意思的瞬间记录下来。
笔者考虑到儿童喜欢画画与创作的天性,将原本枯燥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和手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之余,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摘录在手账本中,当然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想、心情、想象等,随后加上图画、图案、色彩。可以借助贴纸、胶带等文具,制作出精美的阅读手账,擅长画画的学生做起来更是锦上添花。
如下图:
试行一周后,发现一些学生精心排版,将手账页面做成手抄报形式;一些学生做成表格形式;一些学生还会大段摘录等。笔者认可并赞赏各种形式的阅读手账,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这一活动以自愿、快乐为原则。试行一个月后,全班共39人参与,占总人数的83%。
阅读手账以自由排版、随喜摘录、随心配画的形式,让读书笔记做起来更富趣味性,成品富有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记录所读所悟的热情。
二、积累的运用——“随文微写作”模式下的习作訓练
(一)简析“随文微写作”课堂教学模式
“随文微写作”是体现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联系的一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运用课堂所学之法,在情境中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课文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 “微写作”可根据文本的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也可以在课后拓展环节中完成,因此学生的写作成果可在课堂展示,也可在班级习作展示平台或通过班级微信群展示。“随文微写作”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此形式的出现对追求个性发展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好处,为学生的写作另辟蹊径,使学生更愿意去思考,去写作了。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习作水平的提高。这一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快乐读中快乐写。
(二)写前热身——“飞花令”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出现的高频字,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直到有一方背不出,则另一方获胜。
笔者参考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的游戏规则和形式,在课堂上根据文本实际情况,让学生抢答与主题相关的好词、名言、诗句,可以是课内积累,也可以是课外积累,如:微写作主题为“母爱”,学生会说出“舐犊情深”“无微不至”“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等;微写作主题为“季节”,学生会说出“春暖花开”“秋高气爽”“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微写作主题为“美好的品质”,学生会说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等。采用“飞花令”抢答游戏的形式,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搜寻阅读储备的积极性,巩固所获知识,打开写作思路,为微写作环节作铺垫。
(三)精仿句式,细仿结构
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它可以降低习作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正如茅盾先生所说“摹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就是最好的仿写素材。
1.精仿句式
如下表:
2.细仿结构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剃头大师》为例,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相关段落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1)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2)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学习课文后,学生通过仿写、读评,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清楚、具体。
(四)大胆想象创新,表达真挚感情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认为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人的一种历练。新课改就是要纠正、要改变作文教学中的虚假作风,让学生明白写话要写自己想说的话;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就是习作。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交流,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教师在教授习作时,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创新想象,抒发真情,是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目标。
3.放飞想象,大胆创新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文《肥皂泡》为例,课堂上通过精读课文,品词析句,学生能体会文中丰富的想象,读懂作者童年的梦想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课“随文微写作”环节设计的是发挥想象写一写肥皂泡的美丽去处。引导学生想象时,笔者提示:还有哪些人、哪些事物、哪些地方,需要送去温暖、光明与希望呢?与文本紧密结合,拓展学生思路,写后交流感受。以下是我班学生的“微习作”:
(1)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过山去。在山峰上,她们变成了晶莹的冰球,闪闪发光。或者越过山巅,轻轻地滚下,经过遍野的鲜花,滚到清幽的小村庄……
(2)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送往地球的另一边。她们慢慢地飞往天空,路过丛林,如彩蝶般蹁跹舞蹈,又轻轻地落入小溪,跟鱼儿做游戏……
通过微写作练习,学生对课文感悟更深,同时也体验到想象的乐趣,“随文微写作”有助于学生对课内外阅读积累的灵活运用。
4.敞开心扉,尽诉真情
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妈妈睡了》为例,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的是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妈妈先睡着了,她沉沉地睡着,呼吸那么均匀。孩子静静地看着熟睡的妈妈,看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课文表达的是母子之爱,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深切的母子情。
本课“随文微写作”环节紧接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感动之际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心意卡上,课后将心意卡赠送给自己的母亲。微写作过程中,有些学生眼圈红了,哽咽着读出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真情流露。
“随文微写作”模式淡化了练笔的形式和方法,在课文理解与平时课内外阅读积累的基础之上自由倾吐,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增加了学生习作的广延性和艺术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成就动力,搭建习作展示平台
成就,是每个人的毕生追求,是人生的辉煌。因此,成就越大,你越乐意为之奋斗,越是不懈奋斗,成就也会越大。所以,成就感是推动学生不懈前进的动力,习作方面亦是如此。
儿童天性喜欢表达,他们会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在课堂以外的地方说出来,与同学、朋友、亲人分享。学生每一次习作,总憧憬着作文的成功,盼望着老师的赏识与鼓励,获得成就感。对学生习作来说,最好的表扬就是把习作展示出来。笔者采用的展示方式有二:
(一)佳作展示
在班级墙报设置“佳作园地”,以展示学生的习作。可以是单元作文,也可以是灵感所致之作。学生看见自己的才华得以展示,源源不断地获得写作的动力和能源,刺激着学生以更好的姿态、更大的热情去写作。
(二)美文宣读
除了上文第二部分提到的“随文微写作”以随写随读的形式展示外,笔者还会从平时的单元习作中选取不同学生的佳作,让其在课堂上宣读。表达能力稍有欠缺的学生,单元习作中不易写出佳作,笔者会指导学生修改,修改后再宣读。力求做到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宣读自己的习作,而习作被宣读过的学生,往往会获得很大的愉悦和信心,变得特别爱上作文课,爱写作文,作文水平也常常会突飞猛进。
总而言之,只有注重阅读积累,作文时方能洋洋洒洒,言之有物,用优美的语言使文章更具感染力。丰富的语言积累至关重要,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句式、语段,加之适时的写作训练,善于从积累储备中提取精华,无论单元作文还是考场作文,亦能厚积薄发。
参考文献:
[1]张洪玲,刘洪新.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2]范新萍.讀写结合“微习作”[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5.
[3]温儒敏,陈先云.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三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2.
[4]巢宗祺,雷实,陆志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