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选自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学信息技术》第五册第九课《数码照片后期处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Photoshop CS3中“色相/饱和度”命令和“替换颜色”命令的功能;掌握Photoshop CS3美白牙齿的两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与示范操作过程,辅以教师的解析,获得美白牙齿、替换衣服颜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处理照片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体验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美白牙齿的两种方法。
难点:理解Photoshop CS3中“色相/饱和度”命令和“替换颜色”命令的功能。
三、教学过程
1.引题:图片欣赏,拨动学生的心弦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几组图片,请你们说出其中的变化。
教师用幻灯片播放三组用Photoshop CS3处理前后对比的图片(图片略)。
生:第一组图片人物头发颜色变了,第二组图片人物衣服颜色变了,第三组图片男主人公的牙齿比女主人公的牙齿白很多。
师:说得真好。那么,如何让第三组图片中女主人公的牙齿也白起来呢?本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让牙齿白起来》。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口味”的视觉画面一般能抓住学生的眼球。通过观看Photoshop CS3处理前后对比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美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自学:手脑并用,挑战自己的极限
师:我为大家准备好了如何“美白牙齿”的“自学材料”(主要包含两招美白牙齿的操作原理和步骤,第一招是运用“色相/饱和度”命令,第二招是运用“替换颜色”命令),请A组的同学自学“第一招”,B组的同学自学“第二招”(全班分成A、B两组)。
教师口述并用幻灯片显示自学要求:(1)根据学习材料把照片中女主人公的牙齿美白;(2)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用了哪几种工具、理解关键性工具的功能,并用笔在有困惑的地方划线。
教师巡视并实时辅导。在巡视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两类学生:一是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二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辅导的过程中,教师只口述解决方案而不动手代替学生操作,并聘请学有余力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协同辅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精心预设两种照片美白牙齿的方法让学生自学,一方面是想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动手实践机会;另一方面是想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发现问题,然后在自我突破和他人的点拨下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真实的体验。
3.演练:过程再现,检验学习成效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下面请两位同学在教师机上示范一下“美白牙齿”的两种方法。
演示一:示范运用“色相/饱和度”命令“美白牙齿”的操作过程。
师:你是如何理解“色相/饱和度”命令的?
生A:“色相”即颜色的相貌,也就是各种各样的颜色;“饱和度”即颜色的鲜艳程度,降低饱和度,颜色会淡一些。
师:很好。那么“色相/饱和度”命令是如何使黄色的牙齿变白的呢?
生A:“色相/饱和度”命令对话框中的“编辑”类型可以编辑牙齿的颜色,降低其黄色的“饱和度”,然后增加其“明度”,牙齿就白起来了。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对生A的表现满意吗?
生:满意!
演示二:示范运用“替换颜色”命令“美白牙齿”的操作过程。
师(在生B示范完毕后):你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设置了牙齿的“颜色容差”值,请问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B(思考片刻后):我说不出来。
师:哪位同学说说看?
学生们都保持沉默,教师在Photoshop CS3中通过“历史记录”把生B的操作过程还原到“颜色容差”值的设置这一步,然后拖动“颜色容差”设置滑块,反复改变其值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替换颜色”对话框中牙齿区域颜色的范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C:值越大,颜色范围就越大;值越小,颜色范围就越小。
师:同学们赞成吗?
全班学生:赞成。
师:请问生B,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替换颜色”命令的功能吗?
生B:简单地说,就是把图像的一种颜色换成另外一种所需要的颜色。
师:那么,美白牙齿是把牙齿的什么颜色换成哪种所需要的颜色?
生B:把黄色换成白色。
师:很好,请回到座位。
师:刚才两位同学已经帮我们示范并分析了美白牙齿的两种方法,现在请A组的同学用第二招美白牙齿,B组的同学用第一招美白牙齿。
学生继续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本环节分别请A、B两组的学生示范美白牙齿的操作过程,不仅是想代表性地检验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想让他们各自把本组的操作技巧教给对方。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有的答案都是由学生告诉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4.迁移:认知升华,拔高学生的思维
在A、B两组学生基本完成各自的练习后,教师抛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美白牙齿的两种方法。现在,老师想把照片中男主人公衣服的颜色换掉,同学们能帮帮我吗?
学生思考并交流著,有的已经动手尝试了。
师:哪位同学想出办法来了?说说看?
生D:可以用刚才所学的“色相/饱和度”命令。
师:为什么?
生D:既然“色相/饱和度”命令可以把牙齿的黄色变成白色,那么同样也可以把衣服的颜色换掉。
师:嗯,不错!还有别的解决方案吗?
生E:可以用刚才所学的“替换颜色”命令。
师:理由是什么?
生E:因为“替换颜色”命令本身就是用来替换颜色的,牙齿的黄色可以替换,那衣服的颜色也是可以替换的。
师:非常好。同学们真聪明,能够做到活学活用。下面就请你们用这两种方法换掉衣服的颜色。
学生高兴地投入到“换衣服颜色”的操作中,教师提示用“魔棒工具”选取衣服区域。
教师巡视辅导并实时地把有特色的作品转播到投影屏幕上,让全班同学欣赏、交流和评价。
设计意图: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学生思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抛出“如何替换男主人公衣服的颜色”这一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寻找答案,目的是想检验学生新知识的内化程度,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5.总结:纵横梳理,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师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对本课的教学予以梳理,口述并用幻灯片显示。
(1)广度上:美白牙齿的方法至少还有七种。如可以运用“减淡工具”、“色阶”命令、“曲线”命令、“色彩平衡”命令、“可选颜色”命令、“去色”命令、图层柔光混合模式等。
(2)深度上:同一种工具或命令可以处理很多表面不同但本质相同的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不仅是想让学生知道美白牙齿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想让学生明白Photoshop CS3中的同一种工具或命令可以解决很多表象不同但本质相同的问题。
6.设疑:悬念生成,吸引学生继续学习
教师再次用幻灯片显示第三组图片,鼠标指针指向女主人公的秀发。
师:用刚才所学的“色相/饱和度”命令和“替换颜色”命令可以染发吗?
生:可以。
师:如果可以,头发又如何选取呢?“魔棒工具”还能做到吗?有更高级的“抠图”技巧吗?还有没有更好的色彩调整工具可以染发呢?我们下堂课将继续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制造悬念旨在营造一个“课断思不断、语停意未停”的意境,留给学生一个有待探求的问题空间,让学生迫切期待下堂课的到来,从而使本堂课的结尾成为下堂课的开头,加强下堂课教学的导向性。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是“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把所有的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学任务,最终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与点拨下进行高效的学习,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学生的基础把握不准。如部分学生在使用“多边形套索工具”和“魔棒工具”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被迫打断正常的教学流程,对学生予以知识点的补充,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不连贯。其次,丢失了一次课堂生成的机会。如学生在演示美白牙齿的操作过程时,创造性地使用了“磁性套索工具”,它不同于“自学材料”中涉及的“多边形套索工具”。如果教师能实时地对这两种工具进行优劣分析,加深学生对二者的理解,效果会更好。
(作者单位:浙江富阳市永兴学校)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闪光点。
1.前后呼应的导入与结尾。从“染发”、“换衣服颜色”、“牙齿美白”的对比图片引入主题的悬念,到学生学习“色相/饱和度”、“替换颜色”命令后,能进行“美白牙齿”、“换衣服颜色”及“染发”的操作,最后教师提出“染发”是否有新招的第二次悬念,这一教学主轴成了本课亮丽的风景线。
2.“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本课以学习“美白牙齿”为主要教学目标,但实则不尽然。因为学生学会了“美白牙齿”后,不仅知道了如何“换衣服颜色”,还知道了如何“染发”等,这得益于其中的“渔”,就是学生习得了“图像颜色调整的方法”。
(点评人:浙江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李 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Photoshop CS3中“色相/饱和度”命令和“替换颜色”命令的功能;掌握Photoshop CS3美白牙齿的两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与示范操作过程,辅以教师的解析,获得美白牙齿、替换衣服颜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处理照片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体验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美白牙齿的两种方法。
难点:理解Photoshop CS3中“色相/饱和度”命令和“替换颜色”命令的功能。
三、教学过程
1.引题:图片欣赏,拨动学生的心弦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几组图片,请你们说出其中的变化。
教师用幻灯片播放三组用Photoshop CS3处理前后对比的图片(图片略)。
生:第一组图片人物头发颜色变了,第二组图片人物衣服颜色变了,第三组图片男主人公的牙齿比女主人公的牙齿白很多。
师:说得真好。那么,如何让第三组图片中女主人公的牙齿也白起来呢?本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让牙齿白起来》。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口味”的视觉画面一般能抓住学生的眼球。通过观看Photoshop CS3处理前后对比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美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自学:手脑并用,挑战自己的极限
师:我为大家准备好了如何“美白牙齿”的“自学材料”(主要包含两招美白牙齿的操作原理和步骤,第一招是运用“色相/饱和度”命令,第二招是运用“替换颜色”命令),请A组的同学自学“第一招”,B组的同学自学“第二招”(全班分成A、B两组)。
教师口述并用幻灯片显示自学要求:(1)根据学习材料把照片中女主人公的牙齿美白;(2)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用了哪几种工具、理解关键性工具的功能,并用笔在有困惑的地方划线。
教师巡视并实时辅导。在巡视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两类学生:一是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二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辅导的过程中,教师只口述解决方案而不动手代替学生操作,并聘请学有余力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协同辅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精心预设两种照片美白牙齿的方法让学生自学,一方面是想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动手实践机会;另一方面是想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发现问题,然后在自我突破和他人的点拨下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真实的体验。
3.演练:过程再现,检验学习成效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下面请两位同学在教师机上示范一下“美白牙齿”的两种方法。
演示一:示范运用“色相/饱和度”命令“美白牙齿”的操作过程。
师:你是如何理解“色相/饱和度”命令的?
生A:“色相”即颜色的相貌,也就是各种各样的颜色;“饱和度”即颜色的鲜艳程度,降低饱和度,颜色会淡一些。
师:很好。那么“色相/饱和度”命令是如何使黄色的牙齿变白的呢?
生A:“色相/饱和度”命令对话框中的“编辑”类型可以编辑牙齿的颜色,降低其黄色的“饱和度”,然后增加其“明度”,牙齿就白起来了。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对生A的表现满意吗?
生:满意!
演示二:示范运用“替换颜色”命令“美白牙齿”的操作过程。
师(在生B示范完毕后):你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设置了牙齿的“颜色容差”值,请问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B(思考片刻后):我说不出来。
师:哪位同学说说看?
学生们都保持沉默,教师在Photoshop CS3中通过“历史记录”把生B的操作过程还原到“颜色容差”值的设置这一步,然后拖动“颜色容差”设置滑块,反复改变其值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替换颜色”对话框中牙齿区域颜色的范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C:值越大,颜色范围就越大;值越小,颜色范围就越小。
师:同学们赞成吗?
全班学生:赞成。
师:请问生B,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替换颜色”命令的功能吗?
生B:简单地说,就是把图像的一种颜色换成另外一种所需要的颜色。
师:那么,美白牙齿是把牙齿的什么颜色换成哪种所需要的颜色?
生B:把黄色换成白色。
师:很好,请回到座位。
师:刚才两位同学已经帮我们示范并分析了美白牙齿的两种方法,现在请A组的同学用第二招美白牙齿,B组的同学用第一招美白牙齿。
学生继续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本环节分别请A、B两组的学生示范美白牙齿的操作过程,不仅是想代表性地检验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想让他们各自把本组的操作技巧教给对方。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有的答案都是由学生告诉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4.迁移:认知升华,拔高学生的思维
在A、B两组学生基本完成各自的练习后,教师抛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美白牙齿的两种方法。现在,老师想把照片中男主人公衣服的颜色换掉,同学们能帮帮我吗?
学生思考并交流著,有的已经动手尝试了。
师:哪位同学想出办法来了?说说看?
生D:可以用刚才所学的“色相/饱和度”命令。
师:为什么?
生D:既然“色相/饱和度”命令可以把牙齿的黄色变成白色,那么同样也可以把衣服的颜色换掉。
师:嗯,不错!还有别的解决方案吗?
生E:可以用刚才所学的“替换颜色”命令。
师:理由是什么?
生E:因为“替换颜色”命令本身就是用来替换颜色的,牙齿的黄色可以替换,那衣服的颜色也是可以替换的。
师:非常好。同学们真聪明,能够做到活学活用。下面就请你们用这两种方法换掉衣服的颜色。
学生高兴地投入到“换衣服颜色”的操作中,教师提示用“魔棒工具”选取衣服区域。
教师巡视辅导并实时地把有特色的作品转播到投影屏幕上,让全班同学欣赏、交流和评价。
设计意图: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学生思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抛出“如何替换男主人公衣服的颜色”这一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寻找答案,目的是想检验学生新知识的内化程度,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5.总结:纵横梳理,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师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对本课的教学予以梳理,口述并用幻灯片显示。
(1)广度上:美白牙齿的方法至少还有七种。如可以运用“减淡工具”、“色阶”命令、“曲线”命令、“色彩平衡”命令、“可选颜色”命令、“去色”命令、图层柔光混合模式等。
(2)深度上:同一种工具或命令可以处理很多表面不同但本质相同的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不仅是想让学生知道美白牙齿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想让学生明白Photoshop CS3中的同一种工具或命令可以解决很多表象不同但本质相同的问题。
6.设疑:悬念生成,吸引学生继续学习
教师再次用幻灯片显示第三组图片,鼠标指针指向女主人公的秀发。
师:用刚才所学的“色相/饱和度”命令和“替换颜色”命令可以染发吗?
生:可以。
师:如果可以,头发又如何选取呢?“魔棒工具”还能做到吗?有更高级的“抠图”技巧吗?还有没有更好的色彩调整工具可以染发呢?我们下堂课将继续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制造悬念旨在营造一个“课断思不断、语停意未停”的意境,留给学生一个有待探求的问题空间,让学生迫切期待下堂课的到来,从而使本堂课的结尾成为下堂课的开头,加强下堂课教学的导向性。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是“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把所有的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学任务,最终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与点拨下进行高效的学习,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学生的基础把握不准。如部分学生在使用“多边形套索工具”和“魔棒工具”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被迫打断正常的教学流程,对学生予以知识点的补充,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不连贯。其次,丢失了一次课堂生成的机会。如学生在演示美白牙齿的操作过程时,创造性地使用了“磁性套索工具”,它不同于“自学材料”中涉及的“多边形套索工具”。如果教师能实时地对这两种工具进行优劣分析,加深学生对二者的理解,效果会更好。
(作者单位:浙江富阳市永兴学校)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闪光点。
1.前后呼应的导入与结尾。从“染发”、“换衣服颜色”、“牙齿美白”的对比图片引入主题的悬念,到学生学习“色相/饱和度”、“替换颜色”命令后,能进行“美白牙齿”、“换衣服颜色”及“染发”的操作,最后教师提出“染发”是否有新招的第二次悬念,这一教学主轴成了本课亮丽的风景线。
2.“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本课以学习“美白牙齿”为主要教学目标,但实则不尽然。因为学生学会了“美白牙齿”后,不仅知道了如何“换衣服颜色”,还知道了如何“染发”等,这得益于其中的“渔”,就是学生习得了“图像颜色调整的方法”。
(点评人:浙江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李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