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肉》是一部反映尊严、肉体和生活的电影,该影片具有双层含义,它既是故事的核心道具,又代表着人的肉体和灵魂,揭示的是当时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影片中人物的命运只是那个时代下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为了生存,以牺牲尊严为代价,进行肉与肉的交易,是人性对生命的一种敬意。
[关键词] 尊严 肉体 生活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8.019
由斯拉夫.罗斯执导的苏联电影《肉》讲述了女人为了生活,放下人自身不可亵渎的尊严,出卖肉体来换取母子生活的故事。该片是一部反映尊严、肉体和生活的电影,以“肉”为片名,从“肉”的侧面展开对生活的描写。“人不是为了生存而生活,而在为了生活而生存”。在这里,不能用传统的、世俗的眼光去评论女人行为的好与坏,更不能用肮脏的话语去斥责她的行为,卑微的人以牺牲尊严为代价来换取生活,这是对人本能活着的一种生命的敬意。
就像最早出现的无声电影,影片中只出现画面,人物本身并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叙事通过动作、姿态等间接表达。影片《肉》完全凭借画面语言——人物的眼神、动作、面部表情、环境等——进行思想的表达,达到对生活现状的透视效果,让人看过之后有所思考。
影片中三个人物——男人、女人和孩子,自始至终,三者之间没有任何的对白,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只能运用传播学中的非语言符号如:手势、表情、姿态、音乐、音响等来完成,此时更显镜头的至关重要。由镜头所呈现的画面把观众带入剧情,起到共鸣的效果。
影片开始,呈现出的镜头是一双手把肉扔在报纸上,然后包起来。“肉”是故事情节展开的导火点,紧接着并没有表现如何来安置这块肉,而是出现黑幕,把观众带入一个想像的空间,包起这块肉来做什么?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事?而字幕出现前的音响,则更激起了观众的好奇心,起到提神的作用。
慢镜头出现一双上楼梯的脚,步伐显得很沉重。接着镜头切换到脚的主人,也是刚才那双手的主人——剧中的男人,镜头给出的是人物的中景,站在门前,男人并不急于按门铃,而是下意识地看了一下右肩,并用手拍打几下后才按门铃。此时镜头迅速切换到男人所穿的鞋,鞋前面已经张开了口,鞋面的皮革也出现了很多的裂痕。两个镜头形成对比,男人想让自己体面地出现在女人面前,他也很看中尊严,但鞋子却暴露出了他的真实生活状况。
镜头转向另外的两个人物——女人和男孩的出场,门打开,女人把男孩推出门外。镜头仰拍女人和男孩的动作,把两人的动作、面部表情都拍摄于镜头之中。男孩抖肩躲开母亲的手,母亲将衣服递给男孩,男孩站着不动以示对母亲的反抗,母亲将衣服塞进男孩的怀中,然后站在男孩身后默默地注视了一会儿,眼神游离,转身进屋。男孩的倔强、无奈与气愤,待女人关上门后男孩一个人爬在栏杆上失落的表情。简单的几个细节将此时的母子关系真实地表现出来,从母亲游离的眼神中能够读出她矛盾的心理。
男孩用手在玻璃上画圈是故事情节真正的开始。而在影片名出现之前的部分则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一种铺垫,起到引领的作用。
男孩在窗户上一圈一圈地画着,由外向里,再慢慢向上,仿佛是对生活的一种暗示,生活把他们一点一点地划入到固定的圈子中,而他们则在圈子中努力向外挣扎着,企图摆脱生活的束缚。
镜头由窗子的圈慢慢移动到孩子正在做的游戏,在这段画面中加入了马蹄声的音响效果,此处的音响是对观众的一种提醒,观众听到声音后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镜头的移动上,也会产生内心的猜测,下面究竟会发生什么事?镜头突然转向对男孩的正面拍摄,观众绷着的内心得到松弛,原来是对男孩所玩游戏的渲染。其实不然,此处重要的是男孩所玩游戏的道具,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玩具,而是对后面故事情节所做的铺垫,使后面故事情节中同类事物的出镜不会显得那么突然。
门铃的响声把孩子玩耍的童心从游戏中叫了出来,孩子警觉地把头转到门的方向,与此同时,男孩的嘴还动了一下,好像在说着什么。接着出现男孩的特写,孩子的眼神似乎含着无奈与怨言,又仿佛预感到后面会发生什么。
镜头跟着声音转到了门边,女人开门,表情愣了一下。随后镜头以女人的视线为基点转向男人用手从地上拎起的那块肉,镜头很慢,衬托出肉的份量,此时的慢镜头表示肉的份量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份量,而是女人为了得到这块肉所要付出的代价。此处出现几个细节镜头:女人看到肉后似笑非笑复杂的表情;转身进屋时手拧了一把两边晒洗衣服的动作;坐到桌前愣着神不停地擦着一个已经干净得不能再干净的盘子;拒绝男人的不轨行为;打开壁橱取东西时的面部表情等等,都是对女人心理活动的真实记录,女人的内心极具矛盾,非常痛楚,进行肉与肉的交换实是生活所迫,被逼中的无奈。
影片在此处加入了话外音,交代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苏维埃三十年,由此加强对现实社会的描述,也是对影片中母子生活的进一步写实。
镜头转向在卧室中玩耍的男孩,他预感到会有事发生,便收拾衣服和玩具,准备藏起来观察即将发生的事情。女人进入卧室,男人随即也进入,打开留声机,开始进行“肉的交易”。音乐在此情节中起着渲染气氛,加强叙事的作用,节奏由缓到急,直到床下的男孩在无奈与烦躁的折磨中砸碎留声机,声音消失,切合了影片中人物的情绪。此处应注意人物表情的描写:男孩砸碎留声机前愤怒、无法忍耐的表情;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认为母亲在受欺负,他用这种行动保护母亲;男人在听到留声机碎裂声时尴尬、震惊;女人惶恐地将男孩推出门外等一系列表情与动作,使观众的内心开始为女人和男孩颤动。
画面此时出现了另外一个男人的照片,他可能是男孩的父亲,这个家正是因为缺少了他,母子生活才这样的穷困,女人才被迫为了生活而做“肉的交易”。此情节对母子出现这种生活状态的背景进行了介绍。
影片中的男人在门外想亲吻和拥抱女人,但遭到了女人的拒绝,女人四周环视,这个动作可以看出女人很顾及男孩,害怕男孩看到不是他所应该看的东西。
男人离开时,镜头俯拍,出现的是外面的环境,风吹落叶,显得很凄凉。关窗户的声音引起男人的注意力,很吻合人的视听习惯,听到声音后男人看到了男孩扔下来的烟盒。导演用长镜头拍摄男人低头离去。此处情节形成对比,男孩与男人,用男孩的行为鄙视男人的行为。
影片结尾升华主题,颤动人心,耐人寻味。母子绞肉时女人内心痛苦地用一只胳膊挡住半个脸抽泣,男孩从后面双手抱住女人。人物心理和内心的情感淋漓展现,生活中,女人的无奈与悲伤,被迫进行“肉的交易”的痛苦。观众体会到的不仅仅是视觉感观上的表面化现象,更多的则是对内心的深深触动。
影片《肉》的显眼之处还在于色彩的运用,全片采用黑白画面,不仅符合时代背景,而且是对母子生活感受的真实心理描写。黑白色彩在视觉上加深了观众对影片人物故事及情节的深刻印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肉”在影片中具有双层含义,它既是故事的核心道具,又代表着人的肉体和灵魂,揭示的是当时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影片中人物的命运只是这个时代下一个小小的缩影,为了生存,以牺牲尊严为代价,进行肉与肉的交易,是人性对生命的一种敬意。
参考书目
[1]《影视作品解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第二版
作者介绍:
贾艳艳(1973— ),女(汉族),河南洛阳,讲师,学士学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电视艺术系编导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影视学。
[关键词] 尊严 肉体 生活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8.019
由斯拉夫.罗斯执导的苏联电影《肉》讲述了女人为了生活,放下人自身不可亵渎的尊严,出卖肉体来换取母子生活的故事。该片是一部反映尊严、肉体和生活的电影,以“肉”为片名,从“肉”的侧面展开对生活的描写。“人不是为了生存而生活,而在为了生活而生存”。在这里,不能用传统的、世俗的眼光去评论女人行为的好与坏,更不能用肮脏的话语去斥责她的行为,卑微的人以牺牲尊严为代价来换取生活,这是对人本能活着的一种生命的敬意。
就像最早出现的无声电影,影片中只出现画面,人物本身并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叙事通过动作、姿态等间接表达。影片《肉》完全凭借画面语言——人物的眼神、动作、面部表情、环境等——进行思想的表达,达到对生活现状的透视效果,让人看过之后有所思考。
影片中三个人物——男人、女人和孩子,自始至终,三者之间没有任何的对白,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只能运用传播学中的非语言符号如:手势、表情、姿态、音乐、音响等来完成,此时更显镜头的至关重要。由镜头所呈现的画面把观众带入剧情,起到共鸣的效果。
影片开始,呈现出的镜头是一双手把肉扔在报纸上,然后包起来。“肉”是故事情节展开的导火点,紧接着并没有表现如何来安置这块肉,而是出现黑幕,把观众带入一个想像的空间,包起这块肉来做什么?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事?而字幕出现前的音响,则更激起了观众的好奇心,起到提神的作用。
慢镜头出现一双上楼梯的脚,步伐显得很沉重。接着镜头切换到脚的主人,也是刚才那双手的主人——剧中的男人,镜头给出的是人物的中景,站在门前,男人并不急于按门铃,而是下意识地看了一下右肩,并用手拍打几下后才按门铃。此时镜头迅速切换到男人所穿的鞋,鞋前面已经张开了口,鞋面的皮革也出现了很多的裂痕。两个镜头形成对比,男人想让自己体面地出现在女人面前,他也很看中尊严,但鞋子却暴露出了他的真实生活状况。
镜头转向另外的两个人物——女人和男孩的出场,门打开,女人把男孩推出门外。镜头仰拍女人和男孩的动作,把两人的动作、面部表情都拍摄于镜头之中。男孩抖肩躲开母亲的手,母亲将衣服递给男孩,男孩站着不动以示对母亲的反抗,母亲将衣服塞进男孩的怀中,然后站在男孩身后默默地注视了一会儿,眼神游离,转身进屋。男孩的倔强、无奈与气愤,待女人关上门后男孩一个人爬在栏杆上失落的表情。简单的几个细节将此时的母子关系真实地表现出来,从母亲游离的眼神中能够读出她矛盾的心理。
男孩用手在玻璃上画圈是故事情节真正的开始。而在影片名出现之前的部分则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一种铺垫,起到引领的作用。
男孩在窗户上一圈一圈地画着,由外向里,再慢慢向上,仿佛是对生活的一种暗示,生活把他们一点一点地划入到固定的圈子中,而他们则在圈子中努力向外挣扎着,企图摆脱生活的束缚。
镜头由窗子的圈慢慢移动到孩子正在做的游戏,在这段画面中加入了马蹄声的音响效果,此处的音响是对观众的一种提醒,观众听到声音后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镜头的移动上,也会产生内心的猜测,下面究竟会发生什么事?镜头突然转向对男孩的正面拍摄,观众绷着的内心得到松弛,原来是对男孩所玩游戏的渲染。其实不然,此处重要的是男孩所玩游戏的道具,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玩具,而是对后面故事情节所做的铺垫,使后面故事情节中同类事物的出镜不会显得那么突然。
门铃的响声把孩子玩耍的童心从游戏中叫了出来,孩子警觉地把头转到门的方向,与此同时,男孩的嘴还动了一下,好像在说着什么。接着出现男孩的特写,孩子的眼神似乎含着无奈与怨言,又仿佛预感到后面会发生什么。
镜头跟着声音转到了门边,女人开门,表情愣了一下。随后镜头以女人的视线为基点转向男人用手从地上拎起的那块肉,镜头很慢,衬托出肉的份量,此时的慢镜头表示肉的份量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份量,而是女人为了得到这块肉所要付出的代价。此处出现几个细节镜头:女人看到肉后似笑非笑复杂的表情;转身进屋时手拧了一把两边晒洗衣服的动作;坐到桌前愣着神不停地擦着一个已经干净得不能再干净的盘子;拒绝男人的不轨行为;打开壁橱取东西时的面部表情等等,都是对女人心理活动的真实记录,女人的内心极具矛盾,非常痛楚,进行肉与肉的交换实是生活所迫,被逼中的无奈。
影片在此处加入了话外音,交代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苏维埃三十年,由此加强对现实社会的描述,也是对影片中母子生活的进一步写实。
镜头转向在卧室中玩耍的男孩,他预感到会有事发生,便收拾衣服和玩具,准备藏起来观察即将发生的事情。女人进入卧室,男人随即也进入,打开留声机,开始进行“肉的交易”。音乐在此情节中起着渲染气氛,加强叙事的作用,节奏由缓到急,直到床下的男孩在无奈与烦躁的折磨中砸碎留声机,声音消失,切合了影片中人物的情绪。此处应注意人物表情的描写:男孩砸碎留声机前愤怒、无法忍耐的表情;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认为母亲在受欺负,他用这种行动保护母亲;男人在听到留声机碎裂声时尴尬、震惊;女人惶恐地将男孩推出门外等一系列表情与动作,使观众的内心开始为女人和男孩颤动。
画面此时出现了另外一个男人的照片,他可能是男孩的父亲,这个家正是因为缺少了他,母子生活才这样的穷困,女人才被迫为了生活而做“肉的交易”。此情节对母子出现这种生活状态的背景进行了介绍。
影片中的男人在门外想亲吻和拥抱女人,但遭到了女人的拒绝,女人四周环视,这个动作可以看出女人很顾及男孩,害怕男孩看到不是他所应该看的东西。
男人离开时,镜头俯拍,出现的是外面的环境,风吹落叶,显得很凄凉。关窗户的声音引起男人的注意力,很吻合人的视听习惯,听到声音后男人看到了男孩扔下来的烟盒。导演用长镜头拍摄男人低头离去。此处情节形成对比,男孩与男人,用男孩的行为鄙视男人的行为。
影片结尾升华主题,颤动人心,耐人寻味。母子绞肉时女人内心痛苦地用一只胳膊挡住半个脸抽泣,男孩从后面双手抱住女人。人物心理和内心的情感淋漓展现,生活中,女人的无奈与悲伤,被迫进行“肉的交易”的痛苦。观众体会到的不仅仅是视觉感观上的表面化现象,更多的则是对内心的深深触动。
影片《肉》的显眼之处还在于色彩的运用,全片采用黑白画面,不仅符合时代背景,而且是对母子生活感受的真实心理描写。黑白色彩在视觉上加深了观众对影片人物故事及情节的深刻印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肉”在影片中具有双层含义,它既是故事的核心道具,又代表着人的肉体和灵魂,揭示的是当时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影片中人物的命运只是这个时代下一个小小的缩影,为了生存,以牺牲尊严为代价,进行肉与肉的交易,是人性对生命的一种敬意。
参考书目
[1]《影视作品解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第二版
作者介绍:
贾艳艳(1973— ),女(汉族),河南洛阳,讲师,学士学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电视艺术系编导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影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