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禁止中小学公布考试成绩问题”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mmi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成绩排名”作为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手段,但近日,各省相继出台了一个新的规定,禁止中小学公布考试成绩,而且学校公布按照考试成绩的排名属于“违法”现象。笔者认为,禁止公布考试成绩是对学生权益的维护,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学生考试焦虑问题的发生率,减少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人际和谐。同时笔者对此规定还存在一些顾虑,家长对考试成绩的误解,家长态度的不一致等都对此规定的实施有一些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心理健康 禁止 中小学 公布考试成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62-02
  
  最近各地区相继出台了一个新的规定,禁止中小学公布考试成绩,此规定的出台,引发学生们的一片叫好,社会各界及家长大多也对此规定持赞同态度,认为这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第一步。本文就禁止中小学公布考试成绩的规定做一些探讨,希望能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切实推行有一些助益。
  一、禁止公布考试成绩的益处
  (一)可以维护学生的权益
  禁止公布考试成绩,从人性角度上讲,是对学生个人权益的极大尊重。教育要更加人性化,首先从学生本身的权益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才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佟丽华在其《未成年人法学》一书中,提出了中小学生在学校里应该享有的权利,隐私权就是其中之一,隐私权指未成年人的私人通信、考试分数排名等,只要是他(她)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都可以成为其隐私,受到法律的保护。可见以往学校或教师强行公布考试成绩的现象不仅是对学生隐私的不尊重,还可以说是一种违法行为。
  (二)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减少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
  中小学以成绩论“成败”的现象尤其严重,学校教师关注学生的成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亦是如此。家长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敏感至极。为了学习甚至剥夺孩子一切玩耍游戏的权利,弱小的孩子除了在心里反抗,没有其他办法。当然也有少数孩子因为压力太大而选择各种极端的方式来进行反抗,比如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有的学生为了考试成绩,甚至学会了作弊,改分数,欺瞒家长等等行为,这很不利于孩子心灵的健康发展。不过从这些手段的滋生缘由来理解,根源就在于家长教师甚至学校为了各自的利益过分看重考试成绩,孩子怕受到惩罚,怕被别人看不起,从而会选取其他手段得到高分数。考试成绩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禁止公布成绩确实是减轻孩子心理压力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从而因过分关注考试成绩而滋生出来的一些道德、社会问题也会相应地减少。
  (三)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以往,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对孩子好差的评判标准几乎只有一个,那就是考试成绩的好差。成绩好的同学跟一些成绩稍差的同学也会因此疏远,会对孩子的心理产成一定的阴影。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学校则面对来自教师的忽视,在家面对父母沮丧失望的表情,甚至还会有言语或身体攻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自信心也是一种很强有力的打击。心理学研究表示,强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而惩罚往往带来负效果。可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家长,惯用的方式是惩罚而不是强化,鼓励表扬在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其奢侈的事情,从而他们会从开始对成绩好的学生的羡慕,变为一种崇敬,或者是不屑,这都不利于孩子的进步。崇敬一个人,往往是觉得自己和他很遥远,不可能达到他那样的成就,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状态,有了这种想法后学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反正自己怎么学也不能达到那么优秀的状态,那干脆就不学了。而不屑是一种变相的崇敬,只是自己不能达到那样的成绩,转而去攻击别人,这是自尊心强的孩子一贯的表现。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们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破罐破摔,对学习彻底失去信心。禁止公布考试成绩,这样在给予孩子充分自尊心的同时,对他们的自信心也会起到很有效的增强作用。
  二、对禁止公布考试成绩的一些顾虑
  (一)家长对考试成绩的误解
  禁止公布考试成绩,仅仅是禁止学校、教师在课堂上宣读学生的考试分数,禁止学校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可是对于家长对孩子成绩知晓的权利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家长可以做到去尊重孩子的隐私吗?我认为这是很难的。自呱呱坠地以来,孩子在家长眼中根本就是无隐私可言的,家长翻看孩子日记的行为都时有发生,考试成绩亦是如此。同时,家长对成绩的解读往往又存在一些问题。以小学生为例,这名学生语文90分,数学95分,很多家长的反应会是这个学生语文不如数学成绩好,殊不知这位学生语文成绩在班里是第一名,而数学只是中等。家长根本不了解一个简单的数字背后的真实意义。从心理测量的角度,考试是一种学业成就测验,不等同的两个测验分数不具有相等的单位,就不能简单地相加减,两个不同测验的分数是不具有可比性的。所以简单地以一个测验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好差是不科学的。家长们对此却是一无所知,所以对分数的误解是不可避免的。
  (二)家长态度不一致
  此规定出台后,学生是好声一片,终于可以不再被追问成绩,可以很安心过年了。可是家长们却有不一致的看法,有一些家长对此持赞同态度,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家长大多是应试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深知应试教育对自身造成的深度伤害,不希望孩子从小就背负沉重的学习负担,不希望因为成绩的互相比较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他们想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少年生活,可以自由自在地学习、玩耍。而另一些家长对此规定持反对态度,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当初没有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便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认为只有学习好,考上好的大学,才能不再像他们一样受苦受累。他们也绝不会将考试成绩看作孩子的隐私,仍然对孩子的分数指指点点,如果自己不满意,便会强力为孩子请家教。孩子虽然得到了学校的理解,可是在家长面前却无能为力,考试成绩公布与否对他们来说好像没有太大的意义。
  三、应对措施
  (一)加强家长对考试分数的正确认识
  要切实做到不公布考试成绩,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作学生的隐私看待,注重学生的个人权益,必须学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学校、教师在这方面是严格地响应政府号召的,也深切地理解这个规定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益处,可是家长却有不一致的态度。所以从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角度,对广大家长加强对考试分数的正确认识是必要的,也是确保此规定切实可行很必要的一步。要从科学的角度,从测量的角度,向家长系统解释考试这种测验形式的出发点,及考试分数的意义。一个简单测验并不能真正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一个简单的分数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所以不能简单地凭一个数字就对学生学习能力甚至学生个体本身的好坏来下结论,以帮助家长正确理解考试分数的意义。
  (二)加强家长对此规定出发思想的理解
  “中小学”实际上指的是初中和小学,为什么是初中和小学,而不是高中?初中及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时期,各种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身体的发展是靠物质方面的营养来供给,而心理的发展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以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成长。而公布考试成绩,是有碍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初中及小学生,由于他们思维水平及自我意识发展的制约,对分数并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只是由于家长、教师对分数的认同而去追求高分数,并不理解分数代表的是什么。这就很容易出现泛化的现象,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就觉得自己太笨了,各方面都是不好的,这会使学生形成自卑的个性特点,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此规定的出台,是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基础,基于我国教育现状,同时从推行素质教育的角度,对中小学考试成绩作了明确规定。因此,笔者希望各学校教师能够严格遵守,同时对家长关于此规定及考试分数意义解释的工作能够落实,真正做到学校、教师及家长各方面对此规定的严格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佟丽华.未成年人法学(学校保护卷)[M].法律出版社,2001,3.
其他文献
[摘要]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心理亚健康的原因有多种,其中父母教育对学生健康的身心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有的学生父母忙于事务忽略学生的家庭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管理者要多方掌握学生的家庭、同学关系等因素才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案例 管理 提高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169-02  一、案例描
[摘要]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理解、沟通和感悟的前提,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和合作的基础。以下通过几点来介绍,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氛围 多媒体 各种课型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
[摘要]“311”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本素质。在这一模式指导下,在基础俄语教学中多个环节(教学内容准备、教学组织安排、教学评价)中应采取积极的激励策略,来提高俄语学习者的人本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311教育模式 基础俄语教学 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222-02    引言  “311”教育
[摘要]克莱德·伍兹在《文化变迁》一书中系统地介绍了西方人类学关于变迁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这对于正处在从传统社会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社会与现代生活方式过渡的中国社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文化 变迁 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069-02  《文化变迁》一书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学系克莱德·伍兹先生撰写,作
[摘要]荀子的人性论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他对“性”的含义有特别的界定。不管他在人性问题上怎样立论,其最终目的依然是使人为善,为此荀子提出“化性起伪”的说法,还提出“涂之人可以为禹”的人性理想。  [关键词]荀子 性 化性起伪  [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074-02    一、性恶的含义  荀子对于“性”这个概念有独特的界定
[摘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和基础工程。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于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文全方位多层次地探讨了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在探讨实践教学的实施对策纵
[摘要]当前,高校管理中行政化倾向日趋明显,行政力量强势,不利于依照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办学,“去行政化”改革势在必行。此改革既面临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也亟待克服许多困难。本文阐释了高校“去行政化”的涵义,采用SWOT模型分析了高校“去行政化”改革面临的利弊因素,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去行政化 《纲要》 SWOT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是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文以专业课教学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师角色、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说明,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哲学专业课 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256-01  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真理体系,又是方法论体系,同时还是价值观体
[摘要]本文通过对贵州师范大学48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跟踪调查,获取他们的就业现状信息,并运用逻辑归纳等方法对他们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运动训练专业 就业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248-01  前言  运动训练专业是培养具备与竞技运动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从事与竞技运动相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在这本小说中他运用时空上的距离感、人物平凡与崇高的对比、偶然性与巧合等多种创作手法为读者营造了恰到好处的审美距离,突出了作品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审美距离 审美经验 心理距离 距离感 偶然性与巧合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069-01  引言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