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同一性理论研究概述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ugui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自我同一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自我同一性的一些相关概念;并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自我同一性状态、形成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同一性危机同一性扩散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
  
  1 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基础
  
  “自我同一性”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格理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埃里克森在其“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中将自我同一性视为个体发展的终生过程,是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将自我同一性概念化为一系列包含两相对立的发展危机的阶段。根据生物发展渐成论原则,埃里克森将个体从出生到临终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发展课题,他称之为“心理——社会的危机”。形成自我同一性正是第五阶段的主要课题。
  埃里克森认为根据发展课题完成得成功与否,个体会形成两个极端品质,接近成功的一端,就会形成积极的品质,这是一种有利于人格健全发展所必须掌握的心理、社会的基本态度。发展课题的失败会导致个体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每个人的人格品质都处两极之间的某一个点上。埃里克森认为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发展与前几个阶段的完成情况及后几个阶段发展的可能性有密切的关系。在这八个发展阶段中,青少年期是埃里克森聚焦的发展阶段,正是在论及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时,埃里克森提出了他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他对这一阶段的研究是他全部理论的基石,也是他最大成就之所在。
  
  2 自我同一性的相关概念
  
  2.1 同一性危机、同一性扩散
  “同一性危机”:在这里,“危机”是指一个必要的转折点,一个决定性时刻,具有发展的意义,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的发展任务或课题。在这一时段,个体必须决定发展的方向,并对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调配以利于自我的发展。正是通过同一性危机这一关键转折点,个体的同一性形成过程才得以继续,也正是这一关键点促使个体寻求对人生意义和目的等重大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如果青少年成功解决了危机中面临的问题,通过自我整合获得了新的同一感,这就说明个体形成了“自我同一性”。
  青少年在体验自己的过去、评价自己的现在和就将来的职业、目标等做出选择时,常常会感到迷惑,缺乏稳定的自我概念,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的评价是不稳定的,自身的行为也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一旦出现同一性整合失调,就会导致自己无法认识自己或确认自我,自我处于一种毫无布局的扩散、弥漫状态,这就被称为“同一性扩散”。同一性扩散是一种心理上的流动状态和自我表达的微弱状态。
  
  2.2 心理的延缓期
  青年期是在各个方面摇摆不定的时期,自觉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各种义务,因此在做出某种决断的时候总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以尽可能地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在延缓所承担的各种义务和责任的同时,青年学习并实验各种角色,形成各种本领。也就是说,在确立自我同一性之前,尽管青少年在身心各方面都表现出独立的倾向,但会被社会容许有一段延缓承担社会责任的时间,让其利用该时间对自己的人生加以反思和体察,在多次的选择、尝试和比较中决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最终确立自我的同一性。
  
  3 自我同一操作性定义研究
  
  “自我同一性”的含义广泛,没有一个普通接受的定义,在埃里克森之后也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国内外的学者对自我同一性的概念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3.1 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观点
  Erikson在1950年出版的《童年与社会》中,首先从主观的方面以同一感来界定同一性为“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生活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他强调同一感的三个重要的组成要素:连续性、一贯性和一致性,指出了这三种要素构成了基本的同一感。Erikson从社会、文化、历史环境的角度来考察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把自我同一性扩展为一个心理社会现象,认为在讨论同一性时,不能把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变化分割起来。他强调同一性植根于个体和其共有的文化以内,认为同一性的性质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生物学状态、个体的经验组织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共同给予一个人的独特意义、形式和持续性的存在。Erikson给我们呈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同一性概念的内涵,但由于他的自我同一性概念和理论并不是建立在牢固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所以难以确定操作定义。
  
  3.2 马锡亚的自我同一性概念
  马锡亚根据个体应对自我同一性形成任务的策略和结果来给出自我同一性的操作性定义。首先,马锡亚沿用Erickson的自我同一性观点,认为自我同一性形成是人格发展的重要事件,自我同一性作為人格结构的属性可以在系统的心理社会理论的背景下被观察、研究,进而可以进行实证研究。其次,马锡亚扩展了Erickson以两极的术语(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对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化,认为自我同一性处于同一性成功和角色混乱两极之间连续体的某处,是对个体所面对的心理社会问题的解决。最后,马锡亚认为自我同一性就是关于一个人是谁、怎样定义自己的观念。同一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即结构的、现象学的和行为的三个方面。马锡亚在假设的前提下,集中于自我同一性建构形成的过程,以探索和承诺为变量对自我同一性进行操作定义。她认为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进行各种可能的探索,并产生个性感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经验跨时间的一致感和对自我理想的投入。由探索和承诺两个变量的组合提出了四种自我同一性状态:弥散型同一性、排他型同一性、延缓型同一性、成就型同一性。马锡亚的同一性操作定义使同一性的实证研究成为可能,形成了许多半结构化访谈技术和标准化测量技术,也使Eriksson的同一性理论过渡到明确可验证的理论。
  
  3.3 Waterman的观点
  Waterman(1985)认为:作为过程变量,同一性指个体使用的作为确认和评价那些可能成为同一性承诺的目标、价值观和信念的方法、技术和策略以及在任何特定的同一性领域中所投入的程度,但同一性不能脱离具体的目标、价值观和信念而存在。同一性的内容变量是指同一性存在的特定的生活领域和同一性要素的自身属性。另外,Waterman在基于同一性访谈研究的基础上,将个人表现感作为第三个操作定义自我同一性的维度,使马锡亚的同一性状态从四种扩展为七种:即表现性成就型同一性、非表现性成就型同一性、表现性延缓型同一性、非表现性延缓型同一性、表现性排他型同一性、非表现性排他型同一性和弥散型同一性。
  
  3.4 J osselson对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操作定义
  后来性别同一性的研究成为自我同一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而富有争议的问题之一。Josselson在对大学女生进行纵向描述性访谈研究中,考察了女性同一性的内容、发展阶段和次序以及其它心理变量的关系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后提出对妇女而言,在界定她们的同一性时,应将联系作为第三个同一性操作定义的变量增加到探索和承诺的维度中。他重新解释了马锡亚的自我同一性状态范式,认为处于弥散型同一性的妇女不仅没有主观承诺和探索的方向感,而且是孤独的,她们与父母疏远,没有建立长期、稳定和积极的关系;处于排他型同一性的妇女保持较强的承诺是其父母承诺的反映;处于延缓型同一性的妇女正处于自我指导的需求和对父母忠诚的斗争中;处于成就型同一性的妇女植根于稳定、积极的关系中并坚持这一关系能经住探索的考验。
  
  3.5 国内对自我同一性的界定
  “self-identity”在国内的译法有“自我同一”、“自我认同”、“自我同一性”等。黄希庭认为自我同一性包括社会与个人的统合、个人的主体方面与客体方面的统合、自己的历史任务的认识与个人愿望的统合,等等。张日昇强调自我同一性的两个层面,首先是指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自我自身是同一实在的存在”等对自我同一性的主观感觉和意识。其次,同一性意味着以社会性存在的自我。由于共同的国籍、职业、价值观等心理的、社会的属性,也由于承担着某种相互承认的责任,我们与特定的组织、集团、社会(或者构成成员)之间,有一种连带感、一体感,这种连带感、一体感,或被这种连带感和一体感所证实、确立的自我像,就是在社会性上所确立的自我。当代心理学新词典(车文博主编):自我同一性,埃里克森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中心概念。在精神分析中同一性既指自我独立性、连续性和不变性的意识,又指自我具有一定集团和成员之间共同的连带感、价值观、目标追求等。
  
  4 总结
  
  关于自我同一性的研究因为种种问题,尤其是关于自我同一性定义的问题,导致研究的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研究内容涉及不多,有关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方面研究的报告还不多见。
  (2)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是方法单一,多用问卷法;另一方面是研究多限于描述类型、状态、特点,对影响因素缺乏深入的因果关系的揭示。
  (3)研究问题角度还不够广泛,除了从心里发展角度来研究自我同一性的特点,还可以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研究自我同一性的特点。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教学遍及全世界,作为语言教师来说,从社会学(Sociology)的基本知识中学到很多知识。在校的孩子的语言问题是不可避免地与社会问题有相互的联系。在语义学(Semantics)和逻辑学(Logic)的基础上建立了基础英语系统。首先,要考虑到的是教学目的,把所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技能视为源泉。其次,既要重视学生学什么,又要重视学生如何学。最后,必须十分关心学生的需要和他们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社
期刊
摘要基础课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只有具有扎实而全面的基础知识,才有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创新才有可能。教师要正确理解、把握基础课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具有宽领域、大学科、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造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基础课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基础课是高校中某一专业的理论基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教学具有双重功能和属性,一方面它是基础课,是为进一步的专
期刊
摘要学生常感觉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者通过分析“五抓五促”,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办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五抓五促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五抓五促”提高思想政治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期刊
摘要在电工学课程中交流电路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其中交流电路功率又是交流电路中的一个重点。大部分教材只给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理解不深刻,理解不透彻,甚至理解出现偏差。鉴于此,笔者将从交流电路功率的组成、各部分的物理意义、以及与有用功无用功的区别几个角度来理解交流电路功率。   关键词交流电路交流电路功率有用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 交流
期刊
摘要传统下的法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强调课堂教学。在外国宪法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了新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我组织,分组研讨,小组来讲课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引起了其学习宪法理论的积极性。  关键词改革分组讨论小组讲课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通观世界,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构成了高等法学教育的两大类别。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学教育主要采用的是以讲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美容美发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美容美发已经不再是一个满足人民基本生活的行业。最近两年中国涉足美容消费的人数已达3亿多人次,城镇人口月平均美容消费已达29.33元,专家预计,在未来5年内,中国老百姓的美容消费支出还将翻一番。目前,全国从业人员达到千余万人,2009年全行业产值有望突破4000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1.3%,美容美发行业一直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
期刊
摘要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尽管加强高职院校的公民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当前的公民教育却存在诸多弊端,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公民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公民教育高职院校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这既为加强公民教育指明了方向,也界定了公民教育的内涵。公民教育是培养公民意
期刊
摘要抽象名词总是大量地出现在英语散文中。这些抽象名词也成为了英译汉过程中的较大阻碍。因此,如何把握好抽象名词的意义可谓是译好一篇文章的起点。本文通过分析和翻译英国作家毛姆的“Lucidity, Simplicity, Euphony”来简要阐述了抽象名词翻译的方法,并总结出笔者自己对抽象名词翻译的看法。  关键词抽象名词 翻译技巧 语篇语境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不久前笔者读
期刊
摘要环境能够影响和塑造人,因为,学校教育中的共青团组织必须紧扣“育人”主题,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并建设好以校园文化为基础的学生第二课堂,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比、赶、帮、超”氛围,并使之建立长效教育机制。  关键词学校教育共青团环境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我们知道,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只有在和谐良好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有序高效地
期刊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1 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