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榆林是个好地方”。这里地下资源丰富,历史源远流长。这里有长城边塞之雄,峡谷浅滩之险,黄土沟壑之奇,沙漠绿洲之胜。然而,由于重山阻隔,长期闭塞的交通阻碍着榆林改革开放的步伐,制约着榆林经济的快速发展。
历史的重任落在了榆林公路管理局的肩上。自1956年成立以来,以路为业的榆林公路人,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他们披荆斩棘,劈山填沟,铺桥架路。山有多高,路就有多远——高速路通了,围省道宽了,农村路铺油了,座座大桥架起了。目前,榆林公路管理局养护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1369公里,其中国道2条685公里,省道8条685公里,并监管农村公路养护总里程达11700公里。
大路如歌,路路畅通。如今,驱车行驶在榆林一条条平整宽阔的公路上,一路風景迎面来,满面笑容随风去。这一切。都离不开榆林公路管理局的辛勤付出。
精心养护保畅通
进入“十一五”以来,随着榆林经济的腾飞,交通流量猛增,大吨位车辆比例超过50%以上,交通运输对公路破坏巨大。使得榆林公路养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路况质量一度明显下降,很难满足榆林经济发展的需求。经过榆林公路管理局全体人员的逐年整治,精心养护,榆林干线公路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好路率指标:2006年为84.55%,2007年为84.77%,2008年为82.77%,2009年MQI(公路技术状况指数)评定值为81.6。
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养护工程。全面加强养护工程项目管理,严把材料关、人员和设备履约关、施工工艺关、工序转换关,实施的养护工程合格率全部达到100%。积极创建养护管理示范路。按照“路中精细,路侧宽容。路外和谐”的要求,全面实施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养护。全面加强桥涵养护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桥涵保持良好的状态,桥梁一、二类比例达83.4%。全面启动“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坚持主动防护与被动防护相结合。根据事故易发、路侧险要路段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防护手段,降低事故发生率,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推行全而质量管理体系。着手从日常保养、及时性养护、预防性养护做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篱理制度和管理考核办法,使得备项工作都在既定的目标策划下有序进行。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并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管养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重视公路服务水平的提高。新建综合服务区两个、卫生服务区10个、风雨亭10个、候车亭30多处、LED信息查询屏两处。连续三年与榆林市专业气象台合作制作《榆林公路气象》栏目,极大地方便了司乘人员,为过往旅客提供了及时准确的路况信息,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强化治超保安全
强化公路治超工作,对于巩固公路建设和养护成果,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护公路路况完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来,榆林公路管理局以强化路面治超为切入点,加强公路路政管理,不断推进公路法制化建设。重视路政执法队伍建设,开展执法队伍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活动,使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得到升华。强力推进公路治超。一是政府主导。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交通、公安、工商、煤炭、财政、监察等七个部门组成的榆林市治超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各县区政府也积极行动,落实相关部门治超责任,建立治超监督考核机制。二是部门配合。2007年以来,指导府谷县政府加强治超源头管理,创立了治超的“府谷模式”。三是加密检测站点。根据辖区内超限车辆变化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了“决战七十天”、“春雷行动”等专项治超工作,重点打击盲区、绕行、农村公路超限车辆。四是联动治超。所辖各收费站全部就近与治超站建立联动治超机制,各站均常驻治超人员,与收费人员共同值岗。
从2006年至2010年10月,干线公路超限检测站共检测货运车辆1240.7万辆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90.5万辆次,卸载各类货物10.8万吨,拆解非法改装车辆1774辆。2008年至2010年10月,农村公路超限检测站共检测货运车辆372.2万辆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6.4万辆次,卸载各类货物0.5万吨。通过治理,过往超限检测站的各类货运车辆的超限率由2006年的6%下降到目前的2%以下,公路路况明显好转,因超限装载引发的交通肇事逐年下降,治超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地保护了公路的建设和养护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榆林经济的发展。
加大稽查保增收
收取通行费是建设公路与维护公路、促进公路事业滚动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用好“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现行政策,保证公路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和强化公路收费的管理工作。
连续几年安排堵漏增收、打击偷逃漏通行费专项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2009年,国家出台逐步撤消二级路收费站的政策后,过往车辆开始拒交通行费的事件屡屡发生,G定边贺圈、$302榆阳青云收费站接连发生抗费、封堵收费广场、殴打收费员的事件。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局领导和收费中心负责同志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事件,并紧急研究工作策略,强化上岗人员安全教育,加大稽查力度,并请公安交警人员派驻收费站维护秩序。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各收费站通行费收入稳步增长,收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该局直接管理的5个收费站,从2006年至今年10月,共完成通行费收入42976万元,通行费支出39346万元。收费路贷款余额从2006年的34883万元下降到今年的21767万元。
狠抓党建保发展
近年来,榆林公路管理局紧紧围绕公路建养中心工作,以深化“五型党组织”、创建“五型机关”、争当“五优党员”活动为载体,以养护机制改革为动力,立足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障和推动了全局“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和谐公路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全体职工中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广大职工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广泛开展了“我在路上”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劳动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大力弘扬“铺路石”精神,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涌现出了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道工许霞等一批新时期先进模范人物。三是加大对我市公路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宣传力度,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四是关心职工生活。5年来,想方设法对县段、道班房进行改建和维修,积极实施“五小标准”,配置道工出行车辆51辆,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五是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教育,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力度,重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督,加大纠正不正之风工作。保证行业安全稳定健康发展,全市管养公路基本实现无“三乱”目标。
“十一五”期间,共建成省级文明单位13个,省级文明标兵单位两个,市级文明单位14个,市级文明标兵单位5个,交通部“十佳道班”1个,全国模范职工之家1个,全国模范职工小家两个,全国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先进单位1个,全国“青年文明号”3个,省厅级治超文明检测站1个,省局级治超文明检测站7个,建成省局级文明道班54个。为响应国家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全局党员干部职工2008年为四川灾区捐款17.996万元,缴纳特殊党费17.965万元,特殊团费9770元,捐棉衣、棉被850多件;2010年向玉树地震灾区累计捐款达19.9万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榆林公路人的心声。如今,榆林公路管理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张林生局长的带领下,正以百倍的热情投身到新的伟大征程中,用青春和汗水浇筑着一条条宽广平坦的大道,为把榆林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绿色生态名市而不懈努力着。
历史的重任落在了榆林公路管理局的肩上。自1956年成立以来,以路为业的榆林公路人,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他们披荆斩棘,劈山填沟,铺桥架路。山有多高,路就有多远——高速路通了,围省道宽了,农村路铺油了,座座大桥架起了。目前,榆林公路管理局养护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1369公里,其中国道2条685公里,省道8条685公里,并监管农村公路养护总里程达11700公里。
大路如歌,路路畅通。如今,驱车行驶在榆林一条条平整宽阔的公路上,一路風景迎面来,满面笑容随风去。这一切。都离不开榆林公路管理局的辛勤付出。
精心养护保畅通
进入“十一五”以来,随着榆林经济的腾飞,交通流量猛增,大吨位车辆比例超过50%以上,交通运输对公路破坏巨大。使得榆林公路养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路况质量一度明显下降,很难满足榆林经济发展的需求。经过榆林公路管理局全体人员的逐年整治,精心养护,榆林干线公路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好路率指标:2006年为84.55%,2007年为84.77%,2008年为82.77%,2009年MQI(公路技术状况指数)评定值为81.6。
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养护工程。全面加强养护工程项目管理,严把材料关、人员和设备履约关、施工工艺关、工序转换关,实施的养护工程合格率全部达到100%。积极创建养护管理示范路。按照“路中精细,路侧宽容。路外和谐”的要求,全面实施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养护。全面加强桥涵养护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桥涵保持良好的状态,桥梁一、二类比例达83.4%。全面启动“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坚持主动防护与被动防护相结合。根据事故易发、路侧险要路段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防护手段,降低事故发生率,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推行全而质量管理体系。着手从日常保养、及时性养护、预防性养护做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篱理制度和管理考核办法,使得备项工作都在既定的目标策划下有序进行。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并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管养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重视公路服务水平的提高。新建综合服务区两个、卫生服务区10个、风雨亭10个、候车亭30多处、LED信息查询屏两处。连续三年与榆林市专业气象台合作制作《榆林公路气象》栏目,极大地方便了司乘人员,为过往旅客提供了及时准确的路况信息,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强化治超保安全
强化公路治超工作,对于巩固公路建设和养护成果,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护公路路况完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来,榆林公路管理局以强化路面治超为切入点,加强公路路政管理,不断推进公路法制化建设。重视路政执法队伍建设,开展执法队伍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活动,使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得到升华。强力推进公路治超。一是政府主导。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交通、公安、工商、煤炭、财政、监察等七个部门组成的榆林市治超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各县区政府也积极行动,落实相关部门治超责任,建立治超监督考核机制。二是部门配合。2007年以来,指导府谷县政府加强治超源头管理,创立了治超的“府谷模式”。三是加密检测站点。根据辖区内超限车辆变化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了“决战七十天”、“春雷行动”等专项治超工作,重点打击盲区、绕行、农村公路超限车辆。四是联动治超。所辖各收费站全部就近与治超站建立联动治超机制,各站均常驻治超人员,与收费人员共同值岗。
从2006年至2010年10月,干线公路超限检测站共检测货运车辆1240.7万辆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90.5万辆次,卸载各类货物10.8万吨,拆解非法改装车辆1774辆。2008年至2010年10月,农村公路超限检测站共检测货运车辆372.2万辆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6.4万辆次,卸载各类货物0.5万吨。通过治理,过往超限检测站的各类货运车辆的超限率由2006年的6%下降到目前的2%以下,公路路况明显好转,因超限装载引发的交通肇事逐年下降,治超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地保护了公路的建设和养护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榆林经济的发展。
加大稽查保增收
收取通行费是建设公路与维护公路、促进公路事业滚动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用好“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现行政策,保证公路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和强化公路收费的管理工作。
连续几年安排堵漏增收、打击偷逃漏通行费专项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2009年,国家出台逐步撤消二级路收费站的政策后,过往车辆开始拒交通行费的事件屡屡发生,G定边贺圈、$302榆阳青云收费站接连发生抗费、封堵收费广场、殴打收费员的事件。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局领导和收费中心负责同志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事件,并紧急研究工作策略,强化上岗人员安全教育,加大稽查力度,并请公安交警人员派驻收费站维护秩序。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各收费站通行费收入稳步增长,收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该局直接管理的5个收费站,从2006年至今年10月,共完成通行费收入42976万元,通行费支出39346万元。收费路贷款余额从2006年的34883万元下降到今年的21767万元。
狠抓党建保发展
近年来,榆林公路管理局紧紧围绕公路建养中心工作,以深化“五型党组织”、创建“五型机关”、争当“五优党员”活动为载体,以养护机制改革为动力,立足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障和推动了全局“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和谐公路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全体职工中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广大职工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广泛开展了“我在路上”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劳动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大力弘扬“铺路石”精神,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涌现出了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道工许霞等一批新时期先进模范人物。三是加大对我市公路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宣传力度,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四是关心职工生活。5年来,想方设法对县段、道班房进行改建和维修,积极实施“五小标准”,配置道工出行车辆51辆,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五是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教育,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力度,重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督,加大纠正不正之风工作。保证行业安全稳定健康发展,全市管养公路基本实现无“三乱”目标。
“十一五”期间,共建成省级文明单位13个,省级文明标兵单位两个,市级文明单位14个,市级文明标兵单位5个,交通部“十佳道班”1个,全国模范职工之家1个,全国模范职工小家两个,全国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先进单位1个,全国“青年文明号”3个,省厅级治超文明检测站1个,省局级治超文明检测站7个,建成省局级文明道班54个。为响应国家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全局党员干部职工2008年为四川灾区捐款17.996万元,缴纳特殊党费17.965万元,特殊团费9770元,捐棉衣、棉被850多件;2010年向玉树地震灾区累计捐款达19.9万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榆林公路人的心声。如今,榆林公路管理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张林生局长的带领下,正以百倍的热情投身到新的伟大征程中,用青春和汗水浇筑着一条条宽广平坦的大道,为把榆林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绿色生态名市而不懈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