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国电影的南北题材一直笼罩在政治迷雾当中。一直到今天,朝鲜半岛形势依然紧张。2013年1月在韩国上映的《柏林》的故事背景是金正日逝世后金正恩上台之际,平壤权力交接重组,这也改变了几个驻外朝鲜情报员的命运。
得益于2000年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和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的历史性会晤,韩朝关系打开了新的一页。韩国电影也迎来一轮井喷。在此之前,南北问题造成了韩国和朝鲜的对峙和敌视。如果要用一个特定类型来概括韩国电影,那么,数量多达上百部的南北题材无疑是其一。只有谈到分裂现实和兄弟操戈,我们才能更深入去探讨韩国人的民族性。
南北题材是韩片特有的类型。再者,韩国电影的振兴是以《生死谍变》的破局为序幕,以《太极旗飘扬》的大片模式达到制作巅峰,连带《共同警备区》、《实尾岛》、《欢迎来到东莫村》、《义兄弟》等经典影片,它们都是关于南北题材。十多年来,朝鲜半岛局势相对缓和。韩国南北题材电影时而严肃、时而荒唐,有时候也会编成爆米花娱乐片。
《柏林》的最大突破是让南北题材走出了半岛,远离了韩国。柏林成为了主要取景地。这几年,从资金到人员,韩国电影全面走向了国际—颇像上世纪90年代中叶的香港电影。如果《盗贼同盟》还只是泛亚的老路子,那奉俊昊拍摄《雪国列车》、朴赞郁拍摄《斯托克》、金知云拍摄《背水一战》就是集体发力,张东健、李秉宪、全智贤、裴斗娜等人都向海外发展,就连拍摄文艺片的洪尚秀也去过了巴黎。
大概由于套上国际背景,《柏林》成了一部很规矩的商业谍战片,没有跨国风光跳岛游,也没有核弹头等重大机密,取而代之的是阴谋论的神秘海外账户。片中,美国CIA、以色列摩萨德、俄罗斯和阿拉伯人等多方势力被卷入,朝鲜驻柏林大使馆成了众矢之的。为了避免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和肃清对象,主人公朝鲜间谍表宗盛只得带着妻子绝路逃亡……
一般说来,超级间谍都有个人魅力,但出生于朝鲜的表宗盛,只知愚忠自保,多少表现得不识时务。《柏林》所做的就是寻找这个人的情感裂隙,让此人的情感、性格和立场产生动摇,甚至变得复杂化。坠楼那场戏,表宗盛被电线裹缠,丢来甩去而不死。这一场面与他的安危无关,也不存在对手,那么,做这样的处理既是让动作场面更好看,另一方面也让表宗盛表现得更像一件杀人工具或国家机器的零件,开头特写快剪、中间华丽动作设计、结尾无目的的逃亡也有类似功效。
事实上,围绕几个主要场景而展开的枪战和动作戏,窃听、跟踪与反跟踪的大量场景,《柏林》会让人想到《007:大破天幕杀机》以及《谍影重重》系列,突显了被流放的末路感。尤其是结尾处,荒野黑屋,双方恶斗,进程跟007如出一辙,连抒情手法都异常老派。
影片又一次谈及痛苦的身份问题,选择当人还是当工具——是个人都会叛变,是个工具难免被替换。超级间谍表宗盛失去了上司、祖国和工作,也失去了妻子和自我。他一无所有,只能选择“未完待续”的复仇。在投韩举动的背后,南北问题退居其次,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怜的人类。他能力超群,立足于世,为很多大而无当的东西活着,惟独没有为自己以及爱自己的人而活。这也是政治高压下的离奇荒谬,人和人被主义跟颜色划分,没有信赖可言。能证明表宗盛本性向善的标准不是勇气,不是内心真诚,而是改变国家立场。
“阴云笼罩,无处避雨”,片中,朝鲜大使这样感慨。再加上他后来接头暗号也是“天要下雨”,《柏林》的意图就再明显不过:娘要嫁人。面对即将降至的暴雨,这些人都无处藏身,即将遭受清洗。在一个专制极权国家,绝大多数人都充当了卖命的棋子,没有真正的安全可言。这也让人想起1994年的经典影片《暴雨将至》所警示的—苦难仇杀将成为绝望的循环。
以柏林为背景,并非是想引出德国或欧盟等主导势力。仔细回想,东道主的力量在片中反而是缺席的。或许,导演柳昇完只是需要这样一张城市名片:由柏林推及柏林墙,由柏林墙联想到两德统一。不要战争,和平过渡,避免流血冲突,这恐怕也是包括导演在内,很多韩国人最希望看到的南北和解。
得益于2000年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和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的历史性会晤,韩朝关系打开了新的一页。韩国电影也迎来一轮井喷。在此之前,南北问题造成了韩国和朝鲜的对峙和敌视。如果要用一个特定类型来概括韩国电影,那么,数量多达上百部的南北题材无疑是其一。只有谈到分裂现实和兄弟操戈,我们才能更深入去探讨韩国人的民族性。
南北题材是韩片特有的类型。再者,韩国电影的振兴是以《生死谍变》的破局为序幕,以《太极旗飘扬》的大片模式达到制作巅峰,连带《共同警备区》、《实尾岛》、《欢迎来到东莫村》、《义兄弟》等经典影片,它们都是关于南北题材。十多年来,朝鲜半岛局势相对缓和。韩国南北题材电影时而严肃、时而荒唐,有时候也会编成爆米花娱乐片。
《柏林》的最大突破是让南北题材走出了半岛,远离了韩国。柏林成为了主要取景地。这几年,从资金到人员,韩国电影全面走向了国际—颇像上世纪90年代中叶的香港电影。如果《盗贼同盟》还只是泛亚的老路子,那奉俊昊拍摄《雪国列车》、朴赞郁拍摄《斯托克》、金知云拍摄《背水一战》就是集体发力,张东健、李秉宪、全智贤、裴斗娜等人都向海外发展,就连拍摄文艺片的洪尚秀也去过了巴黎。
大概由于套上国际背景,《柏林》成了一部很规矩的商业谍战片,没有跨国风光跳岛游,也没有核弹头等重大机密,取而代之的是阴谋论的神秘海外账户。片中,美国CIA、以色列摩萨德、俄罗斯和阿拉伯人等多方势力被卷入,朝鲜驻柏林大使馆成了众矢之的。为了避免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和肃清对象,主人公朝鲜间谍表宗盛只得带着妻子绝路逃亡……
一般说来,超级间谍都有个人魅力,但出生于朝鲜的表宗盛,只知愚忠自保,多少表现得不识时务。《柏林》所做的就是寻找这个人的情感裂隙,让此人的情感、性格和立场产生动摇,甚至变得复杂化。坠楼那场戏,表宗盛被电线裹缠,丢来甩去而不死。这一场面与他的安危无关,也不存在对手,那么,做这样的处理既是让动作场面更好看,另一方面也让表宗盛表现得更像一件杀人工具或国家机器的零件,开头特写快剪、中间华丽动作设计、结尾无目的的逃亡也有类似功效。
事实上,围绕几个主要场景而展开的枪战和动作戏,窃听、跟踪与反跟踪的大量场景,《柏林》会让人想到《007:大破天幕杀机》以及《谍影重重》系列,突显了被流放的末路感。尤其是结尾处,荒野黑屋,双方恶斗,进程跟007如出一辙,连抒情手法都异常老派。
影片又一次谈及痛苦的身份问题,选择当人还是当工具——是个人都会叛变,是个工具难免被替换。超级间谍表宗盛失去了上司、祖国和工作,也失去了妻子和自我。他一无所有,只能选择“未完待续”的复仇。在投韩举动的背后,南北问题退居其次,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怜的人类。他能力超群,立足于世,为很多大而无当的东西活着,惟独没有为自己以及爱自己的人而活。这也是政治高压下的离奇荒谬,人和人被主义跟颜色划分,没有信赖可言。能证明表宗盛本性向善的标准不是勇气,不是内心真诚,而是改变国家立场。
“阴云笼罩,无处避雨”,片中,朝鲜大使这样感慨。再加上他后来接头暗号也是“天要下雨”,《柏林》的意图就再明显不过:娘要嫁人。面对即将降至的暴雨,这些人都无处藏身,即将遭受清洗。在一个专制极权国家,绝大多数人都充当了卖命的棋子,没有真正的安全可言。这也让人想起1994年的经典影片《暴雨将至》所警示的—苦难仇杀将成为绝望的循环。
以柏林为背景,并非是想引出德国或欧盟等主导势力。仔细回想,东道主的力量在片中反而是缺席的。或许,导演柳昇完只是需要这样一张城市名片:由柏林推及柏林墙,由柏林墙联想到两德统一。不要战争,和平过渡,避免流血冲突,这恐怕也是包括导演在内,很多韩国人最希望看到的南北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