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三切四看”是重要的评分方式。“三切”即完全切题、基本切题和不切题。以2021年南京市玄武区初三期末考试作文题《南京街头》为例,部分考生所写内容不具有典型性,不能突出“南京”二字,如“车水马龙”“霓虹灯闪烁”“街头疫情防控”“环卫工人”等等,只能列入“基本切题”的类别。“四看”是:一看思想感情,二看材料内容,三看结构写法,四看语言表达。其中一项较好,上浮半档(3—4分);特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也可上浮一档(7分)。可见,抓好“四看”,写出亮点,是写好中考作文的一条必由之路。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立意乃文画的灵魂。从立意的角度看:很多同学立意较浅,见人是人,见景是景,所见即所感,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命题者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并体悟生活。具体地说,思考时可以由人到品,由景到情,由物到文化,由事到生活气息、精神风貌等。如有同学在《南京街头》中写道:“正是南京街头这些不起眼的景、物、人、事组成了这样一个南京。而南京街头的每一刻、每一寸都是南京。”这样的立意由景物到文化,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思想感情”显出了亮点。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关注生活,观察生活,点滴积累,如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题材,并分类整理,建立素材库,一材多用;除了生活,素材还可以从语文教材中来,平时的阅读中来。如阅读《金陵旧影》《带一本书去旅行——南京篇》以及叶兆言先生关于南京的系列作品,夯实基础,丰厚底蕴,就会对写作《南京街头》有帮助。
选材的着眼点宜小。选择时,可选一个人的局部特点,如《背影》;可选一处景的主要特点,如《苏州园林》的处处可入画;可选一个物的情感联系或文化价值,如《一棵小桃树》;可选一件事的某个截面或几个细节,如《卖油翁》。就本题而言,可涉及南京名胜地标,如燕子矶、雨花台、甘熙故居、新街口、夫子庙、老门东等;南京美食,如鸭血粉丝汤、柴火小馄饨、梅花糕、雨花茶、活珠子等;南京曲艺,如白局、评话、高淳目连戏等;南京工艺,如云锦、绒花、金箔等。还可以从民俗、文物、音乐、语言、文学、名人等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写出对南京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样,就可以在“材料内容”上显出亮点。
从结构上看,文章大体有两种结构类型:横式结构和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就是把一组属于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事物或景象,按照差不多相同的句子结构排列在一起,表达同个主题。如余光中的《乡愁》。“纵式结构”就是围绕一件事情(主要材料)层层描写,步步深入。有考生写“南京的街头,很美”“南京的街头,很雅”“南京的街头,很实”。这是一种横式结构,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南京街头三个侧面的风采。有考生写“街头的梅花树”“街头的小吃铺”“街头的南京人”,由景到物到人,层层深入,让人领略南京的生活气息。
记叙类文章的结构写法很多,常见的有“小标题”式、“排比段”式、书信式、剧本式、说明书式等等。此外,一些经典课文的构思技巧也值得借鉴,如《紫藤萝瀑布》的首尾呼应、《阿长与〈山海经〉》的欲扬先抑、《白杨礼赞》的托物言志等。当然,适合的结构写法才是最好的,才能体现匠心,显出亮点。
“淡妆”:语言平和清淡,娓娓道来,有恬淡之美。一考生写道:“在南京街头,常常是小吃铺连着一串,你可别嫌它们小而破,就是这些个貌不惊人的小铺,也藏着人间美味。在这里吃上一碗桂花小元宵,看着店主人不紧不慢的工序,和你拉着家常,有着南京人朴实亲切的特点。不一会儿,你便得来一份糯糯的、剔透的小元宵,赤豆的红,配上元宵的糯,洒上些小小的桂花,美得像件艺术品,喝上一口,你便知道南京不仅讲究外表,更是讲究里子。”恬淡的语言达到了含不尽之言于言外的境界,写出了南京的闲散,意境悠远,让人回味。从表达角度看,恬淡之美主要来自一系列富有内涵、体现意境的修饰语。如“小而破”的物的状态,“不紧不慢”的人的特点等。
“浓抹”:语言浓墨重彩,描写细致,有傅彩之美。一考生写道:“只见师傅一手拿筷子,一手拿汤勺,一捞,鸭血、鸭杂和油豆腐果便静置于碗中了。一手把筷子插进粉丝中一绕,粉丝如银丝在空中留下一道风景,最后浇上汤汁,撒上香菜,一碗极具特色的鸭血粉丝汤便冒着香气新鲜出锅了。”拿、捞、插、浇等词炼字精准,将师傅做鸭血粉丝汤一气呵成的动作分解又浑然一体,展现了南京人的技艺高超。从表达角度看,傅彩之美主要来自:一是一连串的精准的动词;二是多样化的修辞手法;三是长短句等句式的变化;四是引用化用诗句。
“素颜”:语言原汁原味,有方言特色,有本色之美。同样是小馄饨,南京的方言表达就独具特色。一考生写道:“我第一次吃鸭血粉丝汤的时候,热情的老板用很地道的南京话对我说:‘小伙子,啊要辣油啊?’我回答:‘那肯定要哎。’待鸭血粉丝汤上桌之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就吃,结果粉丝将汤一甩,弄得我满脸都是。老板一看哈哈大笑,一边拿纸给我,一边说:‘慢一点,小伙子。’从那时起,我就被鸭血粉丝汤的美味和南京人的热情深深折服。”南京人虽然热情,又有点六朝遗风,有点悠闲,不似北京人那般吆喝,展现的是南京的市井风情。一句“啊要辣油啊”,极具南京特色,令人想起那首曾红遍大江南北的《喝馄饨》之歌。歌曲是用南京话说唱,歌词充满南京味儿,如“虾米请甩放”“你一点儿不臆怪”等南京人的日常用语随处可见。从表达角度看,本色之美来自人物自身的“表演”,或是语言,或是动作,或是神态等;来自景物本身的状态,或有古朴之味,或有清新之风,或有市井之气。
需要注意的是,语言表达靠的是思维,要紧扣立意展開,不可随意着墨。如此方可使“语言表达”显出亮点。
(作者单位:南京市红山初级中学)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立意乃文画的灵魂。从立意的角度看:很多同学立意较浅,见人是人,见景是景,所见即所感,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命题者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并体悟生活。具体地说,思考时可以由人到品,由景到情,由物到文化,由事到生活气息、精神风貌等。如有同学在《南京街头》中写道:“正是南京街头这些不起眼的景、物、人、事组成了这样一个南京。而南京街头的每一刻、每一寸都是南京。”这样的立意由景物到文化,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思想感情”显出了亮点。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关注生活,观察生活,点滴积累,如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题材,并分类整理,建立素材库,一材多用;除了生活,素材还可以从语文教材中来,平时的阅读中来。如阅读《金陵旧影》《带一本书去旅行——南京篇》以及叶兆言先生关于南京的系列作品,夯实基础,丰厚底蕴,就会对写作《南京街头》有帮助。
选材的着眼点宜小。选择时,可选一个人的局部特点,如《背影》;可选一处景的主要特点,如《苏州园林》的处处可入画;可选一个物的情感联系或文化价值,如《一棵小桃树》;可选一件事的某个截面或几个细节,如《卖油翁》。就本题而言,可涉及南京名胜地标,如燕子矶、雨花台、甘熙故居、新街口、夫子庙、老门东等;南京美食,如鸭血粉丝汤、柴火小馄饨、梅花糕、雨花茶、活珠子等;南京曲艺,如白局、评话、高淳目连戏等;南京工艺,如云锦、绒花、金箔等。还可以从民俗、文物、音乐、语言、文学、名人等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写出对南京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样,就可以在“材料内容”上显出亮点。
从结构上看,文章大体有两种结构类型:横式结构和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就是把一组属于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事物或景象,按照差不多相同的句子结构排列在一起,表达同个主题。如余光中的《乡愁》。“纵式结构”就是围绕一件事情(主要材料)层层描写,步步深入。有考生写“南京的街头,很美”“南京的街头,很雅”“南京的街头,很实”。这是一种横式结构,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南京街头三个侧面的风采。有考生写“街头的梅花树”“街头的小吃铺”“街头的南京人”,由景到物到人,层层深入,让人领略南京的生活气息。
记叙类文章的结构写法很多,常见的有“小标题”式、“排比段”式、书信式、剧本式、说明书式等等。此外,一些经典课文的构思技巧也值得借鉴,如《紫藤萝瀑布》的首尾呼应、《阿长与〈山海经〉》的欲扬先抑、《白杨礼赞》的托物言志等。当然,适合的结构写法才是最好的,才能体现匠心,显出亮点。
“淡妆”:语言平和清淡,娓娓道来,有恬淡之美。一考生写道:“在南京街头,常常是小吃铺连着一串,你可别嫌它们小而破,就是这些个貌不惊人的小铺,也藏着人间美味。在这里吃上一碗桂花小元宵,看着店主人不紧不慢的工序,和你拉着家常,有着南京人朴实亲切的特点。不一会儿,你便得来一份糯糯的、剔透的小元宵,赤豆的红,配上元宵的糯,洒上些小小的桂花,美得像件艺术品,喝上一口,你便知道南京不仅讲究外表,更是讲究里子。”恬淡的语言达到了含不尽之言于言外的境界,写出了南京的闲散,意境悠远,让人回味。从表达角度看,恬淡之美主要来自一系列富有内涵、体现意境的修饰语。如“小而破”的物的状态,“不紧不慢”的人的特点等。
“浓抹”:语言浓墨重彩,描写细致,有傅彩之美。一考生写道:“只见师傅一手拿筷子,一手拿汤勺,一捞,鸭血、鸭杂和油豆腐果便静置于碗中了。一手把筷子插进粉丝中一绕,粉丝如银丝在空中留下一道风景,最后浇上汤汁,撒上香菜,一碗极具特色的鸭血粉丝汤便冒着香气新鲜出锅了。”拿、捞、插、浇等词炼字精准,将师傅做鸭血粉丝汤一气呵成的动作分解又浑然一体,展现了南京人的技艺高超。从表达角度看,傅彩之美主要来自:一是一连串的精准的动词;二是多样化的修辞手法;三是长短句等句式的变化;四是引用化用诗句。
“素颜”:语言原汁原味,有方言特色,有本色之美。同样是小馄饨,南京的方言表达就独具特色。一考生写道:“我第一次吃鸭血粉丝汤的时候,热情的老板用很地道的南京话对我说:‘小伙子,啊要辣油啊?’我回答:‘那肯定要哎。’待鸭血粉丝汤上桌之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就吃,结果粉丝将汤一甩,弄得我满脸都是。老板一看哈哈大笑,一边拿纸给我,一边说:‘慢一点,小伙子。’从那时起,我就被鸭血粉丝汤的美味和南京人的热情深深折服。”南京人虽然热情,又有点六朝遗风,有点悠闲,不似北京人那般吆喝,展现的是南京的市井风情。一句“啊要辣油啊”,极具南京特色,令人想起那首曾红遍大江南北的《喝馄饨》之歌。歌曲是用南京话说唱,歌词充满南京味儿,如“虾米请甩放”“你一点儿不臆怪”等南京人的日常用语随处可见。从表达角度看,本色之美来自人物自身的“表演”,或是语言,或是动作,或是神态等;来自景物本身的状态,或有古朴之味,或有清新之风,或有市井之气。
需要注意的是,语言表达靠的是思维,要紧扣立意展開,不可随意着墨。如此方可使“语言表达”显出亮点。
(作者单位:南京市红山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