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被学生问出一些难以回答又无法回避的“敏感问题”。这些问题如若解决不当,可能会影响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以及汉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本人在来华留学生中展开了关于“敏感问题”的调查,依据提出频率收集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相关人士做出了提问,试图寻找解决此类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汉语教学;敏感问题;跨文化交际
一、针对“敏感问题”的解读
在跨文化交际中,“敏感问题”是汉语国际教师常常需要面临的难题。每个国家或地区由于自身文化习俗、社会结构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会形成其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禁忌。了解并掌握其文化特色,认识和处理文化禁忌是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中之重。但是,往往在未接受过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训练的留学生群体中,大多数留学生常常会不自觉地走入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敏感地带,提出所谓的“敏感问题”。究其敏感的原因,主体其实不在于问题的提出者——学生,而是在于问题的接收者——教师。因此,笔者认为留学生提出这些被汉语教师自然圈定的“敏感问题”,大多情况下只是为了满足自身好奇心和宽泛求知欲的一种正常表现,而化解这种冲突的能力和手段是每个汉语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针对“敏感问题”的调查
基于以上对“敏感问题”做出的解释,并根据国家教育部统计的来华留学总人数的排名,笔者采访了包括韩、美、泰、日、印尼、英等6个国家的60名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在采访过程中笔者有意未提及与“敏感问题”相关的字眼,而是以“你最想了解中国的哪些事情?”“你最想问中国人什么样的问题?”“你对中国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有哪些?”这样的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问出我们所预判的“敏感问题”。
根据留学生所做出的提出,笔者主要从三个层面对频率较高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并结合采集上来的相关应答进行了相应的归纳总结,尝试着总结出相对较为合理的回答:
表:留学生的高频敏感问题汇总
生活行为层面 为什么常问涉及隐私的问题:比如你的工资是多少?你多大了?你为什么不结婚?
行为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开车动不动就按喇叭,过马路的时候不让人,在洗手间不关门,在公共场合随意吸烟。
国家政策层面 你们有选举权吗?
为什么中国地铁要安检?
政治关系层面 台湾问题: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吗?
日本问题:为什么中国人有这么高的仇日情绪?
(一)生活行为层面
1、为什么问外国人的隐私问题,比如你的工资是多少?你多大了?你为什么不结婚?
①这在中国叫八卦。
②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好奇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③在中国文化中,工资、年龄、婚姻等问题并不能算是隐私问题。一些上了年纪的中国人还会认为问晚辈关于婚姻、工资的问题是对晚辈的关心,中国人称之为“人情味”。但随着中国与西方的接触越来越多,很多中国人也开始逐渐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现在很多年轻人也认为工资、年龄、婚姻等问题属于隐私问题,在和家人与朋友的聊天中也会避免谈论这些话题。中国人的隐私观念也正在逐步地加强。
④这说明他想更多地了解你。
2、中国人的行为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开车动不动就按喇叭,过马路的时候不让人,在洗手间不关门,在公共场合随意吸烟?
①很少有哪个国家在建国后的几十年内发生了像中国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说的这部分中国人还没有从这种发展节奏中缓过神来。但是我相信不久之后这些掉队的中国人一定会跟上我们大部队的步伐。
②确实有这样的行为,但那不是全部的中国人。中国人口基数大,有百分之一这样的人,就是130万。每个国家都不能保证所有公民都行为端正,就像在长城上乱刻乱画的名字里,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文。
(二)国家政策层面
1、你们有选举权吗?
①宪法规定我是有选举权的,但是我不知道如何使用。随着国民素质和国家发展程度
的提升公民会逐渐意识到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
②我们有选举权,只是我们的选举权跟国外不太一样。因为人口众多的实际国情,我们没有办法直接选举国家元首,分级选举对于中国来说是最合理的制度。直接与间接的差别不意味着我们没有选举权。
2、为什么中国地铁要安检?
①因为我们认为无论是短途的旅行(像地铁)还是长途的旅行(火车、飞机),我们都要有一定的仪式感。也是这种仪式感让我们觉得我们乘坐的是正经的地铁。
②现在全世界都在做一些反恐的工作,中国地铁安检也是其中之一。正因为严密的安检,中国才从来没发生过恐怖爆炸袭击。
③中国人口密度大,人员密集的地方就需要安检,就像你乘飞机坐火车一样。
(三)政治关系层面
1、为什么中国人有这么高的仇日情绪?
①中国确实有少部分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盲目仇日,但大多数中国人还会去日本旅游,对日本人民也会保持礼貌。我们仇恨的只是给中国人造成沉重伤害的历史中的日本人。但我们清楚地知道大部分的日本民众还是友好的,爱好和平的。
②因为每一只羊都不喜欢和把它看成猎物的东西待在一起,更别提曾经在它身上咬过一口的了。
③中国人并不是仇日,而是没有办法忘记历史,忘记日本曾经给中国带来的伤害。我们这一辈人就是听着那些故事长大的。像我的父亲就曾在房顶上亲眼目睹过日本军队的暴行;我的婆婆也为了防止被日本人杀害,在脸上抹了煤灰藏在地窖里;在我出生的村落,曾经有近百人被关进寺庙里做毒气实验,几乎无人生还……侵华战争离我们这一辈人还不遥远,因而“仇日”的情绪还不能平复,但是在新时代的年轻人身上,历史已经是过去式了。 2、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吗?
①台湾从来就没真正离开过中国,只是有一些人在强调自己的主权。就和离家出走的孩子像爸爸妈妈宣告独立一样。
②你不觉得缺一条腿的公鸡很奇怪吗?
③台湾当然是,语言文化都相通,只是社会制度不一样。
④小时候“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还留在我的记忆里,台湾是我们失散的亲人;
⑤在历史上,大陆沿海地区的居民为了生计,迁居到台湾,并且将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都带到了台湾。两岸人民同文同种,都是中国人。大陆与台湾的分离只是政治上的分离。“一个中国”是两岸的共识,只是在如何统一上存在争议。
三、针对“敏感问题”的策略
以上仅是对部分高频敏感问题的整理,此类问题是汉语教师在任教过程中无法避免的。经常有不成熟的汉语教师被留学生的“敏感问题”搞得面红耳赤,不知如何应答才不至有失偏颇。那么,能够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坚定个人立场是汉语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据上述分析所示,在敏感问题被提出时,教师主体首先要保持平和冷静的心态,在任教前就要做好相关问题的预判回答,避免慌张、尴尬等情绪的出现。另外,相关的文化知识储备会让教师在面对敏感问题时不至过于慌张和尴尬。除此之外,一句本人对以上“敏感问题”的划分及所给出的部分答案。建议汉语教师在面对如上的“敏感问题”时可以参考下图中的策略进行回答:
坚定的立场辅以必要的幽默是做出优质回答的前提,而强调进步和改变又是消除疑虑、扭转偏见的助推器。在从坚持立场到强调进步的过程中,还需要在以下三个维度上多下些功夫:
(一)求同解异:树立正确的世界文化观,在比较差异中完成交流沟通。在回答生活行为层面的问题时,尝试为学生简单比较出中外在人口数量、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求同解异,以达到消除基本世界文化观误差的目的。
(二)当代国情:国家政策层面的问题学生涉猎甚少,相关内容也较难理解。教师应该积极设定中国情境,说明并渗透现代中国国情,结合实际例子增强说理度与信服度。在求同解异的基础上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在换位中消除疑惑。
(三)历史视角:教师在解决政治关系层面的问题时(如台湾问题,中日关系等),应积极从历史的根源寻找突破口,把握学生的同理心,搜索汉语教师积累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主动地承认外方文化的优秀传承和优质特点,避免间接性的文化冲突。
本文通过对“敏感问题”的预判以及对留学生的引导式提问,整理出了多数留学生较为关注的几个问题,同时也采集了部分汉语教师的应答。从前文的分析结果来看,“敏感问题”的解决不单单要依靠一个问题的回答,它更需要我们以更加包容的胸怀、勇于正视问题的态度来帮助学生真正地了解中国,真正地认识被国外相关媒体恶意丑化的现代中国。国际汉语教师应致力于做好祖国的“发声筒”,讲实祖国的“好故事”的角色。而这种能力的养成,也正是作为一名合格汉语教师的最基本的素质。
参考文献:
[1]亓华,《论汉语国际教学中的“敏感话题”及其应对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金磊,《对外汉语文化内容教学中“敏感话题”的研究——以欧美学生为例》,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张飞祥,《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敏感话题”及其应对策略——以亚洲留学生为例》,语文学刊,2015年16期。
[4]赵 明,《论汉语国际传播视域下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12年5月。
[5]杨福亮,《汉语教学中的“敏感问题”及应对策略》,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敏感问题;跨文化交际
一、针对“敏感问题”的解读
在跨文化交际中,“敏感问题”是汉语国际教师常常需要面临的难题。每个国家或地区由于自身文化习俗、社会结构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会形成其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禁忌。了解并掌握其文化特色,认识和处理文化禁忌是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中之重。但是,往往在未接受过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训练的留学生群体中,大多数留学生常常会不自觉地走入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敏感地带,提出所谓的“敏感问题”。究其敏感的原因,主体其实不在于问题的提出者——学生,而是在于问题的接收者——教师。因此,笔者认为留学生提出这些被汉语教师自然圈定的“敏感问题”,大多情况下只是为了满足自身好奇心和宽泛求知欲的一种正常表现,而化解这种冲突的能力和手段是每个汉语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针对“敏感问题”的调查
基于以上对“敏感问题”做出的解释,并根据国家教育部统计的来华留学总人数的排名,笔者采访了包括韩、美、泰、日、印尼、英等6个国家的60名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在采访过程中笔者有意未提及与“敏感问题”相关的字眼,而是以“你最想了解中国的哪些事情?”“你最想问中国人什么样的问题?”“你对中国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有哪些?”这样的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问出我们所预判的“敏感问题”。
根据留学生所做出的提出,笔者主要从三个层面对频率较高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并结合采集上来的相关应答进行了相应的归纳总结,尝试着总结出相对较为合理的回答:
表:留学生的高频敏感问题汇总
生活行为层面 为什么常问涉及隐私的问题:比如你的工资是多少?你多大了?你为什么不结婚?
行为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开车动不动就按喇叭,过马路的时候不让人,在洗手间不关门,在公共场合随意吸烟。
国家政策层面 你们有选举权吗?
为什么中国地铁要安检?
政治关系层面 台湾问题: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吗?
日本问题:为什么中国人有这么高的仇日情绪?
(一)生活行为层面
1、为什么问外国人的隐私问题,比如你的工资是多少?你多大了?你为什么不结婚?
①这在中国叫八卦。
②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好奇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③在中国文化中,工资、年龄、婚姻等问题并不能算是隐私问题。一些上了年纪的中国人还会认为问晚辈关于婚姻、工资的问题是对晚辈的关心,中国人称之为“人情味”。但随着中国与西方的接触越来越多,很多中国人也开始逐渐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现在很多年轻人也认为工资、年龄、婚姻等问题属于隐私问题,在和家人与朋友的聊天中也会避免谈论这些话题。中国人的隐私观念也正在逐步地加强。
④这说明他想更多地了解你。
2、中国人的行为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开车动不动就按喇叭,过马路的时候不让人,在洗手间不关门,在公共场合随意吸烟?
①很少有哪个国家在建国后的几十年内发生了像中国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说的这部分中国人还没有从这种发展节奏中缓过神来。但是我相信不久之后这些掉队的中国人一定会跟上我们大部队的步伐。
②确实有这样的行为,但那不是全部的中国人。中国人口基数大,有百分之一这样的人,就是130万。每个国家都不能保证所有公民都行为端正,就像在长城上乱刻乱画的名字里,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文。
(二)国家政策层面
1、你们有选举权吗?
①宪法规定我是有选举权的,但是我不知道如何使用。随着国民素质和国家发展程度
的提升公民会逐渐意识到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
②我们有选举权,只是我们的选举权跟国外不太一样。因为人口众多的实际国情,我们没有办法直接选举国家元首,分级选举对于中国来说是最合理的制度。直接与间接的差别不意味着我们没有选举权。
2、为什么中国地铁要安检?
①因为我们认为无论是短途的旅行(像地铁)还是长途的旅行(火车、飞机),我们都要有一定的仪式感。也是这种仪式感让我们觉得我们乘坐的是正经的地铁。
②现在全世界都在做一些反恐的工作,中国地铁安检也是其中之一。正因为严密的安检,中国才从来没发生过恐怖爆炸袭击。
③中国人口密度大,人员密集的地方就需要安检,就像你乘飞机坐火车一样。
(三)政治关系层面
1、为什么中国人有这么高的仇日情绪?
①中国确实有少部分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盲目仇日,但大多数中国人还会去日本旅游,对日本人民也会保持礼貌。我们仇恨的只是给中国人造成沉重伤害的历史中的日本人。但我们清楚地知道大部分的日本民众还是友好的,爱好和平的。
②因为每一只羊都不喜欢和把它看成猎物的东西待在一起,更别提曾经在它身上咬过一口的了。
③中国人并不是仇日,而是没有办法忘记历史,忘记日本曾经给中国带来的伤害。我们这一辈人就是听着那些故事长大的。像我的父亲就曾在房顶上亲眼目睹过日本军队的暴行;我的婆婆也为了防止被日本人杀害,在脸上抹了煤灰藏在地窖里;在我出生的村落,曾经有近百人被关进寺庙里做毒气实验,几乎无人生还……侵华战争离我们这一辈人还不遥远,因而“仇日”的情绪还不能平复,但是在新时代的年轻人身上,历史已经是过去式了。 2、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吗?
①台湾从来就没真正离开过中国,只是有一些人在强调自己的主权。就和离家出走的孩子像爸爸妈妈宣告独立一样。
②你不觉得缺一条腿的公鸡很奇怪吗?
③台湾当然是,语言文化都相通,只是社会制度不一样。
④小时候“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还留在我的记忆里,台湾是我们失散的亲人;
⑤在历史上,大陆沿海地区的居民为了生计,迁居到台湾,并且将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都带到了台湾。两岸人民同文同种,都是中国人。大陆与台湾的分离只是政治上的分离。“一个中国”是两岸的共识,只是在如何统一上存在争议。
三、针对“敏感问题”的策略
以上仅是对部分高频敏感问题的整理,此类问题是汉语教师在任教过程中无法避免的。经常有不成熟的汉语教师被留学生的“敏感问题”搞得面红耳赤,不知如何应答才不至有失偏颇。那么,能够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坚定个人立场是汉语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据上述分析所示,在敏感问题被提出时,教师主体首先要保持平和冷静的心态,在任教前就要做好相关问题的预判回答,避免慌张、尴尬等情绪的出现。另外,相关的文化知识储备会让教师在面对敏感问题时不至过于慌张和尴尬。除此之外,一句本人对以上“敏感问题”的划分及所给出的部分答案。建议汉语教师在面对如上的“敏感问题”时可以参考下图中的策略进行回答:
坚定的立场辅以必要的幽默是做出优质回答的前提,而强调进步和改变又是消除疑虑、扭转偏见的助推器。在从坚持立场到强调进步的过程中,还需要在以下三个维度上多下些功夫:
(一)求同解异:树立正确的世界文化观,在比较差异中完成交流沟通。在回答生活行为层面的问题时,尝试为学生简单比较出中外在人口数量、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求同解异,以达到消除基本世界文化观误差的目的。
(二)当代国情:国家政策层面的问题学生涉猎甚少,相关内容也较难理解。教师应该积极设定中国情境,说明并渗透现代中国国情,结合实际例子增强说理度与信服度。在求同解异的基础上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在换位中消除疑惑。
(三)历史视角:教师在解决政治关系层面的问题时(如台湾问题,中日关系等),应积极从历史的根源寻找突破口,把握学生的同理心,搜索汉语教师积累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主动地承认外方文化的优秀传承和优质特点,避免间接性的文化冲突。
本文通过对“敏感问题”的预判以及对留学生的引导式提问,整理出了多数留学生较为关注的几个问题,同时也采集了部分汉语教师的应答。从前文的分析结果来看,“敏感问题”的解决不单单要依靠一个问题的回答,它更需要我们以更加包容的胸怀、勇于正视问题的态度来帮助学生真正地了解中国,真正地认识被国外相关媒体恶意丑化的现代中国。国际汉语教师应致力于做好祖国的“发声筒”,讲实祖国的“好故事”的角色。而这种能力的养成,也正是作为一名合格汉语教师的最基本的素质。
参考文献:
[1]亓华,《论汉语国际教学中的“敏感话题”及其应对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金磊,《对外汉语文化内容教学中“敏感话题”的研究——以欧美学生为例》,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张飞祥,《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敏感话题”及其应对策略——以亚洲留学生为例》,语文学刊,2015年16期。
[4]赵 明,《论汉语国际传播视域下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12年5月。
[5]杨福亮,《汉语教学中的“敏感问题”及应对策略》,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