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达木地处青藏高原北部,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素有“聚宝盆”美誉。盆地内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矿产资源尤为突出,举世闻名。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浑厚的历史积淀同样成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青藏高原壮丽的自然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神秘的昆仑道教文化、悠远的吐蕃文明和南丝绸之路、奇特的少数民族风情等为世人瞩目和向往。目前全州共有具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60余处。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敦格铁路建设的启动,柴达木正成为西部地区连接甘、青、新、藏的交通枢纽。东有青海湖、西宁市、塔尔寺,北有敦煌莫高窟、鸣沙山、嘉峪关长城,西边是美丽的新疆,南边是神秘的西藏,与周边省区的旅游热点遥相呼应。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特别是青藏铁路二期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通车,不仅加速了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柴达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各级领导和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必将成为海西州经济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一、柴达木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随着海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提升,城镇建设速度加快,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中国盐湖城及盐湖工业旅游区、乌兰察卡盐湖旅游区、都兰国际狩猎场、昆仑山道教文化等一大批具有高原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景区景点相继得到开发,格尔木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4A级昆仑文化旅游区”,开辟了柴达木游、青藏高原汽车探险旅游等多条旅游路线。辖区内已建成星级宾馆27家,其它宾馆、招待所100余家,民族风情园200余家,旅行社9家。2007年旅游接待突破10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3亿元。为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海西州政府在格尔木市和德令哈市连续几年成功举办了“中国盐湖城文化旅游节”、“可鲁克湖蟹文化旅游节”。极大地提升了柴达木地区旅游的知名度。工业旅游和乡村旅游开始起步,现有“农家乐”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民族风情园旅游为重点的休闲娱乐旅游景点21个,从业人员770多人,为农牧民增加年收入5000余万元。
二、柴达木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优势资源挖掘不够,旅游资源利用率低
柴达木禀赋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开发起步晚、观念落后、基础建设薄弱、体制和制度建设滞后,导致优势旅游资源开发缓慢,利用率很低。一是特色旅游开发深度不够。工业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一些极具地方特点的旅游项目缺乏综合开发和利用的思路,景区景点规划建设滞后,尚属起步阶段。二是观念上重视不够。建设资金渠道狭窄、投入力度不大。重矿产资源开发,轻旅游资源挖掘,没有把旅游产业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对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少,融资渠道狭窄,没有像矿产资源开发那样,下力气去搭建平台引入投资,致使景点景区建设开发缓慢,大量的旅游资源闲置,形不成现实的经济价值。
(二)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旅游产品开发不足
柴达木地区地域辽阔,景区景点分散。近年来区内铁路、公路等主要干道建设快速完成,对经济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但城市与景区之间、景点与景点之间,以及景区内道路建设相对落后,很多景点没有正规公路,交通十分不便;通讯设施没有对辖区形成全覆盖,偏远景区通讯不畅,盲点较多;大多数景区内环卫设施、食宿条件不具备,自助旅游几乎无法实现;旅游中介机构建设滞后,市场竞争不充分,旅游服务不完善,服务手段和产品单一、落后。除组团观光、公务、商务、会展旅游外,其他旅游产品和方式开发不足。
(三)环卫压力大,生态保护不容乐观
由于景区内环卫设施不完备,景点景区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垃圾处理形不成有效的制度约束,成为现实的环保压力。区内奇特的野生动物和脆弱的植被是柴达木生态观光旅游的主要元素,由于缺乏基本的保护设施,野生动物和植被保护的法规制度很难落实到位,给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巨大压力;对野生动物资源和稀有植物资源没有人工培育、培养、种植的规划及基地,科学发展和保护生态资源的能动性不够。
(四)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客源不足
为深入了解柴达木地区旅游客源状况,笔者对部分景点景区游客进行了小规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从调查分析结果看:受柴达木地区特殊的地理状况和气候条件影响,游客以中青年为主,以东部沿海、发达省区及城市居多,少数游客来自港澳台地区及日本、新加坡和境外其他国家。青藏高原广袤的自然景观,优美灵动的生态环境,神秘奇特的人文历史对国内外游客形成强烈吸引,或观光休闲,或寻根祭祖,或探险揭秘,或狩猎猎奇。但旅游终极目的地在周边地域,如拉萨、莫高窟、青海湖等,而柴达木大多是行程中的一站,多数游客表示对柴达木的旅游资源不十分了解,景点景区建设滞后,知名度不高,宣传渠道不广泛,力度不够。
(五)与周边地区旅游业没有形成联动协调机制
周边省区赋存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已形成品牌效应,旅游业相对发达,经济优势凸显。而柴达木地区旅游业起步晚,相对不成熟,这与周边省区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十分相关。一是缺乏管理层面的协调制度。二是缺乏品牌资源开发与利用上的优势互补。三是缺乏经验上的交流和借鉴。四是缺乏资源开发上的统一规划、协调联动。五是没有充分发挥好交通枢纽作用。
三、对柴达木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景点景区开发
柴达木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交通、通讯、中介机构及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除继续加快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等外部基础建设外,政府应着力加强景点景区内的设施规划及建设。完善食、住、行、环卫四要件。重点抓好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区、察尔汗盐湖工业旅游区、德令哈可鲁克湖、乌兰哈里哈图、都兰吐蕃古墓、国际狩猎场、大柴旦温泉、茶卡盐湖风光、乌兰金子海、天峻自然风光等旅游景点景区开发与建设,充分挖掘民族民俗文化内涵,打造具有高原特色旅游文化品牌。
(二)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发展特色旅游
在继续完善和扩大提升“中国盐湖文化旅游节”、“可鲁克湖蟹文化旅游节”影响的同时,广泛开辟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多种宣传渠道,加大对柴达木地区特色旅游资源和丰富旅游文化的宣传,扩大对外省区及境外的影响,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组织参加具有影响力的国家重点旅游交易会、产品博览会、商品展销会等提升柴达木的知名度,为旅游产业发展造势。抓住青藏铁路格拉段建成通车、藏羚羊申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成功及奥运奖牌使用格尔木昆仑玉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青藏高原独特的旅游资源,以青藏铁路顶级旅游带为依托,积极发展昆仑文化旅游、中国盐湖城工业旅游、猎奇探险旅游、民族风情旅游、高原生态旅游等,努力打造“中国柴达木”旅游品牌。
(三)加快旅游产品开发,拉动旅游消费
旅游购物是一个地区旅游业成熟的标志,也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着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满意程度。充分发挥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特色农产品优势、动植物资源优势,开展矿产资源标本展销、盐花、盐雕、根雕展销、昆仑玉器展销、动物工艺、民族工艺产品展销,高原牦牛肉、羊肉食品展销,大蒜、枸杞、沙棘等特色农产品展销,柴达木中藏药材展销等。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民营旅游产品企业发展,使特色旅游消费品销售成为柴达木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一支主要力量。
(四)加强景区景点治理,提升旅游整体形象
加强重点景区治理,切实改变脏乱差的现象,提升景区卫生环境。加强与公共卫生部门的合作,加强对宾馆、餐饮、娱乐场所的卫生整顿,尽快改善服务环境;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尽快建立景点导示等路途服务标识,为自家车游客提供满意周到服务;解决旅途中入厕问题,整顿景点厕所等环卫设施 ,为游客提供干净舒适的服务;争取尽快组建成立海西州旅游开发总公司,为加快全州旅游资源开发,规范管理旅游行业,推动海西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创造条件,提升柴达木旅游整体形象。
(五)整合旅游资源,与周边省区形成联动
当今旅游业的发展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启示,那就是任何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发展都不是孤立和封闭的,必须与其它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形成协调联动共促共盈。要充分利用柴达木交通枢纽的地位,加强与周边省区的合作,形成联动机制,产出联动效应。努力实现旅游线路的合理规划,交通通讯的便利,资源优势的互补,经验的广泛交流,服务产品的共同开发和利用,旅游消费品的共同开发和推广。可以通过成立区域间旅游行业联席会议、政府机构协调机制等来实现与周边区域的旅游协调联动,推动区域间旅游产业共同发展。
(六)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除加强景点景区环卫设施建设外,应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增强旅游公司、游客及其他旅游参与主体的环保意识。加强民族风情园的管理和整治,严防对草原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建议设立野生动物和特色植物观赏区,集观赏、科研为一体,既便于满足游客观光,又便于科学研究,更利于环境和生态保护,使高原生态旅游独具风格。
旅游业作为柴达木地区极具发展潜力的环保型产业,应当纳入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长期规划,制定有效的鼓励引导政策,支持其迅速发展壮大,使其成为推动海西州经济增长的远景目标。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一、柴达木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随着海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提升,城镇建设速度加快,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中国盐湖城及盐湖工业旅游区、乌兰察卡盐湖旅游区、都兰国际狩猎场、昆仑山道教文化等一大批具有高原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景区景点相继得到开发,格尔木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4A级昆仑文化旅游区”,开辟了柴达木游、青藏高原汽车探险旅游等多条旅游路线。辖区内已建成星级宾馆27家,其它宾馆、招待所100余家,民族风情园200余家,旅行社9家。2007年旅游接待突破10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3亿元。为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海西州政府在格尔木市和德令哈市连续几年成功举办了“中国盐湖城文化旅游节”、“可鲁克湖蟹文化旅游节”。极大地提升了柴达木地区旅游的知名度。工业旅游和乡村旅游开始起步,现有“农家乐”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民族风情园旅游为重点的休闲娱乐旅游景点21个,从业人员770多人,为农牧民增加年收入5000余万元。
二、柴达木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优势资源挖掘不够,旅游资源利用率低
柴达木禀赋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开发起步晚、观念落后、基础建设薄弱、体制和制度建设滞后,导致优势旅游资源开发缓慢,利用率很低。一是特色旅游开发深度不够。工业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一些极具地方特点的旅游项目缺乏综合开发和利用的思路,景区景点规划建设滞后,尚属起步阶段。二是观念上重视不够。建设资金渠道狭窄、投入力度不大。重矿产资源开发,轻旅游资源挖掘,没有把旅游产业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对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少,融资渠道狭窄,没有像矿产资源开发那样,下力气去搭建平台引入投资,致使景点景区建设开发缓慢,大量的旅游资源闲置,形不成现实的经济价值。
(二)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旅游产品开发不足
柴达木地区地域辽阔,景区景点分散。近年来区内铁路、公路等主要干道建设快速完成,对经济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但城市与景区之间、景点与景点之间,以及景区内道路建设相对落后,很多景点没有正规公路,交通十分不便;通讯设施没有对辖区形成全覆盖,偏远景区通讯不畅,盲点较多;大多数景区内环卫设施、食宿条件不具备,自助旅游几乎无法实现;旅游中介机构建设滞后,市场竞争不充分,旅游服务不完善,服务手段和产品单一、落后。除组团观光、公务、商务、会展旅游外,其他旅游产品和方式开发不足。
(三)环卫压力大,生态保护不容乐观
由于景区内环卫设施不完备,景点景区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垃圾处理形不成有效的制度约束,成为现实的环保压力。区内奇特的野生动物和脆弱的植被是柴达木生态观光旅游的主要元素,由于缺乏基本的保护设施,野生动物和植被保护的法规制度很难落实到位,给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巨大压力;对野生动物资源和稀有植物资源没有人工培育、培养、种植的规划及基地,科学发展和保护生态资源的能动性不够。
(四)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客源不足
为深入了解柴达木地区旅游客源状况,笔者对部分景点景区游客进行了小规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从调查分析结果看:受柴达木地区特殊的地理状况和气候条件影响,游客以中青年为主,以东部沿海、发达省区及城市居多,少数游客来自港澳台地区及日本、新加坡和境外其他国家。青藏高原广袤的自然景观,优美灵动的生态环境,神秘奇特的人文历史对国内外游客形成强烈吸引,或观光休闲,或寻根祭祖,或探险揭秘,或狩猎猎奇。但旅游终极目的地在周边地域,如拉萨、莫高窟、青海湖等,而柴达木大多是行程中的一站,多数游客表示对柴达木的旅游资源不十分了解,景点景区建设滞后,知名度不高,宣传渠道不广泛,力度不够。
(五)与周边地区旅游业没有形成联动协调机制
周边省区赋存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已形成品牌效应,旅游业相对发达,经济优势凸显。而柴达木地区旅游业起步晚,相对不成熟,这与周边省区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十分相关。一是缺乏管理层面的协调制度。二是缺乏品牌资源开发与利用上的优势互补。三是缺乏经验上的交流和借鉴。四是缺乏资源开发上的统一规划、协调联动。五是没有充分发挥好交通枢纽作用。
三、对柴达木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景点景区开发
柴达木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交通、通讯、中介机构及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除继续加快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等外部基础建设外,政府应着力加强景点景区内的设施规划及建设。完善食、住、行、环卫四要件。重点抓好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区、察尔汗盐湖工业旅游区、德令哈可鲁克湖、乌兰哈里哈图、都兰吐蕃古墓、国际狩猎场、大柴旦温泉、茶卡盐湖风光、乌兰金子海、天峻自然风光等旅游景点景区开发与建设,充分挖掘民族民俗文化内涵,打造具有高原特色旅游文化品牌。
(二)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发展特色旅游
在继续完善和扩大提升“中国盐湖文化旅游节”、“可鲁克湖蟹文化旅游节”影响的同时,广泛开辟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多种宣传渠道,加大对柴达木地区特色旅游资源和丰富旅游文化的宣传,扩大对外省区及境外的影响,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组织参加具有影响力的国家重点旅游交易会、产品博览会、商品展销会等提升柴达木的知名度,为旅游产业发展造势。抓住青藏铁路格拉段建成通车、藏羚羊申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成功及奥运奖牌使用格尔木昆仑玉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青藏高原独特的旅游资源,以青藏铁路顶级旅游带为依托,积极发展昆仑文化旅游、中国盐湖城工业旅游、猎奇探险旅游、民族风情旅游、高原生态旅游等,努力打造“中国柴达木”旅游品牌。
(三)加快旅游产品开发,拉动旅游消费
旅游购物是一个地区旅游业成熟的标志,也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着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满意程度。充分发挥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特色农产品优势、动植物资源优势,开展矿产资源标本展销、盐花、盐雕、根雕展销、昆仑玉器展销、动物工艺、民族工艺产品展销,高原牦牛肉、羊肉食品展销,大蒜、枸杞、沙棘等特色农产品展销,柴达木中藏药材展销等。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民营旅游产品企业发展,使特色旅游消费品销售成为柴达木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一支主要力量。
(四)加强景区景点治理,提升旅游整体形象
加强重点景区治理,切实改变脏乱差的现象,提升景区卫生环境。加强与公共卫生部门的合作,加强对宾馆、餐饮、娱乐场所的卫生整顿,尽快改善服务环境;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尽快建立景点导示等路途服务标识,为自家车游客提供满意周到服务;解决旅途中入厕问题,整顿景点厕所等环卫设施 ,为游客提供干净舒适的服务;争取尽快组建成立海西州旅游开发总公司,为加快全州旅游资源开发,规范管理旅游行业,推动海西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创造条件,提升柴达木旅游整体形象。
(五)整合旅游资源,与周边省区形成联动
当今旅游业的发展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启示,那就是任何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发展都不是孤立和封闭的,必须与其它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形成协调联动共促共盈。要充分利用柴达木交通枢纽的地位,加强与周边省区的合作,形成联动机制,产出联动效应。努力实现旅游线路的合理规划,交通通讯的便利,资源优势的互补,经验的广泛交流,服务产品的共同开发和利用,旅游消费品的共同开发和推广。可以通过成立区域间旅游行业联席会议、政府机构协调机制等来实现与周边区域的旅游协调联动,推动区域间旅游产业共同发展。
(六)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除加强景点景区环卫设施建设外,应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增强旅游公司、游客及其他旅游参与主体的环保意识。加强民族风情园的管理和整治,严防对草原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建议设立野生动物和特色植物观赏区,集观赏、科研为一体,既便于满足游客观光,又便于科学研究,更利于环境和生态保护,使高原生态旅游独具风格。
旅游业作为柴达木地区极具发展潜力的环保型产业,应当纳入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长期规划,制定有效的鼓励引导政策,支持其迅速发展壮大,使其成为推动海西州经济增长的远景目标。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