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皆如意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z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意在民间有着相当广泛的运用,而且,随着历史的变迁,如意的用法也有着发展演变的过程。无论是作为摆设装饰,还是拿来把玩,化器型融入日常生活是民间如意使用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千百年的斗转星移之中,一声“如意”,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人心中“千千结”的凝聚,也涵尽了数不清的祥瑞祈求和美好心愿。
  不 乏 实 用
  有观点认为,如意最早就是一个搔痒的工具。在魏晋时候,如意相当流行,起初可能和魏晋人爱服食长生药有关。
  魏晋这段历史有个很大的特点是社会动荡,礼制混乱,生命很脆弱,随时可能遭遇杀戮。于是人们的内心充满恐惧,害怕死亡,因而追求永生,炼丹、服药成为一时风气。关于这一点,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有很详细的论述。服药对身体造成一些影响,比如燥热出汗,所以魏晋人都宽袍大袖。如意在当时被人们广为携带的原因之一,很有可能就是便于随时挠痒。试想,骨骼清奇的魏晋人,面若敷粉,穿一袭飘飘然的袍子,手持一柄造型雅致的如意,在不挠痒的时候可是相当潇洒的呀。人们聚在一起談玄的时候就这么带着它,当然偶尔也会用来挠痒,但渐渐的,它的挠痒功能就被这种“潇洒地握着”所淹没,成为一具“谈柄”。
  从魏晋到五代,如意一直是这么一种随身物品。人们不但谈话带着它,连打仗都要带着它。在战场上,将领手持一柄如意,指挥千军万马。有人以此认为如意具有权杖的功能,其实并不合适。五代有个将领叫李克用,带兵讨伐叛将朱温,就是手持铁如意指挥三军,大获全胜。后人赞美他:“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醉嗬。” 意思是说他手持铁如意指挥军队,是那么的风流倜傥。如意在这里的作用,就好比诸葛亮的鹅毛扇子,或是苏东坡笔下周瑜的“羽扇纶巾”,说的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范儿。
  如意还被用来击节叹赏。南北朝时有个人叫李膺,与东汉党锢之祸中被杀的名臣李膺同名。一次他觐见梁武帝,武帝问他,你这个李膺和东汉的李膺比起来怎么样?他很自信地说,我比他强。武帝问他原因。他又说,因为那个李膺所侍奉的是孝桓、孝灵那样的昏君,而我所侍奉的是像尧舜一样的明君。马屁拍得恰当,武帝非常高兴,拿着铁如意敲打桌子,还升了他的官。这里用如意来击节赞赏,大致就是感叹“说得好”!还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东晋的大臣王敦,每当喝醉酒的时候,就吟诵曹操的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拿一柄如意敲打唾壶,把壶口都敲出了缺口。用如意敲唾壶,并非打拍子或是用作乐器,当为乐音不至于下手重得敲破了壶口,显然应是击节感叹,差不多就相当于情绪上来时的一声长叹:“唉!”其中意味颇为复杂。
  如意还被舞姬们拿来当作跳舞的道具,梁文帝萧纲有诗云“腕动苕华玉,衫随如意风”,应当就是吟咏舞者拿着如意翩翩起舞的姿态。杜甫诗中也有“剩欲提携如意舞,喜多行坐白头吟”的句子,不知是否以如意为舞具的舞蹈逐渐成为了一个舞种,姑妄度之,以俟考证。但在唐代人们用如意来祛暑却是可以肯定的,《岁时广记》中就记载过唐玄宗曾赐给杨玉环一柄犀如意用来“却暑”,民间当亦有之。
  美 好 寓 意
  到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明代以前,如意无论作何用途,都是拿在手里的,是一种握具。而明清以来,这一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清代如意来看,体积略大分量略重的大型如意非常多。这样的如意一般是用于陈设,在宫廷里,无论书房、暖阁,到处都陈设如意。当时,宫廷的风气当然是引领时尚的,民间百姓无论贫富也都非常喜欢在家中陈设如意,寓意吉祥。比如,在厅堂的正中陈设如意,意思是“福祉在堂”;陈设在书房里,增添一些雅趣;陈设在新婚夫妇的卧房里,可能会选用首部为石榴形的如意,祝愿新人多子多福。
  明清时也有小型的如意,同样带有吉祥美好的含义,多用以馈赠或是赏玩。清代流行的三镶如意就是一种赏玩佳品。三镶如意是在木柄的首、中、尾三处分别镶嵌古玉或宝石,乾隆皇帝曾写了首诗吟咏它“含一得三”,欣赏一柄如意同时得赏三块古玉,实在是大饱眼福。民间也有三镶如意,大户人家也乐于寻找温润的玉佩或是稀罕的宝石来镶嵌如意。而稍次一些,取一些碎玉、碎石来镶嵌,只要工匠配搭得巧妙,也不失为一种简约的趣味。许多人会选择一块老木雕成如意,嵌上宝石或碎玉,赠送给妻妾或是朋友,主要还是看重它带来福瑞的寓意。
  说到赠送如意,选择合适的造型和图案是人们非常重视的。早期如意的造型以灵芝形、心形、云朵形为主。到明清时,样式就很丰富了。比如贺寿时赠送如意,会选择灵芝形、桃形等,灵芝是与人增寿的仙草,桃子是老寿星的手中物,都有添福添寿的好彩头。再如贺人新婚,除了石榴形的如意寓意多子多福之外,寓意“和和美美”的荷花也极为巧妙。更有些如意做成了笔、锭样子,在年节或祭祖时寓意必定如意。《红楼梦》里常提到做成笔锭如意样子的小锞子,是一种小金块、小银块,和碎银子一样可以在买卖中使用,而拿在手里把玩也很有趣。
  融 入 生 活
  民间使用如意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化用如意这一器型,融入各种生活用品中。如图所示的这个瓷枕就是做成了如意的形状。瓷枕在宋代很流行,宋人笔记中多有记载。出土文物中有如意形的瓷枕,是一种随葬品,想来与如意的祥瑞之喻有关。
  女性的饰品也多有做成如意形的。比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支金镶翠挑簪,簪首做成手握如意的样子,极为精美;还有上海博物馆藏的一支如意纹首玉簪,可以看到,虽然称为“如意纹首”,其实整个器型也略有类似如意的弧度。至于用点翠工艺制作的饰品中用到如意造型的就更多了。
  再来说一说变化更丰富,运用也更广泛的如意纹饰。明清以来,人们非常喜欢如意纹饰,因为它基本上就是一个吉祥的符号。明代的家具中就常可以见到如意纹。我们从流传至今的明黄花梨如意纹面盆架和黄花梨如意纹圈椅的实物当中不难看出,如意纹就是整件家具的主题;在建筑中,也可以看到如意纹饰的窗户和地面;在瓷器中,如意造型和纹饰的运用更是精妙绝伦。图中所示的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如意花卉纹薰炉,就是一件极具代表性的以如意纹为主题的瓷器。古代薰炉一般陈设在卧房或者书房,当一缕青烟从炉中升起时,与云朵状的如意纹相映成趣,不禁在吉祥如意中又增添了几分仙灵之气。此情此景即便是让今天的我们想像起来,也会为之深深感动。
  从实用工具、玩赏之物,到风俗喜好,进而投射为人文关怀,如意虽小,内涵却不简单。虽然篇幅有限,不能尽意,但相信对于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每一位来说,走近如意,无疑能令我们豁然领悟:那些历史风尘中所谓的不起眼,实则有着集文化大成之处。
  当前恰逢农历正月,在此,杂志编辑部也借助这样一期策划恭祝读者朋友们新年如意,事事顺意!
其他文献
疯了!1月5日这一天,几乎全国各地的甲午马年生肖邮票发售点都同时上演了一幕千人“抢”票的盛况。只是一匹“白马”,只是一枚方寸纸片,却能一扫冬日的严寒,激发出如此热情。  为啥?是集邮文化的回归,是对生肖文化的推崇,还是邮市回春的迹象?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马票发售当日即身价倍增,一天涨了10倍,这股势头已经赶超“前辈”。  人們不禁要问:它究竟能风光到几时?
期刊
4月中旬,一则消息搅动了原本有些平静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和收藏圈——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对公司结构作出战略部署,成立“嘉德文化集团”。作为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先行者和重要开拓者,嘉德此举是继2012年迈出国际化道路后又一重要举措。这家中国拍卖业的“老字号”的新布局,无疑将再度推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为何要走集团化  4月16日,中国嘉德正式对外宣布成立嘉德文化集团。组建中的“嘉德文
期刊
王世襄先生并不『承认』自己是书法家,但他的书法却有着很多『书法家』都没有的风神、气度。他曾多次为友人书,从遣词造句,到构思落笔,可谓精心竭力。这每一件作品,不仅提供了书法审美的范本,还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更承载着王先生与友朋间的深厚情谊。  1992年春节,王伯身边的很多晚辈都获得了一件意外珍贵的礼物,就是每个人名字嵌在联语之中的王伯墨宝。  我获得的字联是:本固邦甯宁有日,介尔景福福无疆。
期刊
是“舶来品”还是“土生土长”?在筹备之初,我们突发奇想,“如意”用英文该如何表达?咨询几位英语“高手”,竟然沒能得出肯定的答案。最后,还是通过登录国外博物馆官方网站查询相关藏品时,才确定了——“Ruyi”。这也不难看出,跟唐三彩等由拼音直译的词汇一样,如意无疑被浓缩为了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然而可惜的是,现在它早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对于一种渐行渐远的事物,如果不能了解和走近它的世界,
期刊
话说“如意”在汉朝可是个很流行的土生土长的吉祥词语,从起名上便可窥见一斑。遇有嘉名,大家都争着采用,从《汉书》中可见,西汉刘氏宗室几代不避重名,名为“刘如意”的就有四位。而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经翻译家借用“如意”这个现成的词语来翻译梵文中的某些词语,并赋与了它更多、更丰富的词义。  译 经 中 的“如 意”  Atta-mazi,这个词语的意思大致与汉语的原意接近,表示“称心如意”。例如北凉“中印
期刊
从三国时期到五代,如意的形制只有手爪型一种,它通行于上层社会,每每制造成华丽贵重的形态。它还作击节称赏用、作打击用,因而研究宋朝史的文物鉴赏家认为古人是拿它当防身利器的,未免求之过深。  而自打如意形制二水分流后,爪形如意身价一落千丈,完全恢复了原来挠痒痒的原始功能,重新成为老头儿、老太太的爱物;那云头如意等新品种则身价十倍,并且演化出一些新用途来——这种发展,大约在明清两代完成。  现在我们见到
期刊
回顾2013年秋拍,高价位拍品依然是这个秋季最引人眼球的所在。曾梵志、黄胄纷纷跻身亿元俱乐部,让这个秋季的艺术品市场分外热闹。从2012年下半年进入调整期后,在阔别两季后,亿元拍品此番重现市场,无疑起到了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  除了高价拍品外,要说这个秋季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一个个小而精的私人收藏专场。面对持续处于调整中的市场,各大拍卖公司都纷纷使出了应对之策。而力推私人收藏专场无疑成为中国嘉德、北
期刊
我的岳父,我习惯顺着我孩子那辈的称呼称呼他“姥爷”,只有我俩对谈之时,才改口“爸”或“您”。  姥爷是去年十一月过世的,享年八十八岁,旁人见我们哀伤,便安慰说“八十八,算喜丧了”。我也知道,姥爷四十几岁患脑梗,导致左半身偏瘫,不到五十就退休了,能活到八十八,不容易的,也算难得了,可是人死,总归是件坏事。说起姥爷的死因,更是让我心有不甘,他老人家本来是能够活着看到第八十九个春天的。  姥爷的遗物里有
期刊
象征吉祥,是如意自上而下、深入人心的整体意蕴。不过,无论是皇宫贵族、还是才子佳人,抑或是大户人家、平民百姓,以情感、心理暗示的角度分析,在不同的社会阶层眼中,究竟是要“如”什么样的“意”,却又多少有着细微区别、滋味不一。在本篇中,我们且大体以3种不同阶层为例,以图赏说话,看看同为如意,不同的关键词又是什么?  明 骨雕三多小如意 表现多福多寿多子的美好意愿。  晚清如意 犹如实物灵一般,或置于案头
期刊
众人排队抢“马”的场面着实令人意外,这股热情在寒冷的冬日里也让人感到温暖。那么,这枚一马当先、飞奔而来的马票能否也给颇为冷清的邮市带来一丝温暖?  缘何爱马?  虽然刚刚步入三九的京城再次迎来了寒潮的袭击,但是即便如此,凛冽的寒风和冰点的温度依然没能阻挡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如火热情。据北京集邮爱好者郭永胜介绍,他自己集邮也有二十余年,此前生肖邮票发行时他也曾在第一时间到发售点购票,但其场面似乎都没有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