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笔者赴黑龙江、吉林两省边防一线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采访,切身感受到了北疆边关的巨变……
富庶迷人的东北大地,沃野千里、林海浩瀚,江河密布。绵延逶迤的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横亘天边,托起一片片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林莽,挽着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日夜流淌,构成了北国边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白山黑水的自然景观纵然迷人,却成了广大边防官兵巡逻执勤和边境地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大山里没有路,守卫这片沃土的边防战士只能日复一日靠双脚跋山涉水去巡罗,每次巡逻都要消耗很大的体力。这里冬季漫长,冰雪封江最长达半年之久,需要破冰雪、闯江道,带着满身的疲劳,守卫着这片绿色的国土。
这里居住着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朝鲜、锡伯等少数民族。这里的自然环境优越,资源富足,盛产木耳、猴头蘑、大马哈鱼、人参,有的地区还盛产蔬菜、瓜果,但由于没有出山的道路,这些产品年复一年地烂在地里、挂在树梢。老百姓对修建边防巡逻路的期盼,甚至胜过了对风调雨顺的渴望。
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在全国陆地边境进行大规模的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10年来,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共修建完成了3000余公里边防巡逻路,近300公里边境铁丝网,近200套边境监控系统等边防基础设施,一举改变了两省边防山河依旧的面貌,发挥了显著的政治、经济、国防和社会效益。
黑龙江省中俄边境金刚台边防站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金刚台金刚台,上不去下不来”,现在修了路,不仅通行方便,一次巡逻还能减少6个小时,每当官兵们走在这条宽阔的巡逻路上,欣慰自豪和卫国戍边的信心便油然而生。
黑龙江省边防委办公室副主任王万贵说:“从1994年开始,国家边防委在全国重点口岸和执勤点都增设了无线对讲、防越报警和电视监控系统,从而使得科技管边控边成为现实。而且自从设立了这些边境管理警示牌以后,游客和我们的边民,国界意识加强了,这几年来违边事件也大幅度减少。”
辽宁省丹东口岸位于鸭绿江大桥头,每天到此观光和出入境人员很多,给口岸管理带来很大难度,2000年在该口岸建了多部监控设施,对口岸、通道及口岸附近地区实施了全天候、全方位监控管理。2001年6月,某国内旅行团20多名中国游客沿着鸭绿江大桥观光,因不识别边界标志,险些误入朝境,幸被监视系统发现,及时阻拦。
边防巡逻路不仅改善了边防部队的巡逻执勤条件,而且也为边民铺就了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打开了大山子民通往外面精彩世界的通道。我们在边境地区采访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边防巡逻路的修建对沿边村民的重要性。过去我们在外采访时,时常会遇到村民们躲避摄像机镜头的尴尬场面,可这一次却大不一样,许多村民都主动找到我们,要说道说道,都在说边防巡逻路是富民之路,更是生命之路。
吉林临江市四道沟镇地处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气候环境优越,盛产西瓜、甜瓜,被称为东北的“小江南”。以前没有路,农副产品运不出去,村民们只能望江兴叹。边防巡逻路修通后,当地西瓜种植面积增加了一倍多,沿江通了公共汽车,边民仅农副产品销售收入一项,就人均增加了300余元,边民们高兴地说,这条路既是边防路,更是“便民路”、“致富路”。村民赵贵生说:“以前交通条件确实太差了,遇到下雨天,瓜运不出去,全烂在地里,不但挣不了钱,而且谁种了谁赔本,慢慢地也就没人种了。现在交通好了,运费就降低了,我们收入也能提高了,每亩地种瓜收入一两千元钱,我们家今年种了四亩地西瓜,秋天能收入一万元钱。”是的,如今在这里,苹果、葡萄等各种经济作物都发展起来了。
的确,通过这几年的发展,这五个村屯家家户户都买了小四轮,现在耕作的条件,生活水平都有极大的提高。没修路之前,这里的人均收入不超过千元,现在的人均收入在2800~2900元之间,增长了将近两倍。
坐落在黑龙江边的查哈彦等三个边陲小镇,以前这里的边民赶集,祖祖辈辈都是冬天坐爬犁,夏天划小船,有的孕妇难产送不出去,就死在狗拉爬犁上,镇上的玉米、大豆等土特产品运不出去,白白地烂在地里。一条97公里的边防巡逻路贯穿了从未通车的三个小镇后,不少群众家里都买了小四轮和摩托车,盖起了两层的小楼房,电视机、移动电话、电脑等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吉林长白县,有一个著名的险段,名叫“飞机岭”,顾名思义,除了飞机,别的交通工具都难通行。当地流传的民谣中提至“飞机岭,飞机岭,飞禽走兽不敢停,英雄好汉打此过,阎王小鬼往里请。”以此来形容该地段的险要。长白县以边防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把边防巡逻路建设纳入全县公路网建设规划,几年来,不仅打通了多处边境断头路,还动员全社会力量,劈山开路.成功使省道下移,一举摆脱了困扰长白县人民几十年的难题,沿江地区大量荒置的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新增土地550余亩。
采访中,我们遇到这样的村民致富的例子数不胜数……
普通不一定意味着平凡,辉煌也不都是轰轰烈烈。边防基础设施的修建,贯通了秀美的北疆山川,更联通了北京和白山黑水廣大军民之间的深情。
铸就新世纪的钢铁边关——国家边防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访谈录王志军 黎 云
记者:我们在边防一线采访中,亲身感受到1O年来我国边防发生的巨大变化,您对“边防”二字是如何理解的?
边防办负责人:我们常说“有国就有边,有边必设防”,说的是一个国家必然要有一定疆界,才能称之为国家。有了疆界以后,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卫它、管理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防。再说直白一点,边防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的门户,就像一座院落需要砌一道围墙一样,一个国家的周边也要采取一定的防卫、管理措施。
记者: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在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边防办负责人: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边防设施建设非常重视,下决心一定要彻底改变近代中国“有边无防,有边弱防”的历史。
由于受周边环境的影响,50年代至70年代末,我国在边境地区主要进行了一些防卫设施建设。80年代,国家拨出大量资金用于改善边境地区的交通、邮电、文教、卫生条件,中央军委拨专款,改善了边防部队的生活保障设施,并在边境地区修建了一定数量的执勤观察设施。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加之边防线长,边境地区投资需求大,因而一直未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大规模的边防基础设施建设。
1994年,根据第三次全国边防工作会议部署,国家投资了1000多万元,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五个省区,建设了部分试点巡逻路、铁丝网,收到了较好效果,也受到了边防官兵的热烈欢迎。据此,国家边防委员会拟制了《“九五”全国陆地边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拉开了序幕。
记者:从1994年至今,国家投入十几亿元资金进行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您能介绍一下有关建设情况吗?
边防办负责人:在国家经济建设的总盘子里.十几亿元不算是一个大数目,也就是修建几十公里高速公路的资金。但是,就是这么些钱,我们却修成了15000余公里边防巡逻路,4600余公里边境铁丝网以及300余套视频监控等设施,这不是哪一个部门的成绩。
国家备部委对边防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支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部、国土资源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等部局,从国防建设大局出发,对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
边境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不仅积极组织人力、运力、物力保障边防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自筹资金配套边防基础设施建设。
在西藏、新疆等艰苦地区,边防部门成为设施建设的主力军,许多急难险重的工程都是由部队承建的。为了完成设施建设任务,许多边防官兵主动放弃了休假、探亲,还有的因施工强度过大,牺牲在施工现场。
总之,看起来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标准比较低,1公里仅有几万至十几万元,但实际上方方面面投入的成本是无形的,可以说建设的标准是远远超过了工程造价。
记者:这些已建成的设施是如何维护和管理使用的?
边防办负责人:经过10年建设,全国陆地边防基础设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各级、各地、各部门都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成果,都提出要把它用好、管好。国务院办公厅和军委办公厅2000年联合下发了《全国陆地边防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暂行规定》,对已建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使用办法作了具体明确规定。国家财政部也从2000年开始每年拨付几千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已建设施的维护管理,并要求各省区配套相应的维护管理资金。
边防部队把这些设施当成守边戍防、遂行勤务的珍贵家当,予以精心呵护,战士们每次巡逻执勤都自发地带上维护工具对铁丝网、巡逻路进行修修补补,边防连队培训了专门的人员使用和管理监控设施。边境群众更是对巡逻路和铁丝网等设施珍爱有加,经常主动协助部队予以维护。另外,各省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谁维护”的原则,力求使已建设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记者:国家在下一步的边防基础设施建设中还有什么打算?
边防办负责人:由于我国边防线较长,“九五”规划只是解决了一些重点地段和急需项目的建设。部分地段的设施虽然初具规模,但还不够齐全配套。
为此,国家边防委员会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进行了调研论证,拟制上报了第二步建设规划,建议国家继续投资,用5年左右时间,将全国大部分陆地边境的边防基础设施建设起来,使主要地段的设施达到齐全配套。
这个规划很快就得到了批准,从2003年起,国家又稳步启动了第二步规划的建设。第二步建设规划除原有的巡逻路,铁丝网、监控设施等设施外,还增加了植物隔离带、车辆拦阻桩等新的项目。根据目前的建设情况,估计到2007年可以全面完成任务。
记者: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确实让人深受鼓舞,您能否简单总结一下我国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边防办负责人:可以说,10年来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是有形的,但产生的效益是无形的。如果你10年前到过边防的话,现在再故地重游,你会发现,边民不仅生活条件、经济状况与以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思想观念与内地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巡逻路、铁丝网与界碑浑然一体,非常威武壮观,充分显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向唇齿相依的邻邦展示了我国发展经济,维护和平的决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边疆军民的爱国热情、戍边斗志和民族自豪感。
喀喇昆仑走来一群快乐女兵孙墨臣 李志宏 李 萍
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是全军海拔最高的医疗机构,它坐落在海拔3700米的喀喇昆仑山腹地,担负着44万平方公里内所有边防官兵医疗救护任务。这里高寒缺氧,道路艰险,被称为“生命禁区”。为了边防一线官兵的身心健康,生活在这里的女兵们用钢铁般意志、大地般胸怀,男儿般坚强征服了巡诊途中几天几夜吃不上饭的饥饿,爬雪山,过达坂,涉冰河,深入雪山哨卡开设“流动医院”。她们说不清多少次在暴 风雪中迷途,在雪崩、泥石流、滑坡中死里逃生,但这一切从没击垮她们满腔热血献身高原,一丝不苟护理边防官兵身体健康的热情,快快乐乐地奉献在本职岗位上。
雪域边关的荒凉,只有天天守望昆仑的人才能真切地体验到,但生活在这里的女兵们却天天开心快乐。原因是她们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除了执行巡诊和救护任务外,还充当边防官兵们的心理医生、知心大姐。有的时候,女兵们忙得连脸都顾不上洗一把。她们不仅为边防战士上网回发个帖子,还为充实自己在网页开设的小栏目、小信箱而奔忙,有空时她们还为边防一线官兵制作动植物标本,攻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化课。女兵们说,感谢这样安静的环境给予了她们锻炼的机会和空间,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她们学会了坚强、拼搏。她们充实,所以她们快乐。
喀喇昆仑是充满艰辛的冰雪世界,但在女兵们的眼里,她们热爱这里的事业,能在这里奉献是一生的荣幸。每次外出巡诊到可怕的海拔高度,女兵们争相着去。为此,站里进行设限——每次每人必须带三个拿手的节目才能出诊,否则就被站长一票否决。为此,站里的哈萨克、维、藏、回四个民族的女兵们往往独占优势。但能走上喀喇昆仑的女兵都是犟性子,没有难倒她们的事情。闲暇时,女兵们一起就到俱乐部一步一个动作地练习民族舞蹈,对着录音机一个音符一个音调地纠正每首歌曲的唱法。被抓来当观众和“编导”的男兵们抱怨说:看女兵们排练民族“花仙子舞”还不如看大猩猩走路,女兵们却乐此不疲。每到雪山哨卡,女兵们都要与边防战士一起包饺子、洗衣服、聊天、表演节目。边防战士们说,有医疗站女兵的地方就有快乐,没了病痛。她们是“制造快乐”的快乐使者。
生活在三十里营房医疗站的女兵们仍然改变不了馋嘴的天性。但每年吃香尝鲜的机会少得可怜。有时候,山下带给她们一点好吃的,女兵们往往高兴好几天。有时别人给她们一个苹果,女兵们都要切开来一起分享。特别是男兵山下的老乡多,捎上来好吃的时,女兵们往往边工作边侦察,一经发现,就通过“调‘虎’离山计”或“偷袭”等“馋嘴战术”,非将好吃的“一网打尽”不可。在三十里医疗站这块不起眼的地方,女兵们用她们独特的天性快乐地生活着。
有人问她们,在喀喇昆仑山上工作苦不苦,寂不寂寞,女兵们的回答是:能为自己成为征服喀喇昆侖的女性而骄傲,能和男儿站在同一海拔高度工作而自豪,能为自己在高海拔地区奉献而开心。她们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能被边防官兵认可而天天快乐。在“生命禁区”里,女兵们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片属于女性们的浪漫天空。
富庶迷人的东北大地,沃野千里、林海浩瀚,江河密布。绵延逶迤的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横亘天边,托起一片片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林莽,挽着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日夜流淌,构成了北国边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白山黑水的自然景观纵然迷人,却成了广大边防官兵巡逻执勤和边境地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大山里没有路,守卫这片沃土的边防战士只能日复一日靠双脚跋山涉水去巡罗,每次巡逻都要消耗很大的体力。这里冬季漫长,冰雪封江最长达半年之久,需要破冰雪、闯江道,带着满身的疲劳,守卫着这片绿色的国土。
这里居住着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朝鲜、锡伯等少数民族。这里的自然环境优越,资源富足,盛产木耳、猴头蘑、大马哈鱼、人参,有的地区还盛产蔬菜、瓜果,但由于没有出山的道路,这些产品年复一年地烂在地里、挂在树梢。老百姓对修建边防巡逻路的期盼,甚至胜过了对风调雨顺的渴望。
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在全国陆地边境进行大规模的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10年来,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共修建完成了3000余公里边防巡逻路,近300公里边境铁丝网,近200套边境监控系统等边防基础设施,一举改变了两省边防山河依旧的面貌,发挥了显著的政治、经济、国防和社会效益。
黑龙江省中俄边境金刚台边防站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金刚台金刚台,上不去下不来”,现在修了路,不仅通行方便,一次巡逻还能减少6个小时,每当官兵们走在这条宽阔的巡逻路上,欣慰自豪和卫国戍边的信心便油然而生。
黑龙江省边防委办公室副主任王万贵说:“从1994年开始,国家边防委在全国重点口岸和执勤点都增设了无线对讲、防越报警和电视监控系统,从而使得科技管边控边成为现实。而且自从设立了这些边境管理警示牌以后,游客和我们的边民,国界意识加强了,这几年来违边事件也大幅度减少。”
辽宁省丹东口岸位于鸭绿江大桥头,每天到此观光和出入境人员很多,给口岸管理带来很大难度,2000年在该口岸建了多部监控设施,对口岸、通道及口岸附近地区实施了全天候、全方位监控管理。2001年6月,某国内旅行团20多名中国游客沿着鸭绿江大桥观光,因不识别边界标志,险些误入朝境,幸被监视系统发现,及时阻拦。
边防巡逻路不仅改善了边防部队的巡逻执勤条件,而且也为边民铺就了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打开了大山子民通往外面精彩世界的通道。我们在边境地区采访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边防巡逻路的修建对沿边村民的重要性。过去我们在外采访时,时常会遇到村民们躲避摄像机镜头的尴尬场面,可这一次却大不一样,许多村民都主动找到我们,要说道说道,都在说边防巡逻路是富民之路,更是生命之路。
吉林临江市四道沟镇地处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气候环境优越,盛产西瓜、甜瓜,被称为东北的“小江南”。以前没有路,农副产品运不出去,村民们只能望江兴叹。边防巡逻路修通后,当地西瓜种植面积增加了一倍多,沿江通了公共汽车,边民仅农副产品销售收入一项,就人均增加了300余元,边民们高兴地说,这条路既是边防路,更是“便民路”、“致富路”。村民赵贵生说:“以前交通条件确实太差了,遇到下雨天,瓜运不出去,全烂在地里,不但挣不了钱,而且谁种了谁赔本,慢慢地也就没人种了。现在交通好了,运费就降低了,我们收入也能提高了,每亩地种瓜收入一两千元钱,我们家今年种了四亩地西瓜,秋天能收入一万元钱。”是的,如今在这里,苹果、葡萄等各种经济作物都发展起来了。
的确,通过这几年的发展,这五个村屯家家户户都买了小四轮,现在耕作的条件,生活水平都有极大的提高。没修路之前,这里的人均收入不超过千元,现在的人均收入在2800~2900元之间,增长了将近两倍。
坐落在黑龙江边的查哈彦等三个边陲小镇,以前这里的边民赶集,祖祖辈辈都是冬天坐爬犁,夏天划小船,有的孕妇难产送不出去,就死在狗拉爬犁上,镇上的玉米、大豆等土特产品运不出去,白白地烂在地里。一条97公里的边防巡逻路贯穿了从未通车的三个小镇后,不少群众家里都买了小四轮和摩托车,盖起了两层的小楼房,电视机、移动电话、电脑等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吉林长白县,有一个著名的险段,名叫“飞机岭”,顾名思义,除了飞机,别的交通工具都难通行。当地流传的民谣中提至“飞机岭,飞机岭,飞禽走兽不敢停,英雄好汉打此过,阎王小鬼往里请。”以此来形容该地段的险要。长白县以边防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把边防巡逻路建设纳入全县公路网建设规划,几年来,不仅打通了多处边境断头路,还动员全社会力量,劈山开路.成功使省道下移,一举摆脱了困扰长白县人民几十年的难题,沿江地区大量荒置的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新增土地550余亩。
采访中,我们遇到这样的村民致富的例子数不胜数……
普通不一定意味着平凡,辉煌也不都是轰轰烈烈。边防基础设施的修建,贯通了秀美的北疆山川,更联通了北京和白山黑水廣大军民之间的深情。
铸就新世纪的钢铁边关——国家边防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访谈录王志军 黎 云
记者:我们在边防一线采访中,亲身感受到1O年来我国边防发生的巨大变化,您对“边防”二字是如何理解的?
边防办负责人:我们常说“有国就有边,有边必设防”,说的是一个国家必然要有一定疆界,才能称之为国家。有了疆界以后,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卫它、管理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防。再说直白一点,边防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的门户,就像一座院落需要砌一道围墙一样,一个国家的周边也要采取一定的防卫、管理措施。
记者: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在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边防办负责人: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边防设施建设非常重视,下决心一定要彻底改变近代中国“有边无防,有边弱防”的历史。
由于受周边环境的影响,50年代至70年代末,我国在边境地区主要进行了一些防卫设施建设。80年代,国家拨出大量资金用于改善边境地区的交通、邮电、文教、卫生条件,中央军委拨专款,改善了边防部队的生活保障设施,并在边境地区修建了一定数量的执勤观察设施。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加之边防线长,边境地区投资需求大,因而一直未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大规模的边防基础设施建设。
1994年,根据第三次全国边防工作会议部署,国家投资了1000多万元,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五个省区,建设了部分试点巡逻路、铁丝网,收到了较好效果,也受到了边防官兵的热烈欢迎。据此,国家边防委员会拟制了《“九五”全国陆地边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拉开了序幕。
记者:从1994年至今,国家投入十几亿元资金进行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您能介绍一下有关建设情况吗?
边防办负责人:在国家经济建设的总盘子里.十几亿元不算是一个大数目,也就是修建几十公里高速公路的资金。但是,就是这么些钱,我们却修成了15000余公里边防巡逻路,4600余公里边境铁丝网以及300余套视频监控等设施,这不是哪一个部门的成绩。
国家备部委对边防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支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部、国土资源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等部局,从国防建设大局出发,对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
边境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不仅积极组织人力、运力、物力保障边防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自筹资金配套边防基础设施建设。
在西藏、新疆等艰苦地区,边防部门成为设施建设的主力军,许多急难险重的工程都是由部队承建的。为了完成设施建设任务,许多边防官兵主动放弃了休假、探亲,还有的因施工强度过大,牺牲在施工现场。
总之,看起来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标准比较低,1公里仅有几万至十几万元,但实际上方方面面投入的成本是无形的,可以说建设的标准是远远超过了工程造价。
记者:这些已建成的设施是如何维护和管理使用的?
边防办负责人:经过10年建设,全国陆地边防基础设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各级、各地、各部门都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成果,都提出要把它用好、管好。国务院办公厅和军委办公厅2000年联合下发了《全国陆地边防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暂行规定》,对已建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使用办法作了具体明确规定。国家财政部也从2000年开始每年拨付几千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已建设施的维护管理,并要求各省区配套相应的维护管理资金。
边防部队把这些设施当成守边戍防、遂行勤务的珍贵家当,予以精心呵护,战士们每次巡逻执勤都自发地带上维护工具对铁丝网、巡逻路进行修修补补,边防连队培训了专门的人员使用和管理监控设施。边境群众更是对巡逻路和铁丝网等设施珍爱有加,经常主动协助部队予以维护。另外,各省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谁维护”的原则,力求使已建设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记者:国家在下一步的边防基础设施建设中还有什么打算?
边防办负责人:由于我国边防线较长,“九五”规划只是解决了一些重点地段和急需项目的建设。部分地段的设施虽然初具规模,但还不够齐全配套。
为此,国家边防委员会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进行了调研论证,拟制上报了第二步建设规划,建议国家继续投资,用5年左右时间,将全国大部分陆地边境的边防基础设施建设起来,使主要地段的设施达到齐全配套。
这个规划很快就得到了批准,从2003年起,国家又稳步启动了第二步规划的建设。第二步建设规划除原有的巡逻路,铁丝网、监控设施等设施外,还增加了植物隔离带、车辆拦阻桩等新的项目。根据目前的建设情况,估计到2007年可以全面完成任务。
记者: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确实让人深受鼓舞,您能否简单总结一下我国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边防办负责人:可以说,10年来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是有形的,但产生的效益是无形的。如果你10年前到过边防的话,现在再故地重游,你会发现,边民不仅生活条件、经济状况与以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思想观念与内地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巡逻路、铁丝网与界碑浑然一体,非常威武壮观,充分显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向唇齿相依的邻邦展示了我国发展经济,维护和平的决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边疆军民的爱国热情、戍边斗志和民族自豪感。
喀喇昆仑走来一群快乐女兵孙墨臣 李志宏 李 萍
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是全军海拔最高的医疗机构,它坐落在海拔3700米的喀喇昆仑山腹地,担负着44万平方公里内所有边防官兵医疗救护任务。这里高寒缺氧,道路艰险,被称为“生命禁区”。为了边防一线官兵的身心健康,生活在这里的女兵们用钢铁般意志、大地般胸怀,男儿般坚强征服了巡诊途中几天几夜吃不上饭的饥饿,爬雪山,过达坂,涉冰河,深入雪山哨卡开设“流动医院”。她们说不清多少次在暴 风雪中迷途,在雪崩、泥石流、滑坡中死里逃生,但这一切从没击垮她们满腔热血献身高原,一丝不苟护理边防官兵身体健康的热情,快快乐乐地奉献在本职岗位上。
雪域边关的荒凉,只有天天守望昆仑的人才能真切地体验到,但生活在这里的女兵们却天天开心快乐。原因是她们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除了执行巡诊和救护任务外,还充当边防官兵们的心理医生、知心大姐。有的时候,女兵们忙得连脸都顾不上洗一把。她们不仅为边防战士上网回发个帖子,还为充实自己在网页开设的小栏目、小信箱而奔忙,有空时她们还为边防一线官兵制作动植物标本,攻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化课。女兵们说,感谢这样安静的环境给予了她们锻炼的机会和空间,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她们学会了坚强、拼搏。她们充实,所以她们快乐。
喀喇昆仑是充满艰辛的冰雪世界,但在女兵们的眼里,她们热爱这里的事业,能在这里奉献是一生的荣幸。每次外出巡诊到可怕的海拔高度,女兵们争相着去。为此,站里进行设限——每次每人必须带三个拿手的节目才能出诊,否则就被站长一票否决。为此,站里的哈萨克、维、藏、回四个民族的女兵们往往独占优势。但能走上喀喇昆仑的女兵都是犟性子,没有难倒她们的事情。闲暇时,女兵们一起就到俱乐部一步一个动作地练习民族舞蹈,对着录音机一个音符一个音调地纠正每首歌曲的唱法。被抓来当观众和“编导”的男兵们抱怨说:看女兵们排练民族“花仙子舞”还不如看大猩猩走路,女兵们却乐此不疲。每到雪山哨卡,女兵们都要与边防战士一起包饺子、洗衣服、聊天、表演节目。边防战士们说,有医疗站女兵的地方就有快乐,没了病痛。她们是“制造快乐”的快乐使者。
生活在三十里营房医疗站的女兵们仍然改变不了馋嘴的天性。但每年吃香尝鲜的机会少得可怜。有时候,山下带给她们一点好吃的,女兵们往往高兴好几天。有时别人给她们一个苹果,女兵们都要切开来一起分享。特别是男兵山下的老乡多,捎上来好吃的时,女兵们往往边工作边侦察,一经发现,就通过“调‘虎’离山计”或“偷袭”等“馋嘴战术”,非将好吃的“一网打尽”不可。在三十里医疗站这块不起眼的地方,女兵们用她们独特的天性快乐地生活着。
有人问她们,在喀喇昆仑山上工作苦不苦,寂不寂寞,女兵们的回答是:能为自己成为征服喀喇昆侖的女性而骄傲,能和男儿站在同一海拔高度工作而自豪,能为自己在高海拔地区奉献而开心。她们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能被边防官兵认可而天天快乐。在“生命禁区”里,女兵们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片属于女性们的浪漫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