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育,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培养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认知能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健全学生的人格。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依靠生硬的外部灌输,也不能光凭机械的训练,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并推动情感的有效迁移,启迪学生的灵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向健康、和谐的高层次发展。当然,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更不是自然科学课。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无疑是语文教学应该担负的重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情感目标并有效实施和注意其反馈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所谓“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促进的。
  在目标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只注重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实施和反馈,往往忽视情感目标的实施和反馈。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把情感目标纳入到课堂教学目标之中,没有把握好情感目标的实施方式和反馈途径。
  如何将情感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呢?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身世和写作背景,感受作者所取得的成就和人格魅力。关注作品中的人物,能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命运共呼吸。还要从他们身上学到可学之处,学会处事,学会做人。
  中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弱,内心的情感容易外露,喜怒哀乐在外部表情上都能表现出来。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情感反馈,不断调控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以达到预期目标。另外,情感目标的反馈途径还依赖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欲晓之以义,必动之以情。教师对学生感染力的强弱,在情感目标的反馈、矫正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创设情境,加速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大都蕴涵了丰富的情感,但是这些情感有时需要教师的发挥才能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融入作家的生活体验之中,让学生信其真,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才能明辨是非。
  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形成一种特定的感染场,教师要运用生动的语言,配以恰当的表情、手势,创设特定的情境来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之进入作品的境界。也可以利用影视声像媒体、图片展览、课本剧等多种形式来创设。
  三、重视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情感体验和丰富精神内涵
  学生可以从阅读中获得感受,受到启发,学会做人,学会处世。如,读小说时,要关注人物命运,更要通过反复的读来感受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体会汉语非凡的表情达意效果;读散文时,要关注作者内心感情的表白,更要关注散文语言的无穷魅力;读戏剧时,要关注语言文字如何将人物矛盾推向前进的;读诗歌时,要注意品味诗歌语言的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这“三美”都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
  四、让学生在作文中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以载道”,写作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诠释,作文教学的本质应是引导学生从阅读到感知再到写作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在过去长期的应试过程中,作文教学大多都致力于作文的种种操作模式,热衷于炮制作文的种种写作技法。写作的高度模式化、机械化,扼杀了作文的本质,让学生在无病呻吟中学会虚情假意。要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引导学生关注和珍惜生活中的点滴,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自己的欢乐和苦恼。
  要让学生在作文中挖掘自己内心的真情,化平淡为真切,化漠视为珍爱,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正做到文以载道,文道融合。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净化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灵魂。
其他文献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五千年的文明史熔铸了如星河般璀璨的优秀诗篇。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瑰宝的古典诗词,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徜徉其中,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还能增加文化积淀,提高文学素养,让学生得到一种情感、民族性格的熏陶,是人格健全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读诗,如何提高鉴赏能力,是整个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呢?关键是教会学生如何找准切入点。  一
期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高三,经历过高三的人都说高三如同“炼狱”。的确,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原因,高三的语文教学内容大多以习题为主,这就使语文教学简单化,学生学习方式单调化。语文课堂变得沉闷、枯燥,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这与语文教学的本质渐行渐远,语文课本身应是最具备情感因素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达到能够夯实学生知识点的效果?如何将索然无味的语文习题课呈现精彩?
期刊
在高二,古诗文是主要的学习内容,所以如何学好古诗文,特别是古诗词的阅读鉴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而这方面也正是多数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学生学习的难点。新课标“阅读与鉴赏”中曾这样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对古诗词的阅读,也应该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面对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该怎样做才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期刊
成都的中秋,晚上没有月亮。晚风似乎有点冰冷,想起曾经在洞庭之滨的武陵度过的四个中秋:月色溶溶,碧空如洗,凉风飒然而至,确有一股莫名的快意。但是此时的心中,却有些许淡淡的思念。  中秋,想起容若别样的才情、别样的心事。  容若的好友顾梁汾曾说:“容若词有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纳兰容若曾借用“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之意,取名自己的词集。凄婉,不忍卒读,冷暖自知,交织着容若的人生际
期刊
在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古诗词凝聚了深厚的文化精髓,成为最宝贵的遗产。古诗词在文学史上,以它悠久的历史、众多的作者、丰富的内容、广泛的题材、高超的技巧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古诗词呈现的各种文化内涵,也是教育学生的珍贵素材,它培养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健全着学生的各种正确的意识。积极的人生观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而这种人生观的培养除了政治课的思想教育之外,还可以通过古诗词中的“愁情”来产生影响。学
期刊
好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主要阵地。如今的课堂,材料上更丰富,空间上更灵活,课程内容更综合,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和自我指导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机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也不难看到,在课堂上,学生热闹地讨论,教师精彩地点评,课堂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可是渐渐推行下去,却越来越感到语文的灵气与生命力的丧失。长此以往,所有的语文课竟然千课一面,学生的语文素养越来越差。
期刊
能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心目中最为理想的状态。要拥有幸福感,就要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师,在所有人的眼中,是真正的文化人,甚至是文化的传播者,所以,教师要塑造自我,做一个幸福教师。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学习,吸收知识营养,对于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期刊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  生命教育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首次提出,早在1968年,他即在美国加州创办了“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他还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生命教育一经提出之后,很快就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地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潮。高中的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
期刊
近几年来,高中生中有一些人不甘于人云亦云,总想另辟蹊径,写出一些标新立异的文章来。应该说,这是青年学生思想解放的表现,是一种好现象。但是,有的学生一味地追求“新”“奇”,发表的见解、写出的文章往往违情背理,甚至令人啼笑皆非。比如,有的学生作文中,说雷锋精神不可取,因为他缺乏商品意识,不讲经济效益,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还有的学生在谈到秦桧把岳飞害死在风波亭时,不去揭露批判秦桧的阴谋和狡诈,却指责岳
期刊
清代著名文学家龚自珍在残酷的文字狱横行之时,在人才备受压抑之际,曾做诗书愤道:“我劝天公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才”。时代飞速发展到了今天,社会急剧变革,但龚自珍的呼唤却言犹在耳,培育个性,实现素质教育,成了当代教育的大主题。这就要求教育者多辟良圃,树个性之苗。  一些研究者指出,生物越进化,个性的独特性就越显著,个体间的差异性就越大,人类作为生物进化树上的最高生灵产物,个性具有显著的遗传差异。加上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