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蜗牛去散步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l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
  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相信好多人都听过台湾大学教授张文亮的散文《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的经验分享从这篇散文开始。
  我接手的这群孩子,就如同作家笔下的蜗牛。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有同样的体会。每次课堂提问都是老师的“单口相声”;每次家庭作业完成者都是凤毛麟角;每次新课讲授都像是“鸭子听雷”,一个问题抛出之后,课堂上常常是鸦雀无声……就像文中所说:“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就在这反反复复的“拉扯”过程中,我也像蜗牛一样,喘着气,累得筋疲力尽,而蜗牛却在原地看风景。我看到“蜗牛”跟不上我前进的步伐。我只能让自己慢下来,反思自己走过的每一步。我只好从培养孩子的基本语文能力入手。从“认真写字”到“课前有效预习”。在“漫步中”我知道了什么是跋涉的艰难;什么是“成功的喜悦”。
  语文课前的有效预习,我的语文课前有效预习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低年级段的重点是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组好新词。中年级段在承接低年级段的基础上,从字、词到句、段的预习。同时加上新课涉及的资料引申。在查资料过程中,学生最初是以原封不动到后来的删、减、归纳。这需要1到2个学期的积累过程。
  到了高年级段,有了低、中年级段积累,高年级的重点,放在了篇章与体裁分析上。《语文课时练》中的“自主探究”部分以及语文书中课后练习提示是孩子进行课文预习的“拐杖”。用好它,语文课就像在讲“评书”。每节语文课学生都有一种“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探究欲望。
  语文预习是一个大体系,需要老师的掌控。教无定法,每节课都有不同任务。重点说一下五年级的预习。学习《杨氏之子》就要了解《世说新语》;学习《金钱的魔力》就要了解《百万英镑》;学习有关四大名著的章节,不仅要了解四大名著,还要知道相关的成语,歇后语……五年级有一个单元是“综合性学习”。这一单元即与历史学科相联系,又不能脱离语文的学科特点。在预习时要指导学生了解文字的相关历史,信息传递的发展历史,不仅让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知识,还要去读书,去查资料,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学习语文。
  在漫步过程中,我终于闻到花香,听到了虫鸣,看到了转瞬即逝的艳丽风景。在与同事交谈中我看到了“蜗牛”的点滴进步,看到了他们身上的一点点小闪光点。我听到了他们悦耳的读书声,美妙的、自信的欢呼声。正如孩子在班会中所说:品社老师是最懂我们的老师,音乐老师是对我们不轻言放弃的老师……还有好多老师。在这里感谢各位同仁一路耐心地陪他们看风景。
  我班最有故事的“蜗牛”当是柴源同学。当领导领着瘦小的柴源与家长来到我班时,当时真的可以用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我是老师,也是家长,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的孩子,若是被拒之门外,作为家长,我又有何感想。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哪怕他是一个特殊的孩子。既然接手了,就要善待他。我把他当成一只长不大的小蜗牛。他饿了、生气了、我哄他去吃饭,给他买零食。每当发营养餐,他总是把自己的那份放在我的桌子上,“老师,给你的。”放学时还会重复这句话:“老师,把我的给你。”我这时才发现,还没有还给他这份营养餐。
  他们就是一只只慢行的蜗牛,不要急于让他们快速地前行,只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浇灌,每天都会收获不同的礼物。静待花开,他们的生命之花必将艳丽无比。
  我这时才体会到上帝的巧妙用心。他不是叫我牵着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着我去散步啊!
  善待自己,善待“蜗牛”,你必将欣赏到别样的风景。
  (作者单位:吉林省敦化市大蒲柴河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男人如果不在早晚高峰期穿正装挤地铁,就会被视为异类  确诊患有肉状瘤病那年,守一刚满30岁。这种病会令全身产生炎症细胞,肉芽会在各个器官之间游走、生长。守一在东京一家科技公司工作,每个月光加班时间就长达120个小时,生病后,他再也无法承受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结婚刚一年的他还没有孩子,为了不连累妻子喜代子,他提出了离婚。  但喜代子把他骂了一顿。“我出去工作挣钱,你好好待在家里养病。”她斩钉截铁地对丈
一  第一次见到那位老人时,我与她并排坐在一辆开往医院的公交车上。那时母亲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吉凶未卜,我心情糟糕透顶,一言不发。  车行至终点,老人忽然惊喜地叫我看:路边高树上花开得挤挤挨挨,风一吹,纷纷扬扬洒了半窗花瓣,她拈起一朵嫣红,笑逐颜开。在她的感染下,我的心也不禁松了下来。  第二次相见,还是在这趟车上,赶着去给住院的母亲送饭。车内拥挤不堪,心力交瘁的我腿软头晕,摇摇晃晃。忽然有人让座,
没有声音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听不到大自然的交响,感受不到声波承载的丰富情感,只有一片沉寂,无法打破的沉寂……  许智宏、周喜花夫妇,是新疆霍城县一对双胞胎聋童的父母。20多年来,他们致力于聋童特教,依靠自己摸索出来的语训方法成功教会了200多名各族聋童开口说话,使他们得以融入社会。  他们用爱唤醒沉默,让一个个孩子寂静的童年有了声响,让无言的花儿也能唱出欢乐的旋律。为了爱子发出的“第一声”  199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此,笔者将基于多年幼儿阅读指导经验,重点谈谈如何科学指导幼儿的阅读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有利于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大部分家庭都有书,可是适合幼儿阅读的书却很少。要让幼儿阅读,首先得买书。家长在买书时不能看见什么买什么,而是要参考教师的要求和孩子
算算,自從来到这个偏远的乡镇工作,已经有快3年没有回过老家了。尽管每年都还是有一两次回到老家所在的县城家里,但都因假期太短,加上总有各种应酬,故而一直没有机会回一趟老家。春节回家时,接到外婆的好几个电话,皆是让去老家玩之类,但也都简单搪塞过去了。再过了些时日,听母亲说起外婆不小心扭伤了大腿的事后,这才决定一定抽空去看看。  清明前夕,天气还算较好。我随手拿了点礼品,便和母亲一道搭车朝老家去了。一小
冯景兰冯友兰冯沅君  家,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起点,更是一个人的情感所在和精神牵挂。家风,是由家庭或家族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所构建的氛围,是建立在民族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中国学术界著名的“冯氏三兄妹”指的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地质学家冯景兰、著名文史专家冯沅君,他们是亲兄妹,三人都是一级教授,在中国教育界极其罕见,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贡献更是令人称道。兄妹三人同入
母亲去世一年多了。  在这之前我不论多忙,每月都必从香港返广州一两回,看望在那儿的老母亲。一个高龄老人,全身上下都有伤病,怕是时日无多了。我能多陪她一会儿是一会儿,哪怕只是坐在她身边沉默。  母亲去世时98岁,双目失明多年。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已不爱说话,听人说话也表情冷漠,常常就只是默坐,用十指去感触身边的事物,那事物通常是几张纸巾或一根牙签。她也只能凭着气息感觉其他人。我就一遍遍地揉摸她青筋纵横的
1941年,黄炎培先生在四川灌县创办了“都江实用职业学校”,他亲自担任都江实用职业学校的董事长。地点在今都江堰市丰都庙。这是一所面向农村的职业学校。后来在灌县,黄炎培“不送儿子读名校”而读职校的故事名噪一时,灌县都江实用职业学校的招生局面终于打开,招收的学生一期比一期多,为四川培养了许多农业实用技术人才。1947 年,黄炎培在延安和毛泽东主席在一起学校第一期生源稀少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当中十分普遍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进行血常规检验,对血液内细胞数量、分类和形态等分布情况进行观察,有利于实现疾病的诊断,同时也是临床患者疾病治疗中的重要辅助手段。在判断是否患有血液疾病、贫血和感染性疾病等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在接受血常规检验期间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相信许多人只知道在血常规检验之前需要维持空腹,对于其他的注意事项并不了解。  在接受血常规检验过程中,主要的注意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活动贯穿于小班幼儿一日生活的始末。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小班幼儿的生活活动,对小班幼儿身心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构建良好的生活活动环境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天性喜欢游戏。基于小班幼儿的特点,教师可以巧妙运用游戏的方式去培养小班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的自主性。比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