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导向:求实干 不折腾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kang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四川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大考:金融危机,藏区维稳,抗震救灾,灾后重建…… 四川的“天时和地利”都不尽如人意。但几年过去, 四川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其中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更是让世人瞩目。而在这份圆满的答卷中写满了“人和”两字。
  “能圆满完成这些‘答卷’,省委的用人导向可以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四川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处长岳勇说,四川省委鲜明地倡导“崇尚实干”的用人理念,让一大批优秀干部踏实专心干事,心态稳定,一心为民。
  “治国理政,关键在人。”四川省委党校党建部主任彭穗宁教授说,四川省委的用人价值取向为四川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组织和干部保证。
  
  “让吃苦者吃香,让有为者有位”
  2011年3月,绵阳市副市长兼北川县长经大忠赴北京挂职水利部副司长。这位自“5•12”汶川大地震中失去6位亲人的北川汉子,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表现突出。“最忙的时候,他每天就只睡四五个小时。”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2009年2月,经大忠获评2008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010年4月20日,他被提拔当选为绵阳市副市长,兼任北川县长,他的工作岗位还在极重灾区——北川。
  近年来,四川对像经大忠这样在艰苦环境中经受住了考验的、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采取就地提拔、交流提拔、破格提拔等方式优先使用、及时重用。“5•12”以来,仅在重灾区就先后提拔2700多名干部,其中破格提拔216人。同時,还对67名工作不力的干部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
  提拔是一种激励,而提拔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标准提拔,备受世人关注。“选用什么样的干部体现了执政者的价值取向。” 彭穗宁说,“正确的干部选拔标准会给干部带来希望和动力,否则会导致干部的投机取巧,对社会贻害无穷。”
  早在“5•12”地震前,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就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旗帜鲜明地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选拔使用那些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考察干部不能只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干了什么、干出了什么,对耍嘴皮不干事、拉关系搞勾兑的,坚决不用。”“决不让老实人吃亏,决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2010年岁末,刘奇葆再次强调:“要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培养、选拔干部,要高度重视干部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的表现,在纷繁复杂的实践中锤炼过得硬的政治素质、站得住的官品人品。”
  标准方向明确,勤政务实化为多数干部的自觉行为。
  尹显俊,什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5•12”汶川地震后,他来到什邡市的山区荧华镇自任抗震救灾指挥长,连续在一线指挥抗震救灾12天。“在回市里汇报工作后连夜返回荧华的途中,余震袭来,山上一块大石头滚下来,砸中了我们的车头,要是再偏一点,尹部长可能就殉职了。”什邡市委组织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至今还心有余悸。在灾后重建中,为了让4.2亿元的特殊党费用到实处,尹显俊坐在马桶上都在学习建筑专业知识,最后圆满地完成了重建任务,他被授予“四川省抗震救灾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称号。
  徐文春,“5•12”时,他从德阳市纪委到绵竹汉旺镇挂职任党委副书记,在废墟里救人时,哪里危险他就往哪里冲。“学校楼房摇摇欲坠,他把衣服一脱,说了句‘老人们退后,男人们跟我去救人’,率先冲进了大楼。”德阳市监察局长邹立告诉记者。徐文春调任绵竹西南镇镇长后,采取种种办法化解了大量灾后重建中的矛盾。现在,徐文春被提拔为德阳市纪委案管室主任,被中央纪委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矛盾错综复杂。如何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颇考执政者的“手艺”。除了在灾区就地提拔勤政务实、表现出色的干部外,把政绩突出、能力强、政治意识强的优秀干部提拔到灾区主政,在灾区锤炼干部,“让吃苦者吃香,让有为者有位”,是四川省委近年来使用干部的一大特点。
  2011年春节刚过不久,极重灾区青川县的“掌门”易人,有连续两任县委书记经历的向此德出任青川县县委书记,同时他被提拔为广元市委常委。“向此德在大竹县发生群体性事件后出任该县县委书记,是四川省的优秀县委书记。到灾区任职更能发挥他的作用。”四川省委组织部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崇尚实干不折腾
  “近年来,四川的干部队伍保持了‘总体稳定,结构优化’,其中班子建设的重点在于‘让班子结构更优化,整体活力增强’,调整是提高班子的活力和战斗力,选拔的标准很明确,而非以个人好恶来调整,不是为了瞎折腾。” 岳勇告诉记者。
  在中国封建社会,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当今社会,封建的残余思想并未完全褪去。有人说,一个地方领导走马上任后,提升个人权威、增强执行力最快捷的途径就是调整干部。在现实中,一些地方频繁调整干部也为老百姓所诟病。干部没有一个稳定的心理,就不会安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一个不稳定的心态下,干部就会产生投机心态,使干部产生浮躁心态,热衷于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危害巨大,甚至形成“专心谋官、无心做事”的官场生态。
  据有关人士观察,本届省委班子成立以来,市、州党政一把手及省直重要部门的干部调整幅度不大,目的是让地方大员一心一意干工作,体现了省委“求实干、不折腾”的用人导向。
  党建专家彭穗宁认为“四川近几年来干部调动保持着常态”,也就是说干部调动在正常状态下进行,除了任期届满、必须交流、因故调整、缺位调任等原因必须调整外,干部队伍基本保持了稳定,而选拔调整干部都围绕着“崇尚实干”的标准来进行。
  德阳市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王有才告诉记者:“3年来,德阳选拔了120名县级干部,都是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做出贡献的干部,其中绝大多数是得到过表彰的先进。由于灾区需要大量干部,我们从机关下派挂职、定点帮扶的干部多,而整个面上交流的力度小,这样保持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利于灾后重建。”
  作为汶川特大地震后北川羌族自治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陈兴春于2008年6月底,从绵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任上调任北川,受命于危难之际。刚上任时陈兴春面临最棘手的是两大问题:一是安民,二是维稳。
  陈兴春的办法就是“实干”,把工作做扎实。为了让受灾群众“决不能冻死、冻伤一人,决不能饿死一人,决不能在帐篷里过冬”,以陈兴春为“班长“的北川县委采用了“六个确保”即确保受灾群众“有人帮,有房住,有衣被,有饭吃,无疫病,能安全”,实现了目标任务。 他还要求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用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集中接访,要求全县领导干部要敢于面对矛盾,接触群众,出现问题要有人管,有人负责,尤其是领导干部不能回避。最后矛盾成功化解。
  2009年2月,在德阳市旌阳区委书记任上因抗震救灾表现突出而被提拔为德阳市副市长的兰开驰调任绵竹市委书记,同时“高配”为德阳市市委常委。他到任后的体会是:绵竹是极重灾区,任务重、压力大。有过多岗位历练的兰开驰带领班子,提出了“坚定坚强坚韧不拔,敢想敢拼敢为人先”口号来凝聚人心,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全面实施经济振兴工程,使绵竹的各项经济指标全面超越震前,《绵竹市城市远景规划》提前10年实现。“绵竹近两年来的发展非常快,使绵竹的发展至少提前了20年。”一名曾在绵竹工作过的德阳官员告诉记者。
  一直奔忙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的绵阳市游仙区委副书记、区长陈朝先说:“省委的干部使用导向,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施展才干创造了良好条件,保证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将党校工作纳入“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以党校工作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深入开展.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沂蒙精神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沂蒙精神对于坚定党的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升党的政治能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要践行沂蒙精神,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本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向纵深发展。
电影《大象席地而坐》立足现代社会现实,聚焦四个底层人物的现实生存状态,呈现小人物在平凡岁月中的生存困境;同时,该片采用独特的视听艺术,着力表现四个主人公的精神焦虑.最终,导演通过深入挖掘主体生命在绝望之中苦苦挣扎,以及其艰难地探索微弱的希望与不断实践,进而折射出主体生命强烈的生命意识的觉醒.总之,该片蕴涵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彰显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在版本鉴定中,赵体是鉴定元代刻本的一个独特且重要的标志,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赵体书风在元代版刻中的代表性与盛行程度.这一方面是因为赵体书风与蒙元大一统王朝气象的深度契合,符合元人由承继前代余续而转变的审美风尚;另一方面是因为赵孟頫身为南宋皇室后裔却仕元的举动引来的争议及其在诗、书、画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为其带来了巨大知名度.所以,元代官刻、私刻及坊刻在颇为偏爱赵体的社会审美风尚影响下多以之作为版刻书法.
创新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创新的关键是促进企业创新工作行为的产生。在内部控制点和心理授权的调节下,变革型领导风格对创新工作行为有重要影响。基于此,一种影响机制假设被提出,通过收集422名马来西亚家族企业相关受访者的数据,通过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采用SPSS软件对描述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风格、心理授权和内部控制点对创新工作行为有正向影响。心理授权和内部控制点在创新工作行为和变革型领导风格之间不存在调节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通过传播学视角,揭示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中遇到的困境,从微观人际传播、中观群体传播和宏观大众传播三个层面分析“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提出对应的人际思政、群体思政和大众思政,力求通过对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介、反馈等传播要素的分析,发现最佳的思政教育传播效果.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这一论断肯定了“三全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及意识形态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三全育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为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随着宗族意识的盛行与家族关系的强化,清代兴起了编修家谱的浪潮。曲阜孔氏因其特殊的家族地位,在家谱编辑活动中格外强调宗族意识。概而观之,孔氏家谱的编辑方式主要将前代纂修家谱、孔府私家藏书、对族人调查所得信息作为文献来源,严格制定入谱规则、详尽查核史事,校勘、印刷过程一丝不苟,保证其家谱编辑活动的严肃性。编辑活动带有浓厚的宗法制度色彩,由族长发起并主导、族众广泛参与其中,通过族人缴纳“谱费”以及捐资为编辑工作提供资金支持,以维护家族血缘的纯洁性、树立积极向上的家族风尚作为编辑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意识旨归,可以作为
高校教师学术生态是指高校教师从事各类学术活动时所形成的关系系统。高校教师学术生态的研究大体经历了孕育、诞生、探索、发展四个阶段,主要集中在问题及改进策略、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及学术生态下的师德建设、学术道德问题等方面。后续研究应进一步强化生态学视角与方法的渗透与应用;强化高校教师学术生态的系统研究;强化研究主体之间联动合作,建设教育生态文明;强化对国外教师学术生态的比较研究,以建设我国教育生态文明。
《释名》是中国第一部语源学著作,也是汉语语源研究的资料宝藏,后世类书、音义书、字书等多有称引。从古书引文来看,传世本《释名》已非完璧,讹误颇多,虽自宋以来就有学者对其进行校订,但系统的校理则始于清代。从时间上看,对《释名》所进行的校理研究可以五四为界分作清以前及五四以后两大阶段。对《释名》校理研究史进行回顾与检讨,可为当下的《释名》研究提供分析问题的思路与视角,有利于拓展《释名》研究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