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教育课堂,就是通过有计划地让学生参与经历课堂教育活动,以课堂实践活动取代脱离实际的强行灌输和空洞说教,让学生在课堂教育活动中置身于相应的情境、进入角色、亲身实践、真切体验,从而获得感受、掌握技能、领悟道理、感悟人生,最终健全人格,完善自我的课堂。其本质是实践育人,核心是体验感悟,关键是教师的科学引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经历教育课堂渗透立德树人,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链接现实生活,从知识传授转向社会活动,变静态的书本知识讲解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体验。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一些做法。
一、 情境熏陶,打造生活化课堂
经历教育课堂要求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要有意识地积极创设适切的真实生活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尝试采用“学科问题+生活情境”方式,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认识,在认识中升华,在升华中内化为能力和品质,再回到生活中去运用,将“求知、育德、审美、塑品”融为一体,实现“立德树人”。例如,在英语课堂上,学生自编自演“在母亲节向母亲献爱心”的短剧,他们带来了围裙、炒菜用的厨具、购物袋以及鲜花等道具,分角色扮演孩子、孩子父亲和母亲,他们流畅地道的英语表达、真实感人的表演场景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不仅参与表演的学生在经历中得到了成长,所有在场观看的学生也都从节目中得到了教育和熏陶。
二、 活动交往,打造合作共生课堂
经历教育的课堂是灵动的合作共生的课堂,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倾听与沟通、交往与合作,每一个人的思想在交往中都会变得活跃起来,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被激活。活动交往中,大家情感交融,相互悦纳,语言在发展,思维在拔节,精神在成长,每一个人都能在交往中得到提高。例如,一节地理课上,讨论当地的生态资源和环境时,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通过走访、参观、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充分了解家乡的生态资源和环境建设,学習组长汇总各成员的研学成果,并组织讨论,形成汇报材料。上课时各小组代表上台交流研学心得,并对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展开班级大讨论。最后,全班形成共识: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好家乡的环境,为建设大美家乡做好宣传员和监督员。通过课前、课中的合作学习,同学们在交往共研中获得了成长,培养了热爱家乡、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思想品德课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老师们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讲、辩、驳”的思辨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开展对话交流,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引领学生感知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涵养润泽,打造无痕育人课堂
经历教育的课堂育人无痕。一节化学课上,教师从井冈山大学康永平老师设计的国家节水标志开始导入,从解读美的图形,到吟诵美的诗歌,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水的生命之韵、生活之韵、生产之韵,并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节水的意识,最后分享心得:珍惜水就是珍爱生命,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让我们用化学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保护好这片蓝天碧海,共创美好家园。整节课将学科知识与育人无痕融合。
数学课上,老师介绍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构造的“赵爽弦图”,通过图形的切割、拼接,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学生通过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研究过程,感悟了数学学科独特的魅力。当得知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采用“赵爽弦图”作为大会的会徽来表彰中国对世界数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时,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被先辈们的探究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严谨治学态度深深地感染,这样美好的精神养料如甘露般滋润着学生的身心。
通过经历教育课堂渗透立德树人的实践,教师得到了更好的成长,学生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经历教育的课堂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更好的尊重,个性得到了张扬,精神得到了丰盈,思维得到了激活,品质得到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了,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习方法更优化了,自主学习能力也增强了。同时,还学会了关爱他人,关心社会,胸怀国家,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海安市海陵中学)
经历教育课堂渗透立德树人,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链接现实生活,从知识传授转向社会活动,变静态的书本知识讲解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体验。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一些做法。
一、 情境熏陶,打造生活化课堂
经历教育课堂要求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要有意识地积极创设适切的真实生活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尝试采用“学科问题+生活情境”方式,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认识,在认识中升华,在升华中内化为能力和品质,再回到生活中去运用,将“求知、育德、审美、塑品”融为一体,实现“立德树人”。例如,在英语课堂上,学生自编自演“在母亲节向母亲献爱心”的短剧,他们带来了围裙、炒菜用的厨具、购物袋以及鲜花等道具,分角色扮演孩子、孩子父亲和母亲,他们流畅地道的英语表达、真实感人的表演场景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不仅参与表演的学生在经历中得到了成长,所有在场观看的学生也都从节目中得到了教育和熏陶。
二、 活动交往,打造合作共生课堂
经历教育的课堂是灵动的合作共生的课堂,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倾听与沟通、交往与合作,每一个人的思想在交往中都会变得活跃起来,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被激活。活动交往中,大家情感交融,相互悦纳,语言在发展,思维在拔节,精神在成长,每一个人都能在交往中得到提高。例如,一节地理课上,讨论当地的生态资源和环境时,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通过走访、参观、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充分了解家乡的生态资源和环境建设,学習组长汇总各成员的研学成果,并组织讨论,形成汇报材料。上课时各小组代表上台交流研学心得,并对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展开班级大讨论。最后,全班形成共识: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好家乡的环境,为建设大美家乡做好宣传员和监督员。通过课前、课中的合作学习,同学们在交往共研中获得了成长,培养了热爱家乡、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思想品德课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老师们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讲、辩、驳”的思辨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开展对话交流,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引领学生感知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涵养润泽,打造无痕育人课堂
经历教育的课堂育人无痕。一节化学课上,教师从井冈山大学康永平老师设计的国家节水标志开始导入,从解读美的图形,到吟诵美的诗歌,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水的生命之韵、生活之韵、生产之韵,并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节水的意识,最后分享心得:珍惜水就是珍爱生命,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让我们用化学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保护好这片蓝天碧海,共创美好家园。整节课将学科知识与育人无痕融合。
数学课上,老师介绍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构造的“赵爽弦图”,通过图形的切割、拼接,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学生通过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研究过程,感悟了数学学科独特的魅力。当得知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采用“赵爽弦图”作为大会的会徽来表彰中国对世界数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时,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被先辈们的探究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严谨治学态度深深地感染,这样美好的精神养料如甘露般滋润着学生的身心。
通过经历教育课堂渗透立德树人的实践,教师得到了更好的成长,学生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经历教育的课堂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更好的尊重,个性得到了张扬,精神得到了丰盈,思维得到了激活,品质得到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了,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习方法更优化了,自主学习能力也增强了。同时,还学会了关爱他人,关心社会,胸怀国家,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海安市海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