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的价值除了传承本土文化外,还能让孩子们在园内园外的教育环境相互渗透的活动中,体验到快乐与激动,这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也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本土资源;区域材料;活动区域
蓮花县地处湘赣边界,有着得天独厚的乡土环境资源,农村广阔的田野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乡土材料,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百年红县”之美称。“一朵花(荷花)、一支枪(红色火种)、一道菜(莲花血鸭)、一个老阿姨(全国劳模、甘祖昌将军夫人龚全珍)”是莲花四张闻名于世的地方名片。幼儿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可以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地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与营养。特别是创建一个个充分渗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究创新,这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两年来,老师对如何将本土资源融入区域活动有了一些感悟。
一、将社会自然环境开发为富有乡野趣味的校外活动区域
两年来,我们带孩子走遍了县城附近的风景名胜、特色小镇、田间山头、各种特色水果基地等,例如:带孩子们一起来到“花塘官厅”,这是末代帝师朱益藩的府邸,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一栋三进,十二个天井,融合了北京的王公大院、南方山水园林及赣西民居建筑风格,一百多年历史的大院成了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在里面亲身体验、感知。再如:我们带着孩子畅游在与我们保育院一路之隔的天如公园,公园中的几百种植物成了孩子们认识自然的活教具——春天:老师带着孩子钻进竹林认识竹笋、对着杜鹃花写生;夏天:爬上红李树摘李子、杨梅树下捡杨梅;秋天:红枫林里赏秋景、橘子树前品柑橘;冬天:趁着暖阳做游戏、天如台前喜追逐……
二、将本土文化融入区域中开展纯真朴素的区域游戏活动
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园内创设了“莲花小剧院”“快乐陶吧”“农家小院”“石头屋”“莲花血鸭坊”“竹竹空间”等特色区域,大量投放了各类乡土材料供幼儿欣赏与操作,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索学习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莲花血鸭坊”中,幼儿通过在家里和爸妈一起品尝“莲花血鸭”积累经验,一起收集有关本地麻鸭的饲养环境、生长特点,处理鸭子食材步骤等图片增强对这道名菜的认知,并在图片中认识莲花米酒、辣椒、姜、大蒜、鸭血等辅助材料,用废旧粘土当处理好的“血鸭”学习“莲花血鸭”的制作方法。幼儿以此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一些知识经验,和老师共同创建,逐步完善活动区域,并在此尽情模仿着、创造着、表演着……乐此不疲。
再如:“石头屋”是孩子们每天要光顾的区域,他们有的用石头垒高架构成山坡,有的有序拼摆出各种图案或长长的石子路,有的用颜料为石头穿上漂亮衣服,有的用小石子替代糖果包上好看的糖纸,有的突然发现石头还能敲击出不同的节奏……
三、将本土文化为主线的主题探究活动有机渗透到区域活动
本土资源课题研究中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我县本土文化中筛选出能为幼儿所接受并与幼儿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本土文化教育内容进行归类整理。以本土文化主题教育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作为对主题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区域,投放相关本土材料,让孩子们在集体活动后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也为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均衡地发展。
(一)从材料上渗透本土文化
例如:在特色主题《美丽莲花我的家》中我们创设了以下活动区。
语言区:
1.莲花古民居画册,“玉壶山”与“石门山”的民间故事书,“路口锡艺”民间手工艺作品画册,民俗图书,VCD,有关荷花、莲产品的自制谜语手绘本等。
2.“莲花血鸭”的各种图片资料。
美工区 :
1.投放芦苇秆、麻绳、竹篾、小树枝以及其他的建构材料供幼儿编织、搭建。
2.投放颜料、剪刀、彩色纸等让幼儿学习绘画、剪纸。
3.收集废旧篾箕、陶罐、瓦片、小石头等让幼儿用颜料大胆彩绘、拼贴、组合。
建构区:
提供各种小竹棍、竹筒、纸箱、纸盒、积木、长短不一的木棒等材料供幼儿建构造型。
表演区:
提供自制的赣西采茶剧服饰、戏曲音乐、面具、彩带、锣鼓等道具供幼儿进行欣赏、表演。
探索区:
提供各种陶土器皿实物,各种房子、古民居的自制拼图,幼儿可进行拼摆和排序。
(二)从内容上体现本土文化
为结合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废旧材料设计创设“莲花小剧院”“快乐陶吧”“农家小院”“石头屋”“莲花血鸭坊”“竹竹空间”等蕴含莲花本土文化内容的区域。在活动区中我们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唤起孩子生活经验的情景,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学会认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创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实实在在地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感知家乡的风土人情,从而萌发热爱家乡和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关键词:本土资源;区域材料;活动区域
蓮花县地处湘赣边界,有着得天独厚的乡土环境资源,农村广阔的田野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乡土材料,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百年红县”之美称。“一朵花(荷花)、一支枪(红色火种)、一道菜(莲花血鸭)、一个老阿姨(全国劳模、甘祖昌将军夫人龚全珍)”是莲花四张闻名于世的地方名片。幼儿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可以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地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与营养。特别是创建一个个充分渗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究创新,这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两年来,老师对如何将本土资源融入区域活动有了一些感悟。
一、将社会自然环境开发为富有乡野趣味的校外活动区域
两年来,我们带孩子走遍了县城附近的风景名胜、特色小镇、田间山头、各种特色水果基地等,例如:带孩子们一起来到“花塘官厅”,这是末代帝师朱益藩的府邸,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一栋三进,十二个天井,融合了北京的王公大院、南方山水园林及赣西民居建筑风格,一百多年历史的大院成了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在里面亲身体验、感知。再如:我们带着孩子畅游在与我们保育院一路之隔的天如公园,公园中的几百种植物成了孩子们认识自然的活教具——春天:老师带着孩子钻进竹林认识竹笋、对着杜鹃花写生;夏天:爬上红李树摘李子、杨梅树下捡杨梅;秋天:红枫林里赏秋景、橘子树前品柑橘;冬天:趁着暖阳做游戏、天如台前喜追逐……
二、将本土文化融入区域中开展纯真朴素的区域游戏活动
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园内创设了“莲花小剧院”“快乐陶吧”“农家小院”“石头屋”“莲花血鸭坊”“竹竹空间”等特色区域,大量投放了各类乡土材料供幼儿欣赏与操作,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索学习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莲花血鸭坊”中,幼儿通过在家里和爸妈一起品尝“莲花血鸭”积累经验,一起收集有关本地麻鸭的饲养环境、生长特点,处理鸭子食材步骤等图片增强对这道名菜的认知,并在图片中认识莲花米酒、辣椒、姜、大蒜、鸭血等辅助材料,用废旧粘土当处理好的“血鸭”学习“莲花血鸭”的制作方法。幼儿以此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一些知识经验,和老师共同创建,逐步完善活动区域,并在此尽情模仿着、创造着、表演着……乐此不疲。
再如:“石头屋”是孩子们每天要光顾的区域,他们有的用石头垒高架构成山坡,有的有序拼摆出各种图案或长长的石子路,有的用颜料为石头穿上漂亮衣服,有的用小石子替代糖果包上好看的糖纸,有的突然发现石头还能敲击出不同的节奏……
三、将本土文化为主线的主题探究活动有机渗透到区域活动
本土资源课题研究中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我县本土文化中筛选出能为幼儿所接受并与幼儿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本土文化教育内容进行归类整理。以本土文化主题教育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作为对主题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区域,投放相关本土材料,让孩子们在集体活动后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也为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均衡地发展。
(一)从材料上渗透本土文化
例如:在特色主题《美丽莲花我的家》中我们创设了以下活动区。
语言区:
1.莲花古民居画册,“玉壶山”与“石门山”的民间故事书,“路口锡艺”民间手工艺作品画册,民俗图书,VCD,有关荷花、莲产品的自制谜语手绘本等。
2.“莲花血鸭”的各种图片资料。
美工区 :
1.投放芦苇秆、麻绳、竹篾、小树枝以及其他的建构材料供幼儿编织、搭建。
2.投放颜料、剪刀、彩色纸等让幼儿学习绘画、剪纸。
3.收集废旧篾箕、陶罐、瓦片、小石头等让幼儿用颜料大胆彩绘、拼贴、组合。
建构区:
提供各种小竹棍、竹筒、纸箱、纸盒、积木、长短不一的木棒等材料供幼儿建构造型。
表演区:
提供自制的赣西采茶剧服饰、戏曲音乐、面具、彩带、锣鼓等道具供幼儿进行欣赏、表演。
探索区:
提供各种陶土器皿实物,各种房子、古民居的自制拼图,幼儿可进行拼摆和排序。
(二)从内容上体现本土文化
为结合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废旧材料设计创设“莲花小剧院”“快乐陶吧”“农家小院”“石头屋”“莲花血鸭坊”“竹竹空间”等蕴含莲花本土文化内容的区域。在活动区中我们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唤起孩子生活经验的情景,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学会认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创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实实在在地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感知家乡的风土人情,从而萌发热爱家乡和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