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大千先生在中国书画史上是位名副其实的传奇人物,他的后半生与台北历史博物馆的不解之缘也极富传奇色彩。去年笔者因公务出差台北历史博物馆,不仅瞻仰了这位近现代书画大师在台北历史博物馆楼台后廊,面对植物园、荷塘的大画室,还有幸观赏了该馆收藏之张大千为数可观的书画精品。
在这些精品中,有一套张大千绘画的水墨写意画册,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台北历史博物馆的专家称该册为《观物之生》。此册绘于1962年,共12开,每开幅面尺寸均纵24厘米,横35.7厘米,题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果蔬、宠物、花木,让人感觉特别的亲切可爱。
第一开,只简单写短截残松树兜、一截偏枝,数点苔痕,三四枝松针小丫。树下山石、树兜和偏枝用淡而枯燥之墨狂草飞白笔法写就,这幅明显是仿徐青藤《杂花图卷》中紫藤之笔意,树桩和偏枝上的浓墨苔痕则有“扬州八怪”汪士慎梅画遗风。数笔松针,画得犀利、劲挺,随意挥写而极有韵致。画左下钤白文篆“张□□吉又曰利”吉语章,款识仅为张大千招牌草书“爰”字压印。
第二开,画一睡猫。猫头用浓墨点绘耳、眼、鼻、嘴,用数点示意猫脸之毛,用淡而湿润之墨一笔写出猫颈、背脊及猫尾,一气呵成,极富石鼓文朴厚雄浑的篆味。最后用水淡之墨稍加涂抹,则一神态酣然之睡猫出现于纸上矣。署款:“爰”、“杜多”;钤朱文“大千”名章。世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初观此画,技则“没骨”、“写意”,猫貌绵软、细味,则猫骨架构森森然也,令人不禁想起南宋画家梁楷之《泼墨仙人图》意。
第三开,整个画面仅用淡而湿润之墨绘梅一杆、两枝,梅花二三朵。枝杆之上的浓墨苔痕仿“扬州八怪”汪士慎梅画笔意。款识:“手植梅初破二三,风光任已似江南;从来花与春无兢,只觉桃花结子贪。八德园梅花初开喜拈口。爰。”钤白文篆“张爰私印”名章。
第四开,画竹一杆一枝,杆、枝居画幅中央呈倒八字斜上分布。杆、枝及大部分竹叶用淡墨写出,竹节处用浓墨稍稍勾勒。竹叶分三组四面舒展,错落有致,妍态婷立,疏姿横斜,气韵生动。款识:“爰翁”,钤朱文篆“张爰长寿”吉语章。
第五开,整幅画面仅绘四鱼,三鱼用淡而湿润之墨绘成,一鱼用浓墨。虽没有画水,但仅用墨色和鱼形就充分表现出了游鱼的状态,富有焦点透视的意味。款识:“大千□□,爰”。钤朱文篆“大风堂”椭圆堂名章。款识“爰”字压印。
第六开,画七只蘑菇,由左及右,但不是完全的水平排布,三只水平散置,四只呈倾斜丛聚其中。七只蘑菇大小不一,或竖或倒,丛聚之处缀最高大之蘑菇。画面看似简略随意,但通过物象的高低横斜排布和墨色浓淡的变化,形成极富节奏的韵律。钤朱文篆“张大千”名章,款识“爰”字压印。
第七开,画破蕉二片、竹两枝。竹叶、茎为焦墨点写,蕉叶为淡而枯之墨横扫、涂抹,而后以二三笔浓、湿之墨点画出叶脉之意。叶杆为淡而枯之墨写就。其笔意极富徐青藤之画气象。款识:“大千居士爰”,倒钤白文篆“张爰私印”名章。
第八开,画一大二小南瓜。大南瓜为淡湿之墨横扫、涂抹而成。二小南瓜仅以淡墨点画出南瓜轮廓和一小截茎把而已。款识:“壬寅七月大千居士爰写于八德园”。钤白文篆“张爰”名章。
第九开,用浓、淡湿墨点写莲蓬五只。主图两蓬各带一长截蓬梗,极富石鼓文篆书韵味,其墨象虽湿软,而走势圆劲,气象朴茂雄浑,两梗倾斜有致,蓬梗劲挺之生气勃发气质毕现。二蓬一带荷花残蕊,布置亦倾倚有异、浓淡有别。整幅画面水墨图形主要布置于右半侧。款识:“水乡风味·爰”。钤白文篆“张爰之印”名章。
第十开,用浓、淡湿墨点画一颗大白菜。白菜倾斜有致,菜叶分为二组,菜叶用浓、淡湿墨涂扫而成,叶梗用淡墨勾写,笔法圆润,富有石鼓篆韵味。款识:“大千□□写于摩诘山中”,钤朱文篆“大风堂”堂名章。
第十一开,整幅画面仅用浓、淡湿墨绘画两只王瓜。王瓜主体写意,而瓜梗之上茸毛、藤节的绘影图形则极细致、极工笔也,瓜刺之点亦不厌其烦。款识:“谢豹笋和谢豹虾,山园更有好王瓜。吴娘挽袖舒纤手,自拌春盘荐洒拉。南中八月正,我园初春也。爰。”钤白文篆“张爰”名章。
第十二开,整幅画面用浓、淡湿墨满绘莲荷。一茎荷叶左倾,高及画面顶部,初起似为突兀,但一右倾残叶和一枝右倾花苞,使画面保持了平衡;右下角绽放的荷花使画面趋于饱满,虽为清淡水墨之色,但花之艳丽不减丝毫,为整个画面增色不少。荷叶花梗之劲挺、花苞勾勒之处,均足显大千深厚功力。款识:“张爰大千父”,钤白文篆“张爰大千父”名章。
当代艺术界称张大千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现代中国画坛最负盛名的国画大师”,确非时下流行的对某些艺术家的盲目追捧和炒作,人们确是从心底爱戴和敬仰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张大千在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各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早已为中外各国艺术家所公认。徐悲鸿称赞他为“五百年来第一人”;1957年,他荣获纽约“国际艺术协会”金奖,并获得“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的荣誉称号。张大千入室弟子糜耕云(1910-1998年)先生谈到大师晚年成熟期的作品时,称赞道:大千的山水画是“手辟鸿濛,变幻莫测,超乎象外,与造物同游,确实已达到化境了。”
和许多国画艺术家一样,张大千在中年以前,也主要以临古、仿古为主,在研究、临摹、仿作中国传统国画的过程中,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然而,与白石老人惊人地相似,在步入老年阶段,才奋起“衰年变法”,最后“直造古人未到处”,进入“自由王国”。
本文介绍的这套册页创作于1962年,第八开“南瓜图”题款明确记载“壬寅七月大千居士爰写于八德园”。当年大千已64岁,但仍活跃于世界各地闻名的大都会艺术舞台,此年就先后赴巴黎、东京举办展览。此时,他的长住之所是巴西的圣保罗市“八德园”。此园建于1954年,直到1969年迁往美国加州“环筚庵”之前,他一直常住在此。
在1954年至1969年住于“八德园”的十五年间,正是张大千衰年期力图变换临古仿古、探索自我绘画风格之时。1957年,他开始尝试变法,改细笔为粗笔,由临古、仿古走上了创新的道路,其画风开始由“瑰丽雄奇”而渐进于“苍深渊穆”之境。1962年12月,在“八德园”以泼彩法试作《观泉图》,1964年以泼墨、泼彩法作《幽谷图》,追求“自然”、“天趣”。1965年,作大泼墨山水《山园骤雨》、《秋山图》,在继承中国水墨画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部分吸收了西洋画的光色明暗表现技法。在此期间,张大千从一个以复兴中国传统画为己任的艺术家,成长为一个世界一流的现代艺术大师。显然,这套册页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同时,我们从这套册页也可以看出,张大千晚年笔简墨淡、醇厚质朴的画风已露端倪;从数开钤有“大风堂”堂名章来看,旅居海外十余年、已经为中国传统国画走向世界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师,对复兴中国传统国画仍然是初衷不改。
河南省书画院研究员晏霁先生总结张大千七十年艺术人生时说:大千居士有“三最”,一是师承最深广;二是一生于艺术勤奋、努力,举办画展最多;三是在作品上所用私印最多。从这套册页来看,此言果真,册页皆是每开一印。
单从钤印用章而言,大师也是特立独行的,印在大师的心中,也是作品的一部分,“随意而不致随意”,这就是大师的风范!
(责编:李禹默)
在这些精品中,有一套张大千绘画的水墨写意画册,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台北历史博物馆的专家称该册为《观物之生》。此册绘于1962年,共12开,每开幅面尺寸均纵24厘米,横35.7厘米,题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果蔬、宠物、花木,让人感觉特别的亲切可爱。
第一开,只简单写短截残松树兜、一截偏枝,数点苔痕,三四枝松针小丫。树下山石、树兜和偏枝用淡而枯燥之墨狂草飞白笔法写就,这幅明显是仿徐青藤《杂花图卷》中紫藤之笔意,树桩和偏枝上的浓墨苔痕则有“扬州八怪”汪士慎梅画遗风。数笔松针,画得犀利、劲挺,随意挥写而极有韵致。画左下钤白文篆“张□□吉又曰利”吉语章,款识仅为张大千招牌草书“爰”字压印。
第二开,画一睡猫。猫头用浓墨点绘耳、眼、鼻、嘴,用数点示意猫脸之毛,用淡而湿润之墨一笔写出猫颈、背脊及猫尾,一气呵成,极富石鼓文朴厚雄浑的篆味。最后用水淡之墨稍加涂抹,则一神态酣然之睡猫出现于纸上矣。署款:“爰”、“杜多”;钤朱文“大千”名章。世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初观此画,技则“没骨”、“写意”,猫貌绵软、细味,则猫骨架构森森然也,令人不禁想起南宋画家梁楷之《泼墨仙人图》意。
第三开,整个画面仅用淡而湿润之墨绘梅一杆、两枝,梅花二三朵。枝杆之上的浓墨苔痕仿“扬州八怪”汪士慎梅画笔意。款识:“手植梅初破二三,风光任已似江南;从来花与春无兢,只觉桃花结子贪。八德园梅花初开喜拈口。爰。”钤白文篆“张爰私印”名章。
第四开,画竹一杆一枝,杆、枝居画幅中央呈倒八字斜上分布。杆、枝及大部分竹叶用淡墨写出,竹节处用浓墨稍稍勾勒。竹叶分三组四面舒展,错落有致,妍态婷立,疏姿横斜,气韵生动。款识:“爰翁”,钤朱文篆“张爰长寿”吉语章。
第五开,整幅画面仅绘四鱼,三鱼用淡而湿润之墨绘成,一鱼用浓墨。虽没有画水,但仅用墨色和鱼形就充分表现出了游鱼的状态,富有焦点透视的意味。款识:“大千□□,爰”。钤朱文篆“大风堂”椭圆堂名章。款识“爰”字压印。
第六开,画七只蘑菇,由左及右,但不是完全的水平排布,三只水平散置,四只呈倾斜丛聚其中。七只蘑菇大小不一,或竖或倒,丛聚之处缀最高大之蘑菇。画面看似简略随意,但通过物象的高低横斜排布和墨色浓淡的变化,形成极富节奏的韵律。钤朱文篆“张大千”名章,款识“爰”字压印。
第七开,画破蕉二片、竹两枝。竹叶、茎为焦墨点写,蕉叶为淡而枯之墨横扫、涂抹,而后以二三笔浓、湿之墨点画出叶脉之意。叶杆为淡而枯之墨写就。其笔意极富徐青藤之画气象。款识:“大千居士爰”,倒钤白文篆“张爰私印”名章。
第八开,画一大二小南瓜。大南瓜为淡湿之墨横扫、涂抹而成。二小南瓜仅以淡墨点画出南瓜轮廓和一小截茎把而已。款识:“壬寅七月大千居士爰写于八德园”。钤白文篆“张爰”名章。
第九开,用浓、淡湿墨点写莲蓬五只。主图两蓬各带一长截蓬梗,极富石鼓文篆书韵味,其墨象虽湿软,而走势圆劲,气象朴茂雄浑,两梗倾斜有致,蓬梗劲挺之生气勃发气质毕现。二蓬一带荷花残蕊,布置亦倾倚有异、浓淡有别。整幅画面水墨图形主要布置于右半侧。款识:“水乡风味·爰”。钤白文篆“张爰之印”名章。
第十开,用浓、淡湿墨点画一颗大白菜。白菜倾斜有致,菜叶分为二组,菜叶用浓、淡湿墨涂扫而成,叶梗用淡墨勾写,笔法圆润,富有石鼓篆韵味。款识:“大千□□写于摩诘山中”,钤朱文篆“大风堂”堂名章。
第十一开,整幅画面仅用浓、淡湿墨绘画两只王瓜。王瓜主体写意,而瓜梗之上茸毛、藤节的绘影图形则极细致、极工笔也,瓜刺之点亦不厌其烦。款识:“谢豹笋和谢豹虾,山园更有好王瓜。吴娘挽袖舒纤手,自拌春盘荐洒拉。南中八月正,我园初春也。爰。”钤白文篆“张爰”名章。
第十二开,整幅画面用浓、淡湿墨满绘莲荷。一茎荷叶左倾,高及画面顶部,初起似为突兀,但一右倾残叶和一枝右倾花苞,使画面保持了平衡;右下角绽放的荷花使画面趋于饱满,虽为清淡水墨之色,但花之艳丽不减丝毫,为整个画面增色不少。荷叶花梗之劲挺、花苞勾勒之处,均足显大千深厚功力。款识:“张爰大千父”,钤白文篆“张爰大千父”名章。
当代艺术界称张大千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现代中国画坛最负盛名的国画大师”,确非时下流行的对某些艺术家的盲目追捧和炒作,人们确是从心底爱戴和敬仰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张大千在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各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早已为中外各国艺术家所公认。徐悲鸿称赞他为“五百年来第一人”;1957年,他荣获纽约“国际艺术协会”金奖,并获得“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的荣誉称号。张大千入室弟子糜耕云(1910-1998年)先生谈到大师晚年成熟期的作品时,称赞道:大千的山水画是“手辟鸿濛,变幻莫测,超乎象外,与造物同游,确实已达到化境了。”
和许多国画艺术家一样,张大千在中年以前,也主要以临古、仿古为主,在研究、临摹、仿作中国传统国画的过程中,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然而,与白石老人惊人地相似,在步入老年阶段,才奋起“衰年变法”,最后“直造古人未到处”,进入“自由王国”。
本文介绍的这套册页创作于1962年,第八开“南瓜图”题款明确记载“壬寅七月大千居士爰写于八德园”。当年大千已64岁,但仍活跃于世界各地闻名的大都会艺术舞台,此年就先后赴巴黎、东京举办展览。此时,他的长住之所是巴西的圣保罗市“八德园”。此园建于1954年,直到1969年迁往美国加州“环筚庵”之前,他一直常住在此。
在1954年至1969年住于“八德园”的十五年间,正是张大千衰年期力图变换临古仿古、探索自我绘画风格之时。1957年,他开始尝试变法,改细笔为粗笔,由临古、仿古走上了创新的道路,其画风开始由“瑰丽雄奇”而渐进于“苍深渊穆”之境。1962年12月,在“八德园”以泼彩法试作《观泉图》,1964年以泼墨、泼彩法作《幽谷图》,追求“自然”、“天趣”。1965年,作大泼墨山水《山园骤雨》、《秋山图》,在继承中国水墨画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部分吸收了西洋画的光色明暗表现技法。在此期间,张大千从一个以复兴中国传统画为己任的艺术家,成长为一个世界一流的现代艺术大师。显然,这套册页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同时,我们从这套册页也可以看出,张大千晚年笔简墨淡、醇厚质朴的画风已露端倪;从数开钤有“大风堂”堂名章来看,旅居海外十余年、已经为中国传统国画走向世界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师,对复兴中国传统国画仍然是初衷不改。
河南省书画院研究员晏霁先生总结张大千七十年艺术人生时说:大千居士有“三最”,一是师承最深广;二是一生于艺术勤奋、努力,举办画展最多;三是在作品上所用私印最多。从这套册页来看,此言果真,册页皆是每开一印。
单从钤印用章而言,大师也是特立独行的,印在大师的心中,也是作品的一部分,“随意而不致随意”,这就是大师的风范!
(责编: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