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晓峰是个散淡的人。在这样一个鼓噪的消费时代里做个真正散淡的人其实不容易。不少画画人自号散淡实际满眼欲望,到处伸手。然而,孔晓峰的散淡是与生俱来,个性使然,命中注定的。尤其作为范曾的弟子,把静处一室作为常态,养兰花,听梵音,看云品茗,冲淡狷介,倘不是天性使然反倒奇怪。
孔晓峰山东曲阜人,孔门后裔。求学于天津南开,就职于南京师范,两座学府都是百年老校,地气沉厚,人杰辈出。孔晓峰学于北而居于南,接两头地气,成一家之体。
孔老夫子说“绘事后素”。后人各种解释令人眼花。我以为《考工记》的注解最实在贴切:“‘绘画之事后素功’。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後可加文饰。”这句话的道理很简单,直白一点说,就是人的格调决定画的格调。孔晓峰胜在“人有美质”,这好比绘画之先以“素”为质,其实这个“素”是最为要紧最为难得的条件。这“美质”使得孔晓峰有种不乏古格的气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醇厚,有这“美质”为底,孔晓峰在艺术品质上便能做到出手不俗,随遇而安。
在孔晓峰的画室里,我们聊得最多的就是黄宾虹。我的结论是,陆俨少学得,黄宾虹学不得。陆俨少好比“姑苏慕容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且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而黄宾虹好比乔峰,是醇厚的底料与综合的内力相加的代表。学陆俨少,一旦技艺纯熟,多能独当一面,跑跑江湖;而学黄宾虹者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东施效颦,贻笑大方。
黄宾虹在撰写于1934年的《画法要旨》中把画家厘定为“文人”“名家”和“大家”3个层次,认为惟有“道尚贯通,学贵根柢,用长舍短,集其大成,如大家画者,识见既高,品诣尤至,阐明笔墨之奥,创造章法之真,兼文人、名家之画而有之,故能参赞造化,推陈出新,力矫时流,救其偏毗,学古而不泥占”。黄宾虹所指出的3条道路对于今天的画家均属不易。比如第一条道路就是要求做个地道的传统文人,在绘画中将诗文修养中积累的感性,通过笔墨加以呈现。第二条道路,则是指做一个技艺全面,又能师法造化,专精体物的职业画家,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理性,是一个需要下工夫磨练的“渐修”过程。而第三条道路,则需要更多的知性,亦即通由“技进乎道”的“渐修”过程,并最终以“虚空粉碎”的“顿悟”机缘作保障,达到“一超直入如来地”的化境。
黄宾虹具备成就“大家画”的底料,这是今天的画家所不可能具备的地脉。一个时代过去了,一种生活方式一去不返,一代人颓废的贵族气质已然消失遁迹。我们今天只能在翻阅黄宾虹画册时感叹那种遥不可及的沉厚之美,却将永远找不到顺流而上的路径。
孔晓峰从未放弃对黄宾虹的迷恋,我这里说的主要是黄宾虹的花鸟。黄氏的山水,不少失之重复堆砌,而花鸟确是样样令人惊奇,笔笔使人叹喟。孔晓峰的迷恋,主要在于对黄宾虹之画的内美的流连,他并未一味去抚摩临习。读画甚于临画,因为读画追摹的是心迹,临画习得的是皮相和面貌。
孔晓峰绘画并不纠结于一招一式的得失,大多都是随性而作的笔墨行板,不急不躁中对点滴机缘皆怀感恩之心;他画山水也不去苦心孤诣地寻章摘句,而是面对造化之功啧啧称奇之际,随手挥散,将错就错,不为成画,只为心游。在当今之世,如孔晓峰之不以功利目的作画者,实在已不多见。我见多将画废之烂纸,收拾收拾整理成一幅稍许像样作品,继续卖钱者;而如是画废大片纸张,而能宝之藏之,随时展之观之,会心一笑者,唯孔晓峰一人。
孔晓峰养了一屋君子兰,枝叶疏秀,频送暗香。兰花最能反馈养兰人的气场。孔晓峰每日对兰耳语,养兰如养情人,那些兰花并非名贵品种,但却都养出了文气高贵的气质。
孔晓峰爱妻也为画中同道,人素如兰,而其笔墨大气有“女中丈夫”之慨,漫漫艺途,有此佳人相伴,此孔晓峰又一幸也。
孔晓峰山东曲阜人,孔门后裔。求学于天津南开,就职于南京师范,两座学府都是百年老校,地气沉厚,人杰辈出。孔晓峰学于北而居于南,接两头地气,成一家之体。
孔老夫子说“绘事后素”。后人各种解释令人眼花。我以为《考工记》的注解最实在贴切:“‘绘画之事后素功’。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後可加文饰。”这句话的道理很简单,直白一点说,就是人的格调决定画的格调。孔晓峰胜在“人有美质”,这好比绘画之先以“素”为质,其实这个“素”是最为要紧最为难得的条件。这“美质”使得孔晓峰有种不乏古格的气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醇厚,有这“美质”为底,孔晓峰在艺术品质上便能做到出手不俗,随遇而安。
在孔晓峰的画室里,我们聊得最多的就是黄宾虹。我的结论是,陆俨少学得,黄宾虹学不得。陆俨少好比“姑苏慕容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且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而黄宾虹好比乔峰,是醇厚的底料与综合的内力相加的代表。学陆俨少,一旦技艺纯熟,多能独当一面,跑跑江湖;而学黄宾虹者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东施效颦,贻笑大方。
黄宾虹在撰写于1934年的《画法要旨》中把画家厘定为“文人”“名家”和“大家”3个层次,认为惟有“道尚贯通,学贵根柢,用长舍短,集其大成,如大家画者,识见既高,品诣尤至,阐明笔墨之奥,创造章法之真,兼文人、名家之画而有之,故能参赞造化,推陈出新,力矫时流,救其偏毗,学古而不泥占”。黄宾虹所指出的3条道路对于今天的画家均属不易。比如第一条道路就是要求做个地道的传统文人,在绘画中将诗文修养中积累的感性,通过笔墨加以呈现。第二条道路,则是指做一个技艺全面,又能师法造化,专精体物的职业画家,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理性,是一个需要下工夫磨练的“渐修”过程。而第三条道路,则需要更多的知性,亦即通由“技进乎道”的“渐修”过程,并最终以“虚空粉碎”的“顿悟”机缘作保障,达到“一超直入如来地”的化境。
黄宾虹具备成就“大家画”的底料,这是今天的画家所不可能具备的地脉。一个时代过去了,一种生活方式一去不返,一代人颓废的贵族气质已然消失遁迹。我们今天只能在翻阅黄宾虹画册时感叹那种遥不可及的沉厚之美,却将永远找不到顺流而上的路径。
孔晓峰从未放弃对黄宾虹的迷恋,我这里说的主要是黄宾虹的花鸟。黄氏的山水,不少失之重复堆砌,而花鸟确是样样令人惊奇,笔笔使人叹喟。孔晓峰的迷恋,主要在于对黄宾虹之画的内美的流连,他并未一味去抚摩临习。读画甚于临画,因为读画追摹的是心迹,临画习得的是皮相和面貌。
孔晓峰绘画并不纠结于一招一式的得失,大多都是随性而作的笔墨行板,不急不躁中对点滴机缘皆怀感恩之心;他画山水也不去苦心孤诣地寻章摘句,而是面对造化之功啧啧称奇之际,随手挥散,将错就错,不为成画,只为心游。在当今之世,如孔晓峰之不以功利目的作画者,实在已不多见。我见多将画废之烂纸,收拾收拾整理成一幅稍许像样作品,继续卖钱者;而如是画废大片纸张,而能宝之藏之,随时展之观之,会心一笑者,唯孔晓峰一人。
孔晓峰养了一屋君子兰,枝叶疏秀,频送暗香。兰花最能反馈养兰人的气场。孔晓峰每日对兰耳语,养兰如养情人,那些兰花并非名贵品种,但却都养出了文气高贵的气质。
孔晓峰爱妻也为画中同道,人素如兰,而其笔墨大气有“女中丈夫”之慨,漫漫艺途,有此佳人相伴,此孔晓峰又一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