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巡视制度

来源 :共产党员·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说中的“八府巡按”
   在中国古代,皇帝本人出巡多有不便,“代天子巡狩”的职位应运而生。西汉时期,汉武帝把全国划为十三部,每部设一名刺史,乘坐公家的马车巡视各地,巡视内容主要是针对官员及其子弟和地方黑恶势力为非作歹的行为。刺史一般在秋天八月巡行郡国,岁末到京师报告巡行结果。此时刺史仅仅是监察官,并不是太守的上司,但太守在刺史面前不敢造次,都当上级伺候着。后来,刺史常年驻守地方,成了太守的上级,巡视、监察的功能也就消失了。
   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出由孙伏伽、褚遂良等23人组成的巡视组到各地巡视。这次巡视规格非常高,孙伏伽是大理寺卿,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而褚遂良则是谏议大夫,御史台的首领之一。巡视的力度也非常大:处死有罪的地方官7人,罢免数百人,晋升20人。唐朝初期,中央派下去的巡视官员一般由监察御史担任,出巡时间不定。到了唐中宗时,朝廷制定了明确的十道巡按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个监察区,即“十道”,每道设巡按使,任期一年,代表中央巡察州县,“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巡按御史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明朝。在民间,老百姓一般都认为“巡按”是清廉而权势很大的官,由此也出现了“八府巡按”之说。周星驰主演的电影《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中,包龙星就被皇帝封为“八府巡抚”。包龙星问皇帝:“我这个官几品啊?”皇帝伸出一个手指头,金口玉言:“一品!”此外,传统戏曲如《窦娥冤》《卷席筒》《玉堂春》等,都有八府巡按主持正义的情节。而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八府巡按”之说,更不可能是一品大员。即便明朝都察院设有十三省巡按一职,品级依然是正七品;清代改名為十三科道,俗称道台,也不过正四品。历史上的著名清官海瑞还担任过“十府巡按”,但其巡视的范围不过南京周边地区而已。
  百姓对清官的期待
   1569年,海瑞率“中央巡视组”监察南京周边的应天十府。应天周围是明王朝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官员自然也富得流油。海瑞应天巡抚的任命刚一公布,官员们一个个都吓得不轻。有个显赫的权贵,把自己的门第漆成红色的,以示招摇,听说海瑞要来,一夜之间就改漆成黑色的。一个太监任江南织造,历来横行乡里,无人敢管,听说海瑞要来,赶紧将八抬大轿改成四人肩舆,车马随从也减少了许多。有的官员甚至主动离职,远逃外省避风。
   在传统的人治社会中,巡抚寄托了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期望,所以,一些清廉为民的巡抚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潮汕一带,就流传着“萧巡按一棒打死江西王”的故事。萧巡按即明代嘉靖年间任江西巡按的萧端蒙。故事说,萧端蒙获悉藩王强抢民女,鱼肉百姓,就将藩王“请”至公堂,讯问其罪,佯称只需轻打三纸板即可结案。藩王不知是计,被萧端蒙用糊着纸的铁棒打死。在正史中,虽没有明确记载这个故事,但在浙江提学林大春所作《萧御史传》里,明确载有萧端蒙在巡按江西时不畏权贵,敢于捕治横行不法的藩王部属,向朝廷检举揭发藩王罪行等事实。
   闽南的土楼如有内外两圈,一般都是外圈高,内圈低,唯独华安县洋竹径蔡家的土楼,内圈比外圈高一层,呈雨伞状,故名“雨伞楼”。当地古老传说,当年有位姓蔡的巡按莅临此地,公正调解了蔡、童两大家族的纠纷,当地人就仿照蔡大人出行的凉伞,盖起了一座“雨伞楼”,以示纪念。
  “巡视组”的“举报箱”
     最早的“举报”传说是从尧舜开始就有了雏形。据史籍记载,舜继位后,在朝廷前设立木牌,名“诽谤木”,让百姓把批评意见写在木牌上。后来,汉代君王又将“诽谤木”改成了“桓木”。
   汉宣帝时的名臣赵广汉设立了我国最早的举报箱。赵广汉到颍川任郡守时,发现颍川土豪结党营私,鱼肉百姓,而民众敢怒不敢言,不敢直接到官府进行举报。为治理这种情况,赵广汉令人制成了接受举报信的器具“筒”,形状像我们熟知的存钱罐,令部下到各地悬挂,并张贴告示,鼓励民众投书举报不法分子,保证为他们保密。官吏和群众纷纷写信反映土豪劣绅的不法行为,赵广汉根据举报的线索,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掌握真凭实据后进行严厉打击,使奸党分崩离析,稳定了社会大局,赵广汉也因此名声大振。
   我们常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古代百姓在衙门口击鼓鸣冤的场面。这种鼓名叫“登闻鼓”,为晋武帝所设立,鼓励百姓击鼓鸣冤,并设专人负责记录状子上奏。晋以后,历代都保留了此制度。唐在东西两都并置登闻鼓,宋有登闻鼓院,明代将登闻鼓置于通政院。据学者陈建邦考证,登闻鼓还有与“包青天”包拯相关的一段故事:北宋时老百姓到衙门告状,先得托人写状子,通过衙门小吏传递给知县,一些讼师污吏乘机敲诈勒索。包拯破了这条规矩,老百姓要诉冤告状,就到府衙前击鼓,鼓声一响,府衙就打开正门,让百姓直接上堂控告。
   武则天发明了“铜匦”举报制。当时的“铜匦”设计非常复杂,分为四个口,只能进不能出,分别投诉“军事”“申冤”“举报”等内容,每日打开。举报者的待遇特别高。外地举报者,“给驿马供五品食”,就是按照五品官的待遇接待上访群众,“每日细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两颗,盐、豉、葱、姜、葵、韭之属各有差”,举报错了也不追究。这样的举报做得就有点过了,结果不仅弄得人人自危,还给那些奸佞小人提供了迫害异己、罗织罪名的机会。
  犯错误的“巡视员”
   在封建社会,负责巡视的官员往往成为地方官员笼络、贿赂的重点对象,若非高洁刚正之士,就很难独善其身,更有巡视大员借助巡视公权私用、敲诈勒索。
   唐朝时的御史王弘义曾向瓜农要瓜吃,遭到拒绝。王弘义便称瓜园中有白兔,叫县吏派人捕捉,于是瓜秧尽被踩烂。百姓呼其为“白兔御史”。无独有偶,唐代有一位“金牛御史”,此官名叫严升期,他特别爱吃牛肉,巡察时所到州县烹宰的牛极多。他同时又是一个贪官,被监察的官员不论错误轻重,只要交纳金银,就一概不予追究。所以,他所到之处,金银价格暴涨。时人讥讽其为“金牛御史”。
   这种巡视大员,自然也有碰钉子的时候。明朝时,山西巡抚魏允贞派下属到所属州县查核官吏治绩。该下属拿着鸡毛当令箭,大摆官谱,到泽州时因挑剔膳食不好,竟把负责接待的州吏痛打了一顿。泽州知州许维新一怒之下停止了供给,这位“巡视员”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泽州。
   古代的巡视制度随着朝代的更替在不断地完善,也形成了对官员的一定震慑。但是,当时的巡视毕竟只是一种技术手段,本质上依靠的还是“人治”,所以巡视的效果与官员的个人素质有关。可以说,戏曲中描绘的“八府巡按”,寄托了中国人对清官的迷恋和对好皇帝的祈盼。但在封建制度之下,又能产生多大比例的清官和好皇帝呢?统计结果恐怕会令人失望。当然,古代巡视制度中设置专职机构、详细规定权限、给予充分保障等做法,值得我们吸收传承,以适应新的社会条件和时代要求。
其他文献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幼时的梦想越走越远,风霜的磨励和肩上的重担时时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正>第一节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历程和现状一、从"环境保护"到"绿色发展"(一)环境保护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50年代,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寂静的春天》的出版,第一次提出了环
会议
自上个世纪末临床医学对遗传性心律失常症的研究发生了突破后,国内外对于心律失常患者遗传基因方面的研究均明显提高了速度,并且逐渐确定了近30个可导致病症发作的基因位点,
一个探头、一些耦合剂,是超声医生的&#39;武器&#39;,在电脑屏幕上,他们用娴熟的操作手法,外加一双&#39;鹰眼&#39;,开展地毯式的搜查,直至锁定目标……锦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主
荣获河南省“金杯五连冠”称号的延津县公路段,针对养护经费“大锅饭”给养护生产和道班管理带来的弊端从经费管理体制改革入手,实行道班小修保养费切块包干,增强了道班的核算意
针对重载汽车发动机曲轴的再制造需求,基于六自由度机器人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系统,采用研制的Fe Ni Cr Al涂层及设计的"环形"、"Z"字型喷涂路径对磨损失效曲轴进行了再制造应
【正】 我国计划管理机构是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四年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国家对计划工作的领导通过两个系统进行;一是中央计划系统,即国务院各部、部属各级管理机构及其所
搬了很多次家,也丢弃了很多东西。但母亲一直没有把她那个衣柜丢弃,无论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  如今母亲的衣柜静静地被摆放在屋子一角,与客厅里的新潮家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只是衣柜里放置的却是最时髦最时尚的衣服。  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走过了整整40个年头。说到40年的沧桑巨变,听起来似乎显得遥远而笼统,其实从咱们老百姓的小小衣柜里就可以找到这些变迁的痕迹。  母亲告诉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到改革开
近年来,辽阳县以提升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为着力点,开展“七有”农村党组织创建活动,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使农村迸发出蓬勃活力。  一个目标。注重目标引领,印发《关于开展农村“七有”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七有”目标,即有坚强有力的班子、有宽敞实用的场所、有严谨高效的制度、有丰富有益的活动、有完整规范的档案、有健康发展的局面、有和谐稳定的局面。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明确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作出了完善国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