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如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在这三者中,学校应发挥主体作用。
首先,学校要牢固树立“德育为首”的目标意识。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离开育人无以言教书。学生在学校是否受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当前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与质量,更重要地是关系到未来生活的和谐与幸福。在品德、身体、学业、艺术修养等缺陷中,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思想品德缺陷。道理很简单,思想品德缺陷极容易将孩子推向犯罪的深渊。因此,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目标,以保证培养人才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尽管我们国家早就提出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但由于存在中考、高考等选拔性考试,学校有升学压力,长期形成了“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倾向。据调查,有60%的教师不喜欢学习差的学生。由此可见,学生的好坏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以学生的成绩为参照。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牢记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既教书又育人,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楷模,确实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学生的成人和成才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其次,学校要明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八荣八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努力培养劳动意识、创造意识、环保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法制观念、诚信观念,形成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再次,学校要牢固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在开放中各种思想道德的碰撞、切磋与冲突已经不可避免。环境变了,未成年人随着环境的变化思想道德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寻找德育的新途径。由于一系列保护少年儿童法律法规的制定,教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部分教师极不适应,吸取了一系列反面教训,由“从严管理”转向放任自流,这也影响和制约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校要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仅靠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是势单力薄的,仅靠团委、政教处也只是杯水车薪。全体教职员工、各个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树立“人人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教育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教师在各门学科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内容,才能把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另外,学校德育工作要在“实”上多下功夫。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正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尽管我们口口声声强调“德育为首”、“德育为先”“德育第一”的口号,然而面对活生生的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我们能解决的有效办法不多,青少年思想道德滑坡,犯罪时有发生,这是十分危险的。在德育问题上莫要走形式。什么“流动红旗”、“班级量化积分”、“学生上课考勤”等,这些措施在学生管理中确能起一定作用,但只是权宜之计,不是灵丹妙药,不是万能之法。学校德育工作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努力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贴近学生群体,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了解每个学生每天想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上网都干了什么、思想有什么变化、心理是否遇到了障碍;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脉搏,根据每个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状况,因材施教,积极采取灵活的、多样的、适合各个学生特点的、易于被每个学生接受的方法,说服他们,打动他们,感染他们,塑造他们。值得重视的是教师应先对思想品德有缺陷且表现比较顽劣的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然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比较关爱思想品德良好的学生,忽视思想品德有劣迹的学生,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倾向。日常生活中家长对有残疾的子女倍加关照,农民在种庄稼对弱苗追施底肥增加灌溉。那么在落实德育任务时学校也应把转化思想品德有劣迹的学生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这是德育工作成效的关键。回避这一实际问题,学校德育工作就落不实,就会走过场,就达不到全面育人的效果。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只要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全员育人”的思想,明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其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祖国的接班人就一定是爱国进取、生气勃勃、意气风发的一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将代代相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首先,学校要牢固树立“德育为首”的目标意识。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离开育人无以言教书。学生在学校是否受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当前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与质量,更重要地是关系到未来生活的和谐与幸福。在品德、身体、学业、艺术修养等缺陷中,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思想品德缺陷。道理很简单,思想品德缺陷极容易将孩子推向犯罪的深渊。因此,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目标,以保证培养人才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尽管我们国家早就提出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但由于存在中考、高考等选拔性考试,学校有升学压力,长期形成了“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倾向。据调查,有60%的教师不喜欢学习差的学生。由此可见,学生的好坏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以学生的成绩为参照。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牢记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既教书又育人,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楷模,确实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学生的成人和成才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其次,学校要明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八荣八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努力培养劳动意识、创造意识、环保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法制观念、诚信观念,形成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再次,学校要牢固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在开放中各种思想道德的碰撞、切磋与冲突已经不可避免。环境变了,未成年人随着环境的变化思想道德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寻找德育的新途径。由于一系列保护少年儿童法律法规的制定,教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部分教师极不适应,吸取了一系列反面教训,由“从严管理”转向放任自流,这也影响和制约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校要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仅靠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是势单力薄的,仅靠团委、政教处也只是杯水车薪。全体教职员工、各个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树立“人人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教育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教师在各门学科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内容,才能把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另外,学校德育工作要在“实”上多下功夫。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正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尽管我们口口声声强调“德育为首”、“德育为先”“德育第一”的口号,然而面对活生生的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我们能解决的有效办法不多,青少年思想道德滑坡,犯罪时有发生,这是十分危险的。在德育问题上莫要走形式。什么“流动红旗”、“班级量化积分”、“学生上课考勤”等,这些措施在学生管理中确能起一定作用,但只是权宜之计,不是灵丹妙药,不是万能之法。学校德育工作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努力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贴近学生群体,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了解每个学生每天想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上网都干了什么、思想有什么变化、心理是否遇到了障碍;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脉搏,根据每个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状况,因材施教,积极采取灵活的、多样的、适合各个学生特点的、易于被每个学生接受的方法,说服他们,打动他们,感染他们,塑造他们。值得重视的是教师应先对思想品德有缺陷且表现比较顽劣的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然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比较关爱思想品德良好的学生,忽视思想品德有劣迹的学生,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倾向。日常生活中家长对有残疾的子女倍加关照,农民在种庄稼对弱苗追施底肥增加灌溉。那么在落实德育任务时学校也应把转化思想品德有劣迹的学生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这是德育工作成效的关键。回避这一实际问题,学校德育工作就落不实,就会走过场,就达不到全面育人的效果。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只要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全员育人”的思想,明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其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祖国的接班人就一定是爱国进取、生气勃勃、意气风发的一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将代代相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兴旺发达、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