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札记四则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you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原生年说郭沫若先生在《屈原研究》第一节《屈原身世及其作品》中论屈原的生年说:他(屈原)的生卒年月日见于《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他是生子太岁在寅的那年正月的庚寅。据《吕氏春秋·序意篇》言:“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知道西纪前二三九年是申年。推数上去,前三四一年的楚宣王二十九年(周显王二十八年)孩是寅年,但那年的正月小,庚申朔(据日本新城新
其他文献
《四川日报》1992年2月份刊登了一个叫周吉芬的单身母亲写的作品。周吉芬原是个芭蕾舞演员,现在是女性文学作家。
近年来,吴为山教授提出的“写意雕塑论”及其写意雕塑创作,引起了海内外雕塑界和学术界瞩目并给予高度评价。
在大英博物馆陈列有米开朗基罗的一件小泥塑稿,约莫五公分,可是那肌肉、骨骼及腕关节、膝关节的准确与肯定的所呈现出的悲剧力量在娴熟的手法——每块指压、指推、指捏的运动中,在体积、结构、节奏的模糊中却清楚地凸现出来。这件泥稿的背、腿及扭曲的上身使人们油然与那惊世的《奴隶》相联系。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
近些年,我走了欧美数十家大博物馆。有趣的是在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绘画与雕塑之间常常找到一些在意念、形式上相近、相似,甚至几乎相同的作品。是继承,是暗合,是融通?无论是偶然或是必然,它不能不予我们以思考,是否在这些文化现象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于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人的共同的心理结构?!
吕微:近年国内学界连续完成了多部研究《山海经》的专著:叶舒宪、萧兵、郑在书《山海经的文化寻踪——想象地理学与东西文化碰撞》,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刘宗迪《论<海外经>与<大荒经>与上古历法月令制度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那个季度的调查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从1994年1月启动。四川I省民族研究所拒绝向我发邀请。他们觉得我到那时还没有兑现我应该做的礼尚往来:既没争取到大笔资助,也没把所长们弄到美国交流一番。我那些做中国研究的美国同行听说此事,虽不感意外却都怒火中烧,觉得中国人太不讲信用。
期刊
期刊
敖包也被称作“鄂博”,是固定地点堆起的石堆,一般位于高地、山口、交叉路口等处,被当作当地的守护神和地神的神祠,享受特别的崇拜和祭祀。蒙古人的敖包祭祀源远流长。在萨满教思想的范畴内,敖包被当作是本地神灵的所在地和汇合处。罗布桑却丹曾说:“从前,在蒙古地区还不存在喇嘛教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