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历史教学要求老师通过形象的情境创设来增添课堂上活跃度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情境教学的本质不在于老师以这种方式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历史知识,而是要在课堂上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前提,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获得人生感悟,实现历史教育价值为根本目标。
  【关键词】历史教学;中心;能力;价值;感悟
  要使学生穿越时空跟历史上的人或事对话,增长智慧,学会做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引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观察历史、体验历史,从中感受历史学科的厚重与智慧,历史学习的乐趣与挑战,从而获得“从别人故事中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能力。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出发,就如何在课堂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初中课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教”依据于“学”。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水平是学生能否充分有效吸收课堂教学内容的前提。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学习者学习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教学中,授课老师在导入环节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老师:展示长征图片(创设情境)→提问:说一说你对长征的印象
  学生:观察图片(勾起回忆)→回答:长、艰难、惨、危险、死伤无数……
  从提问来看,老师对学情的分析立足于“学生对长征很熟悉”,意在引导学生答出“长征是伟大的”;但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印象中的长征仅仅停留在 “长、艰难、惨、危险、死伤无数……”层面上,远没有达到“长征是伟大的”认知水平。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入手进行教学设计,出发点很好,但要精准把握。通过小学课本和影视作品或书籍,学生也许知道长征和长征路上发生的一些事情,但要求学生从以往的学习经历中认识到“长征是伟大的”,对初二的学生来讲可能有点苛求,从学生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二、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思考提升认知能力
  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源于对历史具体过程的体验和思考。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历史,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做出自己的评判,进而获取认知历史的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老师围绕“长征的原因:失败” “长征的过程”、“长征的意义”逐一展开,运用图片(地图)、《湘水黔山》诗词、“十送红军”歌词、“巧渡金沙江”视频等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在老师的设问中,学生跟随老师重走长征路。
  从教学思路来讲,环环相扣,深入浅出,符合初中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和水平。但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本该是荡气回肠的一节课,学生的课堂表现并不热烈,课堂氛围比较沉闷。从如下课堂观察统计表(部分)来看,设计与效果的反差根源在于老师。
  40分钟的时间内,老师提出的问题总共有23个,其中“长征的过程”就有16个。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问题琐碎,缺乏思维含量,学生只是在问题牵引下,被动“亲历”长征,“感悟”长征,无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谈不上课堂的生成。要培养历史学科关键能力,植入红色基因,问题的设计必须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的逻辑性与开放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述,在交流、碰撞中获得情感升华、能力提升,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三、课堂教学要围绕历史教育价值确立教学主题
  历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以及课程的内容,都内含了家国情怀、价值观引领的教育因素。培养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历史课程重要的目标,也是历史教育的主要内容。老师要重点思考:教这节历史课是为了什么?要带给学生什么?课本知识背后要实现的教育价值才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主线。
  授课老师用了大约25分钟讲述长征的過程,拓展了很多的细节,诗词、地图、图片、视频的运用将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鲜活。细节的补充、生动的描述强烈刺激了听课者的感官,但“亢奋、震撼”之后,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就本课而言,教学的主题落脚在通过红军战士征服长征路上的“难”,感悟他们面对困难“不怕”的态度;从“不怕的态度”中去感悟、体会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即 “长征精神”。正是这种不畏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他们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一个人,一支军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正是拥有了这样的精神,才会成就事业,创造辉煌。
  教学中讲“过程”是为了凸显“精神”,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长征精神”的内涵与精髓,从“长征精神”中获得人生感悟与智慧,即长征精神对学生生活的现实指导意义!革命战争年代,先辈们完成了长征壮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创造新的奇迹。
  四、课堂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启迪学生获取人生感悟
  “为什么要学历史?学历史对我有什么用?”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想法,必须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认识到历史学科的价值,感悟到历史学科的魅力——觅知识、启智慧、学做人。
  授课老师以“长征是否伟大”为主线,通过课堂导入:“长征伟大吗?”→ 新课讲授:“长征就是撤退,现在你会觉得长征是光荣、伟大的吗?”→课堂小结:“长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光荣的、伟大的”,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质疑、解疑、释疑中获得了“长征是伟大的认识”,从“如果不进行长征的结果、如果面临困难就放弃的结局”讨论中、“我与长征”的小组活动中,实现了长征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获得了“面对困难不能放弃、换一种方法去面对”“只要人在,就有希望,才会有奇迹”的人生启迪。
  历史教学的过程是从教师的教学活动到历史人物的活动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历史的真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长征”才不会仅仅停留在符号记忆这一层面;要“讲出历史美感、历史韵味、历史启迪”,让学生“学会感动、学有思想、学出意义”,学生才能从课堂教学中获取人生感悟,家国情怀素养才能厚植于学生心中。
  总的来讲,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历史问题的评述得到启示,获取智慧,领悟人生意义。要实现这个目的,缺少学生主动参与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坚持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历史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历史的教学过程视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历史课堂真正成为涵养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主阵地。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2019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初中历史课堂融入西关乡土历史培养家国情怀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44000505B)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齐世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南亮.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途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12).
  [3]历史教授革新之研究[J].教育杂志,1918:10.
  [4]任鹏杰.历史教育:“思想”不能缺席,“现在”不能缺席——理想的历史教育必须建基于整体历史观[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其他文献
【摘要】学习英语的前提是要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培养的主要目标,跨文化交流意识作为语言运用能力的主体,应加深对跨文化交流意识的重视程度。本文就2012部审人教版7年级英语教材展开分析,分析中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探究其对策,以期能够为中学英语跨文化交流意识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  
摘 要:“什么样的校本课程既能传承国学魅力,又能深化语文课程改革,还能解决全面育人目标与个性张扬现实间的矛盾”,始终是课程开发者和一线教师思考的基本问题。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六联小学(以下简称“六联小学”)为研究案例,基于国学教育创建语文特色课程。通过探索研究,六联小学确定从古诗词传承国学文化、成语点亮国学经典、节日活动推进国学普及三个方面展开,实现育人、立人的目的。  关键词:国学教育;特
【摘要】生活中,德育无处不在。学生一日生活里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因素。作为老师,不放过任何一个德育的细节,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学生。基于此,结合小学生校园生活的特点,简单阐述了小学日常生活融合德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日常生活  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小学生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习惯会影响人的终生。因此,作为老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德育。生活中,德育无处
【摘要】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教育实践中,重视对学生整本书的阅读引领,开展切实有效的阅读指导,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努力推进阅读的步步深入,重视阅读后的分享,有梯度地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语文素养;指导策略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式”浅阅读盛行,许多学生为追求轻松、快乐的
【摘要】本文以“黄金分割”为例谈数学第二课堂的开展。通过探索黄金分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受数学文化的浸润,感悟数学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科学素养。  【关键词】第二课堂;黄金分割;数学文化;数学素养  一、开展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的背景  1.新课标高考的需求  2019年高考的断臂维纳斯和2020年高考的“胡夫金字塔”模型题目,以古代世界建筑奇迹胡夫金字塔为依托
慕课是信息技术时代发展下的产品,翻转课程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慕课环境下的翻转课程,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改革的进步,为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模式。翻转课堂依靠强人的信息技术,教师通过自制精美的小视频,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有效的活跃了英语课堂氛围。在慕课环境下,翻转课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一定的挑战,在小学英语教育中如何做好翻转课堂教学是每一个教育学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摘要】基于新课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成为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探究的问题。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极易产生恐惧心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便提出了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希望能给相关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新课程改革目前已经广泛渗透和普及于全国各个中小学,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为进一步提高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6月28日,广州市从化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在我校开展。本次活动由从化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从化区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从化区关工委青少年爱心阳光热线、广州市从化区粤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是在从化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吴丽银主任的主持下,由从化区北片区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老师们共同参与。   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观摩了由国家三级心理咨询
【摘要】本文阐述了家校共育的五种途径,分析了每一种途径的意义和具体的做法。文中列举了很多家校共育的成功案例,可借鉴和操作性强,全方位、多层次构建了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多保障。  【关键词】家校共育;途径;案例  小学处于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也是儿童进入的第一个正式的教育场所。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根基和土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学生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性很强。因此,要把孩子培
【摘要】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升,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从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的教学都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实现农村中学语文整体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就上述两方面问题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