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sh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农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积累了经验,拓宽了思路。近年来,即墨市农业局从自身工作职能出发,立足即墨实际,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进行了一些摸索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实践与成效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
  2004年以来,即墨市农业局在种植业产业布局上,依托区位优势,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六大特色农业基地,即以绿色、无公害为特色的蔬菜基地;以淀粉薯、加工薯、食品菜用薯为特色的特色甘薯基地;以雪桃、草莓、冬枣为特色的水果基地;以优质小麦、玉米为特色的粮食基地;以茶叶等为特色的名优果茶基地;以名优花卉为特色的花卉苗木基地。全市特色农产品基地达22余万亩。
  ——提升产品质量,坚持标准化生产
  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近几年,农业局参照省市的标准化技术规程,先后制定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37个和各类管理制度20余个,使绝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并按照规程和制度的要求,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规划建立粮油、蔬菜、果茶标准化生产基地20余处,面积达到30余万亩,基地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和管理制度进行生产,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截止到2009年底,全市已通过认证的蔬菜、果茶等无公害农产品达67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13个,总数达9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达20余万亩。
  ——培植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一是发展精深加工型企业。在已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础上,改变原来那种洗泥剥皮的初加工方式,向精细化、深加工方向发展;由原来的原料和中间产品加工向终端产品发展。二是发展外向型创汇企业。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30多家,年产值达70亿元,有2家企业被授予“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19个,入社成员近3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组织性,发挥了规模化生产的增收作用。
  ——创新科技体制,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近年来,即墨先后在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设施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研究、开发新技术、新成果20余项,为即墨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如围绕蔬菜产业的发展,研究、推广的设施栽培光温控制、节水灌溉、生物肥、生物农药等新技术,推动了全市蔬菜由零星、分散种植向基地化、规模化发展,全面提高了全市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2009年种植业实现总产值27.15亿元。其中,粮食生产产值10.91亿元,油料生产产值5.02亿元,蔬菜生产产值9.62亿元,果茶花卉业产值1.6亿元,粮经比约为0.67﹕1。
  
  创新与未来
  
  今后几年,将是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即墨农业将和全国各地一样,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为此,今后几年,即墨将努力抓好以下工作:
  ——高标准规划,确保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重点突出,统一规划的原则,发挥地域优势,瞄准高端市场,突出有机化生产。总体布局围绕“两线”、“三点”规划发展,蔬菜生产重点以移风店镇沿上泊路、郭城路两线展开发展,刘家庄镇以天宫院、大吕村两点展开,七级镇以张王庄村一点展开。示范区按规划流转土地、集中连片发展,积极引进企业自建高标准生产基地,做到大棚设施建设档次高、生产技术水平高、蔬菜产品质量高。粮油示范区围绕灵山、段泊岚、华山、店集四镇展开。争取利用三年时间,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3个,示范小区50个,“三品”生产基地10个。花生示范区2万亩,粮食示范区20万亩。
  ——高投入装备,为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基础
  即墨农业局通过争取市财政资金支持提高设施建设补贴,进一步减低农户建设冬暖棚、大拱棚等蔬菜设施的投入成本,提高农民设施蔬菜生产的积极性。用三年时间完成新建冬暖棚1000个,大拱棚2000个。同时,积极争取电力部门支持,加快设施蔬菜生产电气化建设。针对设施蔬菜生产区缺少生产用电的问题,协调电力部门进行投入,积极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农业电气化建设工程,配套高压线路、配电室、变压器等基础电力设施,解决设施蔬菜生产用电问题,降低劳动力投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农户的发展设施蔬菜生产的积极性,使全市优质蔬菜生产上规模、上档次。2009年,已投资980万元,新上变压器14台,新增电力设施配套1010千伏安,新架设10千伏线路5.9千米、低压线路3.75千米,安装智能电表控制柜140个。2010年,争取由电力部门再投入资金500万元,推进农业电气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高标准管理,使现代农业始终沿着优质、高效、安全的轨道推进
  一是在基地环境管理上,建立基地环境定期监测制度,提出净化环境措施,控制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及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对产地环境的污染,保证产地环境符合标准。
  二是在基地农业投入品使用上,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面禁止高毒农药。
  三是在生产过程中,在所有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质量安全承诺制,明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基地和基地负责人的各项责任,严格按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使标准化生产稳步进行。加强即墨市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加快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站建设。2010年计划在全市新建和完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站15处,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检测作用,通过“市、镇、基地”三级监管模式,对基地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新机制,推动农村适度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转让、租赁经营、以地入股等形式,在保证承包地农户合法权益和稳定收益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稳步推进农村规模种养和中小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有效解决发展与占地的矛盾,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健康发展,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全方位推动,形成现代农业发展合力
  一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三品一标”产品,鼓励农产品商标注册,开展名特优农产品评选认定,强化营销推介和质量监管等工作。三年内,培育农业品牌20个以上,使全市名优特农业品牌总数达到100个以上。
  二是大力抓好龙头企业。集中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资金,扶持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作用强的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基地建设等,促进加工企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按照产地批发市场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建设质量检测、市场信息和市场销售三个服务平台,全部建立市场网站。三年内,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家以上。
  三是稳步推进农产品营销推介。2010年,要积极帮助企业做好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组织协调企业参加各种农产品博览会、交易会等推介活动,并建立和完善即墨市优质农产品配送中心1处、直供店7处。开展农超对接,打造即墨市蔬菜品牌。同时,积极和日本客商洽谈,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争取下一步将产品销往日本。
  四是切实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规范发展。加强创建示范,引导规范发展,重点抓合作社的典型创建工作,通过典型社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全市合作社走“四化”道路。做好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管理。对申请财政扶持项目的合作社,按照项目申报的要求,对其资金的使用、项目的建设进度等进行跟踪指导,使项目顺利完成;加强对合作社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合作社的理事长、财务人员、乡镇合作社辅导员等进行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热心合作事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者队伍。
其他文献
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经过多年的实践,制种水平、单产和经济效益都有较大提高,1992年被省确定为玉米杂交种繁殖基地。近几年,每年都为省内各市县繁制玉米杂交种500万公斤
介绍了一种采用检测控制仪表、数字调节器、变频调速器、工控机、PC总线模板、FIX组态软件构成的过程控制实验训练系统.该系统可完成单回路控制、多回路控制、PID控制、计算
在256-366K范围内测量了HC1270/HC600a物系9个组成、73个PCTx实验数据点,引入了泡点TVx测量,对两相区实验数据利用BWRS状态方程进行了平衡组成的推算,得出了完整的汽液平衡数据
利用涉及面广泛的实验主体,对一来自于工厂实际的物流问题的改进方案创建进行了多群体实验研究,分析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对于每一项可实施的计划和任务,多个决策群体比单一群体
“十一五”期间,各省(市、区)的市场化改革均取得较大进展,省(市、区)间市场化差距在波动中加快缩小;浙江市场化得分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但位次有所降低,领先优势趋向弱化。当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实验室围绕“加强综合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才”这个中心,结合毕业设计环节,进行实验装置的开发与实验手段的改革,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方面,收到
产教融合是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然应然的选择,但当前职业教育与区域内的产业互动不足,产教的耦合度不够,层次不深,融合效果无法充分满足区域发展需要.为此,基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