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而角色游戏又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活动。由于它具有独特的综合功能,是幼儿园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因而也是幼儿园广为开展的一项活动。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怎样与人交往、怎样与同伴分工合作或解决矛盾,了解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规则,等等,尤其是内向的幼儿在游戏中能获得了情感等需要的满足,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游戏中,幼儿的创造能力、交往能力、探索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这些能力都是现代社会人才所不可或缺的能力。
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组织好角色游戏活动,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更好地、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想法。
一、创建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时间、空间和材料)。自由的、开放的角色游戏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同伴共同游戏,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创建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是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基础,我们要重视游戏环境的创建。
1.根据主题活动的实施,设定相应的角色游戏主题,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
角色游戏的主题是随着主题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结合主题开展有关的角色游戏,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巩固强化在主题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内容,还能通过游戏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的经验。确立角色游戏主题时,应始终把幼儿的发展和需要放在首位,题材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且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热情和积极表现。如在开展中班主题活动《安全小卫士》中,我们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公安局”、“交警指挥站”等与安全主题有关的游戏,将各游戏区角的名称改为以“平安”开头的名称,从而突出“安全”,让安全意识在幼儿脑中深深扎根。幼儿在游戏中也逐渐丰富了游戏的经验。
2.引导幼儿一起参与讨论确定游戏的主题,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只有幼儿喜欢的游戏,才能激发幼儿参与的欲望,满足幼儿的需要。在制定角色游戏主题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一起讨论玩哪些游戏,由幼儿自己提出,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适当启发幼儿开展游戏的目的,从而帮助幼儿学会确立游戏的主题。教师还可引导幼儿一起商量如何创造这些游戏区角的环境,让孩子真正地体验到作为游戏主人的乐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的自主性能够充分得到调动,角色游戏的意义也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游戏丰富的开展。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时的必备物质,幼儿是通过使用这些玩具材料而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的,因此游戏材料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幼儿角色游戏的质量,就必须重视游戏材料的提供。
1.材料要具有适宜性,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发展的需要。
对于不同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对游戏材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游戏能力较弱,需要直观、形象的物体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因此要提供逼真、漂亮的玩具材料;大班幼儿处于创新思维发展阶段,其游戏能力逐渐增强,此时他们能够进行以物代物,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半成品与成品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创新活动;而中班的幼儿处于两者的过渡期间,在提供材料时,要两者兼顾,在玩具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上要根据班级幼儿的特征均衡投放。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在同阶段幼儿的游戏材料中,要考虑难度的差异,如在理发店中,提供操作难度不同的夹子,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自己能运用的操作材料,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得到锻炼。
2.材料要有可操作性。
随着幼儿游戏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对现成玩具的操作,在单纯的买卖、做客等情节中,孩子们会感到乏味,失去对游戏的兴趣。因此,在游戏中,我们可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材料,使幼儿进行以物代物、制作等操作活动,这样幼儿在对玩具材料的操作中积极思考,充分想象,继续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积极发展。
3.材料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并讲究环保。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蕴藏着很多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既能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工具,又能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物品的二次利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幼儿对于这些来自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物品,往往会更感兴趣,更能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幼儿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各种材料,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生活中的材料,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有效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和水平。
三、教师有效地指导,促进幼儿游戏能力的提高。
1.让幼儿自由确定游戏情节。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合作协商能力、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中大班的孩子,他们已有了一定的决策能力,我们更应该鼓励他们自由进行游戏情节的发展,这对其协商能力、表达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我们利用插牌的形式,让幼儿自主选择想玩的游戏,当孩子知道了一些与自己玩相同游戏的同伴后,教师就可引导他们在游戏开展前,一起商量如何开展今天的游戏,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即“我想玩什么”,然后商量“怎么玩”“玩些什么”,等等。教师是一根引导线,通过提问、启示帮助他们定下主题,还可鼓励孩子进一步扩展主题,丰富游戏的内容。比如,有的幼儿想玩“娃娃家”游戏,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宝宝生日快到了,该怎样帮助她过生日呢?宝宝不舒服了,是怎么回事呢?等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想法被积极地调动起来,思考的空间变大了,思维也活跃了,幼儿的游戏的情节也会越来越丰富,游戏能力随之逐渐提高。
2.让幼儿自由分配角色。
给予幼儿自由分配角色的权利,即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扮演角色,能够使幼儿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游戏的情境中去,以主体形式存在,真正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分配角色可在游戏前和游戏刚开始时进行。由于我们采用插牌的方式,在游戏前教师即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角色的分配,同游戏区域的幼儿一起进行商讨、分配,产生矛盾也有较为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自己解决。而在游戏中,往往会遇到因角色分配所引起的矛盾。这时,教师不要过于心急而帮幼儿定好角色,应给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解决。如采用竞争、猜拳等方式。有一次,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小明月和轩轩为争“小老师”的角色而吵得不可开交,待我了解了情况后,一旁的璐璐小朋友想出来一个办法,即跑步看谁先到终点为胜就可以当小老师。这个方法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矛盾也随即解决了。放手让幼儿做,对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提高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3.减少控制,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表现。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快乐自主的实践活动。要体现快乐和自主,就必须保证幼儿的游戏不是在外在强制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出于兴趣和需要,自发、自愿、自主地进行的,才能使幼儿从中获得愉悦。因此,为使游戏活动更为完善,教师在游戏的展开中必须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只能提出建议,不能控制或支配幼儿。如果幼儿的游戏只是按着老师的意图进行的,过度重视游戏的教育性,而忽视幼儿身心的愉悦感,就丧失了游戏的真正意义。幼儿获得的自由度越大,那他们的自主性就发挥得越好,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愿望,减少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控制和不必要的干预,让幼儿自由地表现和体验。
但是,由于幼儿水平能力有限,教师适当适时地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要善于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对象,最好以间接指导的方式进行,即以游戏中的身份进入,自然而然地帮助孩子丰富游戏的情节,推动游戏的发展。例如在开展“超市”的游戏中,扮演“制作糖果”的工作人员生产了较多的“糖果”后不知如何处理,而老师则在这时扮演一个顾客的角色,问幼儿这些糖果是否穿上漂亮的衣服,再拿到商店中卖,受启发后,有的幼儿开始包装“糖果”,有的则把包装好的“糖果”送到超市的“糖果柜”中发售,游戏顺利地开展下去,孩子们玩得兴致勃勃。
4.讲评中多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
游戏结束之后的讲评环节,是帮助幼儿总结交流游戏情况,提高游戏质量,发展游戏情节的重要环节。在讲评中,虽然老师起着主要的讲评作用,但是孩子的想法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每个孩子都亲自参与了游戏,他们都乐于也迫切地将自己在游戏中的情绪、体验等告诉大家。因此,在讲评中教师要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不能一味地让幼儿被动地倾听,这样孩子参与讲评的积极性不高,讲评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孩子的“说”并不是漫无目的表达,应是在教师所牵的“线”下有针对性的表达,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这样既围绕教师的指导要点,保证了讲评的质量,又对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游戏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教师要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创造有趣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加强对幼儿游戏的有效指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组织好角色游戏活动,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更好地、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想法。
一、创建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时间、空间和材料)。自由的、开放的角色游戏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同伴共同游戏,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创建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是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基础,我们要重视游戏环境的创建。
1.根据主题活动的实施,设定相应的角色游戏主题,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
角色游戏的主题是随着主题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结合主题开展有关的角色游戏,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巩固强化在主题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内容,还能通过游戏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的经验。确立角色游戏主题时,应始终把幼儿的发展和需要放在首位,题材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且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热情和积极表现。如在开展中班主题活动《安全小卫士》中,我们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公安局”、“交警指挥站”等与安全主题有关的游戏,将各游戏区角的名称改为以“平安”开头的名称,从而突出“安全”,让安全意识在幼儿脑中深深扎根。幼儿在游戏中也逐渐丰富了游戏的经验。
2.引导幼儿一起参与讨论确定游戏的主题,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只有幼儿喜欢的游戏,才能激发幼儿参与的欲望,满足幼儿的需要。在制定角色游戏主题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一起讨论玩哪些游戏,由幼儿自己提出,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适当启发幼儿开展游戏的目的,从而帮助幼儿学会确立游戏的主题。教师还可引导幼儿一起商量如何创造这些游戏区角的环境,让孩子真正地体验到作为游戏主人的乐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的自主性能够充分得到调动,角色游戏的意义也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游戏丰富的开展。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时的必备物质,幼儿是通过使用这些玩具材料而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的,因此游戏材料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幼儿角色游戏的质量,就必须重视游戏材料的提供。
1.材料要具有适宜性,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发展的需要。
对于不同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对游戏材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游戏能力较弱,需要直观、形象的物体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因此要提供逼真、漂亮的玩具材料;大班幼儿处于创新思维发展阶段,其游戏能力逐渐增强,此时他们能够进行以物代物,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半成品与成品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创新活动;而中班的幼儿处于两者的过渡期间,在提供材料时,要两者兼顾,在玩具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上要根据班级幼儿的特征均衡投放。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在同阶段幼儿的游戏材料中,要考虑难度的差异,如在理发店中,提供操作难度不同的夹子,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自己能运用的操作材料,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得到锻炼。
2.材料要有可操作性。
随着幼儿游戏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对现成玩具的操作,在单纯的买卖、做客等情节中,孩子们会感到乏味,失去对游戏的兴趣。因此,在游戏中,我们可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材料,使幼儿进行以物代物、制作等操作活动,这样幼儿在对玩具材料的操作中积极思考,充分想象,继续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积极发展。
3.材料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并讲究环保。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蕴藏着很多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既能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工具,又能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物品的二次利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幼儿对于这些来自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物品,往往会更感兴趣,更能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幼儿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各种材料,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生活中的材料,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有效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和水平。
三、教师有效地指导,促进幼儿游戏能力的提高。
1.让幼儿自由确定游戏情节。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合作协商能力、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中大班的孩子,他们已有了一定的决策能力,我们更应该鼓励他们自由进行游戏情节的发展,这对其协商能力、表达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我们利用插牌的形式,让幼儿自主选择想玩的游戏,当孩子知道了一些与自己玩相同游戏的同伴后,教师就可引导他们在游戏开展前,一起商量如何开展今天的游戏,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即“我想玩什么”,然后商量“怎么玩”“玩些什么”,等等。教师是一根引导线,通过提问、启示帮助他们定下主题,还可鼓励孩子进一步扩展主题,丰富游戏的内容。比如,有的幼儿想玩“娃娃家”游戏,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宝宝生日快到了,该怎样帮助她过生日呢?宝宝不舒服了,是怎么回事呢?等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想法被积极地调动起来,思考的空间变大了,思维也活跃了,幼儿的游戏的情节也会越来越丰富,游戏能力随之逐渐提高。
2.让幼儿自由分配角色。
给予幼儿自由分配角色的权利,即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扮演角色,能够使幼儿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游戏的情境中去,以主体形式存在,真正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分配角色可在游戏前和游戏刚开始时进行。由于我们采用插牌的方式,在游戏前教师即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角色的分配,同游戏区域的幼儿一起进行商讨、分配,产生矛盾也有较为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自己解决。而在游戏中,往往会遇到因角色分配所引起的矛盾。这时,教师不要过于心急而帮幼儿定好角色,应给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解决。如采用竞争、猜拳等方式。有一次,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小明月和轩轩为争“小老师”的角色而吵得不可开交,待我了解了情况后,一旁的璐璐小朋友想出来一个办法,即跑步看谁先到终点为胜就可以当小老师。这个方法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矛盾也随即解决了。放手让幼儿做,对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提高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3.减少控制,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表现。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快乐自主的实践活动。要体现快乐和自主,就必须保证幼儿的游戏不是在外在强制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出于兴趣和需要,自发、自愿、自主地进行的,才能使幼儿从中获得愉悦。因此,为使游戏活动更为完善,教师在游戏的展开中必须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只能提出建议,不能控制或支配幼儿。如果幼儿的游戏只是按着老师的意图进行的,过度重视游戏的教育性,而忽视幼儿身心的愉悦感,就丧失了游戏的真正意义。幼儿获得的自由度越大,那他们的自主性就发挥得越好,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愿望,减少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控制和不必要的干预,让幼儿自由地表现和体验。
但是,由于幼儿水平能力有限,教师适当适时地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要善于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对象,最好以间接指导的方式进行,即以游戏中的身份进入,自然而然地帮助孩子丰富游戏的情节,推动游戏的发展。例如在开展“超市”的游戏中,扮演“制作糖果”的工作人员生产了较多的“糖果”后不知如何处理,而老师则在这时扮演一个顾客的角色,问幼儿这些糖果是否穿上漂亮的衣服,再拿到商店中卖,受启发后,有的幼儿开始包装“糖果”,有的则把包装好的“糖果”送到超市的“糖果柜”中发售,游戏顺利地开展下去,孩子们玩得兴致勃勃。
4.讲评中多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
游戏结束之后的讲评环节,是帮助幼儿总结交流游戏情况,提高游戏质量,发展游戏情节的重要环节。在讲评中,虽然老师起着主要的讲评作用,但是孩子的想法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每个孩子都亲自参与了游戏,他们都乐于也迫切地将自己在游戏中的情绪、体验等告诉大家。因此,在讲评中教师要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不能一味地让幼儿被动地倾听,这样孩子参与讲评的积极性不高,讲评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孩子的“说”并不是漫无目的表达,应是在教师所牵的“线”下有针对性的表达,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这样既围绕教师的指导要点,保证了讲评的质量,又对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游戏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教师要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创造有趣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加强对幼儿游戏的有效指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