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外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lx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骨膜外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骨膜外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128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结果:手术前后X线变化及临床表现显示使用此治疗方法骨痂生长快,疗效满意。结论:骨膜外加压钢板内固定,保护了骨折断端血液供应,能促进骨折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内固定 骨膜外
  
  股骨骨折内固定,多年以来人们倾向于以切开剥离骨膜,行骨膜下放置内固定物治疗,但术中大片剥离骨膜,损害了骨折断端血循环,致使骨折延期愈合,甚至不愈合,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我院自1996年10月~2006年12月,使用骨膜外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156例,获满意疗效。现对获完整随访资料的128例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28例,男90例,女38例。年龄18~6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8例,压砸伤16例,跌伤24例。骨折部位:中上段骨折49例,中下段骨折79例。骨折类型:斜型27例,横断骨折33例,粉碎性骨折68例。闭合性骨折114例,开放性骨折14例。合并伤:合并其他部位损伤18例,无合并伤110例。
  手术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对开放性骨折进行彻底清创,对软组织及骨膜损伤,污染严重者,应彻底清除,对有生机的骨膜应保留。采用大腿前外侧手术入路,在股外侧肌和股直肌之间隙分开肌肉,并分开股骨干外的肌肉袖套,即可见股中间肌的部分肌纤维附着于骨膜,以骨膜剥离器沿骨膜与软组织间作钝性分离,显露骨折端,对横形及斜形骨折,可将骨膜撕脱边缘适当修剪,对粉碎性骨折者,骨折块较大又与骨膜相连的不剥离;骨折块较小,又与骨膜脱离的,可取出骨块,生理盐水泡洗后植于原处,以骨膜或软组织覆盖。将骨折复位满意后,置钢板于股骨前外侧骨膜外,逐一钻孔,合适长度螺丝钉固定,并逐层缝合切口各层,术毕大腿石膏后托外固定4周,拆除石膏托后开始关节功能锻炼。
  
  结 果
  
  经随访12~24个月,全部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20周,平均13周,未发生骨延期愈合或不愈合。
  
  讨 论
  
  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骨膜在骨折愈合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研究,证实了骨重建活动始于骨膜,认为骨膜血管是跨越骨折线的外骨痂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骨膜对骨痂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皮质骨经骨膜成骨成为较统一的观点。因此,有效的保护骨膜的完整性,能促进骨折愈合。另一方面,在正常的情况下,骨干内侧2/3皮质部血液来源主要是营养动脉及其分枝,外侧1/3部靠来自骨膜的血管营养,当发生骨折营养动脉受损后,骨膜血流可进入皮质动脉营养骨皮质的内侧2/3。实际上,骨膜血管系统此时已经成为骨营养的一个重要补充源,在骨折修复的早期,骨膜血管是决定骨折断端血液供应状态的关键因素,若采用传统的钢板螺丝钉内固定,须广泛剥离骨膜,使骨膜与骨皮质间的血液交流受到破坏,造成代谢产物转运障碍,从而削弱了骨折愈合能力。从股骨的局部解剖看,股骨干周围没有足够的外展肌群附着,股骨的滋养动脉大部分在股骨嵴上或附近进入股骨,在应用钢板内固定时,由于钢板在股骨的前外侧面,而股骨嵴位于股骨的后内侧,这样就不会损伤股骨的滋养动脉,保证了骨折端的血液供应,促进骨折愈合。本组病例正是尽可能地保存了骨膜,使创伤对骨折端血液供应的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才获得如此良好的疗效。由于这种手术方法难度不大,便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世钹.临床骨科解剖学.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88,751
  2 冯赶年,程光龙,武维波,等.股骨干骨折接骨板后外侧固定的实验研究.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4,4:254
  3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73~37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病程第1、7及14天),并与9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从病程第1天即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31分)。选自同期来我院体检健康的体检者作对照组,共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65.3±5.0岁。两组病人均进行血压、血脂、血糖、血黏
期刊
笔者收集2002~2006年住院的高血压伴左室肥厚254例,其中具备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标准,即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综合征35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①5年以上高血压病史,无肥厚性心肌病家族史;②室间隔增厚≥16mm,伴回声增强;③室间隔呈向心性肥厚,或不对称性增厚,与后壁厚度比值≥1.3;④心电图右室肥大伴劳损;⑤右心径115mmHg。②临床上突出表现慢性心
期刊
摘 要目的:氨氯地平对60例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脉压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脉压平均为61±10mmHg,治疗后脉压平均为55±10mmHg,差别有明显性意义。结论:氨氯地平能降低脉压,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脉压 氨氯地平 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表明,收缩压(SBP),舒张压(DSP)及平均动脉压(MAP)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的预测
期刊
摘 要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颅脑损伤中易出现的颅内疾病,需经手术治疗。本文总结手术治疗34例临床经验,分析易出现的并发症,说明手术操作应注重的七大技巧是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治疗 手术技巧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多于伤后3周后出现临床症状,多见于老年人。近几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CT诊断技术的普及,其诊断率明显提高。正确手术治疗是提高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肥胖T2DM病人的胰岛素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口服降糖药联合晚睡前注射诺和灵N,观察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FPG及HbA1c。 结果: 在胰岛素剂量不变的情况下,血糖持续下降,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血糖下降值比较,仍有临床意义。 结论:补充胰岛素与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治疗,可以使血糖平稳、持续的降低,与拜糖平联合有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 联合 肥胖 型糖尿病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2003~2005年间,对20例白内障常规进行白内障人工晶体植换术前后检查,男13例,女7例,61岁到78岁,仪器选用美国尖端影像,探头7.5MHz。眼轴位声像图:探头置于眼睑中部,超声束通过眼睑从角膜表面中心通过前房、瞳孔、晶体、玻璃体、球壁至球后神经,在同一张图像显示一定有角膜、晶体、视神经,球后圆锥呈等腰三角形,用这张图测量眼轴及眼球内是否正常。  20例白内障患者,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2年3月~2006年12月对我院132例经间接喉镜或喉头纤维镜除外恶性肿瘤的慢性咽喉炎患者,进行胃镜及其24小时pH监测检查。发现68例慢性咽炎患者存在胃食管反流。  132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男71例,女51例,年龄23~67岁,平均47岁。症状:反复咽部异物感96例,(72%);咽喉痛21例,(16%),吞咽不畅15例,占12%。症状存在 至少3个月以上,最长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男20例、女18例,培养出致病菌10种30株。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在治疗上控制血糖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应并重。  关键词 糖尿病 肺部感染 抗生素    资料与分析    2003年1月~2006年6月共收治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38例,年龄30~65岁,女18例(47%),男20例(53%),
期刊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利凡诺 引产    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术仍是目前最常用的中晚期妊娠引产方法。由于中晚期妊娠引产者的宫颈不成熟,宫颈扩张的潜伏期延长,容易出现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增多、宫颈撕裂伤等并发症。米非司酮是一种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具有良好的促宫颈成熟和扩张作用,有利于孕产物的排出[1]。 我们对100例中孕引产者加用米非司酮口服,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老年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和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反应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 结果: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常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有长期服用降糖药物的病史,发病前常有感染、入量不足或其他并发症而未及时调整用药等诱因,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不同形式的精神症状,及时补充葡萄糖可迅速缓解症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