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我国现阶段高校所开展的体育俱乐部的类型进行分类研究,并针对我校开展的体育俱乐部进行划分,研究可分为三种类型:教学性、竞技性、群体性。高校体育俱乐部是我国高校体育思想的体现,它对于构建现代大学体育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结果可为我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及改革提供方向和可参考性建议。提高我校学生综合体育意识,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加强我校体育课程改革。
关键词:高校体育;发展研究;管理问题
O 引言
一所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学只有体育教学和运动赛事是远远不够的,高校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其主要职能就是丰富校园文化,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扩大体育教学范围。
现阶段我国的高校体育俱乐部仍处于探索阶段,其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而且我校也是开展体育俱乐部仅仅不到两年时间,很多教学模式和方法还处于初步阶段,所以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存问题与发展策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俱乐部要想持续发展,就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管理制度,并且,要在此基础上,优化各项资源配置,调整行业的布局,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构建现代化的体育教学理论体系,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加快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提高全民体育素质。
1 目前我校体育俱乐部存在的问题:
1.1 体育俱乐部项目无创新,目的不明确
我校大部分专项体育俱乐部还只局限于每周例行的一次教学课。体育俱乐部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方法、组织教学的方式等并无创新,与我校二年级选项体育课差别不大。体育俱乐部开设项目还是专项课的几个项目,并没有新开项目,对学生吸引力不大。
1.2 校院(系)各项目运动队无统一管理且范围不广
我校成立的运动队目前只有篮球男女队和网球女队,其他校级运动队也只是比赛前临时组建,并无长期固定的训练。对一些学生而言,没有了喜爱项目的竞技目标,会认为再怎么练习也没有比赛可参加。对校方而言,临时组建的校运动队可能会因为训练时间的不足竞技水平有所折扣,取得不到应得的名次。
1.3 高校体育俱乐部与社会无接触点
目前我校场馆课外时间也对外营业,周末承接一些外企事业单位的运动会,但只是简单的场地租赁。应增强体育俱乐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面向社会,开设季节性项目短训班。面向其他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体育项目培训班,在社会上扩大影响力的同时还有经济上的创收。
2 俱乐部定义及其分类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定义:基于我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和与专家的访谈,在借鉴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高校体育俱乐部就是管理学校体育资源的部门体育部出面组织,俱乐部成员在择师自主、选项自愿、互惠互助基础上加入,并有相应的会员权利和义务的体育单位或团体。
本论文把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划分为三种类型:体育教学类俱乐部、体育竞技类俱乐部和体育群体类俱乐部。
教学类俱乐部建议教学方式方法更多样化;培训基础裁判知识作为裁判储备;还能为竞技性俱乐部输送优秀高水平人才。还应把校内教职员工纳入其中。竞技类俱乐部包含校各项高水平运动队,也是教学性俱乐部的更高一级别,在保证训练时间的前提下,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和比赛计划,使学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运动水平状态。群体类俱乐部就是把高校俱乐部与社会接轨。组织一些企事业单位的运动会,包含场地的布置,裁判的配备,竞赛的组织及一系列活动。还可以举办一些热门项目的培训,例如羽毛球、游泳等。
这三种类型俱乐部正常开展下去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有更高的需求和期望,竞技性俱乐部会有更好的运动状态和比赛成绩,群体性俱乐部在取得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的同时还会有不错的经济创收。
3 高校体育俱乐部应具备的功能
高校体育俱乐部应具备对内和对外的功能。对校内而言,它应具备教学功能、单项技术提高功能、对校外,也就是面向社会,它应具备场地租赁功能、承办企事业单位赛事功能、培训功能等。
同时还要明确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任务及目标人群,教学类是为全校包括教职工在内的全体师生服务的。竞技类的目标人群是对单个运动项目有更高要求的师生及单项校运动队队员。群体类俱乐部则是有运动需求的社会人群。
4 解决对策及前景展望
根据现存问题可把高校体育俱乐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体育教学性俱乐部、体育竞技性俱乐部和体育群体性俱乐部。
第一,教学性俱乐部应作为体育教学课外的补充,教学方式方法更多样化,除了常规的室外教学训练,还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高水平比赛、经典赛事;学习裁判规则,为群众性俱乐部承接的一些赛事作为裁判储备。学生范围可以扩大到大三大四,所有的在校学生。
重视在校教职员工体育俱乐部的建设,高校教职工人才济济,很多在体育方面有一技之长,他们有运动的需求与爱好。这部分人参与到教学性俱乐部中对内可以起到骨干作用,对外可以起到宣传、联络作用。
第二,体育竞技性俱乐部是教学性俱乐部的延伸,包含了校各项高水平运动队。对于在教学性俱乐部学生中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可以参加到竞技性俱乐部。每个项目的竞技性俱乐部应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比赛计划,保持较高的运动状态。
第三,体育群体性俱乐部其实就是高校体育俱乐部社会化。对外可以承接一些专业赛事,做好比赛编排,场地组织及裁判工作。面向社会,开设季节性项目短训班。面向其他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体育项目培训班。在全民健身的今天,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感到锻炼的盲目及内容的匮乏,希望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练来指导。而高校作为社会上场地和师资都属于一流的场所,恰好能弥补这一市场空缺,达到资源的互补与共享。高校虽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可以在社会上扩大影响力,无形的为学校做了宣传还有了一定的创收,大大的增强了高校体育俱乐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在承接比赛和培训的同时,教师可以从教学俱乐部中抽取裁判能力较强的学生担当裁判,还可以从竞技性俱乐部中抽取高水平学生辅助教师从事培训助教工作,这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中继续进行锻炼,他们的习惯行为还将影响到其家庭、单位、行业体育的开展。高校体育俱乐部与社会接轨,促使高校体育向社会化、生活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使高校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
要切实保证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需要实地考察,调研,从管理方面人手,加强深入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摆正高校体育位置,完善体育教育理论体系。
第四,转变学生传统的体育锻炼观念,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正常的体育课可能满足不了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他们渴望了解的更深,学习到更全面的运动技能,所以高校体育俱乐部就应运而生了。它不局限于正常的课堂常规,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为出发点,使学生爱上这项运动。例如可以通过观看一些经典的体育赛事,使学生先体会到体育带来的激情,再让他去学习这项体育技能,学习效果可能会有很大不同。所以高校体育俱乐部更规范更系统的发展将会是高校体育课程之外的一个重要补充途径。
第五,全面开展我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目前我校的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单一,只有男篮、女篮、女网。应借助俱乐部的开展加强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建立各个单项的校队,制定长期的运动计划,积极参加省市以及全国运动会比赛,只有比赛才能使队员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对项目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学类俱乐部也可以组织一些规则放宽的教学趣味比赛,增加课堂的娱乐性,也可以为竞技类俱乐部储备运动人才。
5结语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服务对象是全校师生,还可以面向社会大众。利用高校的体育人才及体育设施的优势,利用课余时间面向社会。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并且承办企事业单位的单项、综合比赛赛事,以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学校创收。
关键词:高校体育;发展研究;管理问题
O 引言
一所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学只有体育教学和运动赛事是远远不够的,高校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其主要职能就是丰富校园文化,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扩大体育教学范围。
现阶段我国的高校体育俱乐部仍处于探索阶段,其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而且我校也是开展体育俱乐部仅仅不到两年时间,很多教学模式和方法还处于初步阶段,所以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存问题与发展策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俱乐部要想持续发展,就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管理制度,并且,要在此基础上,优化各项资源配置,调整行业的布局,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构建现代化的体育教学理论体系,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加快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提高全民体育素质。
1 目前我校体育俱乐部存在的问题:
1.1 体育俱乐部项目无创新,目的不明确
我校大部分专项体育俱乐部还只局限于每周例行的一次教学课。体育俱乐部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方法、组织教学的方式等并无创新,与我校二年级选项体育课差别不大。体育俱乐部开设项目还是专项课的几个项目,并没有新开项目,对学生吸引力不大。
1.2 校院(系)各项目运动队无统一管理且范围不广
我校成立的运动队目前只有篮球男女队和网球女队,其他校级运动队也只是比赛前临时组建,并无长期固定的训练。对一些学生而言,没有了喜爱项目的竞技目标,会认为再怎么练习也没有比赛可参加。对校方而言,临时组建的校运动队可能会因为训练时间的不足竞技水平有所折扣,取得不到应得的名次。
1.3 高校体育俱乐部与社会无接触点
目前我校场馆课外时间也对外营业,周末承接一些外企事业单位的运动会,但只是简单的场地租赁。应增强体育俱乐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面向社会,开设季节性项目短训班。面向其他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体育项目培训班,在社会上扩大影响力的同时还有经济上的创收。
2 俱乐部定义及其分类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定义:基于我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和与专家的访谈,在借鉴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高校体育俱乐部就是管理学校体育资源的部门体育部出面组织,俱乐部成员在择师自主、选项自愿、互惠互助基础上加入,并有相应的会员权利和义务的体育单位或团体。
本论文把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划分为三种类型:体育教学类俱乐部、体育竞技类俱乐部和体育群体类俱乐部。
教学类俱乐部建议教学方式方法更多样化;培训基础裁判知识作为裁判储备;还能为竞技性俱乐部输送优秀高水平人才。还应把校内教职员工纳入其中。竞技类俱乐部包含校各项高水平运动队,也是教学性俱乐部的更高一级别,在保证训练时间的前提下,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和比赛计划,使学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运动水平状态。群体类俱乐部就是把高校俱乐部与社会接轨。组织一些企事业单位的运动会,包含场地的布置,裁判的配备,竞赛的组织及一系列活动。还可以举办一些热门项目的培训,例如羽毛球、游泳等。
这三种类型俱乐部正常开展下去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有更高的需求和期望,竞技性俱乐部会有更好的运动状态和比赛成绩,群体性俱乐部在取得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的同时还会有不错的经济创收。
3 高校体育俱乐部应具备的功能
高校体育俱乐部应具备对内和对外的功能。对校内而言,它应具备教学功能、单项技术提高功能、对校外,也就是面向社会,它应具备场地租赁功能、承办企事业单位赛事功能、培训功能等。
同时还要明确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任务及目标人群,教学类是为全校包括教职工在内的全体师生服务的。竞技类的目标人群是对单个运动项目有更高要求的师生及单项校运动队队员。群体类俱乐部则是有运动需求的社会人群。
4 解决对策及前景展望
根据现存问题可把高校体育俱乐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体育教学性俱乐部、体育竞技性俱乐部和体育群体性俱乐部。
第一,教学性俱乐部应作为体育教学课外的补充,教学方式方法更多样化,除了常规的室外教学训练,还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高水平比赛、经典赛事;学习裁判规则,为群众性俱乐部承接的一些赛事作为裁判储备。学生范围可以扩大到大三大四,所有的在校学生。
重视在校教职员工体育俱乐部的建设,高校教职工人才济济,很多在体育方面有一技之长,他们有运动的需求与爱好。这部分人参与到教学性俱乐部中对内可以起到骨干作用,对外可以起到宣传、联络作用。
第二,体育竞技性俱乐部是教学性俱乐部的延伸,包含了校各项高水平运动队。对于在教学性俱乐部学生中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可以参加到竞技性俱乐部。每个项目的竞技性俱乐部应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比赛计划,保持较高的运动状态。
第三,体育群体性俱乐部其实就是高校体育俱乐部社会化。对外可以承接一些专业赛事,做好比赛编排,场地组织及裁判工作。面向社会,开设季节性项目短训班。面向其他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体育项目培训班。在全民健身的今天,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感到锻炼的盲目及内容的匮乏,希望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练来指导。而高校作为社会上场地和师资都属于一流的场所,恰好能弥补这一市场空缺,达到资源的互补与共享。高校虽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可以在社会上扩大影响力,无形的为学校做了宣传还有了一定的创收,大大的增强了高校体育俱乐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在承接比赛和培训的同时,教师可以从教学俱乐部中抽取裁判能力较强的学生担当裁判,还可以从竞技性俱乐部中抽取高水平学生辅助教师从事培训助教工作,这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中继续进行锻炼,他们的习惯行为还将影响到其家庭、单位、行业体育的开展。高校体育俱乐部与社会接轨,促使高校体育向社会化、生活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使高校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
要切实保证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需要实地考察,调研,从管理方面人手,加强深入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摆正高校体育位置,完善体育教育理论体系。
第四,转变学生传统的体育锻炼观念,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正常的体育课可能满足不了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他们渴望了解的更深,学习到更全面的运动技能,所以高校体育俱乐部就应运而生了。它不局限于正常的课堂常规,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为出发点,使学生爱上这项运动。例如可以通过观看一些经典的体育赛事,使学生先体会到体育带来的激情,再让他去学习这项体育技能,学习效果可能会有很大不同。所以高校体育俱乐部更规范更系统的发展将会是高校体育课程之外的一个重要补充途径。
第五,全面开展我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目前我校的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单一,只有男篮、女篮、女网。应借助俱乐部的开展加强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建立各个单项的校队,制定长期的运动计划,积极参加省市以及全国运动会比赛,只有比赛才能使队员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对项目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学类俱乐部也可以组织一些规则放宽的教学趣味比赛,增加课堂的娱乐性,也可以为竞技类俱乐部储备运动人才。
5结语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服务对象是全校师生,还可以面向社会大众。利用高校的体育人才及体育设施的优势,利用课余时间面向社会。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并且承办企事业单位的单项、综合比赛赛事,以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学校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