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让更多教师开始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具有综合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具有奠基作用。尤其是高段阅读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意识的发展。当下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授课理念、引导方式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自立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相应有效对策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语文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指出学生通过阅读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相应的判断[1]”。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中小教学衔接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创新施教方式是较为必要的。其中,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造成学生学生阅读兴趣低迷、阅读流于表面—
1、简析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
首先,教师的阅读引导方式存在问题。在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中,阅读教学仅限于传统的讲解文本,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会令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课堂要求的分析段落大意的要求,忽略了文本的意境之美。学生便只能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完成学习,不能从根本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也没有从中获得提高和满足感。
其次,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并没有设计针对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便会照本宣科,学生得不到针对性的训练,其未掌握阅读技巧,阅读学习流于表面。
再次,阅读教学缺乏多样性。在以往教学中,无论任何文体的文本教学,语文阅读都是阅读、分析、写作的机械循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传统授课方式很多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教学的需求,学生在定式教学中很容易被转移兴趣点,造成阅读效果欠佳。
2、浅议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
小学高年级学生多在十二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同时也较为贪玩,教学管理难度更大:一方面,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高年级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相较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学生的自控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随着科技、娱乐活动的增加,学生更需要有效引导[2];另一方面,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容量相对较大。高年级教学已经逐渐实现了与初中接轨,除了往常的语文数学教学之外,对于英语、自然科技等知识的教学任务也开始逐渐增加,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便需要更多时间。
3、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新课改的核心,便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为此,阅读教学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视角推进,使其具有阅读兴趣,能够主动涉猎更多经典读物,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良好的语文素养。为此,教师可尝试:
3.1阅读教学情境化
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它符合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是语文教学的特色之一。“体验式”阅读教学是落实小学语文学科素养、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中,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包括四个环节:前奏——初读入情,在经验激发中体验;序曲——品读动情,在品词析句中体验;高潮——赏读抒情,在美读成诵中体验;尾声——悟读延情,在拓展升华中体验。通过创设阅读情境,能够很好地避免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根据对文章的判断,由教师引导,通过引用其他经典朗读,或讲小故事的方式将课堂气氛调节到贴合文章,然后对阅读理解中的疑难部分,例如生僻字、长句子进行讲解,随后让学生自行学习,最后通过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
3.2阅读教学生活化
任何文章的创作,都是基于作者的实际生活背景。通过对阅读课文生活化,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小学生由于心智尚不成熟,生活阅读、社会经验比较有限,对很多作者的写作背景都难以理解,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联想,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深意。例如:在学习与父爱有关的文章时,就可以让学生各自讲一个父亲所作的感动自己的小故事,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带着与作者相似的心境,使其走进文本、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3阅读教学更丰富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兴趣容易被活动所吸引,而对测验和评价不感兴趣。教师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特长,并获得积极的反馈。对于阅读能力的评价,不应该单单通过考试的形式,日常测验之外应该组织多种比赛、演讲等对综合能力的测评,注重对学生的立体性评价,以更加全面的视角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成果。在考试制度的设计上,也不单一局限对书本知识的考核,允许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从思想性、人文性上增加考试的侧重,弱化答题定式,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和意见表达,对言之成理的个性化答案,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
3.4注重课外阅读延伸
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性。这种差异在阅读中也会有明显表现。例如:有的学生喜爱历史题材的读物,在《将相和》学习后,教师便可引导这一部分学生阅读《史记(少儿版)》、《春秋战国故事》;有的学生对动植物感到好奇,教师便可以推荐其阅读《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有的学生具有冒险精神,教师便可以让其阅览《鲁滨孙漂流记》等,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标注、记录阅读感受,以促进高段学生阅读的不断升级。
4、结语
总之,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应具有创新施教的能力,做好阅读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应具有生本意识,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注重阅读与习作的融合。从而,构建高效阅读课堂,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5):24.
[2]孙天萌.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教育,2019(7):15.
[3]杨俊荷.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渗透路径[J].内蒙古教育,2019(7):83.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语文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指出学生通过阅读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相应的判断[1]”。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中小教学衔接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创新施教方式是较为必要的。其中,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造成学生学生阅读兴趣低迷、阅读流于表面—
1、简析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
首先,教师的阅读引导方式存在问题。在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中,阅读教学仅限于传统的讲解文本,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会令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课堂要求的分析段落大意的要求,忽略了文本的意境之美。学生便只能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完成学习,不能从根本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也没有从中获得提高和满足感。
其次,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并没有设计针对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便会照本宣科,学生得不到针对性的训练,其未掌握阅读技巧,阅读学习流于表面。
再次,阅读教学缺乏多样性。在以往教学中,无论任何文体的文本教学,语文阅读都是阅读、分析、写作的机械循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传统授课方式很多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教学的需求,学生在定式教学中很容易被转移兴趣点,造成阅读效果欠佳。
2、浅议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
小学高年级学生多在十二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同时也较为贪玩,教学管理难度更大:一方面,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高年级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相较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学生的自控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随着科技、娱乐活动的增加,学生更需要有效引导[2];另一方面,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容量相对较大。高年级教学已经逐渐实现了与初中接轨,除了往常的语文数学教学之外,对于英语、自然科技等知识的教学任务也开始逐渐增加,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便需要更多时间。
3、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新课改的核心,便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为此,阅读教学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视角推进,使其具有阅读兴趣,能够主动涉猎更多经典读物,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良好的语文素养。为此,教师可尝试:
3.1阅读教学情境化
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它符合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是语文教学的特色之一。“体验式”阅读教学是落实小学语文学科素养、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中,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包括四个环节:前奏——初读入情,在经验激发中体验;序曲——品读动情,在品词析句中体验;高潮——赏读抒情,在美读成诵中体验;尾声——悟读延情,在拓展升华中体验。通过创设阅读情境,能够很好地避免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根据对文章的判断,由教师引导,通过引用其他经典朗读,或讲小故事的方式将课堂气氛调节到贴合文章,然后对阅读理解中的疑难部分,例如生僻字、长句子进行讲解,随后让学生自行学习,最后通过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
3.2阅读教学生活化
任何文章的创作,都是基于作者的实际生活背景。通过对阅读课文生活化,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小学生由于心智尚不成熟,生活阅读、社会经验比较有限,对很多作者的写作背景都难以理解,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联想,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深意。例如:在学习与父爱有关的文章时,就可以让学生各自讲一个父亲所作的感动自己的小故事,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带着与作者相似的心境,使其走进文本、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3阅读教学更丰富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兴趣容易被活动所吸引,而对测验和评价不感兴趣。教师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特长,并获得积极的反馈。对于阅读能力的评价,不应该单单通过考试的形式,日常测验之外应该组织多种比赛、演讲等对综合能力的测评,注重对学生的立体性评价,以更加全面的视角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成果。在考试制度的设计上,也不单一局限对书本知识的考核,允许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从思想性、人文性上增加考试的侧重,弱化答题定式,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和意见表达,对言之成理的个性化答案,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
3.4注重课外阅读延伸
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性。这种差异在阅读中也会有明显表现。例如:有的学生喜爱历史题材的读物,在《将相和》学习后,教师便可引导这一部分学生阅读《史记(少儿版)》、《春秋战国故事》;有的学生对动植物感到好奇,教师便可以推荐其阅读《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有的学生具有冒险精神,教师便可以让其阅览《鲁滨孙漂流记》等,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标注、记录阅读感受,以促进高段学生阅读的不断升级。
4、结语
总之,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应具有创新施教的能力,做好阅读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应具有生本意识,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注重阅读与习作的融合。从而,构建高效阅读课堂,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5):24.
[2]孙天萌.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教育,2019(7):15.
[3]杨俊荷.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渗透路径[J].内蒙古教育,2019(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