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pa是一座实验林,一群人在实验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希望藉由这样的方式与念度,来增进自身以及对世界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温佑君,肯同负责人
我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芳香疗法的经验,已经超过五十次了。而每一次要回答的问题,也都大同小异。加上我在自己翻译、审订的书籍中已发表过许多阐释芳香疗法的文字,因此,这次我想换个角度来谈谈这个层面广泛的主题。就从楚辞谈起吧——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苣;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为悔!源自屈原的《离骚》。这旬辞的含义是:他们抨击我佩戴蕙草,又挑剔我系结芷兰。但只要我认定是美好的就要坚持,纵使九死不生也不悔弃。然而到了今天这样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还是很难看到有人像屈原一样理直气壮地追求香气。你也许会说,那些香草只是隐喻,但芳香植物本身如果不具备某些特质,也不可能成为隐喻寄托的对象。那些特质一言以蔽之,就是“美”。
香,美也
事实上,《说文》中解“香”字,说是“从黍从甘”,指的就是谷物成熟后所发出的气味。这气味暗示着身体的满足,而身体的满足必然带来精神之愉悦,因此清代阮元的《经籍纂诂》干脆就说:“香,美也。”
在挑选精油时,你也可以发现,“美”并不是这个文化特别看重的价值。一般以为,购买精油的人都是被它的香气所吸引,但是,在我们的个案证实晚香玉(Poianthus tuberosa)有助于改善肌肉酸痛以前,没有人因为那使人迷醉的香气而购买这种精油;如果两瓶精油的价格相当,而客人的预算有限,她一定是先选调理身体或美容养颜的,不是那取悦她嗅觉的。
实际上的状况就是,“美”在我们的价值体系里面,被摆在比较低阶的位阶。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美容会所在刚开始的时候,完全没有办法以“美”做为推广芳疗的诉求。大部分的芳疗师必须分析精油的化学结构,援引国外的研究报告,拥“科学”以自重,才能巩固自己的专业形象。我们甚至很少提及香气,常只是锁定这些药物植物的“医学属性”,强调芳香疗法作为一种另类医疗的贡献。
神奇的芳疗之“香”
天主教礼拜仪式常用的焚香来源,就是现代芳香疗法中备受科学家瞩目的乳香。其实不仅是天主教,世界上所有的传统宗教,都少不了焚香的仪式。我们走进任何寺庙或是教堂,总能立即沉淀飘飞的思绪,除了经文唱颂的声波使我们安定,袅绕在空气中的焚香似乎也有一股催眠的力量。焚香的材料都是芳香植物,都可以萃取精油,不论是印度教里的檀香、藏传佛教里的喜马拉雅雪松、回教世界里的没药、或南美印第安人用的秘鲁香脂,全都是芳疗舞台的要角。
我永远记得第一次闻到乳香的感动。那是在一个伦敦著名的芳香疗法中心Micheliine Arcier Aromatherapy Clinic,我正在接受全身芳疗疗程,翻身仰躺时,突然被一阵奇妙的香气唤醒,我抬起眼皮向芳疗师探问,正好看到天井洒下的阳光像金色纱帐般地笼罩着自己。芳疗师轻声对我说,她刚刚在我胸口抹上乳香,并问我有什么感觉,我口齿不清地回答:“我闻到天堂……”
后来我才读到:“当他们看见那颗星星时,忍不住欣喜若狂。而当他们进入屋内,看到玛丽亚身边的小婴儿,立刻就扑地膜拜,然后打开收藏宝物的锦囊,拿出黄金、乳香、和没药,那是他们献给小耶稣的贺礼。”——《马太福音》。即使不是基督徒,我们都能在这段生动的描述中领悟:地上的香气传递了天上的福音,芳香植物见证了神的恩典。
可见,香气之美,足以开启人类的灵性,人于是挣脱了动物的存在,也超越了物质的有限性。
错位的芳香感觉
提到香气之美,人们的脑海一定会浮现各种精雕细琢的香水瓶。但是,现代香水工业习惯施展的符咒,并非芳香疗法所唤起的美感。香水业者也使用精油,不过是拿来分解各种可供搭配的调香成分,香水的主体,无论名贵与否,则是从石油化工业所取得之合成香料。在市场营销的机制下,高级香水伴随着俊男美女与华妆美服一同出场,挑逗你被驯养出来的消费欲。香水不会为我们推开一扇窗,邀我们神游所罗王爱与美的花园,但千古流传至今的精油却不同。不幸的是,许多人的嗅觉经验也被环境污染了,即使穿透过精油的香气,也回不到那个万物有情的时空。一项童年嗅觉记忆的研究显示,二次世界大战前出生的人们,所回想的童年气味,几乎都是花草树木的气味;而战后出生的人们回忆中,则出现愈来愈多的塑料、汽油味。这样的生态变化也影响了人们的审美眼光,所以我们碰到不少人觉得浴厕芳香剂比精油“香”的反应,或是精油的气味让他们觉得“怪异、不习惯”。这不禁使人喟叹,我们身处非仅是个价值分歧的时代,也是个美感浑沌的时代。或许应该说,正因为美感之不存,才使得价值错乱吧!
芳疗的幸福
比较起来,我是个很有福气的小孩。小学三年级日寸,我转学到北投的中山国小就读。这个学校在阳明山的山脚上,校园内外到处是大树,同学们最喜欢捡拾樟树掉落一地的果实,放在铅笔盒内“熏香”铅笔。因为常搬家的关系,我读过四所小学,所以对学校生活的印象都不深,唯有在这个学校捡樟树果实的快乐情节,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刚创立肯园的时候,经历了很多困难。有次搭公交车,到站下车后,只觉得举步维艰,没有力气走过去。就在发呆的时候,突然吹起徐徐微风,四周的行道树随之轻舞,同时传来阵阵似曾相识的香气。我疑惑地抬起头,在跳跃不已的光影与树影之间,发现了挂在枝头的樟树果实,心中立即涌出一种幸福的感觉…于是我快步走回店里,给每个熏灯滴上芳樟精油,然后,继续我们的故事。
如果有更多人体验过这样的一种幸福,我们就不需要再回答“何谓芳疗”了。
——温佑君,肯同负责人
我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芳香疗法的经验,已经超过五十次了。而每一次要回答的问题,也都大同小异。加上我在自己翻译、审订的书籍中已发表过许多阐释芳香疗法的文字,因此,这次我想换个角度来谈谈这个层面广泛的主题。就从楚辞谈起吧——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苣;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为悔!源自屈原的《离骚》。这旬辞的含义是:他们抨击我佩戴蕙草,又挑剔我系结芷兰。但只要我认定是美好的就要坚持,纵使九死不生也不悔弃。然而到了今天这样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还是很难看到有人像屈原一样理直气壮地追求香气。你也许会说,那些香草只是隐喻,但芳香植物本身如果不具备某些特质,也不可能成为隐喻寄托的对象。那些特质一言以蔽之,就是“美”。
香,美也
事实上,《说文》中解“香”字,说是“从黍从甘”,指的就是谷物成熟后所发出的气味。这气味暗示着身体的满足,而身体的满足必然带来精神之愉悦,因此清代阮元的《经籍纂诂》干脆就说:“香,美也。”
在挑选精油时,你也可以发现,“美”并不是这个文化特别看重的价值。一般以为,购买精油的人都是被它的香气所吸引,但是,在我们的个案证实晚香玉(Poianthus tuberosa)有助于改善肌肉酸痛以前,没有人因为那使人迷醉的香气而购买这种精油;如果两瓶精油的价格相当,而客人的预算有限,她一定是先选调理身体或美容养颜的,不是那取悦她嗅觉的。
实际上的状况就是,“美”在我们的价值体系里面,被摆在比较低阶的位阶。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美容会所在刚开始的时候,完全没有办法以“美”做为推广芳疗的诉求。大部分的芳疗师必须分析精油的化学结构,援引国外的研究报告,拥“科学”以自重,才能巩固自己的专业形象。我们甚至很少提及香气,常只是锁定这些药物植物的“医学属性”,强调芳香疗法作为一种另类医疗的贡献。
神奇的芳疗之“香”
天主教礼拜仪式常用的焚香来源,就是现代芳香疗法中备受科学家瞩目的乳香。其实不仅是天主教,世界上所有的传统宗教,都少不了焚香的仪式。我们走进任何寺庙或是教堂,总能立即沉淀飘飞的思绪,除了经文唱颂的声波使我们安定,袅绕在空气中的焚香似乎也有一股催眠的力量。焚香的材料都是芳香植物,都可以萃取精油,不论是印度教里的檀香、藏传佛教里的喜马拉雅雪松、回教世界里的没药、或南美印第安人用的秘鲁香脂,全都是芳疗舞台的要角。
我永远记得第一次闻到乳香的感动。那是在一个伦敦著名的芳香疗法中心Micheliine Arcier Aromatherapy Clinic,我正在接受全身芳疗疗程,翻身仰躺时,突然被一阵奇妙的香气唤醒,我抬起眼皮向芳疗师探问,正好看到天井洒下的阳光像金色纱帐般地笼罩着自己。芳疗师轻声对我说,她刚刚在我胸口抹上乳香,并问我有什么感觉,我口齿不清地回答:“我闻到天堂……”
后来我才读到:“当他们看见那颗星星时,忍不住欣喜若狂。而当他们进入屋内,看到玛丽亚身边的小婴儿,立刻就扑地膜拜,然后打开收藏宝物的锦囊,拿出黄金、乳香、和没药,那是他们献给小耶稣的贺礼。”——《马太福音》。即使不是基督徒,我们都能在这段生动的描述中领悟:地上的香气传递了天上的福音,芳香植物见证了神的恩典。
可见,香气之美,足以开启人类的灵性,人于是挣脱了动物的存在,也超越了物质的有限性。
错位的芳香感觉
提到香气之美,人们的脑海一定会浮现各种精雕细琢的香水瓶。但是,现代香水工业习惯施展的符咒,并非芳香疗法所唤起的美感。香水业者也使用精油,不过是拿来分解各种可供搭配的调香成分,香水的主体,无论名贵与否,则是从石油化工业所取得之合成香料。在市场营销的机制下,高级香水伴随着俊男美女与华妆美服一同出场,挑逗你被驯养出来的消费欲。香水不会为我们推开一扇窗,邀我们神游所罗王爱与美的花园,但千古流传至今的精油却不同。不幸的是,许多人的嗅觉经验也被环境污染了,即使穿透过精油的香气,也回不到那个万物有情的时空。一项童年嗅觉记忆的研究显示,二次世界大战前出生的人们,所回想的童年气味,几乎都是花草树木的气味;而战后出生的人们回忆中,则出现愈来愈多的塑料、汽油味。这样的生态变化也影响了人们的审美眼光,所以我们碰到不少人觉得浴厕芳香剂比精油“香”的反应,或是精油的气味让他们觉得“怪异、不习惯”。这不禁使人喟叹,我们身处非仅是个价值分歧的时代,也是个美感浑沌的时代。或许应该说,正因为美感之不存,才使得价值错乱吧!
芳疗的幸福
比较起来,我是个很有福气的小孩。小学三年级日寸,我转学到北投的中山国小就读。这个学校在阳明山的山脚上,校园内外到处是大树,同学们最喜欢捡拾樟树掉落一地的果实,放在铅笔盒内“熏香”铅笔。因为常搬家的关系,我读过四所小学,所以对学校生活的印象都不深,唯有在这个学校捡樟树果实的快乐情节,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刚创立肯园的时候,经历了很多困难。有次搭公交车,到站下车后,只觉得举步维艰,没有力气走过去。就在发呆的时候,突然吹起徐徐微风,四周的行道树随之轻舞,同时传来阵阵似曾相识的香气。我疑惑地抬起头,在跳跃不已的光影与树影之间,发现了挂在枝头的樟树果实,心中立即涌出一种幸福的感觉…于是我快步走回店里,给每个熏灯滴上芳樟精油,然后,继续我们的故事。
如果有更多人体验过这样的一种幸福,我们就不需要再回答“何谓芳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