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诵读形式,品悟经典内涵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ip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诵读经典,品悟内涵,诵出韵味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丰富诵读的形式,将故事、画面、情境表演、比较品读等学习方式引入课堂,以提高经典课堂教学成效。
  一、多种形式诵读
  “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典古诗文大多文质兼美、语言生动、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课堂上首先通过教师范读、音频领读等形式正字音,明节奏;其次,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形式,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进而了解诗文大意;最后,将声、像、文融于一体,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唱读、演读,读出古文不同的节奏,读出古文的独特韵味,体味经典的魅力。
  如笔者在教学《千字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时,由于授课内容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所以在读的方式上下功夫,让学生和着音乐,拍起手掌,或吟或唱,或配乐读,或加手势表演读,或范读领读,或师生和读,或提问征答等。“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回吟”,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地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品悟经典内涵。
  二、运用故事引读
  经典诗文,蕴含不少典故,一般来说,每一首古诗文都会有一个不平凡的背景和故事,这成为学生理解经典诗文的一大障碍,同时又是一个深入理解诗文意蕴的契合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十岁左右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形象化的学习内容,对于有故事情节的学习材料情有独钟。因此,在教学时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投入到文本之中,这样既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能激发孩子学习经典的兴趣。如在教学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乞巧》时,笔者以神话《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故事引入,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将优美的诗句转换成动人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故事的带动下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怀,提高古诗文阅读的效率。
  又如,在教学《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时,笔者在引导孩子们理解“信誉”对于人的重要性时自然引出故事《晏殊信誉的树立》,学生在细读故事的同时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样看似“妙手偶得之”的拓展却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巧用配画延读
  古诗文包含深远的情景,给人想象的余地,一则诗文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诵读时重现诗文中的画面十分有必要。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简笔画勾勒出古诗文展现的情景,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古诗文意思,便于诵读和记忆。如《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诵读诗文,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色时,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边诵读一边用简笔画勾勒——画面的右边,一座山顶平台上诗人眺望着,画面左上角香炉峰高耸入云,阳光照射,雾气升腾,一道巨大白练从极高的山崖飞泻而下。简单明快的线条,留给学生直观的记忆,更留给学生无尽的想象,学生诵读起来自然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形象的画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像《咏鹅》《江南》《敕勒歌》《咏柳》等诗都有较强的画面感,教师亦可引导学生自己配画,因为动脑又动手,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为古诗文配画,不仅是古诗文形象的解说图,更是古诗文意境的再创造。
  四、情境表演悟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不能长期坚持诵读的原因,很大程度上由于诵读的形式单一所致。如果在诵读过程中加入情境表演,能极大地激发孩子们诵读的兴趣及诵读的持久性。古诗文中常有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教师可创设一些情境来帮助理解。如《弟子规·出则悌》中的“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教师边播放谷建芬古诗新唱《三字经》唱诵视频,一边演示见到长者马上鞠躬作揖,长辈不说话时,恭敬地退到一边站立。音乐的韵律和美感,精彩直观的画面,形象逼真的模拟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对教学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另外,教师可设置一些场景让学生来表演品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如:在学习《弟子规》中“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句话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今天小强在家里又哭又闹,原因是看到同桌新买了一双运动鞋,非常羡慕,想让妈妈也给他买,妈妈不同意。这时候,小强的好朋友小灵到他家玩,就劝小强说:“别生气了,我们小学生不应该比吃穿,要比德学和才艺。‘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表演悟读能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懂得道理。
  五、同类比较品读
  比较是认识事物异同的方式,是启迪思维、深化理解的重要途径。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经典诗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对同类题材的诗词进行思路比较、语言比较、意境比较等,在比较中读出异同,读出意蕴。笔者曾把《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共三首诗同时呈现给学生,并让他们比较三首都写离别的诗在意境上、写法上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品味、理解,找出《别董大》前两句叙写了苍穹昏黄,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雁叫凄凉,别意之凄酸;诗的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没有哀叹,没有流泪,只有劝慰和激励,全诗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以悲景写豪情。《送元二使安西》则是先构筑了一幅色调清新,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而后抒写依依惜别的情谊,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以乐景写离情。《芙蓉楼送辛渐》诗作抒写了淡淡的孤独,淡淡的哀愁,透凉的雨水淋在作者冰洁的心上,凄寒孤寂中,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如此比较品读,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创造性的思维也得以发展。
其他文献
高效团队建设是现代管理新理念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强调的是组织整体效应,追求的是创新、高效、综合实力的能力。近年来,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引入了团队建设的理念,在如何发
随着教学的重点由对“教”的关注趋向对“学”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寻求发现有效的学习模式与方法。近年,本人参与了香港田家炳基金会组织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获益良多。  一、分组  1.分组原则。一般有随机分组或立意(包括能力)编组两种方式。实施初期,建议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较易控制课堂秩序。经过三、四次的训练后,教师便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性别、擅长等编组,例如把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高
我要讲述的是一个别样的早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小琪,是个特立独行的女孩子。  那时,我在一个私立的贵族学校教书。小琪长得高高的、胖胖的、头发短短的,和男孩子一样。家境非常好,却没有亲情的温暖。她的父亲已经50多岁了,曾经有六任妻子,小琪从小是跟着奶奶长大的。  我和小琪的关系很好。她是个很有才气的女孩子,她的文章写的很漂亮,有着同龄人所不具备的思想。第一次看她的文章,我就写下这样的批语:你的写作
整合社会保险经办资源,实行多险种由一个机构统一经办,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无二选择。同时,这无疑
目的:  人类颅内囊性动脉瘤是严重威胁生命的一种疾病,动脉瘤的发生率在人类为6%。关于动脉瘤的成因有许多假说,如细胞凋亡假说、炎性细胞浸润假说等,但没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理
我校《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德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课题,从教育哲学层面思考更好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创设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使学生的生命力日益发达强壮,使其潜能充分挖掘拓展。  一、尊重学生人格——学生渴望成长是本能  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在教育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释放。教师脑中一定要呈现大写的“人”字,要深刻认识到每个学生是
为促进专业技术士官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院校教育的“双证制”考核已成为军队加强高技能士官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因而职业技能鉴定已成为我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并指分离指蹼成形方法,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山西省儿童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3月进行单纯性并指畸形手术患儿共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
特色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当前各所学校谋求自身发展、打造办学品牌的重要途径。我校在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和国学教育升温两个大背景下,于2001年12月启动经典诵读实验,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形成了体系完善的少儿国学特色课程,促进了学校国学教育特色的彰显,推动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品位的提升。  一、吻合学校办学理念  五山小学的办学理念——“全心培养人文内涵,全力提升科学素养,全面提高综合
近日,听了一位语文教师上的口语交际录像课颇有感触:由于师生预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进行了不止一次的试教,于是,课堂上环环相扣,滴水不漏,教师那边按部就班地提问,学生这厢对答如流地回应,似乎顺风顺水,毫无意外。然而听者觉得味同嚼蜡,张口难言。这不由得勾起藏在我心底里不曾搁浅的记忆。  几年前,一位语文老师借用我的孩子就读的班级参加县优质课比赛。  比赛前两天放晚学,孩子脸上挂着乌云走进家门,还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