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在初中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中考科目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做到这一点,现代化的技术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必不可少,而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看到信息技术的优势,找到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融合的途径,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4-0067-02
初中物理是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抽象难懂,学习上遇到一些困难,把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进行融合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好方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研究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不断研究新技术,积累教学的新手段,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让信息技术“点靓”初中物理课堂。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在当前的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机融合,更能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微观的粒子、不易观察的实验现象,都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化微观为直观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音频、动画、视频等资源对物理现象进行多角度的模拟演示,再加以准确讲解和引导,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
1.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
初中物理课堂的特点是从生活走向物理,再由物理走向生活,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并且善于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会生活,对生活中的现象有感性的认识。然而受传统教育、社会竞争的影响,初中生学业负担重,绝大多数时间用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对生活体会不深,对生活中的现象不能够准确理解,这对初中物理教学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弥补学生对生活观察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对生活现象有较为准确的认识。例如,“光的色散”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重点要让学生掌握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个知识虽然可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但是学生并不能准确把握。因此,教师还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光的色散现象,如,用动画模拟彩虹的形成过程以及展示出生活中色散现象的图片。再如,“连通器原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连通器”的三峡船闸运行过程的动画,利用动画向学生讲解三峡船闸是如何巧妙运用连通器原理来实现“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的通航功能的,这样的教学过程巩固加深了学生对连通器原理知识的理解,又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谓是一举多得。
2.有助于辅助实验教学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初中物理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能够动手完成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除了习题训练课,其余基本每节课师生都要接触到实验,或是教师的演示教学实验,或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然而,有些物理知識是不能通过实验直接展示出来的,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来模拟物理实验,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例如,“电流的形成”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大多数学生认为电流在生活中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但是看不见,也不能去摸。而利用传统教学和实验的方法都不便于进行演示,此时只有借助信息技术来模拟电流,将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模拟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知识点。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融合的有效途径
1.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当前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从开始的“PPT投影”的多媒体,到电子白板,再到现在的教学一体机,这些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技术越来越先进,如果教师不认真学习,就不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最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也难以在课堂上发挥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物理教学时,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规律: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坚持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时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体现其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检测并做出调整;再次要使用信息技术适度和高效的原则,信息技术的选用以物理知识点为本,也就是教学内容决定了采用何种信息技术手段,恰当地把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发挥出来。
2.课前精心制作课件,保证课堂使用效果
教师要想取得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良好效果,课前认真备课,认真制作课件是保障。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认真进行教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精心制作课件,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如果可以用实验代替,就不需要用课件展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时,教师所站的位置应该是大屏幕与讲台之间,这样才有利于操作和发挥出课件的效果。例如,八年级物理“浮力”这一内容教学中,阿基米德原理是其中的难点,为了有效解决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前笔者精心制作课件,在课堂上首先播放了一些关于浮力现象的画面,如气球在天空中漂浮,船只在海面上航行,潜水艇在海底上下沉浮,等等。让学生对浮力现象有个感性认识,然后过渡到船只的吨位,从而引入本节课的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再如,“压强”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学生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理解不深刻,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有趣的影片,比如用蜜蜂蜇人、蚊子叮人、胸口碎大石等细节镜头来导人教学内容,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学效果会得到保障。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教学信息来源
当前网络资源丰富多彩,有效运用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素质具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教师可下载优秀的课件或习题资源,再经过加工整理,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件。这样既能够节约时间,又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愉快学习,从而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网络资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对信息技术设备触手可及,对手机、平板电脑的运用十分方便。在初中物理学科中有很多优质资源,师生都可以下载相关的APP,注册后直接使用。教师可以通过相关APP布置作业,学生可以通过APP完成作业,并且能够即时得到答案和详解,如果遇到难题或不会做的题目,可以通过扫一扫功能得到详解步骤,非常适合自学。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当前的教学中不可缺少,其作为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使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使用水平,让其发挥出优势。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进行有效融合的新方法,不断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斯陌)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4-0067-02
初中物理是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抽象难懂,学习上遇到一些困难,把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进行融合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好方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研究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不断研究新技术,积累教学的新手段,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让信息技术“点靓”初中物理课堂。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在当前的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机融合,更能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微观的粒子、不易观察的实验现象,都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化微观为直观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音频、动画、视频等资源对物理现象进行多角度的模拟演示,再加以准确讲解和引导,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
1.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
初中物理课堂的特点是从生活走向物理,再由物理走向生活,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并且善于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会生活,对生活中的现象有感性的认识。然而受传统教育、社会竞争的影响,初中生学业负担重,绝大多数时间用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对生活体会不深,对生活中的现象不能够准确理解,这对初中物理教学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弥补学生对生活观察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对生活现象有较为准确的认识。例如,“光的色散”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重点要让学生掌握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个知识虽然可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但是学生并不能准确把握。因此,教师还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光的色散现象,如,用动画模拟彩虹的形成过程以及展示出生活中色散现象的图片。再如,“连通器原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连通器”的三峡船闸运行过程的动画,利用动画向学生讲解三峡船闸是如何巧妙运用连通器原理来实现“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的通航功能的,这样的教学过程巩固加深了学生对连通器原理知识的理解,又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谓是一举多得。
2.有助于辅助实验教学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初中物理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能够动手完成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除了习题训练课,其余基本每节课师生都要接触到实验,或是教师的演示教学实验,或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然而,有些物理知識是不能通过实验直接展示出来的,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来模拟物理实验,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例如,“电流的形成”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大多数学生认为电流在生活中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但是看不见,也不能去摸。而利用传统教学和实验的方法都不便于进行演示,此时只有借助信息技术来模拟电流,将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模拟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知识点。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融合的有效途径
1.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当前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从开始的“PPT投影”的多媒体,到电子白板,再到现在的教学一体机,这些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技术越来越先进,如果教师不认真学习,就不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最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也难以在课堂上发挥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物理教学时,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规律: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坚持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时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体现其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检测并做出调整;再次要使用信息技术适度和高效的原则,信息技术的选用以物理知识点为本,也就是教学内容决定了采用何种信息技术手段,恰当地把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发挥出来。
2.课前精心制作课件,保证课堂使用效果
教师要想取得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良好效果,课前认真备课,认真制作课件是保障。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认真进行教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精心制作课件,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如果可以用实验代替,就不需要用课件展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时,教师所站的位置应该是大屏幕与讲台之间,这样才有利于操作和发挥出课件的效果。例如,八年级物理“浮力”这一内容教学中,阿基米德原理是其中的难点,为了有效解决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前笔者精心制作课件,在课堂上首先播放了一些关于浮力现象的画面,如气球在天空中漂浮,船只在海面上航行,潜水艇在海底上下沉浮,等等。让学生对浮力现象有个感性认识,然后过渡到船只的吨位,从而引入本节课的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再如,“压强”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学生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理解不深刻,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有趣的影片,比如用蜜蜂蜇人、蚊子叮人、胸口碎大石等细节镜头来导人教学内容,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学效果会得到保障。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教学信息来源
当前网络资源丰富多彩,有效运用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素质具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教师可下载优秀的课件或习题资源,再经过加工整理,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件。这样既能够节约时间,又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愉快学习,从而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网络资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对信息技术设备触手可及,对手机、平板电脑的运用十分方便。在初中物理学科中有很多优质资源,师生都可以下载相关的APP,注册后直接使用。教师可以通过相关APP布置作业,学生可以通过APP完成作业,并且能够即时得到答案和详解,如果遇到难题或不会做的题目,可以通过扫一扫功能得到详解步骤,非常适合自学。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当前的教学中不可缺少,其作为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使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使用水平,让其发挥出优势。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进行有效融合的新方法,不断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