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课堂课程资源的激发关键在于教师的预设,教师擅于在课堂教学中巧用问、讲、读、练。充分发挥历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巧妙设问;讲述,讲究一些语言技巧,卖些关子,运用一些细节材料,将历史课讲生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随堂练习,巩固所学,也是个激发的好方法,练,能发现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导致了新的课程因素的出现,由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而“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四因素的整合需要教师的积极投入。我们期待意外生成的闪现,但催生一些意料生成显得更加实在,一节课要讲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基本上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这样循序渐进地教学更加有实效。
1问得巧妙
充分发挥历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巧妙设问,通过“对话想像”的方式让学生“神入”历史,有利于意料生成的出现。在遵循一些同志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式教学的原则的基础上(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八期吴艳红的《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不断地、适时地提出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解决疑难的欲望,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在本节教学的小结阶段,在回顾了本节知识之后,问:“假如你是商鞅变法时的秦国的一位农民,当听到商鞅之死时,会有怎样的想法?”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是一个采用新情境,从小切口来考查训练学生答题能力的开放式的题目,而且能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我设想学生可能有三类想法:“可惜”、“活该”和“关我甚事”,并预想每一类大致的理由。我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紧张地思考起来,之后窃窃私语,跃跃欲试。学生回答非常积极,还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生成。大家都觉得有话讲,且都说得有根有据。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课后还有同学翻阅本单元的资料想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个活动,大家对商鞅变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从一个小切口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能够明显感受到评价人物、事件的复杂性,看问题也能深刻一些,受到了较好的教育。
2讲得精彩
历史课离不开教师的讲述。讲究一些语言技巧,卖些关子,运用一些细节材料,将历史课讲生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有利于意料生成的出现。本课中,我在绘声绘色地讲述商鞅面对贵族保守势力的抵制破坏,毫不退缩,动用严刑重法坚决打击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就无不侧耳倾听,好像黥刑、劓刑施于他们身上一般,有学生不禁“啊”的一声叫了出来,又连忙缩头并捂住自己的嘴。脑海起了波澜显而易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诸如“是这样吗?”“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会举手询问,有学生可能会课后寻找资料,自己去解决这类疑问。这是一个将书本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的过程。教师要多查阅资料,占有尽可能多的材料,考虑学生的一些想法,将课上得动听,也以备咨询。
3读得有味
现在考试,增加了大量的图文资料,材料解析题占了半壁江山。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解析资料的能力。教师有必要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引领学生去学习。李政道说得好:“好奇心很重要,有了好奇心才能敢提出问题。”现代社会是个读图时代,图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容易吸引人的注意,触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们都有体会,看到精彩图片都会仔细瞧瞧。我们也有体会,看到精彩短文会研究一番。教师有必要寻找一些有趣味、有内涵、有深意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上课时阅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神入”历史。教师借助图文资料,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使其置身于历史的氛围中,理解历史。通过阅读图文资料,激发出意料生成课程资源应是很正常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最终目标,让学生依据它确定具体学习目标。如阅读历史想像画《商鞅与旧贵族势力论战》及旁边文字,让学生明确这儿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探究商鞅变法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学生正常会找出这样几点吧:1.商鞅的坚持不懈;2.秦孝公的支持;3.变法顺应形势等。学生们自己一般都能先后得出答案。这体现了自主学习的几个特点: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本课的“资料回放”中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这儿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掌握商鞅变法的效果。学生读图文资料时候,会有怎样的思维活动呢?一般学生会有哪几种看法呢?教师应先设想一下。
4练得恰当
随堂練习,巩固所学,也是个激发的好方法。练,能发现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在《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文中写道:“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我们教师尽可以安排一些开放式的、让学生努力一点就能解决的题目,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其让学生互相对答案,不如让他们合作探讨。本课我让学生练习书后的阅读与思考题。我将学生按照座位的前后分成若干小组,合作来做练习,学生将答案写在草稿本上。在预设时我就考虑,学生在练习中会有哪些障碍呢?文字不识,语句不懂,还是答题的思路没有找到?善思考、有疑问的同学从他的眼睛都可以看出来,我就请这些学生来回答问题,遇到欲言又止的地方适当地进行点拨。我当堂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
教学过程中意料生成课程资源的特性决定了我们要善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实施预设和利用这种课程资源,若教师教学机智不够或意识不到这种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及其教育价值就会瞬间流失。激发之后,有时学生激而不发,教师就要灵活变通;出现意外生成也很正常,应视情况合理利用;出现意料生成,教师应像爱护幼苗一样倍加呵护。对待学生的反应,既采用鼓励性评价,又不放弃否定性评价。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导致了新的课程因素的出现,由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而“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四因素的整合需要教师的积极投入。我们期待意外生成的闪现,但催生一些意料生成显得更加实在,一节课要讲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基本上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这样循序渐进地教学更加有实效。
1问得巧妙
充分发挥历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巧妙设问,通过“对话想像”的方式让学生“神入”历史,有利于意料生成的出现。在遵循一些同志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式教学的原则的基础上(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八期吴艳红的《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不断地、适时地提出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解决疑难的欲望,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在本节教学的小结阶段,在回顾了本节知识之后,问:“假如你是商鞅变法时的秦国的一位农民,当听到商鞅之死时,会有怎样的想法?”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是一个采用新情境,从小切口来考查训练学生答题能力的开放式的题目,而且能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我设想学生可能有三类想法:“可惜”、“活该”和“关我甚事”,并预想每一类大致的理由。我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紧张地思考起来,之后窃窃私语,跃跃欲试。学生回答非常积极,还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生成。大家都觉得有话讲,且都说得有根有据。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课后还有同学翻阅本单元的资料想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个活动,大家对商鞅变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从一个小切口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能够明显感受到评价人物、事件的复杂性,看问题也能深刻一些,受到了较好的教育。
2讲得精彩
历史课离不开教师的讲述。讲究一些语言技巧,卖些关子,运用一些细节材料,将历史课讲生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有利于意料生成的出现。本课中,我在绘声绘色地讲述商鞅面对贵族保守势力的抵制破坏,毫不退缩,动用严刑重法坚决打击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就无不侧耳倾听,好像黥刑、劓刑施于他们身上一般,有学生不禁“啊”的一声叫了出来,又连忙缩头并捂住自己的嘴。脑海起了波澜显而易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诸如“是这样吗?”“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会举手询问,有学生可能会课后寻找资料,自己去解决这类疑问。这是一个将书本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的过程。教师要多查阅资料,占有尽可能多的材料,考虑学生的一些想法,将课上得动听,也以备咨询。
3读得有味
现在考试,增加了大量的图文资料,材料解析题占了半壁江山。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解析资料的能力。教师有必要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引领学生去学习。李政道说得好:“好奇心很重要,有了好奇心才能敢提出问题。”现代社会是个读图时代,图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容易吸引人的注意,触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们都有体会,看到精彩图片都会仔细瞧瞧。我们也有体会,看到精彩短文会研究一番。教师有必要寻找一些有趣味、有内涵、有深意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上课时阅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神入”历史。教师借助图文资料,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使其置身于历史的氛围中,理解历史。通过阅读图文资料,激发出意料生成课程资源应是很正常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最终目标,让学生依据它确定具体学习目标。如阅读历史想像画《商鞅与旧贵族势力论战》及旁边文字,让学生明确这儿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探究商鞅变法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学生正常会找出这样几点吧:1.商鞅的坚持不懈;2.秦孝公的支持;3.变法顺应形势等。学生们自己一般都能先后得出答案。这体现了自主学习的几个特点: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本课的“资料回放”中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这儿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掌握商鞅变法的效果。学生读图文资料时候,会有怎样的思维活动呢?一般学生会有哪几种看法呢?教师应先设想一下。
4练得恰当
随堂練习,巩固所学,也是个激发的好方法。练,能发现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在《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文中写道:“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我们教师尽可以安排一些开放式的、让学生努力一点就能解决的题目,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其让学生互相对答案,不如让他们合作探讨。本课我让学生练习书后的阅读与思考题。我将学生按照座位的前后分成若干小组,合作来做练习,学生将答案写在草稿本上。在预设时我就考虑,学生在练习中会有哪些障碍呢?文字不识,语句不懂,还是答题的思路没有找到?善思考、有疑问的同学从他的眼睛都可以看出来,我就请这些学生来回答问题,遇到欲言又止的地方适当地进行点拨。我当堂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
教学过程中意料生成课程资源的特性决定了我们要善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实施预设和利用这种课程资源,若教师教学机智不够或意识不到这种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及其教育价值就会瞬间流失。激发之后,有时学生激而不发,教师就要灵活变通;出现意外生成也很正常,应视情况合理利用;出现意料生成,教师应像爱护幼苗一样倍加呵护。对待学生的反应,既采用鼓励性评价,又不放弃否定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