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初中物理“支架式”教学的实践思考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v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农村初中物理课堂中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学习热情缺失、教学参与度不高等实际问题,笔者基于“以生为本”的理念,立足学生实际,从情感、思维、认知、方法等方面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与桥梁,帮助学生逐步走向“最近发展区”,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物理教学;以生为本;学习支架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重点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编号:gdjy-2014-a01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邝金山(1973-),男,广东怀集,本科,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1 存在问题及背景
  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學逐渐成为教师的共识.然而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热情缺失,觉得“物理难学”、“物理无用”的情况仍普遍存在,而且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这种情形就越为明显,很多学生会出现不知所措、无动于衷的情形.这在教学资源较为贫乏、学生基础薄弱及视野狭窄的农村中学尤为突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其中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目标,课堂上偏重于传授和灌输,与学生生活实际及基础相脱节,抑制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学生得不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体验造成的.
  “生本”即“以学生发展为本”.“生本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学生可能的生活,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在物理教学中的体现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课堂中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支架式”教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脚手架,帮助学生突破自己,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达成三维目标,得到成长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
  2 “支架式”教学的特点——基于学生实际的学习
  奥苏伯尔研究表明,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与其原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进而扩建新知识认知结构的过程.新的知识总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而建立起来的.教学中通过复习旧知识,设置合理的背景支架,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进而使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召唤力”.[1]
  “支架式”教学又叫“脚手架”教学,它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就是以学习者当前的发展水平为基础,把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形成一个整体概念框架,学生可以从某个节点出发,通过支架的支持,完成全部内容的理解和内化运用多种方法途径引导学习者不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从原有水平达到更高层次水平的一种教学模式.[2]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发展水平,把教学目标任务加以分解处理,设置梯级式逐层渐进,使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学生掌握建构有内化知识,帮助学生达成目标任务.其关键是合理搭建支架,把学习任务分解并逐渐移交给学生,当学生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再逐渐移去支架.教学过程就是搭建支架到移去支架,教师的指导或干预逐渐减少、最终使学生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3 常见的几种教学支架及其运用
  “支架式”教学注重教师的引领作用,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也是对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促进.这都要求在教师指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层互动之下完成.各种支架则嵌入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当中,主要有:
  3.1 情境支架
  合适的情境本身就是一种支架.情境作为支架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为情感支架,情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其二为认知支架,使学生在具体的感性的事例情景中自然过渡到所学的知识,通过把“比学习材料更一般、更概括、更易接受”的相关内容,以及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贴近的、包含问题的生活事件通过情境呈现给学生,起着“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充当着学习者由已知通向未来的“认知桥梁”.物理情境可包括事件、现象、实验、活动等,是良好的学习体验活动的基础.[3]
  3.2 问题支架
  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均始于问题,但过大的、较为抽象的问题往往让学生无从下手、望而却步.搭建问题支架,就是把问题或目标任务(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把一些抽象难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顺着教师设置的支架,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过程,逐渐走向解决大问题的过程,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3.3 阅读支架
  阅读理解是贴近教材、回归文本,提高学生自学与理解能力的主要方式.物理教学中的阅读对象,主要有教材中的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物理史实、科学家故事等,另外还有课外拓展阅读与习题阅读等内容.针对学生普遍存在阅读不得要领、理解不透等问题,教师适当提出相关的任务要求作为阅读指引,指导学生找出重点词句等,搭建阅读支架,提高阅读效果.
  3.4 方法支架
  无论是蕴含于学科当中的科学方法,还是对学生个体来说的学习方法,都是极为重要的探究与认知的工具.注重物理科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渗透,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的重要体现.物理课堂教学必须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和传授物理科学方法,使学生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物理科学方法,同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学生学得轻松有效.
  对诸如类比法、等效法、放大法等的物理科学方法,教学中通过搭建支架,使之从“隐晦”变为“显性”,再由“显性”走向“显浅”,帮助学生领悟、理解,做到融会贯通.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比如通过比较法、直观思维方法开展学习,比如,对一些抽象的内容,就可运用“图式支架”帮助学生理解,即学生在教师的支持与引领下,通过作图、图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简洁、形象的直观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为注意力、意志力、理解力都比较欠缺的初中生,“图式支架”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完成学习的过程,完成知识的建构和方法的引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4].   4 “支架式”教学例析——《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学片段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是粤教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的一节内容,其重点之一是让学生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理解“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方法.运动的快慢是常见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正确掌握速度这一概念,就使学生理解如何比较快慢,再用比值定义法得出速度的概念,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通过“支架式”教学,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片段1 搭建情境支架:从生活走进物理
  设置情境视频:(1)小鸟飞得快,蝴蝶飞得慢;汽车跑得快,自行车跑得慢.(2)同学们在运动会上进行100米短跑比赛的情形.
  师:物体的运动是有快有慢的.那么,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评析:这两个情景,有“暖场”的效果和“支架”的作用.从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的情境引出问题,学生有亲切的感觉,拉近了学生与认知任务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处处有物理,克服学生对新知的恐惧心理,有效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习的信心.学生感到有话可说而敢于参与,起到了情感支架的作用.这些生活化的情境,也为下一环节(思考比较快慢的方法)提供了具体而熟悉的例子,为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打下基础.
  片段2 设置问题支架:促进学生思维
  问题1. 李老师从县城家里到学校,第一次用了45mim,第二次用了49min,哪一次更快?为什么?
  问题2.(图片展示:微信运动软件截图)如图,小王同学用微信运动测试自己的运动情况,星期一跑步25min显示跑了4.2km,星期二同样跑步25min软件显示跑了4.6Km,哪一天跑得更快一些?如何判断的?
  问题3. 梁宇家里距学校3.6km,上学用了22min,李东家距学校4.3km,上学用了28min,两人那个走得更快?
  学生思考、讨论.
  师:(追问)为什么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能比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实际上是用了上述的哪一种比较方法?
  师:(指导)如果时间、路程都不相同,可以用比较单位时间(如每秒、每分等)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比较快慢,也就是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所以,可以用路程与时间之比得到的数值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上用“速度”来表示这个比值.
  评析: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相同比时间”这两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再进一步思考“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又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问题由浅入深,通过支架搭建,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延伸,容易走到“最近发展区”——分别求出梁宇和李东上学时每分钟走了多少路程,就可知道哪个更快,也就是用时间相同比路程这一方法.
  片段3 方法支架:显性的科学方法教育
  阅读思考:速度的单位及其意义
  生:结合密度的单位和意义,理解速度的单位由路程(长度)的单位与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以及了解单位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师:(方法指导) “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所以能够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利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能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这就是比值定义法.
  师:想一下,之前学过的哪个物理量也是用这一种方法的?
  生:(密度,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师:大家能联系密度单位的意义说出速度单位的意义吗?
  生:……
  然后教师进一步指出,比值定义法是重要的科学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经常用到这种方法,比如下一章的压强.
  评析:这些问题支架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为理解“比值定义法”和速度的概念创造了新的途径.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例引入学习内容,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真实可触,也让学生在下一环节“有话可说”.同时,这一环节还渗透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显性地提出了两种比较的方法,那采取某一变量相同,比较另一变量的大小,把比较快慢转变为比较路程或比较时间的单一量的大小,运用该方顺理成章地引出速度的概念.
  片段4 阅读支架:回归课本、巩固知识
  按问题提示的要求阅读课文内容:
  (1)找出推导“比值法定义速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2)思考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匀速变速运动的区别,说说生活中比较快慢的事例.
  (3)汽车速度表是以什么为速度单位的?与国际单位制是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展示,师生共同小结.
  评析:通过几个小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使阅读不是泛泛停留在表面,同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进行知识的巩固.
  5 “支架式”教学的思考——立足学生实际,体现学生主体发展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支架式”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有趣、有用、贴近生活等特点,能有效克服“畏难”情绪,提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和参与热情,通过互动展示,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敢于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在交流互动展示自己,在参与感中得到成长的体验.在探索思考中,得到的如下的启示.
  第一,支架实质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是帮助学生从现在知识过渡到新知的桥梁.搭建支架是体现教师起指引、导学作用的关键一环,也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始.“支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学习目标任务.要使支架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要求教师真实全面地了解学情,熟悉学生的真实生活;另一方面要熟悉课标和教材内容,把教材内容通过支架,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经验,并将两者综合考虑,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第二,支架互动教学要关注学生思维活动程度,参与度,并使其在参与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提升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搭建脚手架是过程不是目的,教学中既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做到及时放手,保障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主动参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丰富,于爱文.关注最近发展区,搭建思维脚手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11):18.
  [2]左祥勝.““支架式”教学”在习题讲评课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11):44.
  [3]都玉茹.回到常识:探寻课堂教学之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25-27.
  [4]王学金,王家跃.“图式教学”:建构新的学习方式[D].中国教育报,2015.12.02(8)
其他文献
咨询者:M女士,30岁,大学毕业,自由职业    ●M女士:我来咨询,是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看不到未来,你得帮帮我。  咨询师:说说你的困扰,我们共同解决它。  ●M女士:你知道什么是同性恋吧?  咨询师:是的,我知道。  ●M女士:我现在就是同性恋。我和一个女人生活在一起。  咨询师:同性恋带给你的痛苦是哪方面的?  ●M女士:没什么痛苦,我甚至觉得挺好的,可是,我就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一直
曼德心理咨询诊所 不寒    咨询者:Q女士,28岁,未婚,大学学历,公司职员。  咨询对白:  ●Q女士:我遇到了些困扰,想找你帮我分析一下。  咨询师:好的,我们可以聊一聊,我会尽我所能的。能说说你的困扰所在吗?  ●Q女士:我有个男朋友,我挺喜欢他的,可是家里人都反对。唉,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咨询师:家里人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呢?  ●Q女士:我家里人嫌他长得又矮又小又瘦,没有男子气概。 
体形完美是每个女人的梦想,可这么多的瘦身方法,哪个才好呢?最适合自己的纤体方法必须搞清自己的体型特征,应该缩小或增大身体的哪个部位,不可笼统地以瘦为美。    你是哪种骨骼类的“动物”?    有些人吃死不胖,而有些人喝凉水也发胖?其实这和你的基本体型有关,而体型的大小和骨骼的大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先搞清楚你是哪种骨骼类型吧。    A 大象:这类型的人即使“皮包骨”,“码”也大,因为骨骼比
8月的荧屏,最引人注目的电视主持人,是跨央视和湖南卫视的主持人孔继宁。  比之亲和自然的主持风格,人们更关注孔继宁的“特殊主持”身份——毛泽东之女李敏的儿子,一个在毛家的外孙辈中唯一与毛泽东有过接触的人。  因为特殊的身份,现在孔继宁成为公众人物,对此他倍感压力,他感慨地说:“毛泽东外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但同时这也是一种动力,让我多了一份‘不能给家庭抹黑’的责任感。”  在毛家的孙辈中
许多学生都很疑惑,同样也付出努力了,但是为什么成绩却总是不如别人呢?是不是自己真的很笨,记忆能力真的那么差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脑袋灵活与否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学习讲究科学,讲究方法的,而且学习是越学越通。有很多孩子还抱怨,没办法,我就是记忆力不好,学了的东西很快就能忘记,我也是整天埋头勤学,可提高不大;也同是分秒必争,可效果大不一样。的确,如果不掌握一套科学的记忆方法,一定会学得吃力,效果又会
时间:  2005年12月26日  咨询者:  L先生,43岁,公务员,已婚    L先生:我现在每天都恍恍惚惚的,精神很紧张,我非常想放松下来,可是,我好像做不到。  ●咨询师:这种情况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你能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L先生:已经有两个月了,而且最近越来越严重。我知道为什么,唉!真不知道如何开口?  ●咨询师:没关系的,慢慢说。站在特定的立场上,我想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
摘 要:作为物理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物理学史,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性质的体现;物理学史教学是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单向讲授物理学史的方式却不能完整地发挥物理学史教学的功能,为了解决此问题,本研究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电磁感应 发电机”为例,尝试在物理学史教学中,实施 “HPS” (History of science、Philosophy of science、
专家:  海淀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郭秀芝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副教授马琳    Q:我儿子一岁半了。(1)我发现他耳朵里有一些耳屎,我不敢给他掏,可是好像耳屎自己也掉不出来,请问怎么办呀?(2)我总是怕给他吃多了,造成中医上所说食重上火,可是我也不知道这么大的孩子到底该吃多少,他好像老喜欢吃东西,给什么都吃。请问怎么判断有没有食火?(3)这几天,他睡觉总是翻身。我给他盖的被
摘 要: 通过对比中国知网中57篇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物理学史教育的文献以及其它相关资料,总结文献资料中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儿、牛顿的主要观点及贡献,并提出四位历史人物的观点差异,表明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意义.并基于分析文献时的感想,提出一些有关物理教师讲授物理学史的想法.  关键词: 物理学史;牛顿第一定律;物理教师  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
食入的食物,营养素大部分被吸收利用。不易转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在胃肠内会转变成硫化氢、吲哚等有害物质,再加上食入的一些有害物质如农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铅、砷、苯、镉等。这些毒性物质有的通过胃肠粘膜毛细血管渗透到血液,酿成人体生病,轻者口臭、口舌生疮、皮肤起疙瘩,重者引发各种炎症、溃疡、肿瘤、癌症。因此,要减少毒物对身体危害,一要把好毒物侵入关,二是要积极清除体内毒素。这就要求我们在食品加工清洗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