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个性化阅读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se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一种抒写主体感受的“言情”艺术,是主体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它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并抒写作家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切感悟;言我之情,弹拨“自己”的心声,从而去表现自己,也表现、批判现实世界的各方面,揭示创作主体的个性与人格,传达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真知灼见。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散文就是要“表现自己”;郁达夫先生也曾说过:散文就是要“表现作家的个性”。因此,散文是有“个性”的,阅读散文就应该读出散文作家所表露出的个性,才能真正领悟散文作家的情感和散文作品所蕴含的意境。下面就《读书的利益》一文的教学来谈谈对散文的个性化阅读的一点肤浅认识。
  
  一、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灵魂
  
  新课程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提法就是: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发展良好的个性(或性格)。而阅读本身就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走进作品,又和自己的现实人生体验相比照,从而得出学生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整个过程是一种阅读思维的行为运动过程),让学生抒己之情,发己之感,甚至可以跳出“框框”,发表“谬论”。
  在《读书的利益》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我几乎没有提出任何的问题设想,把阅读的自主权完全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自设疑点、自解疑点。课上学生可以争论,也可以发“牢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普遍感到终于有了可以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和自由思考的空间,都觉得上这样的阅读课非常惬意,收获良多。为什么?因为学生觉得不必去循规蹈矩地按老师的提问来回答问题了,不必去担心自己的回答跟教师参考答案是否一致了。而教师呢,又显得轻轻松松,只需稍作点拨,就能调动起学生的思考欲望,而且达到了知识的迁移——由课堂到课外,由书里到书外,由学校生活延伸到社会人生。其实在阅读教学中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在思考和想象的空中自由飞翔,就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更深入地去思考、体验人生的甘苦,培养学生的健康的人格和个性。这是机械刻板的说教永远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因此说,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灵魂,是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二、散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尊重作者的个性和读者的个性
  
  散文的个性化是生活个性化的写照。表现至诚的心灵和主体的人格与个性,是散文艺术的第一生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尊重作者的个性,把握散文的“真实性”。我认为应该从两个层面来把握:一是创作主体自我的真实,二是作品客体形象的真实。创作主体自我的真实源于作家诚实、谦逊的人品和真诚、自由的创作心态。作家不避个性、缺憾、喜怒哀乐,毫无掩饰地袒露自我的真实观感。散文客体的真实,指的是文章真实地再现自我、他人和生活、自然、宇宙人生,这不仅要求形象本身的真实,还要具备形象在社会环境下的真实。也就是说,散文形象能够透视本质,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个性表现共性。
  在《读书的利益》教学讨论中,我有意识地让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其中一位个性比较孤僻的学生说:我承认读书能带来快乐,但是我自己却感觉不到快乐,因为虽然我很刻苦学习,可是我总为爸妈的工作忧虑,他们没有文化,随时都有下岗的危险……这时有学生打断他说:正是因为你的父母文化低,找工作难,所以说你必须读好书,将来才可能获得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呀,才能真正解除你现在的忧虑呀,对吗?那个同学很认真地点了点头。这说明学生的发言是有原因的,是带有个人生活痕迹的。作为教师不能去指责他太功利化,因为他的家庭最需要的就是物质财富呀,为追求财富而发奋读书也没有什么错,因此,要尊重学生带有自己生活体验的个性化发言。
  但是有位学生的发言与众不同(该生家境殷实、富裕):我不赞同作者的观点,读书的确可以带来财富,但不一定能带来快乐。我觉得,如果读书只是为获取利益,那是狭隘的、低级的享乐主义,要是心理不快乐,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甚至可能会更痛苦。因此我更喜欢追求读书与人生的快乐,决不去死啃书本,否则我会变成书呆子的(引起哄笑)。还有的学生发言很精彩:读书不仅能获得物质利益,还能更多地获得精神财富,提高自身修养,丰富情感和人生经验,它会让人类变得文明和高尚。而精神的享受是任何物质都不可替代的,比如,欣赏音乐、绘画和精辟而雄辩的演讲等,都能让人获得无比的快乐和心灵的享受。此时教师及时点拨:其实作者只是从经济学中“资本投资”的角度来阐述读书的利益和价值的。因此,我们又可以跳出作品从其他角度来认识理解读书的各种利益,包括读书的弊端(比如现实中的“高分低能”现象),这样我们对读书的认识才能更丰富、更全面。
  由于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了解了作者的写作动机(创作主体的真实),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因此,在开展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只要学生的回答言之有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
  
  三、散文的个性化阅读要注重个性积累
  
  读书需要积累,散文的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生活经验的积累、阅读层面的积累以及情感的积累,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拓展自己的精神领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逐渐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然、观察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抒写自己的情感,表达自我独具个性化的思考和感悟。比如在《读书的利益》讨论发言中,有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谈了现实生活中“博士失业”的现象,来证明高分低能、死读书的弊端;有的谈了自己通过阅读改变了自私、狭隘的坏脾气,变得大度和开朗了;有的学生还从更高的角度谈了学会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把会阅读当成了人生的一种高品位(绝不仅仅是装潢)……诸如此类的阅读认识,无不体现了学生各自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因此,学生的个性积累越丰富,就越能传达出其独具个性的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和感悟,写出的文章才会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时代气息。
  
  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完美的个性,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
  
  可以说,阅读的过程就是发展和完善自己个性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精神境界的过程。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要抒写出富有健康个性的文章,就要培养自己成为富有健康个性的人。在另一篇散文《请给我五分钟》的阅读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体验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边欣赏逼真的配景和优美的音乐,一边思考“五分钟”究竟能带来什么?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忽视这短暂的几分钟,可是在作者眼里,“五分钟”的分量可大了,它让作者有了更深切的人生感悟——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不要一味地行走,必要的时候,让心灵停留,哪怕只有五分钟。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很美的风景,会发现很多爱的故事。于是学生阅读作品,就会惊喜地发现:这五分钟不仅给作者的女友带来甜蜜和快乐,而且还给全车的乘客带来了“情人节”的浪漫和快乐,这就是爱的力量。因为作者把本该送给女友的花分给了车上的每一个人,然后由这些人送给他们的爱人、母亲、儿女,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啊!这样的情景很自然就会激发学生的爱心,在阅读思考中学生心灵上也得到了爱的教育和美的熏陶。其实,爱很简单,只要五分钟,哪怕一秒钟,只要你肯付出爱,就能给亲友、陌生人带来快乐。在讨论发言中,学生把这种爱延伸到了生活的各个层面。比如,对朋友的一声问候,送父母的一件手制的小礼物,对帮助过你的人的一声道谢,对困难者的一点帮助,对同学的一个友善的微笑等等,这些都能培养我们健全的人格和完美的个性。学生有了这样的个性,才会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生活,才会写出更富有人文精神和个性文采的好作品来。因此说,阅读的个性化能大大地促进写作的个性化,而二者的最终目的,就是在阅读和写作彼此的真情交流中,培养学生健康、完美的个性,使我们的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最终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
  宋代大散文家苏轼认为,散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散文的优势就在于“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阅读散文就得试着走进作品,和作者一同去体验、领悟作品,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同时又得走出作品,进入自己的现实人生,与作家作品相对照、相联系,才能抒写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才能从中获得人生的真谛。
  散文的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尝试,是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充满荆棘,却一路芬芳,愿与同仁们一起努力前行。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夏湾中学)
其他文献
阅读和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读”和“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要使其正常运转,就需要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紧迫、结合加突破”教学法,效果较佳,现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把握课程标准,增强读写结合的急迫感。    《语文课程标准》之二“阶段目标”对“
期刊
有行家说,听语文课只需听个开头,就知该教师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如何了。我觉得此话不无道理,如果把一堂课的教学氛围比作一座“围城”的话,那么如何在讲课伊始,就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随你神游到这座城内,且凝神细听,心无旁骛,确实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多方面素质的一个综合反映。  教无定法,新课导入也没有固定的形式,宜根据不同的体裁和具体的篇章随机而定,采取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导入方法。    一、剖析文题  
期刊
上个世纪初,以胡适先生的《尝试集》为发端的白话新诗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世人眼前当时间进入20年代,在新诗已经基本上立足以后,作为新诗发展史上的另一重要社团——新月派,所要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二是把创作的重心从早期白话诗人关注“白话”转向“诗”自身,也即“使诗成为诗”“如果说,早期白话诗人是从中国传统中处于边缘位置的宋诗那里,获得反叛的历史依据与启
期刊
“春,女悲;秋,士悲”(《毛诗正义》)秋天的凄严衰残易于触发寒士的情思,引起他们一种永恒的遗憾而郁达夫却是恋秋的,他饱含深情,把秋天当作了知己,在寂静无人之时倾诉着自己的心曲,彼此之间达到了完美交融的境界  因为对秋天有着一种真切的感受独特的情怀,郁达夫创作了许多写及秋天的文质兼美的散文,如《立秋的夜》《雁荡山的秋月》《半日的游程》《感伤的行旅》等;吟咏秋景的诗歌也有数十首,如《旧历八月十六夜观月
期刊
在20世纪80~90年代,席慕蓉以她的诗歌倾倒了无数台湾读者,也赢得了许多大陆读者的青睐在其众多爱情诗中,《一棵开花的树》是公认的情诗中的明珠在我看来,这首诗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写尽了爱的坚贞与真诚,爱的失落与惆怅,更在于它将这份爱由彼岸回归于现实,升华为一种深沉而又理性的悲剧美,达到了对我国古代爱情诗的超越  从物理时间来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时间是永恒的相对于无限的时间来说,生命的存在表现出不可
期刊
《红楼梦》的悲剧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因为它不仅充分描绘出了被毁灭女性惊艳四众的外形美,更展示了她们超乎常人的睿智才气及神韵她们是天地酝酿的精灵,但她们最终的毁灭无不让读者为她们流下“一把辛酸泪”,故而《红楼梦》所引起的悲剧效果亦是空前的  写出一批女儿的美好形象,唱一首女儿的颂歌,无疑是曹雪芹创作的一个重要愿望于是,作者唱响了序曲它歌颂黛玉是“世外仙姝寂寞林”,歌颂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歌颂
期刊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文章读完此文,犹品了一杯香气四溢的清茶,淡淡的,恬恬的,让人回味无穷……  第一,这杯茶的颜色清新自然,即遍地珠玑如诗的语言鉴赏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此文语言优秀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错落有致的对称句式   有短句,如:“山如眉黛,
期刊
新课标中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前苏联著名作家爱德堡说:“读书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当读者阅读长篇小说时,就在完成与作家类似的工作,因为读者能以想象力来充实小说的内容,若要做到这一点,还须依靠读者个人的生活经历。”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若能发挥想象,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想象出丰富
期刊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1年定居四川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草堂时所写在蜀国的头两年,杜甫有过一段相对安定的生活,因此心情也比较舒展愉快他写了一些蜀中的风土人情和山水风景诗,展示了杜甫的五律的另一面这类的诗有:《田舍》《西郊》《江亭》《春夜喜雨》等《春夜喜雨》表面上看是一首咏物写景诗,其实更
期刊
习惯上说的辛派词人是指活跃在12世纪下半叶词坛上,词风倾向豪放{1}一派的爱国词人其代表作家有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韩元吉陈亮刘过等历来人们提及辛派词,多以“豪放”一语概括之,事实上,辛派词人的词作不尽是“豪放”,还不乏幽愤悲凉及深婉纤丽之作  辛派词人所处时代的政治局势较此前安定,但靖康之耻及山河破碎的现状仍激发无数胸怀天下的文人“要补天西北”,“不斩楼兰心不平”这种强烈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便催生了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