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高考的命题趋势越来越趋向于考察学生的思维和素养,观察近几年的作文命题,几乎找不到作文套作的模式,也很少说在作文教学中找到所谓的万能公式或者技巧;而从一些省市的标杆作文来看,不难看出,只要你写出了你自己的思想,并且有一定的逻辑思维,那么,你的作文必定不输。我认为,这样的趋势是好的,结合时代的需求,具有认知能力和独立的思想才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不过,反观我们现在的学生的习作,问题也越发明显,文理不通、拼写失当,辞不达意,害怕作文,特别是在议论文方面,很多学生都不会阐述自己的观点,更不会严密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对于我们作文教学改革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教训。
第一,“快餐式”的现代化思想是原因之一。现代的社会几乎可以说是数字的社会,任何个人都可以用数字代替,你的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通讯号码、学号等等,离开了这些数字,你有可能会无法证明你自己,数字的符号意义逐渐大于文字。随之有了电视、电收集,人们便懒于读书看报了,也懒于执笔写信了,从最年幼的儿童开始,他们接触都是画面电视,接受的知识比较被动,并且缺少创造性。如此的快餐式的现代化思想社会氛围之下,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数字符号,会慢慢觉得写作已没有必要,思考便也逐渐地松懈。
第二,忽视知识的积累也是原因之一。可以看到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的改革更多是趋向于科学教育和生命个体自由教育。学校里自由化运动发展起来,实行很多“实验体验教学”“英语口语教学”“体育与艺术”等,却很少发现有类似于“母语教育”的课程,缺乏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写作课自然也没能成为独立的科目。
第三,之前考试弊端和教师的工作负担亦是原因之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这个世纪初,高考一直都是选拔人才唯一的途径,当然就势必有唯分数论的现象出现,而且之前的考试试题特别是作文试题能够让老师或同学找到固定的答题公式和套路。明显的“三段论”就是,不管是什么话题,只要写上万能的“屈原、贝多芬、苏格拉底”素材就好,开头结尾就来一大段的“老鹰、高山、灯塔”排比句,完全可以拿下高分。甚至到现在市面上的一些所谓作文指导资料都还是按照这样的套路指导学生写作,不免让学生陷入到窠臼当中,缺少个人的思考和认知。另外,教师的负担普遍过重,一位语文老师标准的工作量是一周10节课,每个班60个学生,如果每周给学生出一个作文题,每周必须批改120本作文,如果他看一本作文至少用十分钟,他每周就需要比规定的周工作日多工作20小时,没有有效的批改方法,这样的任务是比较重的。无法一对一的精批细改多少也会影响学生的作文训练和提高的。
那么言归正传,目前良好的趋势改革环境下,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思想的深刻性呢?我的陋见就是——积沙成塔,思想亦需要积累和沉淀。
简单地来说,我认为作文教学不应该仅仅限制于作文教学课的课堂,要注重平时的训练。平时的训练与作文课的“书面表达”训练目标不一样,作文课的训练注重针对性的训练,平时的训练则是多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性内涵,贴近核心价值观。按照我个人的做法,则利用好课前三分钟以及每周的周记。第一种训练是课前三分钟的说话训练。课前的三分钟引导学生去要注重社会和国家发生的一些变化,关注国事,关注大政方针的走向,热心于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然后简单谈论自己的看法或想法,这是写作的基本前提;第二种的训练则是学生的日记和周记。每周的周记要求稍微可以放松一点,我认为,“日记周记”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面语言的表达活动,只能看作是一种“说话”训练。但是这种训练,既是通向书面表达的桥梁,也是促进阅读能力的手段。因而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东西,“我手写我心”,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東西,自己的思想,我都会很认真地阅读、很认真回应和肯定。通过这两种平时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思考的习惯,因为功夫在于平常,写作就是一个积沙成塔的过程。
第二点,注重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注重积累,特别是思想积累。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往往会造成对课外书的不够重视,这也是我在教学中碰到的一个难题,部分学生没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与习惯,这谈何说思想的深刻性呢,所以,语文教学有必要回归到“读”当中,至于如何有效操作,目前我也在摸索当中,我的做法现在仅是要求如下:(1)一月一读一写,即是每个月必读一本书籍,做摘抄和写读书体会。(2)相互阅读所做的文章,注意别人选材和收集素材的方法等,用作自己写作时的参考。
其次,对写作来说,思想的积累尤其重要。思想如何积累呢?积累思想,第一点,就是要求学生要掌握认识问题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如一分为二、全面发展的观点,这个很大程度上我是依赖于政治老师和学科代表的,我在平时当中会利用阅读教学,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不过成效如何检验,目前还是个疑问;二是要把阅读经典文章与阅读时文结合起来,学习借鉴他人思想的精华,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当今,有个很好的契机——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去学习一些报社、评论家的时评文章,也可以订阅公众号之类的进行学习,这时候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学生还是很有兴趣去接受的。最后我补充的一点,写作需要阅读的基础,同样,也需要“说话”的巩固,让学生开口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是老师值得注意的。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可走。”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头脑,既是他的认知能力和思考习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对于我们作文教学改革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教训。
第一,“快餐式”的现代化思想是原因之一。现代的社会几乎可以说是数字的社会,任何个人都可以用数字代替,你的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通讯号码、学号等等,离开了这些数字,你有可能会无法证明你自己,数字的符号意义逐渐大于文字。随之有了电视、电收集,人们便懒于读书看报了,也懒于执笔写信了,从最年幼的儿童开始,他们接触都是画面电视,接受的知识比较被动,并且缺少创造性。如此的快餐式的现代化思想社会氛围之下,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数字符号,会慢慢觉得写作已没有必要,思考便也逐渐地松懈。
第二,忽视知识的积累也是原因之一。可以看到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的改革更多是趋向于科学教育和生命个体自由教育。学校里自由化运动发展起来,实行很多“实验体验教学”“英语口语教学”“体育与艺术”等,却很少发现有类似于“母语教育”的课程,缺乏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写作课自然也没能成为独立的科目。
第三,之前考试弊端和教师的工作负担亦是原因之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这个世纪初,高考一直都是选拔人才唯一的途径,当然就势必有唯分数论的现象出现,而且之前的考试试题特别是作文试题能够让老师或同学找到固定的答题公式和套路。明显的“三段论”就是,不管是什么话题,只要写上万能的“屈原、贝多芬、苏格拉底”素材就好,开头结尾就来一大段的“老鹰、高山、灯塔”排比句,完全可以拿下高分。甚至到现在市面上的一些所谓作文指导资料都还是按照这样的套路指导学生写作,不免让学生陷入到窠臼当中,缺少个人的思考和认知。另外,教师的负担普遍过重,一位语文老师标准的工作量是一周10节课,每个班60个学生,如果每周给学生出一个作文题,每周必须批改120本作文,如果他看一本作文至少用十分钟,他每周就需要比规定的周工作日多工作20小时,没有有效的批改方法,这样的任务是比较重的。无法一对一的精批细改多少也会影响学生的作文训练和提高的。
那么言归正传,目前良好的趋势改革环境下,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思想的深刻性呢?我的陋见就是——积沙成塔,思想亦需要积累和沉淀。
简单地来说,我认为作文教学不应该仅仅限制于作文教学课的课堂,要注重平时的训练。平时的训练与作文课的“书面表达”训练目标不一样,作文课的训练注重针对性的训练,平时的训练则是多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性内涵,贴近核心价值观。按照我个人的做法,则利用好课前三分钟以及每周的周记。第一种训练是课前三分钟的说话训练。课前的三分钟引导学生去要注重社会和国家发生的一些变化,关注国事,关注大政方针的走向,热心于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然后简单谈论自己的看法或想法,这是写作的基本前提;第二种的训练则是学生的日记和周记。每周的周记要求稍微可以放松一点,我认为,“日记周记”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面语言的表达活动,只能看作是一种“说话”训练。但是这种训练,既是通向书面表达的桥梁,也是促进阅读能力的手段。因而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东西,“我手写我心”,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東西,自己的思想,我都会很认真地阅读、很认真回应和肯定。通过这两种平时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思考的习惯,因为功夫在于平常,写作就是一个积沙成塔的过程。
第二点,注重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注重积累,特别是思想积累。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往往会造成对课外书的不够重视,这也是我在教学中碰到的一个难题,部分学生没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与习惯,这谈何说思想的深刻性呢,所以,语文教学有必要回归到“读”当中,至于如何有效操作,目前我也在摸索当中,我的做法现在仅是要求如下:(1)一月一读一写,即是每个月必读一本书籍,做摘抄和写读书体会。(2)相互阅读所做的文章,注意别人选材和收集素材的方法等,用作自己写作时的参考。
其次,对写作来说,思想的积累尤其重要。思想如何积累呢?积累思想,第一点,就是要求学生要掌握认识问题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如一分为二、全面发展的观点,这个很大程度上我是依赖于政治老师和学科代表的,我在平时当中会利用阅读教学,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不过成效如何检验,目前还是个疑问;二是要把阅读经典文章与阅读时文结合起来,学习借鉴他人思想的精华,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当今,有个很好的契机——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去学习一些报社、评论家的时评文章,也可以订阅公众号之类的进行学习,这时候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学生还是很有兴趣去接受的。最后我补充的一点,写作需要阅读的基础,同样,也需要“说话”的巩固,让学生开口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是老师值得注意的。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可走。”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头脑,既是他的认知能力和思考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