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陆游与辛弃疾的闲居之作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83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陆游、辛弃疾生活在内忧外患严重的南宋,但是壮志难酬,这是他们选择闲居的主要原因。二人在闲居期间的诗词,体现出他们闲适的心境和深刻的爱国之情。他们闲居时的作品始终蕴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感,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陆游;辛弃疾;农村画卷;悲剧色彩
  作者简介:徐培培(1994-),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1
  一、从壮志难酬到无奈闲居
  陆游与辛弃疾都生活在民族危机严重的南宋,面对强大的外敌和内部的混乱,南宋统治者大都奉行保全政策,主张“议和”,偏安一方。这就造成了统治集团沉湎于享乐腐化的生活,不關心国家危亡的处境,而且打击一直主张“收复中原”的陆游、辛弃疾,置他们的爱国情怀于不顾。真可谓“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陆游、辛弃疾怀着一腔爱国热血,想要出师北伐,收复中原,却几度沉浮宦海,不得重用。他们的心中的报国无门之感可想而知,例如陆游《月下醉题》:
  黄鹄飞鸣未免饥,此身自笑欲何之。闭门种菜英雄老,弹铗思鱼富贵迟。
  生拟入山随李广,死当穿冢近要离。一樽强醉南楼月,感慨长吟恐过悲。
  这首诗前四句写诗人自己闲居的境遇,首联以“黄鹄”自比,一心为国,想要收复失地,如今却只能够“闭门种菜”,感叹“英雄”空有一身报国之志。陆游以“英雄”自命,可见其心中承受多大的失望。颈联中的“随李广”、“近要离”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感和甘愿为国而死的慷慨之情。尾联则描述以醉酒来消解心中的悲伤,但又恐“过悲”而无法解脱,更添辛酸之情。[1]同样身为主战派的爱国将领辛弃疾,亦有此种境遇。想起如今沦陷的家园,不能亲手夺回,大丈夫心中无限悲凉。正如他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南宋朝廷无力抵抗,一路南逃,其间隆佑太后曾逃至江西造口。辛弃疾如今站于此地,心中愤慨自难平静,想要收复失地,却是“可怜无数山”。[2]不只是因为外敌的强大,更包括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迂腐、胆小怕事,但这些挡不住他的报国之心。然而时局终究未可乐观,愁绪浮上心头。可能选择闲居是对于他们最好的慰藉。
  二、农村生活的闲适与恬淡
  陆游生逢两宋之交,少时随父南逃,自幼就经受祖国被侵略的痛苦,常有北伐收复失地之心。然而由于主张北伐,仕进随着主战派的进退而变化,期间更是多次回归乡野。例如他早期被罢归故里的诗歌《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首联写在家乡体会到丰收之年的喜悦,以及农人的热情好客。道出了淳朴厚重的民俗民风。颈联明快清丽,仿佛可以身临其境,走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忽然,眼前一亮,在那柳暗花明之地有几间农舍。心中惊喜,不言而喻。紧接着由山水风景描绘进入描摹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表示但愿从今以后能时不时的月下叩门,与老农闲话家常。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位与热爱家乡,喜爱纯真质朴农人的诗人形象。辛弃疾也有一首与之相似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这首词写词人悠闲地走在黄沙道上,一轮明月渐渐挂上树梢,喜鹊被吓得扑扇着翅膀飞离了树枝。一个“别”字,形象生动,表现出词人浓厚的趣味。清风和着蝉鸣回响在夜空之中,以动衬静,更显当时的宁静清幽。细听,稻田里的蛙叫声一阵阵传入耳中,唤醒了独自陶醉的词人。远远的“七八个星”和明月都不见了踪影,只觉得脸颊被打湿,很快暴雨将至。词人急欲寻求避雨之所,当转过溪桥,茅屋忽现,心中万分欣喜。[3]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要表达的兴奋感看似极为相似,但陆游所感更有深意。《游山西村》写于孝宗乾道三年,在此之前,陆游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而被投降派弹劾,排挤出朝廷,回到家乡。诗人心中当然愤慨。回想起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乌烟瘴气,家乡的淳朴更能宽解内心的痛苦。虽然诗人内心仍有激愤,但终究未对南宋朝廷失去信心,激扬的爱国之心常在,相信国家的前途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寓意深远。
  三、郁结于闲适之中的悲剧色彩
  陆游和辛弃疾,可以说他们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危着想,即使是赋闲乡间、闲居朝外。他们闲居的生活看似悠闲、舒适,可是内心深处却有一股永不会消失的爱国热情。只要皇帝的诏书一到,他们会立即整装待发,尽管可能已经预料到是失败的结局,却还是义无反顾,永远抱有一丝希望。当他们不被启用时,只能靠强颜欢笑来排解内心的无奈、愤懑与痛苦。而此时那乡野的闲适,无不给他们带来些许安慰与欢笑,可是那笑容背后怎又不预示着心中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他们的赤子之心受到的打击,一次比一次沉痛,最后终将是郁郁而终的悲剧。
  参考文献: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陆游诗文鉴赏辞典[M].第1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64-65.
  [2]于丹著.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M].第1版.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221-222.
  [3]杨晓影著.千里清秋,风流常在:辛弃疾的词与情[M].第1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97-99.
  [4]刘江.稼轩闲居时期词作新探——兼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分期[J].上饶师专学报,1993(02):81.
其他文献
摘 要:18世纪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与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是中外文学史上不朽的著作。这两部作品分别代表了一个时代,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最为打动人心的是两部作品中的主要女性人物——林黛玉和简·爱。她们身世相近,都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女;她们性格相似,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特立独行的叛逆精神;她们有着相似的爱情观,都追求纯真美好的爱情。本文拟从
龙须藤为豆科苏木亚科羊蹄甲属植物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Benth.)Benth)的干燥藤茎,是治疗风湿痹痛、中风偏瘫等症的中药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龙须藤及其提取物龙须藤
《红楼梦》对辽宁少数民族文学影响深远.辽宁清末蒙古族作家尹湛纳希创作的《一层楼》及其续书《泣红亭》和现代作家陶明濬创作的《红楼梦别本》、清代蒙古族红学家哈斯宝和
摘 要:从“童心说”的背景出发,简要介绍了“童心说”的主要内容,阐述了“童心说”对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绝假存真;有为而发;朴素自然;发展变化;当代意義  作者简介:孙勇(1972-),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论、文化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2  一、童心说提出的背景  明
摘 要:苏轼是生活的美学家,是一个十足的“乐天派”,既经顺境,复历逆境,咀嚼尽了人生种种况味。然而苏轼之所以为苏轼的关键在于:遭受无数的政治风波与人生挫折后所熔炼出的旷达敦厚的性格,正在于他在遭受了无数的政治风波与人生挫折之后,既没有悲愤厌世,也没有消极遁世,并以此为坚守,在他飘摇不安的际遇中“吟啸徐行”、“以天地胸怀来处理人间事务”。  关键词:苏轼;随物赋形;和  作者简介:冉阳(1984-)
张家口市桥西区,矗立着一所名闻遐迩的博爱医院。更令人称奇的是这所医院的院长和创建者孙增耀竟是位盲人。 80年代初,为安排盲残人就业,张家口市政府、市民政局确定办盲人按摩门
历来对矿物浮选的研究者重于影响浮选的诸多因素方面.有些因素与矿物的种类、矿物的解高度(不论如何定义)、溶液的化学性质和浮选药剂有关.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常使人怀
唐诗是中华瑰宝,英-译旨在传扬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很多唐诗素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称,其意境的再现便至关重要.意境是唐诗的灵魂,如不能向读者传达这精华部分,好比
目的:人参属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从根、茎中提取出的提取物含有人参总皂苷,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等作用。然
摘 要:苏轼以及它的作品为中国古典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苏轼的词风既豪放又婉约,既抒发了伟大的思想抱负,也表达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这与他的人品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苏轼的词中,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兼而有之,这其实也浓缩了它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以及超凡的人生智慧。本文由苏轼的人生际遇入手,对其词风进行了赏析,希望能够引导更多人学习并且感悟苏轼的人生智慧。  关键词:苏轼;人品;际遇;词风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