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中小企业集群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引人注目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基于新的形势,本文以江苏为例,探索江苏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以期为江苏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发展优势 中小企业集群 经济增长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小企业主导的企业集群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区域,中小企业甚至占据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大部分江山,它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空间组织形态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贡献,在各国经济体系中表现出非凡的活力,中小企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正成为学者、企业家与政府官员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为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解决地方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着重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以期为江苏中小企业集群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二、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
对中小企业集群涵义的理解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观点,集群的概念最初是从19世纪马歇尔研究的具有创新环境的小企业集聚区的概念演变而来的,它强调的是特定地点专业化产业的集聚。具有代表性的是迈克尔·波特的观点,他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大量聚集于某一特定地区,形成了一个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Porter 1998)。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集群成员包括提供零部件等上游产品的供应商,下游渠道的顾客,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及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的其他产业的企业,还包括提供专业培训、教育、信息、研究与技术支持的政府或非政府机构。
国内学者仇保兴(1999)则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一是由一群彼此独立但相互之间又有特定关系的中小企业所组成;二是在这一特定关系中隐含着专业分工和协作的现象,其协作为集群中企业间的互动效应,以获得马歇尔所说的“外部经济”;三是这类互动行为包括中小企业间的交换与适应;四是交换行为的功能是为了有效地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经济和技术尽快积累,而适应则是为了谋求企业问的关系能长期维持并及时解决成员间的不一致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五是集群中存在企业间的互补与竞争关系;六是中小企业间形成的长期关系无须用契约来维持,而以“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来维持集群的运行,并使其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本文认为,可将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概括为:所谓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围绕同一产业,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中小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区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的有机体系。
三、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资源优势
集群一经形成,就会通过其独特优势将与其有直接联系的物资、技术、人力资源和各种配套服务机构等吸引过来,尤其是吸引特定性产业资源(或要素)。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将吸引更多的相关甚至不同产业,扩大地区产业规模。只要是群内企业就可以共享集群内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不仅包括道路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还包括人力资源、专业市场、教育培训机构等资源。这些资源若单个企业都自己配置或者单独建设成本非常高,不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若企业集群共同建造或分享各自资源就可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因为在企业集群内企业是相互依赖的,而不是独立的,企业之间能够共享资源,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另外企业的集聚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更快地扩大生产规模或降低成本,实现单个企业无法实现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充分发挥资源效用。
正是由于中小企业集群的这种特性,可以使区域内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区域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从而提高该区域的经济运行效率,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反过来又促进了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
(二)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成本优势
首先,企业集群的生产经营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征,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生产为企业降低了中间转移成本,在企业集群的生产状态下,中间产品的流通时间缩短了,流通费用节省了,从而企业节省了相当的中间转移成本。同时,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共同分担成本,降低了产品的单位成本,形成集群外单个企业所无法拥有的规模经济效应,有效地提高了区域内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可以降低企业在空间上的交易成本。企业在区域上的集中,配套设施的健全、专业化的市场以及各种中介组织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交易成本。例如集群内形成的专业化市场为企业降低了相当大的购买成本,如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等等。这种独特优势是单个中小企业所无法获取的。
另外,中小企业集群的培育发展,节约了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一般来说,在企业集群充分发展的区域,各种市场信息比较充分,诸如搜寻竞争对手、产品及市场信息所花费的成本。相对于集群外的企业而言,区内企业通常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从而有利于增强区域产业竞争优势。
最后,集群可以通过相互的学习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在企业集群中由于知识、技术的扩散与外溢效应,企业间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聚集在一起的各企业可以边干边学习,即所谓的“干中学”,由集聚—竞争—合作—学习—创新所形成的一种互动的动态过程,使得整个企业聚集的区域俨然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学习型创新组织体系,这种组织体系使集群创新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长的持续性。这种相互学习的效应大大降低了单个企业的创新成本,甚至可以实现单个企业所无法实现的创新能力。
综上可以看出中小企业集群的低成本优势可以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其所在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提高,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内生增长动力。 (三)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优势
中小企业集群所形成的区域创新优势,是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之间,通过长期、稳定的创新协作关系,而形成创新的区域聚集效应。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优势是以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为前提,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和靠近为基础,强调集群内的创新主体企业及相关的支撑机构间在创新上所产生的互动行为,实现区域内的知识流动和技术扩散,增进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区域产业的创新和发展。由于知识、技术的扩散与外溢效应,企业间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聚集在一起的各企业可以边干边学习,即所谓的“干中学”,由集聚—竞争—合作—学习—创新所形成的一种互动的动态过程,使得整个产业聚集的区域俨然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学习型创新组织体系,这种组织体系使集群创新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长的持续性。
区域创新实现的机制是竞争与协作,竞争为创新提供压力与动力,协作为创新提供有效的实现形式。产业的集聚通常会产生两种效果,一是产业之间相互激烈的“面对面”竞争,另一是产业之间紧密的分工协作,二者都能促进企业的创新,创新又再一次反作用于集群,推动集群的发展,最终形成或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四)有利于区域形成集聚经济效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韦伯在《工业区位》一书中对考虑运输、劳动力成本的区位选择时,就强调集聚经济的作用,企业可通过分享公共基础设施、专业化劳动力资源、销售市场等获得集聚经济效益。正是由于区域内具有的集聚经济效益,区内企业具有分散状态下难以取得的经济效益。这样会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到该区域投资生产,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
(五)有利于区域招商引资
在中小企业集群的地方通常都有同行业的生产厂商、供应商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厂商聚集在此,形成区位优势,由于企业集群内产品品种众多,各具特色,有利于使这一地区成为世界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使产业链上的厂商在此易得到所需的技术、劳动力、各种公共设施等,可减少经营风险,降低成本,因而有利于吸引更多厂商加入,不断地扩大产业规模。集群内市场供求信息会更加灵通,特别是集群所在区域里的有现成的专业人员、技术、产品、劳动力等市场并比较完善,一旦市场上新的机会出现,有利可图,就一定会吸引外资,更会吸引同类厂商到该区投资[5]。
(六)区域品牌优势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就是品牌间的竞争。区域品牌是一个拥有强劲竞争优势产品生产区位的象征。区域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这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区域品牌是由企业共同的生产区位产生的,一旦形成,就可以为区域内的所有企业共同享受。通过企业集群,依据集群内企业的整体力量,加大营销投入力度,利用集群效应,容易形成“区域品牌”,从而使每个企业都受益。相对于企业集群,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品牌效应难以持续,而集群企业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只要技术或自然条件等外部因素没有导致集群衰退或转产,区域品牌效应就能较长期地持续下去。在江苏已经形成了多个“区域品牌”,如扬州的“牙刷企业集群”、南京大明路“汽车企业集群”等近十个企业集群品牌,有力地提升了江苏的区域竞争力。
(七)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
中小企业集群使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带动为工业化提供服务与支持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使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日趋合理。通过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了相关产业及交通、服务等设施的发展,促进了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同时使得产业集群向周边地区扩散,带动周边地区的城市化,相同的产业结构会把城市联系起来,形成都市圈,都市圈形成后又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国良,张付安.基于自主创新的中小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2(01).
[2]高连和.国内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体制改革,2013(1).
[3]兰文巧.基于产业网络组织视角的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企业经济,2012(06).
[4]陈宗岚,刘习平.资源约束下县域中小企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13(08).
[5]周兵,张倩,张晨阳.金融环境因素背景下的FDI与中小企业集群[J].管理世界,2012(01).
[6]郑江淮,高彦彦,胡小文.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开发区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05).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2015),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研究,项目编号:2013SJD790044。
作者简介:王荣(1980-),男,经济学硕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关键词】发展优势 中小企业集群 经济增长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小企业主导的企业集群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区域,中小企业甚至占据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大部分江山,它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空间组织形态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贡献,在各国经济体系中表现出非凡的活力,中小企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正成为学者、企业家与政府官员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为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解决地方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着重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以期为江苏中小企业集群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二、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
对中小企业集群涵义的理解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观点,集群的概念最初是从19世纪马歇尔研究的具有创新环境的小企业集聚区的概念演变而来的,它强调的是特定地点专业化产业的集聚。具有代表性的是迈克尔·波特的观点,他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大量聚集于某一特定地区,形成了一个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Porter 1998)。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集群成员包括提供零部件等上游产品的供应商,下游渠道的顾客,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及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的其他产业的企业,还包括提供专业培训、教育、信息、研究与技术支持的政府或非政府机构。
国内学者仇保兴(1999)则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一是由一群彼此独立但相互之间又有特定关系的中小企业所组成;二是在这一特定关系中隐含着专业分工和协作的现象,其协作为集群中企业间的互动效应,以获得马歇尔所说的“外部经济”;三是这类互动行为包括中小企业间的交换与适应;四是交换行为的功能是为了有效地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经济和技术尽快积累,而适应则是为了谋求企业问的关系能长期维持并及时解决成员间的不一致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五是集群中存在企业间的互补与竞争关系;六是中小企业间形成的长期关系无须用契约来维持,而以“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来维持集群的运行,并使其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本文认为,可将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概括为:所谓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围绕同一产业,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中小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区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的有机体系。
三、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资源优势
集群一经形成,就会通过其独特优势将与其有直接联系的物资、技术、人力资源和各种配套服务机构等吸引过来,尤其是吸引特定性产业资源(或要素)。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将吸引更多的相关甚至不同产业,扩大地区产业规模。只要是群内企业就可以共享集群内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不仅包括道路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还包括人力资源、专业市场、教育培训机构等资源。这些资源若单个企业都自己配置或者单独建设成本非常高,不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若企业集群共同建造或分享各自资源就可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因为在企业集群内企业是相互依赖的,而不是独立的,企业之间能够共享资源,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另外企业的集聚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更快地扩大生产规模或降低成本,实现单个企业无法实现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充分发挥资源效用。
正是由于中小企业集群的这种特性,可以使区域内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区域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从而提高该区域的经济运行效率,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反过来又促进了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
(二)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成本优势
首先,企业集群的生产经营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征,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生产为企业降低了中间转移成本,在企业集群的生产状态下,中间产品的流通时间缩短了,流通费用节省了,从而企业节省了相当的中间转移成本。同时,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共同分担成本,降低了产品的单位成本,形成集群外单个企业所无法拥有的规模经济效应,有效地提高了区域内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可以降低企业在空间上的交易成本。企业在区域上的集中,配套设施的健全、专业化的市场以及各种中介组织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交易成本。例如集群内形成的专业化市场为企业降低了相当大的购买成本,如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等等。这种独特优势是单个中小企业所无法获取的。
另外,中小企业集群的培育发展,节约了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一般来说,在企业集群充分发展的区域,各种市场信息比较充分,诸如搜寻竞争对手、产品及市场信息所花费的成本。相对于集群外的企业而言,区内企业通常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从而有利于增强区域产业竞争优势。
最后,集群可以通过相互的学习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在企业集群中由于知识、技术的扩散与外溢效应,企业间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聚集在一起的各企业可以边干边学习,即所谓的“干中学”,由集聚—竞争—合作—学习—创新所形成的一种互动的动态过程,使得整个企业聚集的区域俨然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学习型创新组织体系,这种组织体系使集群创新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长的持续性。这种相互学习的效应大大降低了单个企业的创新成本,甚至可以实现单个企业所无法实现的创新能力。
综上可以看出中小企业集群的低成本优势可以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其所在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提高,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内生增长动力。 (三)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优势
中小企业集群所形成的区域创新优势,是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之间,通过长期、稳定的创新协作关系,而形成创新的区域聚集效应。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优势是以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为前提,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和靠近为基础,强调集群内的创新主体企业及相关的支撑机构间在创新上所产生的互动行为,实现区域内的知识流动和技术扩散,增进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区域产业的创新和发展。由于知识、技术的扩散与外溢效应,企业间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聚集在一起的各企业可以边干边学习,即所谓的“干中学”,由集聚—竞争—合作—学习—创新所形成的一种互动的动态过程,使得整个产业聚集的区域俨然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学习型创新组织体系,这种组织体系使集群创新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长的持续性。
区域创新实现的机制是竞争与协作,竞争为创新提供压力与动力,协作为创新提供有效的实现形式。产业的集聚通常会产生两种效果,一是产业之间相互激烈的“面对面”竞争,另一是产业之间紧密的分工协作,二者都能促进企业的创新,创新又再一次反作用于集群,推动集群的发展,最终形成或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四)有利于区域形成集聚经济效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韦伯在《工业区位》一书中对考虑运输、劳动力成本的区位选择时,就强调集聚经济的作用,企业可通过分享公共基础设施、专业化劳动力资源、销售市场等获得集聚经济效益。正是由于区域内具有的集聚经济效益,区内企业具有分散状态下难以取得的经济效益。这样会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到该区域投资生产,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
(五)有利于区域招商引资
在中小企业集群的地方通常都有同行业的生产厂商、供应商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厂商聚集在此,形成区位优势,由于企业集群内产品品种众多,各具特色,有利于使这一地区成为世界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使产业链上的厂商在此易得到所需的技术、劳动力、各种公共设施等,可减少经营风险,降低成本,因而有利于吸引更多厂商加入,不断地扩大产业规模。集群内市场供求信息会更加灵通,特别是集群所在区域里的有现成的专业人员、技术、产品、劳动力等市场并比较完善,一旦市场上新的机会出现,有利可图,就一定会吸引外资,更会吸引同类厂商到该区投资[5]。
(六)区域品牌优势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就是品牌间的竞争。区域品牌是一个拥有强劲竞争优势产品生产区位的象征。区域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这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区域品牌是由企业共同的生产区位产生的,一旦形成,就可以为区域内的所有企业共同享受。通过企业集群,依据集群内企业的整体力量,加大营销投入力度,利用集群效应,容易形成“区域品牌”,从而使每个企业都受益。相对于企业集群,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品牌效应难以持续,而集群企业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只要技术或自然条件等外部因素没有导致集群衰退或转产,区域品牌效应就能较长期地持续下去。在江苏已经形成了多个“区域品牌”,如扬州的“牙刷企业集群”、南京大明路“汽车企业集群”等近十个企业集群品牌,有力地提升了江苏的区域竞争力。
(七)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
中小企业集群使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带动为工业化提供服务与支持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使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日趋合理。通过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了相关产业及交通、服务等设施的发展,促进了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同时使得产业集群向周边地区扩散,带动周边地区的城市化,相同的产业结构会把城市联系起来,形成都市圈,都市圈形成后又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国良,张付安.基于自主创新的中小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2(01).
[2]高连和.国内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体制改革,2013(1).
[3]兰文巧.基于产业网络组织视角的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企业经济,2012(06).
[4]陈宗岚,刘习平.资源约束下县域中小企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13(08).
[5]周兵,张倩,张晨阳.金融环境因素背景下的FDI与中小企业集群[J].管理世界,2012(01).
[6]郑江淮,高彦彦,胡小文.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开发区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05).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2015),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研究,项目编号:2013SJD790044。
作者简介:王荣(1980-),男,经济学硕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