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暑期国防生军政课教学,对培养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和政治敏锐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一些方面的原因,在实践操作中还有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急需突破现有军政理论教学模式的套路,科学论证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机制,确保国防生在掌握军事基本技能的基础之上,快速成长为对接部队任职需要,具备发展潜力的新型军事人才。
【关键词】暑期 国防生 军政课 教学
目前,依托地方普通高校培养具有信息化素养的国防生,是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关键所在。多年以来,国防生军政培养一直坚持走开暑期依托基地进行集训和下部队代职见习的路子,其中,利用暑期依托基地开展军政课教学,对于促进国防生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但由于一些原因,在实践的具体过程当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训练效果,没有为后期的部队代职见习和岗位任职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合理规划,科学施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军政课程体系,是国防生暑期集中集训效果的有力保证。
一、现有暑期军政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部队实际需求相脱节
现有的军政课课程设置总体来说,能够满足国防生暑期集训的基本要求,对于国防生了解军队基本知识,提升政治素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过分突出基础理论教学,在短短25天集训时间内,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课目多、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在内容安排上不管是军事理论课,还是政治理论课,都过多地聚焦传统,纠缠于概念,一般在“先进性”、“必要性”上阐述的过多过细,而在涉及到“怎么办”环节时往往戛然而止。长此以往,按照传统评价体系出发,国防生所谓的“军政素养”基本过硬,但是在对接部队方面,认知和跟踪世界先进军事理论和实践方面则有所缺失。不能更好地适应部队的实际情况,不能自主能动地思考“打赢”问题,墨守成规,手足无措。
2.实践性环节设置缺失,没有浓厚的“实战”背景
目前,国防生开设的军政课程,涉及到实践课模块,主要以体能和基本技能等共同基础课目为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足国防生“军味”不浓的短板,但客观而言,当前国防生的思想活跃,知识储备丰富,接受能力强,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单一重复的基础课目练习对于军人基本素质的养成固然重要,然而却不利于国防生尽快对接部队见习需求,不能有效适应部队的工作需要,对部队没有理性客观的认识,从而易使赴部队代职流于形式,无形中也埋下了隐患,增大了矛盾。
二、优化暑期国防生军政课教学的思路
国防生军政训练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暑期,是衔接二年级暑期奔赴部队见习的中间环节,承训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该批次国防生是否能够快速适应部队、融入部队,因此,针对近年来暑期国防生军政课教学实践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就是提升国防生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1.科学论证课程设置,增强内容教学的针对性
国防生毕业的最终去向是基层部队,培训的指向性十分明确,远景目标就是满足岗任职的需要,近期亟待解决的就是来年下部队代职见习如何更快更好的融入基层部队的问题。因此,在课程体系上,就必须依托部队的基层特点优化内容体系,部队“有什么”我们就“讲什么”,部队“怎么训”我们就“怎么教”,一定要使国防生对部队既要有全景性的了解,也要有细节性的把握,满足和贴近部队的实际工作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在内容设置上,要科学划分军政课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按照“突出实践课技能训练为主”的原则,合理论证规划各门课程的开设与否。在理论课的讲授方面,要充分了解国防生大一在校期间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重复的不讲、概念性的少讲,要具备发散性的教学思维,多贴近军事前沿,多跟踪军事热点,在激发国防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实践课的教学方面,在确保训练效果的基础上,减少基础科目的重复性、巩固性教学如队列训练,围绕着代职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培养学员的组织训练能力,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基层部队完成对接。
2.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国防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军政课教学上,以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为主,要紧贴国防的生长规律和成才特点,精讲多练。必要时候也可以翻转课堂,通过预设问题,诱发思考,互动讨论,总结归纳等环节,使学员彻底摆脱理论教学的固有模式,在掌握理论要点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学会应对和处理部队面临的一般性问题,学会思考和认识当前较为复杂的军事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开拓国防生的军事视野,适当具备一定的宏观意识和大局意识,初步具备一定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此外,根据新兴媒体的特点,还可以主动开设网络课程,录制微课程,采取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3.灵活确立评价方法,科学衡量国防生的军政素质
国防生的军政课教学方面,理论部分大部分为基础理论性教学,部分内容设置与在校期间有所重复,所以在考试评价上可以不做教条性限制,进行硬性的闭卷或者机考。在具体实施环节可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选取一些热点“涉军”问题,引导学员思考发言或者撰写小的体会文章,继而考察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运用情况。
在实践课训练考核方面,可以适当减少对单一项目的分类考核,合理设置简单的“实战”背景,通过多环节的连续考核,锻炼学员对复杂情况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
【关键词】暑期 国防生 军政课 教学
目前,依托地方普通高校培养具有信息化素养的国防生,是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关键所在。多年以来,国防生军政培养一直坚持走开暑期依托基地进行集训和下部队代职见习的路子,其中,利用暑期依托基地开展军政课教学,对于促进国防生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但由于一些原因,在实践的具体过程当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训练效果,没有为后期的部队代职见习和岗位任职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合理规划,科学施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军政课程体系,是国防生暑期集中集训效果的有力保证。
一、现有暑期军政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部队实际需求相脱节
现有的军政课课程设置总体来说,能够满足国防生暑期集训的基本要求,对于国防生了解军队基本知识,提升政治素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过分突出基础理论教学,在短短25天集训时间内,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课目多、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在内容安排上不管是军事理论课,还是政治理论课,都过多地聚焦传统,纠缠于概念,一般在“先进性”、“必要性”上阐述的过多过细,而在涉及到“怎么办”环节时往往戛然而止。长此以往,按照传统评价体系出发,国防生所谓的“军政素养”基本过硬,但是在对接部队方面,认知和跟踪世界先进军事理论和实践方面则有所缺失。不能更好地适应部队的实际情况,不能自主能动地思考“打赢”问题,墨守成规,手足无措。
2.实践性环节设置缺失,没有浓厚的“实战”背景
目前,国防生开设的军政课程,涉及到实践课模块,主要以体能和基本技能等共同基础课目为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足国防生“军味”不浓的短板,但客观而言,当前国防生的思想活跃,知识储备丰富,接受能力强,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单一重复的基础课目练习对于军人基本素质的养成固然重要,然而却不利于国防生尽快对接部队见习需求,不能有效适应部队的工作需要,对部队没有理性客观的认识,从而易使赴部队代职流于形式,无形中也埋下了隐患,增大了矛盾。
二、优化暑期国防生军政课教学的思路
国防生军政训练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暑期,是衔接二年级暑期奔赴部队见习的中间环节,承训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该批次国防生是否能够快速适应部队、融入部队,因此,针对近年来暑期国防生军政课教学实践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就是提升国防生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1.科学论证课程设置,增强内容教学的针对性
国防生毕业的最终去向是基层部队,培训的指向性十分明确,远景目标就是满足岗任职的需要,近期亟待解决的就是来年下部队代职见习如何更快更好的融入基层部队的问题。因此,在课程体系上,就必须依托部队的基层特点优化内容体系,部队“有什么”我们就“讲什么”,部队“怎么训”我们就“怎么教”,一定要使国防生对部队既要有全景性的了解,也要有细节性的把握,满足和贴近部队的实际工作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在内容设置上,要科学划分军政课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按照“突出实践课技能训练为主”的原则,合理论证规划各门课程的开设与否。在理论课的讲授方面,要充分了解国防生大一在校期间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重复的不讲、概念性的少讲,要具备发散性的教学思维,多贴近军事前沿,多跟踪军事热点,在激发国防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实践课的教学方面,在确保训练效果的基础上,减少基础科目的重复性、巩固性教学如队列训练,围绕着代职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培养学员的组织训练能力,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基层部队完成对接。
2.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国防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军政课教学上,以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为主,要紧贴国防的生长规律和成才特点,精讲多练。必要时候也可以翻转课堂,通过预设问题,诱发思考,互动讨论,总结归纳等环节,使学员彻底摆脱理论教学的固有模式,在掌握理论要点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学会应对和处理部队面临的一般性问题,学会思考和认识当前较为复杂的军事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开拓国防生的军事视野,适当具备一定的宏观意识和大局意识,初步具备一定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此外,根据新兴媒体的特点,还可以主动开设网络课程,录制微课程,采取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3.灵活确立评价方法,科学衡量国防生的军政素质
国防生的军政课教学方面,理论部分大部分为基础理论性教学,部分内容设置与在校期间有所重复,所以在考试评价上可以不做教条性限制,进行硬性的闭卷或者机考。在具体实施环节可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选取一些热点“涉军”问题,引导学员思考发言或者撰写小的体会文章,继而考察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运用情况。
在实践课训练考核方面,可以适当减少对单一项目的分类考核,合理设置简单的“实战”背景,通过多环节的连续考核,锻炼学员对复杂情况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