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深深撼动了传统教学的观念和模式,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冲击,教师一时很难接受和适应,这是两种教学思想的碰撞,是两种教学观念的冲突。课堂教学应该以什么方式和模式进行?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更需要我们尝试和实践。
顯而易见,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注重“结果”的知识训练过于偏执。该怎么育人,该怎么教书,该怎么上课,这需要我们作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
思考之一:谁是课堂的主人
课改要求改变接受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要求改变偏重知识传授的方式,倡导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悟体验,获得真知,学会学习,这就淡化了“教”的作用,凸现“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流的课堂中,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领着学生走向教材,在预习教材—尝试实践—讨论交流—总结归纳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奥秘。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课堂教学中,师生是平等的,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有了研究探讨的权利,互助合作讨论、争论的权利。在主动自觉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探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课堂教学的效果才可能有根本性的变革。
思考之二:教师的功能定位
营造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思品课教学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态度。而道德态度的形成,不同于道德知识和观点的接受。它必须在一种坦诚、平等的关系中,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借鉴及教师引导,才会形成。教师要淡化道德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机械的训练者,而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帮助者,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和激励者。放手让学生主体自主学习,生动活泼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体验,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选择,并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道德积极性。把致力形成认真探讨、开诚布公的课堂气氛,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思考之三:思想品德课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现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一方面站在统一的完人的高度来要求学生;另一方面,却又仅仅把学生理解和接受系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基本知识、观点作为核心目标。忽视对学生道德心理各方面(如道德认识、情感、需要、自我意识等)的发展、指导,忽视学生积极道德态度、道德能力和道德人格的培养、指导。因而,思品课教育目标既不切合学生道德发展的实际,同时又忽视了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发展,塑造人格的道德教育最本质的要求。
所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发展学生道德主体性为核心的思品教学观。现代教育意义上的学校德育,不仅是按既定的道德教育要求去培养学生相应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德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促进人格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从而使其整体素质和谐主动地发展。而学生道德主体性和人格的发展,不是一种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在教育者指导下,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选择、去行动的结果。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一种以发展学生道德主体性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学观,成为促进和指导学生道德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思考之四:合作学习的功能认识
离开老师传统的“讲解”,学生要自主学习、自我钻研、感悟体验获取知识。但以每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知识的确有一定的困难。个体的劳动实践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合作学习正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不同,在合作讨论中交流,生生互动,正好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学生在自学中兼以合作讨论,既可解决知识问题,又可培养互助精神。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各个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学习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探索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在共同的探究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研究的热情,也培养了团队精神。
思考之五: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样的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换,这三块自然整合出崭新的教学模式。师生共同设定教学目标—教师提供自学提要、学生自学教材—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合作讨论—解疑解惑—实践感知—激励评价。这种课型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标,以师生交流为主导,以生生互动实践为主线。教学过程中,尤其注重自学体验、学法指导、情感提升、激励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做到“四让”,即要让学生观察;要让学生思考;要让学生表述;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着力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主动性,鼓动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创新思维。课堂的内容与学生的实践相联系,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主体突现、过程开放、教学民主、注重实践、发展自学能力,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要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堂教学改革正是要理出清晰的教学思路和明确的教学观念,才能整合出符合课程改革的新型的教学模式。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理论决定着实践,我们要认真学习课改纲要,深思课堂教学的要素,不断尝试实践,整合完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才能顺利向新课程以人为本、教育回归本真的改革过渡,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逐步深化思想品德课程改革。
(作者单位 山西省孝义市阳泉曲初中)
顯而易见,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注重“结果”的知识训练过于偏执。该怎么育人,该怎么教书,该怎么上课,这需要我们作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
思考之一:谁是课堂的主人
课改要求改变接受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要求改变偏重知识传授的方式,倡导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悟体验,获得真知,学会学习,这就淡化了“教”的作用,凸现“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流的课堂中,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领着学生走向教材,在预习教材—尝试实践—讨论交流—总结归纳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奥秘。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课堂教学中,师生是平等的,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有了研究探讨的权利,互助合作讨论、争论的权利。在主动自觉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探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课堂教学的效果才可能有根本性的变革。
思考之二:教师的功能定位
营造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思品课教学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态度。而道德态度的形成,不同于道德知识和观点的接受。它必须在一种坦诚、平等的关系中,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借鉴及教师引导,才会形成。教师要淡化道德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机械的训练者,而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帮助者,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和激励者。放手让学生主体自主学习,生动活泼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体验,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选择,并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道德积极性。把致力形成认真探讨、开诚布公的课堂气氛,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思考之三:思想品德课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现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一方面站在统一的完人的高度来要求学生;另一方面,却又仅仅把学生理解和接受系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基本知识、观点作为核心目标。忽视对学生道德心理各方面(如道德认识、情感、需要、自我意识等)的发展、指导,忽视学生积极道德态度、道德能力和道德人格的培养、指导。因而,思品课教育目标既不切合学生道德发展的实际,同时又忽视了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发展,塑造人格的道德教育最本质的要求。
所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发展学生道德主体性为核心的思品教学观。现代教育意义上的学校德育,不仅是按既定的道德教育要求去培养学生相应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德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促进人格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从而使其整体素质和谐主动地发展。而学生道德主体性和人格的发展,不是一种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在教育者指导下,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选择、去行动的结果。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一种以发展学生道德主体性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学观,成为促进和指导学生道德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思考之四:合作学习的功能认识
离开老师传统的“讲解”,学生要自主学习、自我钻研、感悟体验获取知识。但以每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知识的确有一定的困难。个体的劳动实践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合作学习正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不同,在合作讨论中交流,生生互动,正好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学生在自学中兼以合作讨论,既可解决知识问题,又可培养互助精神。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各个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学习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探索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在共同的探究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研究的热情,也培养了团队精神。
思考之五: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样的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换,这三块自然整合出崭新的教学模式。师生共同设定教学目标—教师提供自学提要、学生自学教材—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合作讨论—解疑解惑—实践感知—激励评价。这种课型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标,以师生交流为主导,以生生互动实践为主线。教学过程中,尤其注重自学体验、学法指导、情感提升、激励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做到“四让”,即要让学生观察;要让学生思考;要让学生表述;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着力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主动性,鼓动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创新思维。课堂的内容与学生的实践相联系,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主体突现、过程开放、教学民主、注重实践、发展自学能力,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要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堂教学改革正是要理出清晰的教学思路和明确的教学观念,才能整合出符合课程改革的新型的教学模式。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理论决定着实践,我们要认真学习课改纲要,深思课堂教学的要素,不断尝试实践,整合完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才能顺利向新课程以人为本、教育回归本真的改革过渡,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逐步深化思想品德课程改革。
(作者单位 山西省孝义市阳泉曲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