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老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今年85岁。现在文能著书立说,从事运动医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武能万米长跑,还能保持骑自行车、射击、爬竿,于双杠上肩倒立、于单杠上骑撑翻转等多种体育活动的能力。他原是常州某中学校医,1979年退休。新旧社会两种制度,给他命运的安排,几乎是青老倒置。他年轻时期,因生活坎坷,33岁时重病缠身,长达七载,背不能直,手不能举,奄奄一息。幸得友人指点,用气功保健,使疾病不药而愈,恢复了健康。可谓从死神掌缝里溜过来的幸存者。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现在虽年迈退休,却晚年不晚,精神焕发,愉快地度着他第85个生活的春天。
为有源头活水咪。刘老常葆青春,奥秘何在?这里对他的养生之道作一简介:
有静有动 身心並用
动,是刘老养生的中心思想,也是对他退休生活的最好概括。而气功和跑步,又是刘老进行锻炼的主要项目。他每早三时起练气功两小时,五时开始长跑40分钟,约三千米。午睡半小州后再练气功一小州。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刘老在气功保健方面,造诣较深,发表了许多专文。并于1982年被江苏省气功科学研究会聘为顺问。刘老非常热爱长跑运动,从1979年到1982年底,共参加过十次竞赛,其中有常州市举行的春季和元旦老人长跑赛,在无锡和杭州先后举行的六城市老年长跑赛等。其距离有三千、六千、一万米。经常练跑,使老人爱动能动,加强自信,增添活力,在心理生理方面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写作,是刘老用来丰富、充实退休生活和训练大脑,防止智力衰退的养生方法。刘老在81岁时曾登上全国体育科学学术报告会的讲台。他退休后所写的科研科普文章,已被学术报告会和杂志录用的共十余篇,有的编印成册。写作,既能开阔老人思路,发展智力,又可注全力予笔下,入神于一处,而使闲思杂虑,一切屏去,犹如气功意守之妙。把善于思索、勤于用脑说成“伤脑筋”确是误会。“年长智衰”也是相对的因人而异,差异在于大脑用则进,不用则退。一位老中医说得好;“人之身要活动,身不动筋骨痛,脑不动人无用。”刘老有静有动,身心并用,无病无痛,反映了动的全面性、科学性和良好的收效。
松紧适度 并然有序
俗话说:“紧了崩,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是功。”刘老在体力上的练功,脑力上的用功,总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劳逸适度,勤谨勿怠,循序渐进。具体地做到两点;一有目标。从他写作方面看,洋洋万字,细水长流,源源而出。从长跑比赛距离看,由千到万,逐年增进。这是他动有目的,练有目标的成效。二有计划。目标要靠计划来实现。为了摆脱退休后漫无目标的懒散生活,刘老在探索老年养生之道方面,练什么?写什么?每阶段皆订有计划。这种长计划是通过每周、每日的短安排来逐步实现的,并严格要求自己按计划生活。在用脑方面,刘老每日从事阅读、写作时间为四小时左右,和体力锻炼一样,基本做到定时定量。刘老并没有驾轻就熟的文字能力和写作基础,而他正是把反复地字斟句酌当做学习、用脑的好条件,当做从难事中去寻乐事的源泉,而使精神上韵味无穷。有目标有计划,构成他有规律的生活,象时钟一样有节奏地在摆动、在音响。有规律地运转意味若“生物时钟”一切正常。刘老在生活上还严格做到:起居有常,定量饮食;每日三餐,每餐两碗;多食蔬菜,少吃荤腥。每天也不休息过多。可见科学地安排生活,不但保证刘老晚年的身心健康,而且提高了工作成效,向人们显示着晚年生活的意义、价值和希望。
生活充实 心情开朗
刘老的退休并非告老还乡,深居简出。假如把社会比做人生的土壤,那末刘老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地扎进“土壤”里,使精神生活不断地得到充实。刘老有一副造福于民的热心肠,请看他协助常州体委用于辅导群众锻炼方面的时间表,便会一目了然。
仅“气功养生学习班”至1983年8月已办到38期,受训者达二千五百人,其中患病受益者占十之有八,许多同志恢复了工作能力。他把治病救人、助人为乐引以为自己的最大幸橱,同时又感受到集体对自己的温暖、鼓舞和力量。目前他还积极参加江苏省体科所运动医学组,常州市医学科普工作委员会等组织活动。
刘老住室简陋,生活俭朴,从不考究衣、食、住的享受,因而在生活上摆脱了“庸人自扰之”的个人烦恼。他在自编的《摄养歌》中写道:“借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休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言谈多取笑,常含乐意勿生嗔,热爱学习勤锻炼,体健身强过百春。”刘老介绍健身经验时说:“自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精神愉快,思想乐观”。可见生活充实、心情开朗是养生的重要方面。
江碧鸟逾白,山膏花欲燃。晚年生活把刘老的兴趣和目标,时间和计划达到了如愿以偿的统一,好似漫江阔水凭鱼跃,万里长空任鹰击。刘老对退休生活的实践,表明八旬老人从头越而为时不晚,体力智力也都可得到良好发展的。这宛如一支号角,令人鼓舞,使人振奋,给人启迪。
为有源头活水咪。刘老常葆青春,奥秘何在?这里对他的养生之道作一简介:
有静有动 身心並用
动,是刘老养生的中心思想,也是对他退休生活的最好概括。而气功和跑步,又是刘老进行锻炼的主要项目。他每早三时起练气功两小时,五时开始长跑40分钟,约三千米。午睡半小州后再练气功一小州。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刘老在气功保健方面,造诣较深,发表了许多专文。并于1982年被江苏省气功科学研究会聘为顺问。刘老非常热爱长跑运动,从1979年到1982年底,共参加过十次竞赛,其中有常州市举行的春季和元旦老人长跑赛,在无锡和杭州先后举行的六城市老年长跑赛等。其距离有三千、六千、一万米。经常练跑,使老人爱动能动,加强自信,增添活力,在心理生理方面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写作,是刘老用来丰富、充实退休生活和训练大脑,防止智力衰退的养生方法。刘老在81岁时曾登上全国体育科学学术报告会的讲台。他退休后所写的科研科普文章,已被学术报告会和杂志录用的共十余篇,有的编印成册。写作,既能开阔老人思路,发展智力,又可注全力予笔下,入神于一处,而使闲思杂虑,一切屏去,犹如气功意守之妙。把善于思索、勤于用脑说成“伤脑筋”确是误会。“年长智衰”也是相对的因人而异,差异在于大脑用则进,不用则退。一位老中医说得好;“人之身要活动,身不动筋骨痛,脑不动人无用。”刘老有静有动,身心并用,无病无痛,反映了动的全面性、科学性和良好的收效。
松紧适度 并然有序
俗话说:“紧了崩,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是功。”刘老在体力上的练功,脑力上的用功,总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劳逸适度,勤谨勿怠,循序渐进。具体地做到两点;一有目标。从他写作方面看,洋洋万字,细水长流,源源而出。从长跑比赛距离看,由千到万,逐年增进。这是他动有目的,练有目标的成效。二有计划。目标要靠计划来实现。为了摆脱退休后漫无目标的懒散生活,刘老在探索老年养生之道方面,练什么?写什么?每阶段皆订有计划。这种长计划是通过每周、每日的短安排来逐步实现的,并严格要求自己按计划生活。在用脑方面,刘老每日从事阅读、写作时间为四小时左右,和体力锻炼一样,基本做到定时定量。刘老并没有驾轻就熟的文字能力和写作基础,而他正是把反复地字斟句酌当做学习、用脑的好条件,当做从难事中去寻乐事的源泉,而使精神上韵味无穷。有目标有计划,构成他有规律的生活,象时钟一样有节奏地在摆动、在音响。有规律地运转意味若“生物时钟”一切正常。刘老在生活上还严格做到:起居有常,定量饮食;每日三餐,每餐两碗;多食蔬菜,少吃荤腥。每天也不休息过多。可见科学地安排生活,不但保证刘老晚年的身心健康,而且提高了工作成效,向人们显示着晚年生活的意义、价值和希望。
生活充实 心情开朗
刘老的退休并非告老还乡,深居简出。假如把社会比做人生的土壤,那末刘老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地扎进“土壤”里,使精神生活不断地得到充实。刘老有一副造福于民的热心肠,请看他协助常州体委用于辅导群众锻炼方面的时间表,便会一目了然。
仅“气功养生学习班”至1983年8月已办到38期,受训者达二千五百人,其中患病受益者占十之有八,许多同志恢复了工作能力。他把治病救人、助人为乐引以为自己的最大幸橱,同时又感受到集体对自己的温暖、鼓舞和力量。目前他还积极参加江苏省体科所运动医学组,常州市医学科普工作委员会等组织活动。
刘老住室简陋,生活俭朴,从不考究衣、食、住的享受,因而在生活上摆脱了“庸人自扰之”的个人烦恼。他在自编的《摄养歌》中写道:“借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休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言谈多取笑,常含乐意勿生嗔,热爱学习勤锻炼,体健身强过百春。”刘老介绍健身经验时说:“自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精神愉快,思想乐观”。可见生活充实、心情开朗是养生的重要方面。
江碧鸟逾白,山膏花欲燃。晚年生活把刘老的兴趣和目标,时间和计划达到了如愿以偿的统一,好似漫江阔水凭鱼跃,万里长空任鹰击。刘老对退休生活的实践,表明八旬老人从头越而为时不晚,体力智力也都可得到良好发展的。这宛如一支号角,令人鼓舞,使人振奋,给人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