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与要求。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教师角色的评价标准不同,因而每个人心中的好教师也不尽相同。“责任”“专业”“调整”“热爱”是当下一个好教师所必备的素养。
【关键词】教师;教育;标准;素养
教师这个职业关乎学生的成长发展,连接民族的现在与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去衡量教师,因而每个人心中的好教师肯定是不尽相同的。晋代的袁宏在《后漢纪·灵帝纪》中有句名言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后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将这句话引用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师意为专门教授知识的老师,而人师则是用自己的行为、品性、言语影响学生的老师,在袁宏与司马光的心中,好教师肯定是他们笔下的“人师”。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陶行知先生心中,深厚的学养与高尚的品德是好教师的标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许多改变,提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古至今,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其评价标准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笔者以为,以下四个关键词是一个好教师所必备的素养。
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义务,选择成为教师就需要履行教师的职责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身上的责任,往小了说,那是每天认真批改作业,上好每堂课,关心每位学生的成长……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工作负责;往大了说,那是培养祖国未来的栋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责任,作为一种伟大的品格,它促使教师成长。
有人说:“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这句话简单而又深刻地表现出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或许有的教师刚入职时并不那么优秀甚至并不称职,但是最后能成为某一个学科领域的行家里手,恐怕“责任”二字起了一个较大的作用。责任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转化为教师的一种教育情怀与家国情怀,教师同时也将这种情怀传递给学生。责任推动教师不断前行发展,也使得教师不断引领学生成长。
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教育素养和学科素养。教育素养指教师具备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与技能,对于教育事业有着崇高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学科素养指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储备,能够胜任所教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承认,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同医生、律师、建筑师一样都是专业人员,无法被其他人员替代。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因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极其复杂的社会人,如果没有相应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经历,是无法做好教师工作的。教师的专业性集中体现为对于教材的解读能力、与学生的交往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试卷编制能力……其中,对于教材的解读能力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员的重要特质。教师教育素养与学科素养的专业发展,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又是教师队伍与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近年来的多份调查都表明教师深感自身工作压力大,这种压力感其实是各种压力因素所形成的一种合力。复杂的学生情况、更新换代的教材、繁重的科研任务、敏感的升学率……这些都是教师所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首先要学会自我调整,首先是调整心态。心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自身工作的幸福感,在暂时无法改变外界现状的情况下,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将会有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其次是调整人际关系。良好的同事关系、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将会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这是教师个人与教师队伍发展的良好基石。再次,调整知识体系。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知识更迭非常迅速,过去那种“备课一次,终身使用”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教师也应及时更新调整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然后调整教育理念,思维是行动的先导,优秀的教育理念将会指导教学工作。当“尊重差异”“以人为本”“创造性”“主体性”这些词活跃在教育界时,教育理念也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应当学会甄选,取长补短。最后,调整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学活动的特色。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培养学生个性的前提是教师有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这种风格需要经历模仿、选择、定向、创新的基本模式,凝聚着教师本人长期反复的教学思考。
孟子三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君子的第三大快乐,爱因斯坦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热爱是有意义的人生不可缺少的要素。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教师期望效应告诉我们,学生智力的发展与教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大力量,《学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热爱工作,将教育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而并非只是职业。我们听过职业倦怠,但从没听过事业倦怠,因为职业是用来谋生的,而事业则是需要用一生来追求奋斗的,热爱教育工作是促使教师成长、不断取得教育硕果的不竭动力。热爱生活,在生活与工作中取得一个良好的平衡。一个好教师的生活必定是丰富多彩的,或爱品读经典,或爱赏花绘画,或爱游山玩水……热爱生活的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解读课文还是课下与同学们交流互动,都会别具魅力。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笔者以为,一个具备“责任”“专业”“调整”“热爱”的教师也一定是一位优秀的唤醒者。
【关键词】教师;教育;标准;素养
教师这个职业关乎学生的成长发展,连接民族的现在与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去衡量教师,因而每个人心中的好教师肯定是不尽相同的。晋代的袁宏在《后漢纪·灵帝纪》中有句名言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后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将这句话引用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师意为专门教授知识的老师,而人师则是用自己的行为、品性、言语影响学生的老师,在袁宏与司马光的心中,好教师肯定是他们笔下的“人师”。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陶行知先生心中,深厚的学养与高尚的品德是好教师的标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许多改变,提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古至今,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其评价标准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笔者以为,以下四个关键词是一个好教师所必备的素养。
责任
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义务,选择成为教师就需要履行教师的职责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身上的责任,往小了说,那是每天认真批改作业,上好每堂课,关心每位学生的成长……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工作负责;往大了说,那是培养祖国未来的栋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责任,作为一种伟大的品格,它促使教师成长。
有人说:“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这句话简单而又深刻地表现出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或许有的教师刚入职时并不那么优秀甚至并不称职,但是最后能成为某一个学科领域的行家里手,恐怕“责任”二字起了一个较大的作用。责任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转化为教师的一种教育情怀与家国情怀,教师同时也将这种情怀传递给学生。责任推动教师不断前行发展,也使得教师不断引领学生成长。
专业
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教育素养和学科素养。教育素养指教师具备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与技能,对于教育事业有着崇高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学科素养指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储备,能够胜任所教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承认,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同医生、律师、建筑师一样都是专业人员,无法被其他人员替代。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因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极其复杂的社会人,如果没有相应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经历,是无法做好教师工作的。教师的专业性集中体现为对于教材的解读能力、与学生的交往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试卷编制能力……其中,对于教材的解读能力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员的重要特质。教师教育素养与学科素养的专业发展,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又是教师队伍与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调整
近年来的多份调查都表明教师深感自身工作压力大,这种压力感其实是各种压力因素所形成的一种合力。复杂的学生情况、更新换代的教材、繁重的科研任务、敏感的升学率……这些都是教师所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首先要学会自我调整,首先是调整心态。心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自身工作的幸福感,在暂时无法改变外界现状的情况下,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将会有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其次是调整人际关系。良好的同事关系、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将会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这是教师个人与教师队伍发展的良好基石。再次,调整知识体系。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知识更迭非常迅速,过去那种“备课一次,终身使用”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教师也应及时更新调整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然后调整教育理念,思维是行动的先导,优秀的教育理念将会指导教学工作。当“尊重差异”“以人为本”“创造性”“主体性”这些词活跃在教育界时,教育理念也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应当学会甄选,取长补短。最后,调整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学活动的特色。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培养学生个性的前提是教师有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这种风格需要经历模仿、选择、定向、创新的基本模式,凝聚着教师本人长期反复的教学思考。
热爱
孟子三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君子的第三大快乐,爱因斯坦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热爱是有意义的人生不可缺少的要素。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教师期望效应告诉我们,学生智力的发展与教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大力量,《学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热爱工作,将教育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而并非只是职业。我们听过职业倦怠,但从没听过事业倦怠,因为职业是用来谋生的,而事业则是需要用一生来追求奋斗的,热爱教育工作是促使教师成长、不断取得教育硕果的不竭动力。热爱生活,在生活与工作中取得一个良好的平衡。一个好教师的生活必定是丰富多彩的,或爱品读经典,或爱赏花绘画,或爱游山玩水……热爱生活的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解读课文还是课下与同学们交流互动,都会别具魅力。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笔者以为,一个具备“责任”“专业”“调整”“热爱”的教师也一定是一位优秀的唤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