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 趣 互 动 创 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_t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学习评价更注重形成性评价,强调对评价的改进和完善。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探讨学生自主测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建立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历史学习评价 学生自主测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基本形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都在发生转变。但在实际课程改革中,人们更看重的是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弱化了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促进作用。从终结性方面看,对普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依然是升学考试;从过程性方面看,对平时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估就是一些形成性的测验。考试的形式依然是地区性或学校性纸笔测验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能会因记忆具体信息而取得良好的测验成绩,但却因此会丧失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情意能力,更遑论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1]。
  历史学科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但由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原因,往往导致课堂历史学习的艰涩无趣,经过阶段性的学习后,一提起历史测验学生便如临大敌,于是猛读课本,大背一通,这就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普遍的规律性现象——背得分现象。这也是当前学生提高历史成绩的唯一可靠通道,但却扼杀了历史教学的蓬勃生机,埋葬了历史本身鲜活的生命,违背了历史学习的真正目的——人文教育。测验本应当是对阶段性历史学习的可靠评价,事实上则成了历史学习的杀手和坟墓。时隔不久所记的历史知识也就所剩无几了。考好的沾沾自喜,心存侥幸,没考好的怨声载道,甚至诅咒考试,几次测验之后,学生就丧失了测验的信心,从而产生对历史学习的厌恶之情。难怪有学子这样写道:“上了大学后我愧对历史老师,因为我将中学所学的历史知识全部还给了老师。”甚至有的历史老师也对学生忠告:要提高历史成绩,反复记忆而已。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历史学习评价的深刻反思。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忽视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将测验手段的简单化和测验功能错误定位。我认为阶段性测验不仅是考察历史学习的结果,更应该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过程;不仅是历史学习评价的一种手段,更是历史学习延续的一种方法;不仅是历史知识水平的检测,更应该是历史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如果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变历史测验的评价机制,来改变学生对历史测验评价的态度,甚至能改变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当前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全球,“是对传统认识论教育观念的一场革命性挑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他对我们研究教育教学,推动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这一学习理论认为一个人在接受新信息、新概念、新思想时,应把它们同脑海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同化、顺化、平衡三种途径,通过活动使主体和客体发生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进行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建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生新的认识的产生,对概念、规律等学科知识的准确理解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对旧认知进行修正、转换、利用的基础之上的。
  基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将历史学科的阶段性(形成性)测验设置为学生自主测验,即在一个教学整体结束后,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命题、编卷、测试和评价活动,它区别于传统形式上的统一命题测验,将教学评价与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彰显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教学活动模式中,能引导学生同化新知识,变革旧认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真正的活动中动手又动脑,大胆地进行探索和设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自主命题,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参与学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教学过程和学习的结果,新旧认知间只有建立某种联系才能产生意义,否则,就是机械的。换句话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自主测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命题、编卷、自主测验和评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统一命题测验形式。学生有了当老师的乐趣,可以像老师一样出卷让同学做,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刺激,提高了学习兴趣,改变了对枯燥的史实、概念和规律不愿探究的习惯。在命题、组卷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整理知识,查阅参考,深入细致地思考,精心设计试卷,在对原有认知同化、顺化的过程中,重建新的认知,直至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从而实现历史学习在认知上的主动重建的目的,学在乐中,乐在学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情趣,在测验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艰辛,实现师生思想上、心灵上的沟通。
  
  二、自我学习,主动探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主动建立新旧认知之间的联系是认知发展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是发展学生能力、改变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的关键。自主命题测验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对知识进行系统的重新梳理,发现自己平时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感受其他同学提出的新观念、新思想,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加以应用,从而实现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这些都有利于旧认知的改造和新认知的重建。
  
  三、互助合作,培养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的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缺少互助合作的精神。而在历史学科的自主测验过程中,积极营建了一个交流、互助、合作的平台,在查阅资料、整理知识及测试的过程中,学生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批阅时能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在互助合作交流中摆脱常规的逻辑思维,借助直觉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打破思维定势,诱发灵感,捕捉机遇,善于转换思路,对问题进行发散性和逆向性思维,在事物的多样性当中,寻求统一。在这一自主测验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独立思考,体现自我个性,培养创造能力,通过手脑并用,触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进而主动构建新的认知。
  因此,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实施学生自主测验,彰显了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改革教学评价模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促进了减负增效的深入实施,并能为在新课程体系下探索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华东师大历史系,杨向阳.历史学习评价及改革诸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1-2).
  [2]王占才.用建构主义理论反思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1-2).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的改革,教师如何依托课堂教学,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每个教师共同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从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倡导合作学习、建立竞争机制、体验成功乐趣等方面,阐述了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性。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个性发展 能力培养    体育教学中的个性,是指
摘 要: 北海老城作为北海文化旅游的突破口,对北海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本文对北海老城文化旅游开发提出一些构想。  关键词: 北海老城 文化旅游 开发构想    北海老城作为北海城市的发祥地,基本格局形成于清末民初。它是北海市的祖屋,像北海老城保存得如此完整、贮存的历史信息量之大的老城区,已不多见。北海老城在北海人的心目中有着无法衡量的价值,不管是老北海人还是新北海人,走进老城很容易产生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本文作者对从标题的诗意化,导入的创意性,课堂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巧妙结合到课堂结束的启思性作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课 有效教学 环节设计    “让学生记住你的课”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饱含着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教学责任感,饱含着教师“为学生的现在和将来”负责的教学远见。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管教授学生如何掌握知识、落实所谓的双基,而对学生生命成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旅游英语的几个特点,并论述了在教学中运用较多的讲解方法——情景教学法,并指出该方法的优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把旅游英语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列入讨论的范围。  关键词: 旅游英语 情景教学法 优点 存在问题    一、旅游英语的三大优点  1.实践性强  我们经常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的学习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那么,导游员的工作特点之一就是要身体力行。导游员被称为
语法堪称是语言的“骨架”,遣词造句、连句成篇莫不依赖于深厚的语法底蕴。对于许多中国学生来说,英语语法博大精深,是他们望而生畏的“拦路虎”。如何既轻松又有效地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是我任教以来一直孜孜专研的问题。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我对语法教学积累了一点心得,具体做法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归纳语法规律,这种方法化繁为简,效果甚佳,现结合“过去分词作状语”这一经典语法项目,把我的语法课
摘 要: 本文对PPT课件教学在不同性质的高校学科教学中的利与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PPT课件在高校教学中的高效合理运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PPT课件 高校教学 不同课程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教育行业的影响是空前的,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简称多媒体教学)从一种时尚逐步成为一种趋势,“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所谓多媒体技术就是能对多种载体(媒介)和多种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面对新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培养的学生,头脑应当更灵活、更机敏。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思
一、新课标人文性要求及鲁迅启蒙教学的意义    2005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专门编写了一个“初识鲁迅”单元,收录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及《有的人》。鲁迅教学结束了分散教学形式,首次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入到小学语文教材,这是历史性的转折。“主题单元”的设置顺应了新课标“人文性”的要求。《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该
摘 要: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体育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在提高学生身体体质,培养其体育锻炼兴趣的同时,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塑造学生的快乐灵魂。在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在建立新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并将教学重点从学生整体面转向学生个体,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同时,课堂采取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形成系统的新教学结构。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依然有些陈旧的问题在影响实现新型体育
近期,我在西亭中学上了一堂语文公开课《百合花开》,这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它通过寓言的形式,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的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文章语言清新动人,是一篇能够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并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感悟的美文。在教学中,有这样两组镜头引发了我的思考。  镜头一:在“走近百合”这个版块中。师:听课文朗读,在文中划出百合开花的句子。(播放课文的录音,因录音效果不太好,播放时有杂音,且音量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